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子商務年鑒(2011)
-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編
- 6字
- 2018-12-28 19:00:32
第一篇 概況篇
第1章 2010—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
2010年到2011年,中國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的新階段:B2C、C2C電子商務網站交易規模成倍增長;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規模迅速擴大;電子商務已經廣泛滲透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成為促進GDP增長的新動力;電子商務服務業呈現出多元化快速發展態勢。本章概括性地總結了中國電子商務在2010—2011年的發展概況。
1.1 概況
1.1.1 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條件明顯改善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調查,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國網民數達到5.1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8.3%。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億,在總體網民中的比例達到69.3%。
截至2011年11月,我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到1.55億戶,3G網絡已經覆蓋全國所有縣城和大部分鄉鎮,3G用戶達到11873萬戶。硬件設施的不斷完備為互聯網深入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站數量達到230萬個。國家在2010年加大互聯網領域的安全治理力度后,中國網站數量有所下降,但整體質量得到了提高。在此基礎上,2011年網站數量重新開始穩步回升。
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網站數量繼續保持增長。到2010年年底,中國電子商務網站數量達到1.86萬個,與年初相比增長了16.13%。在2011年上半年,電子商務網站總數依然在快速增長。截至6月底,我國電子商務網站總數為2.32萬家,相比1月增長了21.38%。
2011年,中國網絡購物(網購)人數達到1.94億人,較2011年底增長20.8%,使用率提升至37.8%;網上支付用戶和網上銀行用戶也增長了21.6%和19.2%,用戶規模分別為1.67億和1.66億。
1.1.2 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5萬億元
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4.55萬億元,同比增長23.7%。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繼續創出新高,交易總額突破5萬億元,達到5.83萬億元,同比增長28.4%。
在電子商務全部交易額中,中國大中型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2010年達到1.42萬億元,較2009年的1.31萬億元同比增長8.1%,整體保持穩定的發展態勢,
。2011年估計達到1.69萬億元,同比增長19.1%。
2010年,中小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53萬億元,較2009年的1.99萬億元增長27.1%;2011年估計達到3.21萬億元,同比增長26.9%。
網絡零售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態勢。2010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5091.04億元,較2009年2586億元增長96.7%;2011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7825.6億元,同比增長53.7%。2010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5萬億元)的比重增至3.30%,2011年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12萬億元)達到4.32%,增長了1個百分點。
1.1.3 電子商務交易服務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服務市場規模(代運營市場交易規模)為108.9億元,同比增長119.3%。2011年年底,整個電子商務服務業的營業收入超過1200億元,支撐了3萬億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
。目前中國電子商務交易服務行業仍然處在發展初期,未來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2011年,中國B2B電子商務運營商營業收入規模達到131.0億元,同比增長35.1%。穩定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企業對電子商務的滲透率逐年提升,中小企業紛紛加大線上推廣費用,加強對增值服務的用戶體驗;二是核心運營商的業務模式逐漸拓展,付費會員、在線交易、增值服務等業務保持穩定增長,提價措施又將整個B2B電子商務行業的準入門檻抬高,提升服務質量,一定程度上避免惡性價格戰。
目前中國大部分B2B電子商務運營商都是行業信息服務商,未來幾年它們將逐漸從傳統的信息服務提供商轉變為綜合的交易服務解決商,為用戶提供物流配送、信用擔保、金融融資、精準營銷、行業咨詢等綜合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面對4500多萬中小企業的多樣化需求,B2B電子商務細分服務市場潛力巨大。
1.1.4 第三方網上支付規模突破2萬億元
2011年,我國電子商務支付體系進一步完善。中國人民銀行根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的要求,分三批給101家企業發放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促進了這一行業的規范有序發展。2011年,中國第三方網上支付交易規模突破2萬億元大關,達到21610億元,已連續五年增速接近或超過100%,遠遠超過同期社會商品零售額的增速。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借助互聯網、移動電話、數字電視等信息技術廣泛參與支付市場,提供前端支付、后臺操作甚至全程支付服務,改進了企業、公眾的日常支付體驗,使現代支付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延伸。
2011年12月28日,經民政部批準,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宣布成立銀行卡基支付工作委員會、網絡支付應用工作委員會、預付卡工作委員會。新成立的三個工作委員會的業務范圍都是當前支付清算行業的熱點,與百姓生活和民生服務聯系密切。工作委員會將建立和完善相關業務的自律管理體系,引導成員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完善風險防范機制,規范行業服務行為,進一步推動我國新型支付業務的創新和發展。
1.1.5 電子商務企業物流配送模式基本形成,網絡零售帶動快遞業務快速發展
在電子商務物流發展過程中,中國企業逐漸形成了三種主要的配送形式。
① 外包模式:大部分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沒有力量自建物流渠道,均采取這種物流操作模式。淘寶網上的賣家大都采取這種模式。
② 自建模式:當前各品類較大的電子商務銷售企業基本上都采取自建模式進行物流運作(自建模式主要是針對倉儲、終端配送進行自建,干線運輸依然是外包給專業的物流公司操作),以凡客誠品、京東商城為典型代表。
③ 混合模式:此模式是自建模式與外包模式的融合,現已經成為大中型電子商務企業的主流模式,諸如當當網、麥考林等之前完全將物流服務外包的電子商務企業都逐步改變成為混合模式。
2011年,中國已有超過6800家的企業取得了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占快遞市場90%以上份額的快遞企業依法獲得了經營許可。營業網點達6.4萬處,從業人員超過70萬人,日均處理量從2007年的300萬件增長到2011年的1300萬件;市場規模位居世界第三,達到715億元;2007—2011年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長率達到27.23%。
2011年中國網絡零售交易額達到7825.6億元,其中70%%以上的網購貨物必須依靠快遞來完成。按照網購快遞占到全部快遞業務量50%估算,由網絡零售帶動的快遞業務量突破350億元。電子商務在提高快遞業務發展水平、擴大就業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