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單元 安排時間的細節

一、高中

高中三年如何安排

高中三年要避免“前松后緊”

以高分從浙江省考入中國傳媒大學的鄭宏同學認為,高中三年,由于安排不當,很容易造成“前松后緊”。她寫道:“具體來講,如果你是高一、高二的學生,不用太著急,你完全可以對自己說:我有權利去玩。但不是說你可以不顧學習了,這兩年是積累階段,除課本知識外還應該多涉獵課外知識,近幾年的高考題越來越活了。至于考試,單元測驗復習加上期末總復習就夠了,只要你有中等以上水平,就完全有能力沖刺名牌大學。最關鍵的是高三,這一年是最難熬的,但還是要給自己留出娛樂的時間,我一直認為只學不玩的人是考不出好成績的,因為他們壓力太大。”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李遠同學說,反過來,前緊后松,高一、高二還努力,高三繃緊的弦倒松下來了,也不行。他說:

我上高三時,雖然知道高三的重要性,但還是管不住自己,就知道玩,所以我高考落榜了。我認識到了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必須付出120%的努力,才能有所收獲。上了復讀班后,我開始努力學習,坐在書桌前,手捧一本書,或做練習題,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剛開學的時候,付出的努力都沒有得到應得的回報。我入學是班級第9名,可期中考試我卻后退到第18名。說實話,當時我真是有點茫然,怎么努力了還退步了?可很快我就重新振作起來,我還是相信努力就會有所得,所以我繼續按照我的計劃復習,同時聽從老師的一些建議,終于,我在期末考試中考到第5名,當時我真的很高興,第一次嘗到了付出后收獲的甘甜。

也許是進步了讓我有些驕傲,我在第二學期確實有所放松,成績也止步不前,一模也沒有考好,由于是考前報志愿,要看一模成績,我一下緊張了,所以二模更沒有考好。我一下子不敢報清華了,所以給自己降低了要求,報了浙大。現在看來一模是很重要的,一定要考好,考不好給自己的壓力太大;而要考好,就千萬不要前緊后松,你一放松,其他同學就超過你了,咬咬牙,堅持到高考后再放松吧。

高一打基礎,高三沖刺

寧夏高考文科狀元梁瑩同學說:“高一打基礎,高二綜合擴展、大量吸收課外知識,為高三做準備,高三沖刺。”福建省2001年高考文科狀元、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學生王微微則認為,高中三年,高一打基礎;高二設法使強項更強,弱項跟上;高三則是沖刺了。

高中三年好比馬拉松

從云南考入北京大學的張東升同學則說:“如果說高中生活是一場馬拉松長跑的話,那么高一便是興奮的起點,高二算是難熬的中段,高三則是最后的沖刺。”他又具體敘述道:“高一、高二是打基礎的階段,基礎越扎實,才能沖得越高。因此在高一、高二的學習中,我們應當時刻記住 ‘廣博’二字。具體來說,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不偏科,文理科同等對待。自己喜歡的課要努力學好,并使之成為自己的優勢;不喜歡的課也應耐心聽講。

二是多讀課外書,廣泛涉獵各國文化經典,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這點相當重要,很多平日堪稱優秀但卻并非尖子的學生到了高三一躍而上,憑的就是較深厚的文化素養。至于具體讀哪些書,也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我這個人喜歡總體瀏覽,把四五本厚厚的文學史仔細讀了一遍,記了4本筆記,收獲不小。之后也就知道名著的價值所在,知道了該讀什么。

三是常去閱覽室,多讀各種期刊,堅持看報紙,關注國家大事。記得我上高中時,每天必去閱覽室,有時星期六、星期天也會鬼使神差般地轉到那兒(周六、周日不開門)。我每天都看《中國青年報》。期刊則憑興趣,隨手翻閱,碰到感興趣的就抄下來,不知不覺中也有了幾大本摘抄。于是,與人聊天便頭頭是道了,寫起作文來便一揮而就了,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知識面廣了,知識增加了。”

高中三年是一項系統工程

從遼寧省考入北京大學的王冬同學則告訴師弟、師妹:“高中3年應統籌安排。整個高中階段應被看成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周密、準確地規劃時間。各個階段的努力程度應該是相同或相似的,準確地說,針對高考的應考期不僅僅是高三,而是整個高中三年。所以需要你全力以赴的也不僅僅是一個學年,而是3個學年。具體來說,每一個人在考入高中后都應該為自己的高中三年做一個規劃,每一年、每一學期應該做什么,著重抓什么等。尤其當你決定了選擇文科或理科之后,更要抓緊一切時間,統籌規劃,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就我來說,完整的規劃是從高二開學選擇文科開始的,具體說是高二側重抓歷史、政治,并學完全部高中課程;高三著重抓數學、英語,全年反復復習課業并進行大量練習,另外從高三寒假開始查漏補缺,對重點著重背記。由于有了這一規劃,我能夠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率地學習,而且制定的目標也給了自己壓力和動力,促使自己全力以赴,完成規劃的指標。別人沖刺一年,我沖刺兩年,誰勝誰負是顯而易見的。”

