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篇 綜述篇

第1章 2012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綜述

1.1 中國互聯網發展概況

1.1.1 網民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64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5090萬人?;ヂ摼W普及率為42.1%,較2011年年底提升3.8個百分點(見圖1.1)。

圖1.1 中國網民規模與普及率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4.2億,較2011年年底增加約6440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1年年底的69.3%提升至74.5%(見圖1.2)。

圖1.2 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及其占整體網民比例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中農村人口占比為27.6%,相比2011年略有提升,規模達到1.56億,比2011年年底增加約1960萬人(見圖1.3)。

圖1.3 中國網民城鄉結構圖

2012年70.6%的網民通過臺式電腦上網,相比2011年年底下降了近3個百分點。通過筆記本電腦上網的網民比例與2011年年底相比基本持平,為45.9%。手機上網的比例保持較快增速,從69.3%上升至74.5%(見圖1.4和圖1.5)。

圖1.4 中國網民使用電腦上網場所

圖1.5 中國網民上網設備

我國寬帶用戶數量也有所提升。非政府組織寬帶論壇Broadband Forum的報告顯示,2012年全球寬帶用戶增長6549.36萬,寬帶用戶總數達到了5.97億,年增長率達到12.3%。在各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寬帶用戶數達到1.58億,位列全球第一。

1.1.2 基礎資源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IPv4地址數量為3.31億,擁有IPv6地址12535塊/32。2012年,我國IPv6地址數量較2011年增長33.4%,在全球的排名由2011年6月的第15位迅速提升至第3位(見表1.1和圖1.6)。

表1.1 2011年與2012年中國互聯網基礎資源對比

圖1.6 中國IPv6地址數

我國域名總數為1341萬個,其中“.cn”域名總數較2011年同期大幅增長112.8%,達到751萬個,占中國域名總數比例達到56.0%; “.中國”域名數量為28萬個。

我國網站總數為268萬個,較2011年同期增長16.8%。國際出口帶寬為1 899 792Mbps,較2011年同期增長36.7%(見圖1.7和表1.2)。

圖1.7 中國國際出口帶寬及其增長率

表1.2 主要骨干網絡國際出口帶寬

我國寬帶基礎網絡承載能力顯著提高。2012年1~12月,城市光纖到戶覆蓋家庭數增長87.6%,新增超過4300萬戶。2012年光纖到戶覆蓋用戶新增4900萬戶,達到9400萬戶,新增固網寬帶用戶2510萬戶。全國鄉鎮100%通互聯網、99%通寬帶,農村行政村通寬帶比例提高到85%。第三代移動通信(3G)網絡覆蓋全部地市、縣城以及部分重點鄉鎮。

1.1.3 市場規模

2012年,包括互聯網接入和互聯網信息服務在內的我國互聯網產業規模超過4500億元(見圖1.8)。其中,互聯網信息服務收入突破2000億元引自中國互聯網協會承擔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課題《面向2020的互聯網生態環境研究》。。

圖1.8 2012年中國互聯網市場規模

另據艾瑞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網絡經濟這里的網絡經濟,統計各細分行業企業的營收規模。市場規模達3850.4億元,同比增長54.1%。2012年,中國桌面網絡經濟市場規模為3300.7億元,占整體網絡經濟市場的份額為85.7%;移動網絡經濟市場規模為549.7億元,占比達14.3%。2012年,中國網絡經濟市場相比2011年增長1351.3億元,其中電子商務市場增量貢獻最大。2012年,移動購物市場規模同比增長328.6%,遠遠高于其他細分行業(見圖1.9)。

圖1.9 2012年中國網絡經濟細分行業對比

(數據來源:根據企業公開財報、行業訪談及艾瑞統計預測模型估算)

1.1.4 發展動向

1.移動互聯網改變產業格局和網民行為,影響社會運行模式

201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應用水平、終端普及、市場規模等均呈現迅猛增長態勢。

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移動用戶數已超過11億,其中3G用戶超過2.2億,3G用戶滲透率達20%。以千元級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終端迅速普及。2012年,以小米、華為、中興為代表的國產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1億部。據艾瑞咨詢統計,2012年中國智能手機保有量達到3.6億,增速為80.0%,智能手機已成為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重要載體。

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迅速提升。據工信部數據,以及CNNIC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手機網民達到4.2億,占網民比例由2011年的69.3%升至74.5%,手機上網用戶數在2012年實現了對計算機上網用戶數的超越。手機作為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地位更加穩固。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超過固網用戶,引發市場格局的變革。

在開放平臺和應用商店模式引領下,移動互聯網在音樂、電商、游戲、搜索、位置服務、本地生活等領域的產業價值凸顯。新浪開放微博平臺,百度、搜狗開放搜索平臺,淘寶、京東開放電商平臺,支付寶、易寶支付開放支付平臺,360開放工具平臺,三大電信運營商也不斷打造自己的業務及能力開放平臺。平臺開放,引入合作伙伴,基于平臺合作共贏成為主流。傳統的PC互聯網企業加緊在O2O(線上到線下)業務上的布局,深刻影響企業運營模式和大眾生活方式的改變。

