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綜述

2010年中國平板顯示行業發展概況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 高鴻錦 胡春明 姚 紅

2010年全球平板顯示產業產值為914億美元,同比增長8.9%。其中,TFT-LCD面板產值為795億美元,占整個平板顯示產業的87%,仍然主導平板顯示市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全球平板顯示產業市場需求進一步被抑制,供給過剩的擔憂日益顯現。

從產業技術層面上看,大尺寸TFT-LCD面板已處于成熟發展期,是當前顯示產業的主流技術;PDP產業經歷整合后,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OLED產業化進程逐步加快,已有中小尺寸產品推向市場,正醞釀向大尺寸方向突破。此外,電致發光顯示(EL)、激光顯示等新興顯示技術均處研發階段。

從產業分布層面上看,全球平板顯示產業正從原來的“三足鼎立”模式向“三國四地”模式轉變。韓國、日本、中國臺灣地區和中國大陸地區各自具備不同的產業特點。

我國平板顯示產業起步較晚,2000年以后平板顯示產業才進入批量生產。雖然產業發展迅速,但由于不掌握核心技術,技術開發能力仍較薄弱,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作為世界制造大國,中國在液晶顯示器領域所占比例高達80%,筆記本電腦領域高達70%,液晶電視領域所占比例也有40%之多。但所用的TFT-LCD面板基本上都從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進口,30英寸以上液晶電視顯示屏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近年來,我國平板顯示產業呈快速發展趨勢,形成了多種技術競相發展,產業集聚初見端倪,配套產業漸成規模的喜人局面。

在TFT-LCD方面,截至2010年年底,中國大陸共有第4.5代線4條、第5代線4條,還有在建的廈門第5.5代線1條。已批準、在建及已經量產的第6代(含)以上高世代線總計共7條。按照日程,預計2012年年底將全部實現量產。

在其他顯示技術方面,截至2010年年底,在建的PDP生產線有2條;已有1條PM-OLED生產線投產。1條PM-OLED,2條AM-OLED生產線在建。

產業區域集中度大幅提高,形成了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中西部等為代表的平板顯示產業集聚區。基板玻璃、彩膜等配套產品在生產技術、工藝取得突破的基礎上,逐步進入產業化階段。

中國平板顯示產業當前也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如產業總體規模相對弱小,企業競爭力不強;缺乏核心技術,原材料、元器件和專用設備等本地配套能力不足等。

一、2010年中國平板顯示市場

(一)LCD市場

1.液晶電視

在一系列刺激內需政策的拉動下,我國彩電產業規模仍保持高速增長。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統計,2010年我國彩電總體產量1.15億臺,達到了歷史最高點,同比增長16.1%,占全球彩電總體產量的48%。其中平板電視產量為9086萬臺,同比增長24.7%;平板電視產量占比為79.1%,比2009年提高了5.4個百分點。液晶電視產量為8790萬臺,同比增長25.8%。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彩電出口量為6628萬臺,同比增長21.4%,其中液晶電視出口量為5163萬臺,同比增長30.1%。彩電行業產值規模達到了4080億元。

奧維咨詢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彩電市場預計零售規模為3998萬臺,同比增長16%。其中,液晶電視零售規模突破3300萬臺,約為3347萬臺,同比增長42%;PDP零售規模為211萬臺,同比增長24%;CRT電視零售規模為440萬臺,同比下降52%。從彩電產品的結構比重來看,液晶電視、PDP電視與CRT電視的占比為84:5:11,2009年同期為68:5:27。

盡管產銷數據再創新高,但本土企業的盈利水平、毛利水平與2009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因為企業對市場的預期過高,大量采購面板導致庫存量增大。而外資企業加大了市場的宣傳力度和促銷力度,業內競爭異常激烈。同時產品升級換代加速,而本土企業結構調整速度較慢。另外,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等國家政策的效應和力度有所減弱。

技術進步極大地改變了液晶電視的既有狀態,使液晶電視在節能、色彩、視覺沖擊、觀看方式上有了質的變化,LED背光液晶電視、3D電視、互聯網電視、智能電視、觸控電視等新產品不斷涌現。

2010年隨著中國本土廠商在上下游產業鏈的積極布局,LED背光液晶電視價格快速下跌,市場出現爆發性增長。2010年下半年多數廠商新推出的產品中,LED背光液晶電視達50%。技術進步、廠商力推、價格快速下跌、節能環保政策刺激等因素共同推動了LED背光液晶電視市場的快速發展(見圖1)。