2012年,iPhone, iPod Touch和iPad平臺上共有超過73萬款應用上線,Google Play應用數量達70萬,微軟在2012年授權和發布了超過7.5萬款新應用和游戲,國內的中國移動MM平臺上應用接近15萬,注冊開發者超過370萬,騰訊應用寶、91手機助手、360手機助手、天翼空間、安智市場等應用商店也蓬勃發展。應用商店成為了移動互聯網應用的主要市場,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強大助推器。

值得提及的是,微信用戶數于2013年1月15日突破2億。微信、米聊等OTT應用,正在對傳統的話音、短信業務形成沖擊,導致移動互聯網入口成為爭奪焦點,移動互聯網業務對傳統通信業務的挑戰進一步加劇。

2012年,以終端、平臺和服務為主要組成的移動互聯網產業體系得到整體發展,正在極大改變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格局,極大改變網民上網行為乃至生活方式,并進一步影響從政府到社會組織到各行各業的運行方式。

2.云計算走向商業化應用

2012年,各種類型的云計算解決方案進一步走向成熟,云應用也開始起步,推動了傳統各行各業的信息化浪潮,同時帶來了巨大的新增市場空間?!笆濉逼陂g,我國云計算產業鏈規??蛇_7500億~1萬億元。

互聯網公司、IT企業以及三大運營商等,紛紛推出云計算應用解決方案,構成了中國云計算服務的幾大陣營。中國電信天翼云、中國聯通的企業云、中國移動的大云平臺紛紛推出;盛大開發公有云平臺,推出云主機、云硬盤、云分發等一系列產品。目前盛大云注冊用戶已超過4萬,活躍用戶超過8千,初步打開了市場局面。新浪采用開源軟件Openstackt搭建云計算平臺SAE,以AWS模式提供IaaS云計算服務。百度云以SaaS方式為廣大開發者和最終用戶提供一系列云服務和產品,目前用戶已突破1000萬。阿里云的云計算基礎服務平臺注重為中小企業提供云計算應用及服務。數家互聯網企業的PaaS平臺已經吸引了數十萬的開發者入駐,通過分成方式與開發者實現了共贏。

云計算促進了基于大數據的網絡精準營銷的快速發展,互聯網企業緊抓大數據帶來的機遇,積極開拓網絡營銷市場。全國多省將大數據列為戰略發展方向,大規模生產、存儲、分享、應用數據的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淘寶、騰訊、百度等紛紛加大研發投入,推出基于大數據支持的精準營銷服務解決方案,大數據應用由此初見端倪。

3.電子商務拉動市場重新布局

“雙11”、“雙12”等網絡促銷活動頻繁?!半p11”淘寶天貓日總交易額達到191億元,創全球網購單日交易額新高;至2012年11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淘寶當年交易總額突破1萬億元。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2011年GDP總額為47.2萬億元。與此相比,1萬億元交易額約為GDP的2%。這一交易額僅次于廣東、山東、江蘇和浙江的消費品零售額,甚至超過了排名靠后的云南、貴州、甘肅、新疆、海南、寧夏和青海的總和。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3%,而這一數據在2011年僅為4.4%。這意味著電商改變零售業格局的開始。

面對電商的競爭,傳統商業企業積極采取各種措施,轉變經營方式,建立網上商城,針對網上和線下實行差異化競爭,利用微博、微信、APP等互聯網方式,改變營銷渠道和手段,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增強用戶的黏性,以此拉動市場銷售額。京東商城、蘇寧易購與廠商合作獨家首發新款手機,百度、高德地圖等積極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O2O生活服務模式。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優化傳統產業模式、拉動內需增長的新生力量。

1.1.5 熱點事件

1.綜合搜索競爭格局被打破,自律公約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2012年8月,百度與奇虎360爆發搜索引擎規則之爭,引發行業多方關注。11月1日,在中國互聯網協會組織下,12家企業簽署《互聯網搜索引擎服務自律公約》,承諾積極構建健康、文明、向上的互聯網搜索引擎傳播秩序,遵循國際通行的行業慣例與商業規則,遵循公平、開放和促進信息自由流動的原則。

2.電商上演價格戰,主管部門擬嚴懲

2012年4月,蘇寧易購發起第一輪電商價格戰,隨后國美、當當、天貓、京東等電商參與,并在6月18日京東商城店慶日達到高潮,同時京東也開創了微博營銷新模式。2012年8月,京東CEO劉強東發布微博“京東大型家電三年內零毛利,所有大家電保證比國美、蘇寧連鎖店便宜10%以上,將派員進駐蘇寧、國美店面”,點燃電商爭霸導火索,其后包括蘇寧、國美等多家電商高層在微博中回應了劉強東,一時間電商行業硝煙彌漫,新一輪電商價格大戰拉開。隨著當當、易迅等企業的“亂入”,演變為整個國內電商行業的混戰。2012年8月,商務部回應電商價格戰問題時表示,將致力于推進電子商務、網絡購物健康發展,正在加強《電子商務模式規范》、《網絡交易服務規范》等相關標準的建設。2012年9月,國家發改委認定電商價格戰包含欺詐成分,需要嚴懲。