圖1 LED背光液晶電視滲透率趨勢

2010年同時也被稱為3D電視元年。國慶前后,內外資廠商均推出3D電視,短短一周,3D電視的銷售量就達數萬臺,部分品牌日銷售量就達5000臺以上。2010年下半年新推出的3D電視,都具備攜帶2D轉3D功能,無疑也帶動了3D電視的快速發展(見圖2)。

圖2 3D電視滲透率

2.微型計算機

根據工信部的統計,2010年我國共生產微型電子計算機24600萬臺,比上年同期的21855萬臺增加了25.6%。其中筆記本電腦產量18598萬臺,比上年同期增長19.4%,占微機比重達75.6%;平板電腦、臺式一體機銷售量增速超過30%。2010年一體電腦的發展給眾多PC廠商帶來了希望,但是如何找尋到適合自己的特色定位,是各廠商在2011年面臨的重要問題。

在筆記本電腦方面,消費類筆記本電腦在市場中依然優于商務類筆記本電腦,并占據主導地位。高清電影和3D游戲的普及,給筆記本電腦市場帶來的最直觀影響便是加快了獨立顯卡產品發展的步伐。運行更加流暢的獨立顯卡產品逐漸成為主流。

蘋果iPad的上市,可謂是中國平板電腦時代開啟的重要標志。作為這一市場的主力軍,蘋果iPad系列產品在2010年吸引了近七成的消費者目光。目前平板電腦市場定位較模糊,大概可以分為以蘋果iPad為代表的娛樂型產品和以漢王為代表的商務型機型。但隨著這一市場逐漸走向成熟,越來越多的廠商將開始涉足這一領域,如何盡快對行業進行細分、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特色之路,是市場成長的重要保證。

3.手機

根據工信部的統計,2010年我國移動電話產量達99800萬部,比上年同期的88397萬部增加了11403萬部,增長12.9%。

2010年中國手機市場在銷量上保持了持續增長態勢,但增速開始放緩。整體手機市場品牌關注呈“大集中、小分散”的格局,國內外品牌實力懸殊、國外品牌占據絕對優勢的局面未能改變。國外品牌陣營內部亦競爭激烈,蘋果、黑莓、HTC品牌的快速發展,使老牌手機廠商受到的沖擊最為明顯。另外,隨著3G、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智能、3G手機成為市場新增長點。互聯網廠商、PC廠商競相進軍手機領域,手機市場競爭正在進一步加劇。

(二)PDP電視市場

前幾年PDP電視市場逐漸萎靡,各大平板電視廠商紛紛減少在PDP電視領域的投入,轉而專心發展液晶業務。當前中國PDP電視市場基本上由松下和長虹兩大品牌主導走勢。兩大品牌也都積極發展上游核心技術,擴張產能。另外,在2010年,借助3D顯示的熱潮,PDP電視利用其天生的技術優勢再次回到消費者視野。集中在中大尺寸的3D PDP電視引起更多消費者的關注。

根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的統計,2010年PDP電視的產量為296萬臺。奧維咨詢數據顯示,2010年PDP電視零售規模為211萬臺,同比增長24%。

(三)LED顯示屏市場

根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LED顯示應用分會2011年年初對147家會員單位2010年的生產經營情況的統計,會員單位2010年的銷售總額為112億元,據此估算2010年全國LED顯示屏市場銷售總額為190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35%(見表1)。

表1 近三年全國LED顯示應用產業總體情況

(四)OLED市場

蘋果iPhone帶動了大尺寸智能手機的普及,也使OLED屏幕進入了市場。尤其是對有源矩陣OLED (AM-OLED)來說,目前主要的市場推動力基本都是來自高階手機及較大尺寸應用市場。AM-OLED的發展使其出貨額繼2009年首次超越PM-OLED后,繼續增長。市場正隨著技術的推動和應用產品的不斷升級而不斷成長壯大。根據賽迪顧問數據顯示,隨著手機和MP3/MP4等應用產品需求的推動, OLED顯示屏市場自2005年開始快速成長。到2010年,中國OLED出貨量達到135.2萬片,同比增長38.2%。出貨量的增加一方面來自應用市場的需求增長,另一方面來自廠商產能的增加(見圖3)。

圖3 2005—2010年中國OLED產業出貨量及增長率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2011年2月。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的統計,OLED在顯示和照明兩大應用市場之發展,前景光明。盡管目前只有少數幾家廠商在供應OLED相關產品,但2010年全球OLED產業的產值已達14.5億美元。

(五)大屏幕投影機市場

根據中國投影機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洗禮后,2010年在國家拉動內需政策的積極引導和農村文化共享工程以及綠色班班通的大規模開展下,國內投影機市場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全年銷售投影機共計127萬臺,銷售額近98億元,與200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42%和22%。

二、2010年中國平板顯示產業發展現狀

(一)LCD產業發展現狀

2010年LCD產業全行業銷售總值為461.3億元。其中,器件330億元,占全年銷售總值的72%;原材料111.3億元,占24%;設備20億元,占4%。在LCD器件的330億元銷售總值中,TFT-LCD器件為275億元,占83%;TN/STN器件為55億元,占17%。

2010年,“液晶熱”繼續在中國大陸蔓延。“五進二”落幕,國內7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布局完成。在全球TFT-LCD產業格局中,中國已占有一席之地。

在TFT-LCD產業鏈建設上,經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我國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能力。在產業鏈上游,隨著中國TFT-LCD產業的發展,國外原材料企業紛紛進駐中國大陸:玻璃、偏光片、背光模組等廠商紛紛在大陸投資建廠;彩虹玻璃、樂凱偏光片等項目已經啟動;國內裝備廠商,如七星華創、清大天達等也具備了一定發展基礎。我國TFT-LCD材料與器件的本土化配套程度亦有所提高。

2010年1月16日,深圳華星光電第8.5代液晶面板項目在光明新區開工。華星光電第8.5代液晶面板項目總投資額245億元,注冊資本金100億元,由TCL集團與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各持股50%,是深圳市建市以來規模最大的投資項目。項目設計產能為月加工玻璃基板10萬張,年產26~32、46、55英寸液晶電視模組約1400萬塊,計劃于2011年第三季度試產。該項目的開工將有效帶動基板玻璃、彩色濾光片、偏光片等產業鏈上下游關聯行業的加速集聚,形成一個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顯示產業。

5月26日,以生產高世代液晶顯示器基板玻璃及其相關配套產品的旭硝子顯示玻璃(昆山)有限公司在江蘇昆山市開工。項目將建設6條研磨切割生產線和4個玻璃窯爐,可月產基板玻璃40萬片。項目建成以后,將使昆山光電產業園在國內率先實現原材料本地化供應,形成“上游原材料-面板-下游整機”的完整產業鏈,面板材料本地配套率可達80%以上。

6月18日,成都天馬第4.5代TFT-LCD生產線順利投產,這是繼京東方成都第4.5代TFT-LCD生產線成功量產后,成都市投產的第二條第4.5代TFT-LCD生產線。該項目從破土動工到首款7英寸顯示屏產品成功點亮,僅用了1年零11天。

6月21日,中國首個液晶面板背光源模組光學膜產業化項目——上海凱鑫森功能性薄膜正式投產。該項目1月已在上海金山化工區漕涇鎮悄悄動工。這個光學膜產業基地占地3.6萬m2,初期上馬20條光學膜生產線,投資約3億元。年最大產能可達7440萬m2,將有效覆蓋大中小尺寸的背光模組應用市場。該公司表示,項目后期規劃總投資達50億元。

7月23日,全球最大的基板玻璃供應商美國康寧公司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入區協議,將投資大約8億美元建設新的LCD基板玻璃工廠。該廠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北京數字電視產業園,已于2010年9月動工,預計2012年上半年投入生產。據了解,該廠具備第8.5代基板玻璃的窯爐和后段加工生產能力,將為京東方第8代線生產全套的LCD玻璃。同時,也將進一步完善開發區數字電視產業鏈布局。

11月17日,京東方合肥第6代TFT-LCD生產線量產儀式在合肥舉行,該生產線的量產不僅填補了中國大尺寸液晶面板國產化的空白,也標志著京東方及中國內地液晶顯示產業在自主建線等核心能力方面真正站上了高世代線的新臺階。京東方合肥第6代線的順利量產將京東方產品線從PC和移動產品用顯示屏擴展到液晶電視用顯示屏,企業全線產品結構得到大大優化。