3.優酷土豆強強合并,推動視頻行業加速整合

2012年3月12日,兩大領先的網絡視頻上市公司優酷網與土豆網宣布以100%換股的方式合并,這是中國資本市場首次強強聯合。合并后的優酷土豆覆蓋近80%中國視頻用戶,占據中國網絡視頻市場收入份額約三分之一。優酷土豆推動了整個視頻行業的整合加速,百度全資收購愛奇藝,SMG入股風行網,愛奇藝、騰訊視頻和搜狐視頻共同組建“視頻內容合作組織”,網絡視頻領域繼續高速發展,對傳統電視市場格局的變化產生更大的影響。

1.2 中國互聯網應用發展情況

2011年與2012年互聯網應用對比如表1.3所示。

表1.3 2011年與2012年互聯網應用對比

1.2.1 電子商務

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整體交易規模為8.1萬億元,較2011年增長27.9%,但增速與2011年的32.8%相比,下降了近5個百分點(見圖1.10)。分析增速放緩的原因是,2012年國際貿易增速回落,歐洲債務危機不斷加劇,美國經濟復蘇緩慢,全球經濟收縮步伐加快。經濟環境對企業間電子商務行為產生了較大影響,而B2B部分交易規模占電商整體八成以上,B2B市場規模在2012年增速放緩直接影響了整體規模增速。

圖1.10 2008—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

(數據來源:綜合企業財報及專家訪談,根據艾瑞統計模型核算)

2012年電子商務市場細分行業結構中,中小企業B2B電子商務占53.3%,規模以上B2B占28.3%,企業間電子商務合計占81.6%;網絡購物交易規模市場份額達到16.0%;在線旅游交易規模占比為2.1%(見圖1.11)。

圖1.11 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細分行業構成

注釋: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整體交易規模為8.1萬億元,為預估值。

(數據來源:根據企業財報及專家訪談,根據艾瑞統計模型核算)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2.42億人,網絡購物使用率提升至42.9%。與2011年相比,網購用戶增長4807萬人,增長率為24.8%。其中,手機網購用戶年增長136.5%,達到5550萬人。手機網絡購物成為拉動網購用戶增長的重要力量。手機網絡購物的便捷性、手機購物類APP日益發展和手機支付的完善,以及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是手機購物增長的重要因素。

電子商務市場結構也進入加速優化期。主要的B2C電商企業展開平臺化、開放化戰略,企業間呈現競合態勢。傳統企業成為市場重要組成部分,市場地位得以加固。但網購消費欺詐、用戶信息泄露、企業無序競爭等問題在2012年也比較突出。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團購用戶數為8327萬,使用率提升至14.8%;手機團購依然是重要的增長領域,用戶規模為1947萬,較2011年增長88.8%。2012年是團購行業的轉型年,市場逐步由擴張轉向固守,主要服務商的發展穩中求進。未來團購市場還將在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中保持多樣化的發展方向,團購服務與其他互聯網服務融合趨勢將進一步加深。

1.2.2 微博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微博用戶規模為3.09億人,較2011年底增長了5873萬人,增幅達到23.5%。網民中的微博用戶比例較2011年年底提升了6個百分點,達到54.7%(見圖1.12)。

圖1.12 2011年和2012年微博用戶數量和使用率

(數據來源: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調查,2012.12)

截至2012年底,手機微博用戶規模達到2.02億,即高達65.6%的微博用戶使用手機終端訪問微博。與此相對,2012年下半年,PC端微博用戶的活躍度出現停滯甚至下滑,PC端微博日均覆蓋人數從7月1.12億的峰值下降至12月的0.87億,日均訪問時長也從7月的峰值1172萬小時下降至12月的778萬小時。手機的隨身性更切合微博的及時性,讓用戶在碎片化時間方便使用,這是造成手機微博應用迅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2012年,互聯網的溝通作用得到黨政機關的普遍認同,政務微博高速發展。每天有上百家政務微博誕生,至2012年12月底,新浪認證的政務微博總數超過6萬個,比2011年同期增長超過230%。騰訊認證的政務微博總數超過7萬個,近2億騰訊微博用戶關注政務微博。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權威媒體微博陸續上線,粉絲達到數百萬。政務微博一改公安司法類微博“一家獨大”的局面,團委、工商稅務、街道等微博也紛紛上線,團委微博更是超過公安系統微博成為騰訊微博上第一大類政務微博。交通、醫療、稅務等服務性微博數量上升明顯,基層微博也紛紛建立起來,政務微博開始走上了多樣化、服務化道路,服務類微博、政府類微博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1.2.3 網絡視頻

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網絡視頻用戶達到3.72億人,較2011年年底增加了4653萬人,增長率為14.3%。網民中上網收看視頻的用戶比例較2011年年底提升了2.5個百分點,達到65.9%(見圖1.13)。

圖1.13 2011年和2012年網絡視頻用戶數量和使用率

(數據來源: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調查,2012.12)

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在手機上使用在線收看或下載視頻的網民數為1.3億,在手機網民中的使用率為32.0%,相比2011年增長了9.5個百分點,增速僅次于手機微博,成為2012年娛樂類應用的新亮點。手機視頻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分析其原因如下:首先,3G、WiFi等高速網絡接入,為手機視頻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使手機視頻受流量限制減少,未來隨著4G技術的普及和無線網絡覆蓋的加大,手機視頻用戶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其次,智能手機屏幕的增大和手機高清視頻APP的推出,提高了手機視頻觀看體驗,促進了手機網民的使用,并逐漸養成在家使用手機替代電腦觀看視頻的習慣;最后,手機視頻和社交網站、微博和門戶網站等其他網站的互動分享及應用內合作極大地推動了手機視頻服務的發展。