12月18日,經過整整兩年建設,總投資40億元的湖北省顯示產業單體最大投資項目武漢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第4.5代TFT-LCD及CF(彩色濾光片)生產線項目竣工投產。至此,深天馬擁有或管理著位于上海、成都和武漢的3條第4.5代線。達產后,預計年產值逾30億元。武漢天馬成立于2008年年底,由湖北省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

(二)PDP產業發展現狀

2006—2010年,是全球平板顯示產業爆發式發展的五年。與LCD產業發展的突飛猛進不同,PDP產業雖然也取得了顯著發展,但在發展速度上遠遠落后于LCD。表現在市場份額上,與LCD的差距不斷擴大。盡管如此,我國的PDP產業在這期間還是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并涉足產業鏈上游,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PDP面板生產線。

2010年國內共生產PDP電視296萬臺,占全年彩電總產量的2.6%,產值規模為179億元~188億元。

2010年1月22日,長虹公司宣布,我國首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領先的42英寸以上PDP電視面板生產線實現全面量產,覆蓋42~85英寸的高清、全高清產品,年產能擴至300萬片,長虹由此成為全球前四的PDP面板制造商。

2010年5月17日,四川旭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基板玻璃項目一期工程在綿陽開工。四川旭虹是由河北東旭、四川長虹以及綿陽科技城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的。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11億元,建設一條PDP基板玻璃生產線,包括一條浮法聯合生產線、兩條前后板精加工生產線、一條ITO鍍膜生產線,建設周期10個月。一期工程建成后,將年產42英寸八面取PDP基板玻璃60萬套。

(三)OLED產業發展現狀

隨著三星SDI推出全球首款AM-OLED面板,以及Sony和LG分別推出11英寸、15英寸AM-OLEDTV后,全球又一次掀起AM-OLED研發熱潮。產業化也有了實質性進展。

OLED產業發展受到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關注,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的支持下,中國內地的OLED研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截止到2010年年底,中國內地主要有昆山維信諾、汕尾信利、四川虹視、佛山彩虹等企業從事小尺寸PM-OLED生產。而中國首條AM-OLED中試線已經在昆山建成并于2010年年底打通全部生產工藝;上海天馬和佛山彩虹都在建設第4.5代AM-OLED生產線預計2011年即可量產;京東方及四川虹視等也在積極進行AM-OLED項目研發工作。內地的AM-OLED產業即將見到豐收的碩果。

2010年1月14日,工信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在佛山市順德區宣布共建OLED產業示范基地。這意味著全國首個部省共建OLED產業示范基地在廣東誕生。據雙方協議約定,工信部將全力支持廣東推進OLED產業的應用示范、開展自主創新、組織產業鏈建設以及加強人才培養等工作,并支持廣東依托彩虹、中顯、宏威、信利等一批龍頭項目,率先推進OLED產品的示范應用。

5月1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2010年繼續組織實施彩電產業戰略轉型產業化專項的通知》,將目光瞄準了平板電視產業“上游的上游”本地化、國產化,以及AM-OLED新一代顯示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在此之前,陜西彩虹集團以及四川長虹已經搶先對此有所布局。

6月2日,由維信諾公司和昆山工研院聯合成立的昆山平板中心主持建設的國內首條AM-OLED中試生產線建成。未來這條AM-OLED中試生產線將完成從TFT背板到OLED器件的AM-OLED全套技術開發,實現從中小尺寸到大尺寸AM-OLED的小批量生產,最大可開發17英寸的TV用AM-OLED顯示屏。

8月,深天馬披露其控股子公司上海天馬擬投資建設第4.5代AM-OLED中試線,項目總投資約4.92億元。該項目將在上海天馬現有第4.5代TFT-LCD生產線場地內建設,建成后將月加工玻璃基板1000張。項目資金來源為上海天馬自籌和申請政府資助,其中自籌2.1億元、申請政府資助2.82億元。

11月8日,彩虹(佛山)OLED項目一期開始試生產,二期也開始開工建設。已經建成的彩虹一期PM-OLED項目總投資5.08億元,可年產PM-OLED產品1200萬片。本次啟動的是第一條第4.5代AM-OLED生產線,總投資49.6億元,建成后可年產AM-OLED屏2000多萬片。