2012年,中國網絡視頻企業繼續為用戶提供優質網絡視頻服務,同時針對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采取了積極的應對策略。在提升服務質量方面,繼續強化網站內容建設;臺網聯動更加密切,合作形式更加多樣,從同步播出和聯合宣傳等初級形式深入到內容策劃和制作階段,出現聯合出品、周邊節目開發等新形式;繼續加大對自制內容的投入,部分優質內容已經能夠輸出到電視頻道,并逐步形成網站特色。

1.2.4 社交網站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使用社交網站的用戶規模為2.75億,較2011年年底提升了12.6%。網民中社交網站用戶比例較2011年略有提升,達到48.8%(見圖1.14)?!吧缃换弊鳛橐环N功能元素,正在全面融入各類互聯網應用中。一方面,2012年涌現出大批具備社交基因的新應用,包括圖片社交、私密社交、購物分享等,尤其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由于手機天生的通信功能,2012年許多熱門移動應用都具備社交功能;另一方面,搜索、網購、媒體等互聯網應用正在融合社交因素,以豐富自身的功能,提升用戶體驗,創新服務和盈利模式。在整個互聯網都走向社交化的大趨勢下,傳統的實名制社交網站也不斷增加平臺功能,在原有網站基礎上融入以上新型的社交功能組件,尤其是將業務發展重點轉向移動終端,進而帶動了2012年社交網站用戶增長。然而,整體上傳統的實名制社交網站已進入用戶增長的平臺或衰退期,引入這些應用很難再刺激用戶大規模增長,因而一些社交網站在發展移動應用時甚至另辟道路,推出全新的產品。

圖1.14 2011年和2012年社交網站用戶數及使用率

(數據來源: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調查,2012.12)

1.2.5 即時通信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即時通信用戶規模達4.68億,年增長率為12.7%。即時通信使用率為82.9%,較2011年年底增長了2個百分點(見圖1.15)。即時通信成為我國第一大上網應用。而智能手機端即時通信產品的發展,為即時通信市場注入了更多活力。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手機即時通信用戶數為3.52億,使用率為83.9%,在手機各應用中排名保持第一,成為最熱手機應用。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尤其是千元智能手機的推出,手機即時通信行業快速發展。手機即時通信產品改變著人們的社交方式,OTT服務、O2O模式的融入使其不再只是簡單的聊天工具。手機即時通信產品不斷研發新技術,推動了手機即時通信用戶數量的增長,進而壯大整體即時通信市場的用戶規模。

圖1.15 2011年和2012年即時通信用戶數及使用率

(數據來源: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調查,2012.12)

即時通信已經成為手機終端的標準預置產品,功能逐漸從單純的聊天工具向綜合化平臺方向發展,集成社交、資訊、娛樂等多種功能和企業客戶、電子商務等多種服務,使用戶能方便獲取各種豐富資源,成為移動互聯網的又一重要入口,呈現出巨大的商業價值。

微信是當下最流行的即時通信工具之一。騰訊2011年1月推出微信,2012年3月用戶近1億,2012年底用戶達3億,其迅猛發展對移動運營商的短信業務產生了巨大沖擊,甚至威脅到話音業務。有人預測騰訊將拿到虛擬電信運營商牌照。微信開始是QQ在移動平臺上的延伸,定位在通信+交友上,無縫整合QQ、QQ郵箱、騰訊微博、手機通訊錄多個用戶資源,還加入了視頻功能。其LBS定位、“搖一搖”、漂流瓶等功能更是打破了熟人社交圈,擴大了交際范圍。微信的戰略定位是作為移動互聯網的一個主要工具和入口,借助它,可以提供從線上到線下的一整套服務。微信會演變成一個游戲平臺,產生其他的增值模式。微信還可以開展O2O業務模式。

1.2.6 二維碼

二維碼在我國發展迅速,具有較高的用戶知名度。根據調查,目前我國有超六成用戶聽說過二維碼,其中38.2%的手機網民使用過二維碼,作為一個新興的手機應用,二維碼用戶市場增長較快,潛力較大。二維碼是O2O的重要入口,可以打通線下線上,不僅能給用戶提供便捷服務,還能給互聯網企業提供優質的營銷平臺,因此受到各大互聯網企業的重視,紛紛投入力度推廣。如今,二維碼已成為移動互聯網市場眾多產品的標配,成為網絡瀏覽、下載、購物、支付等各項應用的入口,滲透至用戶餐廳、地鐵、電視、社交等生活的各個場所,具備了較大的用戶市場。二維碼是線下線上模式的最佳切入點,通過二維碼進行購物、買票、獲取優惠券等逐漸成為潮流。微信電子會員卡的品牌商家已經超過1000個,包括餐飲、旅行、服裝、商城、娛樂等眾多行業。購物消費是手機網民使用二維碼最多的場景,占比達32.7%;其次為添加好友,占比為29.0%。

1.2.7 第三方支付

2012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在線支付市場交易額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交易額規模達3.8萬億元。市場格局保持穩定,支付寶、財付通、銀聯網上支付分別以46.6%、20.9%和11.9%的份額占據市場前三位(見圖1.16)。

圖1.16 2012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額份額

(數據來源:易觀國際·易觀智庫·eBI中國互聯網商情)

截至2012年12月,我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2.21億,使用率提升至39.1%(見圖1.17)。與2011年相比,用戶增長5389萬,增長率為32.3%。而隨著移動支付技術標準的確立,支付企業在手機支付領域的布局與發力,也帶動了手機網上支付用戶的快速增長。截至2012年12月,手機網上支付用戶達到5531萬,用戶年增長80.9%,使用率為13.2%。

圖1.17 2011年和2012年網上支付用戶數及使用率

(數據來源: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調查,2012.12)

2012年,央行繼續發放《支付業務許可證》,陸續出臺細分業務領域管理辦法,逐步向第三方支付企業開放傳統金融領域支付結算業務,在完善監管、細化市場的同時,也形成了包括支付企業、傳統銀行、電商巨頭、電信運營商在內的業態格局。未來支付領域的服務主體和模式更加多樣化,網上支付的風險也在加大,需要從健全政府監管政策、加強企業聯盟合作、提升消費者安全意識等方面,不斷完善網上支付安全的生態環境。

1.2.8 頁面應用

頁面應用的應用程序運行在網站上,用戶使用HTML5瀏覽器可以在頁面上直接點擊運行,不需要再下載應用程序。由于它突破了原生應用的一些局限性,隨著HTML5技術逐步成熟,頁面應用發展迅速。在頁面應用中發展最快的是網頁游戲,網頁游戲已經是游戲市場中占有優勢的一員。2008—2012年中國網頁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和增長率如圖1.18所示,其中一部分是使用HTML5的。最近網頁游戲正在向3D游戲演進。

圖1.18 2008—2012年中國網頁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和增長率

對于網站來說,它們更喜歡頁面應用,因為頁面應用使互聯網人口回歸瀏覽器,不再受制于應用商店。一些互聯網公司在開放平臺支持頁面應用開發者的同時,開設頁面應用商店為開發者提供一條龍式的服務。

目前移動應用開發正在向企業應用發展,已經成立了移動應用產業聯盟以促進發展。

1.2.9 應用開發

中國手機應用開發者總數約100萬人。其中,針對iOS(蘋果平板電腦與手機)系統的應用開發者約14萬人,安卓約75萬人,塞班約4萬人,其他約7萬人。其收入和盈利情況如圖1.19所示(目前沒有權威數據,各方面數據不盡相同,這里給出一組數據供參考)。

頁面應用開發者可以得到互聯網公司的更多支持。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等均建設了自己的開放平臺,將本網站資源的API開放給開發者,協助開發者開發頁面應用軟件,并且設立頁面應用商店為開發者提供一條龍式的服務。2012年年底,騰訊開放平臺擁有超過60萬的開發者、30萬款的注冊應用,第三方應用的日活躍用戶突破2億,9成開發者有收入,超過10家開發者月收入超過1000萬元。

圖1.19 2012年移動應用開發者通過移動應用獲得的收入和盈利狀況

(數據來源:2012中國移動應用開發者調查)

1.2.10 LBS服務

1.地圖導航

近年來手機地圖導航快速發展。據易觀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手機地圖客戶端市場累計賬戶數已達3.74億戶,環比增長22.0%,同比增長177.8%。手機地圖興起的同時,互聯網地圖市場卻在萎縮。據易觀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互聯網地圖網站日均頁面訪問量(不含地圖API調用)為5521萬次,環比下降34.6%。而智能手機的出現,使得將互聯網地圖“移植”到手機成為可能。地圖軟件是目前消費者最為常用的手機應用軟件之一,高達74%的智能手機用戶通過手機取得實時的所在地信息。使用谷歌、百度等地圖,用戶可以輕松定位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尋找自己希望前往的地址并獲得路線。目前國內市場上,高德地圖、谷歌地圖和百度地圖分別以26.3%,23.2%和13.6%的市場份額名列前三名。

2.LBS與社交

近年來國內移動互聯網公司推出了各類LBS服務,如玩轉四方、街旁、嘀咕、鄰訊、16Fun等。傳統互聯網公司也普遍加強LBS服務,如百度、騰訊、新浪、搜狐、人人、盛大等。LBS成為了移動互聯網APP的基本配置功能。艾瑞估計,2013年中國位置簽到服務的用戶規模將達到8100萬人。

但這種基于互聯網簽到方式的LBS業務存在著用戶簽到率低、黏性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等不足之處。互聯網公司正結合SoLoMo(Social+Local+Mobile)和O2O探索更多LBS盈利模式,如LBS與微博、電子商務、生活資訊、消費服務等結合,實現從線上到線下的落地。AppStore中國區社交免費應用中,已經有80%的手機社交應用具備以定位、簽到、位置分享等為主的位置服務功能。移動位置交友是將LBS、SNS與本地生活服務相結合的新型服務模式。區別于傳統社交,移動位置交友是在基于用戶場景化的實時位置信息基礎上,匹配點對點、點對多的溝通對象分類、時間等用戶的社交訴求,以及匹配本地生活服務與用戶訴求之間的供需精確營銷。

3.本地生活服務(O2O)