12月24日,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和維信諾公司在中國本土率先全線打通了LTPS-TFT背板和OLED顯示屏制造工藝技術,成功開發2.8英寸彩色AM-OLED顯示屏,實現了RGB三基色顯示。這是繼維信諾依靠自主技術實現PM-OLED技術產業化后,中國OLED產業的又一重大技術進展。標志著中國通過自主開發,已初步掌握了AM-OLED核心關鍵技術,在AM-OLED產業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就目前而言,中國雖具有一定的OLED產業基礎,但產業鏈尚未形成。中國沒有面向產業化的成套OLED生產設備制造廠商,關鍵設備以及整套設備的系統化技術等都掌握在日本、韓國和歐洲企業手中。ITO玻璃、光刻膠、干燥劑以及封裝用的紫外固化膠等原材料,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類似的問題。由于中國TFT技術發展滯后,面板的制備技術薄弱,生產管理經驗積累不足,因此在AM-OLED的生產工藝開發方面難度較大。

此外,中國資本市場不夠成熟,企業融資的渠道狹窄。國家在基礎研究、行業標準、行業資源整合方面的角色還有待強化。同時缺乏OLED產業的生產、開發及管理人才,這些都是中國OLED產業化的弱點。

在專利方面,中國OLED產業的發展也受到一定的制約。小分子OLED材料和結構的基本專利主要掌握在美國柯達公司以及日本出光興產等公司手里;高分子PLED材料和結構的基本專利主要掌握在英國CDT公司和美國DuPont等公司手中;在有源驅動方面,日本的三洋、Sharp、SEL、Eldis,韓國的三星、LG等都掌握一定量的核心專利。

(四)LED產業發展現狀

從2003年啟動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到現在,中國的LED產業已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LED行業下游需求低迷,LED行業增長減慢。到2009年,由于國家的各項配套政策,LED行業的增長速度開始加快。2010年,下游的全彩色LED顯示屏、LED背光、LED驅動照明和其他應用快速發展,推動中國LED產業(包括襯底、外延、芯片和封裝)的規模激增33.8%,達到294.6億元。

近年來,由于技術落后和激烈的市場競爭,相比外延、芯片和封裝領域的快速發展,中國在襯底方面的發展一直比較緩慢。2010年,由于很多藍寶石襯底項目仍在建或在設備測試過程中,導致藍寶石襯底的生產能力有限,因此襯底領域仍以低端產品為主。盡管如此,2010年中國襯底的產能增長了34.4%,達到352.5萬平方英寸,而年產值增長50.8%,達到1.4億元。

受益于中國下游應用市場的快速發展,氮化鎵MOCVD設備從2009年以來在中國呈現爆炸性增長,大大增強中國LED產業外延領域的發展勢頭。2010年,MOCVD設備的裝機數量接近300臺,其中200多臺已開始投入生產。中國LED外延領域產值達到12.5億元,增加了78.4%。隨著中國MOCVD設備的大幅增加,LED行業關于LED產能過剩的觀點開始流行于整個行業,引發了行業關于LED產能過剩的思考與分析。同時政府對于MOCVD設備的補貼也在慢慢地發生改變。

在封裝方面,國內企業發展并不均衡,呈現“群龍無首”的局面。2010年國內封裝產業以國星光電成功登錄A股市場為拐點,萬潤、鴻利、瑞豐、雷曼也積極跟進,掀起了國內封裝企業一輪上市熱潮。“垂直整合”是2010年中國乃至全球LED產業熱議的話題,無論是從上至下整合還是從下至上的整合,無疑都會對那些專注于封裝的企業產生極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包括未來的芯片供應和器件封裝成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坪县| 贵港市| 黄大仙区| 巴彦县| 张家界市| 蓬溪县| 邵东县| 沙田区| 儋州市| 涞水县| 瑞安市| 晴隆县| 深水埗区| 藁城市| 永登县| 和平区| 凤凰县| 商洛市| 靖西县| 颍上县| 项城市| 左贡县| 淮北市| 永昌县| 青田县| 绥江县| 鄂托克旗| 秦皇岛市| 望谟县| 海晏县| 斗六市| 翁牛特旗| 武宁县| 灵山县| 黄梅县| 无棣县| 仙游县| 萨迦县| 唐河县| 会宁县| 凤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