2012年中國O2O市場的投資熱度不減,11月O2O概念企業淘淘谷(TTG)在澳大利亞成功上市,成為中國首家上市的O2O企業。移動端成為O2O發展的最重要方向,三大互聯網巨頭大力布局,推動中國O2O市場整體發展。典型應用方面,團購市場格局逐漸明朗,O2O盈利企業初現。本地商戶網絡意識增強,試水社會化O2O營銷。未來,技術應用的創新和普及,將推動餐飲、票務等細分行業的O2O進程。

微信發展O2O模式。2012年5月,在騰訊開放API接口給第三方應用后,騰訊專門成立騰訊電商控股公司(ECC),專注于運營電子商務業務,并在該公司下打造了專注于生活電子商務與O2O的解決方案——騰訊微生活。而騰訊微生活成立后,第一個重推的業務是微信會員卡。傳統商家的會員體系是金字塔形,微信會員卡不重新建塔,也不打破原來的塔,它希望在塔下方重新劃分出一個區域。商家通過塔底的人而增大原來金字塔的規模。使用騰訊微生活時,只需要通過微信掃描商家的二維碼,就可以成為該商家的會員,目前與之合作的商家數量還比較有限。這種方式可以讓品牌商家迅速獲得大量“準會員”,比如漢庭快捷酒店,單日最大發卡量達45000張。目前,微信會員卡的推廣主要集中在餐飲、影院和酒店。

1.3 中國互聯網機構融投資和并購情況

據CVSource統計顯示,2012年全年中國市場VC投資規模大幅收縮,國內市場共披露創業投資(VC)案例566起,投資金額為47.67億美元,相比2011年全年(披露976起案例,投資總額為89.47億美元)分別下降42.0%和46.7%。2011年中國VC/PE投資規模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而進入2012年以來,VC投資市場迅速降溫,投資活躍度及投資規模仍保持較低水平。

從2012年VC投資數量的行業分布來看,互聯網依然是投資最活躍的行業,披露案例118起,占比達20.8%。2012年中國互聯網融投資事件總數量為169件,其中83件披露了金額,總披露金額為31.93億美元。其中披露金額較高的企業如表1.4所示。

表1.4 2012年中國互聯網融投資披露金額較高的企業

2012年中國互聯網企業IPO總案例數為8起,總涉及金額為5.56億美元(見表1.5)。

表1.5 2012年中國互聯網企業IPO案例

2012年中國互聯網企業并購事件總案例數為102起,其中59起披露金額。總披露金額為148.66億美元,其中披露金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交易如表1.6所示。

表1.6 披露金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交易

1.4 中國互聯網技術發展情況

1.4.1 HTML5瀏覽器和網頁應用

2012年國內自主研發支持HTML5的瀏覽器的相關工作取得了巨大進展,目前有四款國內自主研發的瀏覽器在HTML5TEST測試中名列前茅:百度手機瀏覽器、UC瀏覽器、海豚瀏覽器以及QQ瀏覽器。百度瀏覽器2.2版本的測試分數達482分,全球第一。在水族館WebGL測試中可跑5幀,效果不錯。海豚瀏覽器實驗室版的測試分數為450分,被HTML5TEST官方介紹為“450分,全球移動瀏覽器跑分第一”。

網站開放HTML5網頁應用,用手工編程效率低且費時費力,采用HTML5前端開發框架可以大大加快開發速度。此前主要使用國外的HTML5前端開發框架,如JQuery Mobile、Twitter Bootstrap、Schena Touch、BackBone等。現在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都推出了各自的前端開發框架,并且有平臺和產業鏈支持,以吸引開發者為自己的網站開發網頁應用,得到了開發者的歡迎。各公司提供的前端開發框架各有特色。例如,騰訊的JX比較適合構建和組織大規模、工業級的Web App,騰訊內部的WebQQ、Q+等產品都是采用JX框架開發的。

1.4.2 手機操作系統

目前國產智能手機90%以上使用Android操作系統。出于安全的考慮以及對于谷歌是否會改變開源政策的顧慮,一些國內公司開始開發自主可控的手機操作系統。聯通與全智達自主開發了沃手機操作系統,基于Linux采用C語言編寫。采用此操作系統,聯通推出了沃手機,但由于缺乏應用軟件支持,生態系統不完備,市場反應冷淡,只少量生產就停止了。在iOS和Android壟斷手機操作系統的今天,一個新操作系統沒有強大的應用商店和生態系統支持是很難成功的。阿里云OS是基于Linux操作系統、自主開發虛擬機的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但是它與Android兼容,可以使用Android的應用商店和生態系統。阿里云OS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和手機生產廠商的接受,目前已有幾百萬臺的生產。阿里云OS的成功威脅到谷歌的利益,遭到谷歌的封殺,谷歌以“解除在Android方面的授權和技術合作”威脅手機生產廠商不得采用阿里云OS。由于二三線廠商不是谷歌威脅能夠控制的,再加上阿里云后臺支撐和技術服務的許諾,阿里云OS仍然有一定生產發展空間。其他幾個公司則是在Android操作系統的基礎上發展,在適應中國市場需求和安全性等方面做一些改進,被稱為“定制的”Android操作系統,如聯想的樂Phone等。發展自主操作系統的努力得到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

1.4.3 語音識別和語義分析技術

語音識別最初用于手機的文字輸入,成功的案例是科大訊飛輸入法,進一步發展到搜索引擎的輸入、寫短信、發微博。百度手機搜索的語音輸入有可能成為手機的入口。2012年捷通華聲和科大訊飛兩款智能語音平臺——“靈云”、“語音云”上線,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第三方開發者可以利用語音平臺開發出第三方應用。

語音識別加上語義分析使計算機能夠理解人的口語,再加上語音合成就能夠實現人和計算機的對話。蘋果iPhone4的Siri就實現了這一功能,但時間一長,用戶興趣就下降了。原因是技術還不過關,智能不足,廣泛內容的人機對話目前不可能滿足人們的期望。今天有商業價值的是語音助手。這是一種智能型的手機應用,通過智能對話與即時問答的智能交互,實現幫忙用戶解決問題,其主要幫忙用戶解決生活類問題。2012年我國出現了大量中文語音助手,如科大訊飛推出的應用軟件訊飛語點中文語音助理。這是一款基于訊飛語音云平臺的新一代智能語音手機軟件,全程語音交互,包括20種功能:語音撥號、發短信、新建聯系人/查詢聯系人、打開應用/搜索應用、打開網站/上網搜索語音設置提醒、地圖導航、生活信息查詢、音樂搜索、對話聊天等。它對問題格式有一定限制。已經推出的中文語音助手還有百度語音助手、搜狗語音助手、蟲洞語音助手、快說語音助手和靈犀等。

1.4.4 云計算平臺技術

國內主要網站為支持開發者開發應用程序都建設和開放了自己的云計算平臺。目前國內的主流開放平臺一般提供從開發、運營、推廣到變現的全方位服務體系(見圖1.20)。一方面,提供服務器、帶寬、虛擬機等云服務開放平臺,把計算資源作為一種服務提供給開發者,使其能快速擁有大量、穩定的計算和存儲資源,以及更高的帶寬,專心做好應用的業務,實現快速開發和部署。另一方面,還根據自身平臺資源向開發者提供差異化的開發工具和API接口、SDK包等,開發者利用這些接口,可以讓產品調用平臺的一些服務,如地圖API、翻譯API、微博API接口等,以豐富自己產品的功能。開放平臺的運營分析工具能為開發者提供用戶行為、產品收入等一系列的數據,開發結果能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示。

圖1.20 目前國內主流開放平臺

百度開發者中心為開發者提供強大的開發支持,包括BAE、PCS、MTC等重點服務,形成了“開發—運營—推廣—變現”的全流程服務體系,有強大的流量入口,主要側重于移勱開發者,所提供的服務和工具全部免費。新浪開發平臺體系中的SAE借鑒早期國外GAE、Amazon等成功技術經驗,技術成熟,提供簡單高效的分布式Web服務、運行平臺,其微博開放平臺上有大量的微博用戶。騰訊開放平臺為開發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其推廣和變現能力較強,但接入有限制,目前正從Web端向移動端轉移,平臺服務和工具部分免費。

1.5 中國網絡信息安全與治理情況

2012年,我國互聯網快速融合發展,寬帶普及提速工程穩步推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電子商務、網絡媒體、微博等新技術和新業務相互促進、快速發展。在政府相關部門、互聯網服務機構、網絡安全企業和廣大網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相關單位和網民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進一步提高,互聯網網絡安全狀況繼續保持平穩狀態,未發生造成大范圍影響的重大網絡安全事件。但總體上看,黑客活動仍然日趨頻繁,網站后門、網絡釣魚、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拒絕服務攻擊事件呈大幅增長態勢,直接影響網民和企業權益,阻礙行業健康發展;針對特定目標的有組織高級可持續攻擊(APT攻擊)日漸增多,國家、企業的網絡信息系統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1.網絡基礎設施運行總體平穩,但依然面臨嚴峻挑戰

據CNVD收錄的漏洞信息統計,2012年發現涉及通信網絡設備的通用軟硬件漏洞數量為199個,較2011年下降2.0%。但不容忽視的是,涉及通信網絡設備的通用軟硬件高危漏洞為95個,較2011年大幅增長了30.1%??傮w來看,2012年我國網絡基礎設施運行基本平穩,未發生重大網絡安全事件。然而,針對我國網絡基礎設施的探測、滲透和攻擊事件時有發生,雖未造成嚴重危害,但高水平、有組織的網絡攻擊給網絡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帶來了嚴峻挑戰。

2.網站被植入后門等隱蔽性攻擊事件呈增長態勢,網站用戶信息成為黑客竊取的重點

與以往通過明顯篡改網頁內容以表達訴求或炫耀技術不同的是,2012年,黑客傾向于通過隱蔽的、危害更大的后門程序,獲得經濟利益和竊取網站內存儲的信息。據CNCERT監測,2012年,我國境內被篡改網站數量為16388個,其中政府網站有1802個,較2011年分別增長了6.1%和21.4%;被暗中植入后門的網站有52324個,其中政府網站有3016個,較2011年月均分別大幅增長213.7%和93.1%。此外,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約有50余個我國網站用戶信息數據庫在互聯網上公開流傳或通過地下黑色產業鏈進行售賣,其中已證實確為真實信息的數據近5000萬條。同時,由于網民習慣在不同網站使用同樣的賬號和密碼,受2011年年底發生的CSDN、天涯社區等網站信息泄露事件的影響,2012年又有多個電商網站和論壇被披露由此導致用戶個人信息泄露。網站安全,尤其是網站中用戶個人信息和數據的安全,仍然面臨嚴重威脅。

3.網絡釣魚日漸猖獗,嚴重影響在線金融服務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危害公眾利益

2012年,互聯網用戶通過網絡開展的經濟活動持續增多,在線銷售和支付總額增長迅速,竊取經濟利益成為黑客實施網絡攻擊的主要目標之一。2012年,CNCERT共監測發現針對我國境內網站的釣魚頁面22308個,涉及IP地址2576個,從釣魚站點使用域名的頂級域分布來看,以.COM最多(占36.5%),其次是.TK和.CC(分別占20.6%和9.5%);接到網絡釣魚類事件舉報9463起,較2011年大幅增長73.3%,約占總接收事件數量的一半(49.5%)。這些釣魚網站中,仿冒中國工商銀行等網上銀行的約占54.8%,仿冒中央電視臺、騰訊、淘寶等進行虛假抽獎或中獎活動、虛假新奇特或低價物品銷售活動的約占44.7%。釣魚網站的主要目的是騙取用戶的銀行賬號、密碼等網上交易所需信息。2012年,僅CNCERT監測發現被黑客騙取的用戶銀行卡信息就達1.8萬條,這些信息的失竊很可能會給用戶帶來巨額財產損失。值得注意的是,除騙取用戶經濟利益外,一些釣魚頁面還會套取用戶的個人身份、地址、電話等信息,導致用戶個人信息泄露。

4.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數量急劇增長,Android平臺成為安全重災區

2012年,我國移動用戶數量穩步增長,新增智能設備數量躍居世界首位,應用程序商店下載量快速增長。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同時,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也在快速繁衍和擴散。2012年,CNCERT監測和網絡安全企業通報的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樣本有162981個,較2011年增長25倍,其中約有82.5%的樣本針對Android平臺,已超過Symbian平臺躍居首位,這主要是緣于Android平臺的用戶數量快速增長和Android平臺的開放性。按照惡意程序的行為屬性統計,惡意扣費類的惡意程序數量仍居第一位(占39.8%),流氓行為類(占27.7%)、資費消耗類(占11.0%)分列第二、三位。2012年,CNCERT組織通信行業開展了多次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專項治理行動,所重點打擊的遠程控制類和信息竊取類惡意程序所占比例分別從2011年的17.59%和18.88%大幅度下降至8.5%和7.4%。

5.拒絕服務攻擊仍然是互聯網運行安全最主要的威脅之一

2012年我國境內日均發生攻擊流量超過1G的較大規模拒絕服務攻擊事件1022起,約為2011年的3倍,但與2011年不同的是,常見虛假源地址攻擊事件所占比例由約70%下降至49%。在拒絕服務攻擊事件中,約有88.8%的被攻擊目標位于境內。拒絕服務攻擊所采用的技術手段日趨綜合化和復雜化,從攻擊網站本身逐漸轉為攻擊網站所使用的權威域名解析服務器,使得其所承載的大量其他網站的域名解析都間接受到影響,甚至對我國互聯網的整體運行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6.實施APT攻擊的惡意程序頻被披露,國家和企業的數據安全面臨嚴重威脅

2012年,“火焰(Flame)”病毒、“高斯(Gauss)”病毒、“紅色十月”病毒等實施復雜APT攻擊的惡意程序頻現,其功能以竊取信息和收集情報為主,且均已隱蔽工作了數年。2012年我國境內至少有4.1萬余臺主機感染了具有APT特征的木馬程序,涉及多個政府機構、重要信息系統部門以及高新技術企事業單位,且絕大多數這類木馬的控制服務器位于境外。由于上述單位的網絡信息系統中傳輸或存儲的信息以及其自身的正常運行往往關系國家事務和經濟社會運行,所以容易成為帶有一定背景的組織或團體重點關注的目標,其數據安全面臨嚴重威脅,需要各方高度重視。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以及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工業控制系統產品越來越多地采用通用協議、通用硬件和通用軟件,以各種方式與互聯網等公共網絡連接,高度信息化的同時也削弱了控制系統及SCADA系統等與外界的隔離,病毒、木馬等威脅正在向工業控制系統擴散,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面臨的威脅越來越大。工業系統面臨的安全威脅已經成為全球領域2012年的十大安全威脅之首。美國重視工業系統的網絡威脅,正在通過立法和行政監管等手段加強網絡安全。我國應加強工業系統的網絡安全防御,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監管職能,構建完整、聯動、可信、快速響應的綜合防御防護系統。

(中國科學院 侯自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平| 闻喜县| 华坪县| 安塞县| 政和县| 图木舒克市| 沙坪坝区| 漳州市| 石景山区| 民乐县| 沂源县| 太康县| 时尚| 荥阳市| 皋兰县| 锡林郭勒盟| 成武县| 剑川县| 晋中市| 萨嘎县| 太仓市| 遂宁市| 交口县| 杭锦后旗| 綦江县| 绥阳县| 略阳县| 鲁甸县| 桐柏县| 双桥区| 东兰县| 长岛县| 渑池县| 临海市| 五河县| 云霄县| 揭阳市| 上蔡县| 古交市| 湘西| 海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