“少壯”派比不上“元老”派

從海南考入清華大學的文萬強同學,則從自己的切身體會得出結論:那些高中三年學習一貫好的同學,往往考上北大、清華;那些靠高三突擊的同學,當然也有好的,但總體看,要稍遜一籌。他寫道:“在當時同學們中有一種詼諧的說法:成績一向突出的同學稱為 ‘元老’派,成績突飛猛進的同學稱為 ‘少壯’派。從高考成績來看,‘元老’派大占優勢,這些同學多數考取清華、北大等名校,頗有 ‘姜還是老的辣’的氣勢。‘少壯’派在高考中紛紛顯出 ‘底氣不足’的癥狀,這部分同學大多考取北郵、中國科技大學、復旦等名校。我舉這些事例,是為了說明學生的底子、素質很重要。”

高中三年應節節上升

復旦大學的趙嶸同學說:“高一的時候,我曾經計劃過我高中三年的學習情況。我告訴我自己:高一,我要穩定在年級前100名;高二爭取進入前70名;高三要穩定在年級前50名之內。”

高一、高二摳難題,高三回歸課本

內蒙古高考理科狀元、清華大學徐鴻同學說:“高一、高二時就摳難題,高三考前主要看課本。當然難題也要做,但看課本的時間比以前多好多,重點放在書本知識上。”他說:“學習方法上還是要注重課本,一定要把課本背得滾瓜爛熟,每一個知識點的基礎要打牢一些,每一個知識點都要分塊地掌握,然后再綜合運用它們。”

高一各科兼顧,高二攻克弱科

江西省高考文科狀元、北京大學張曉楠同學則說:“我的經驗是高一各科兼顧,高二大體上平均分配精力,但要適當突出重點,攻克劣勢科目。高一階段一定要把握課本,高三上學期集中精力攻克劣勢科目,多做習題,高三下學期則又要各科兼顧,回歸課本,這時要注意的是各個科目中較弱的知識點,注意書寫流暢,注意答題規范。”

張曉楠同學解釋說:“高一剛剛從初中進入高中,可能有些不適應學習方法的改變,這時候對于自己的優勢及劣勢科目也未明顯區分開,盲目抓重點絕對無效,只有各科兼顧,才能打好基礎,平衡發展。

高一已經可以開始做一些準備工作了,比如背英語單詞,看世界、中國地圖,記語文基礎知識,這些都是高考必備的,多走一步成功的機會就大一分。就以單詞為例吧,就算你一天僅僅比別人多背15個單詞,一年下來也有5000多個單詞了。這時,你的同學還趕得上你嗎?高一的競爭是不明顯卻又幾乎具有決定性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高三才是小修小補。

高二進行分科,這時我們對自身情況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把握。這時,只有兼顧各科才能打好基礎,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如果出現了“短腿”科目可就慘了。怎樣兼顧?看課本、預習、復習、消化一樣都不能少,要知道高考考的都是基礎,課本是關鍵。另外,可以適當分出一定時間來攻克劣勢科目,尤其是剛分科,大家都處于不太清醒的狀態,這時突擊最有成效,不知不覺中,當別人驚醒時,你已經進步神速了。

高三上學期,則已進入總復習階段,這時優勢科目已大體定型,不會在短時間內后退,可以攻克劣勢科目為高考做準備了。這時候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就是做題,大量做題,而高三下學期進入全面總結階段,又要回到課本,注意一些應試技巧,即通常所說的“非智力因素”,如書寫、格式、細心等。不可不提的是模擬考。模擬考,顧名思義,最大作用就是使你適應考試,進入狀態,能合理地分配時間,能不慌不忙地答卷,能按照高考試卷格式填寫相關內容,成績倒是次要的。因此對待模擬考試要勝不驕、敗不餒,發現有缺陷的知識點及時鞏固就可以了。”

高中三年是一個整體

四川省高考理科狀元、北京大學王海桐同學認為,高中三年的學習是一個整體,無法割裂開來。她說:“我認為,高中三年的學習是一個整體,無法割裂開來。高一、高二的積累是十分重要的,有些人高一、高二混混沌沌地過去了,到了高三,妄想通過廢寢忘食拼一年就得到理想的成績,這是十分困難的。到了高三,別人在高一、高二的基礎上已在做質的飛躍,而你還在做量的積累,自然會產生差距。高一、高二重點是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此時授課是相當細致的,這時把每一個知識點都學透,到了高三時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就大有益處。平時學扎實,對自己的弱勢分析清楚,高三一年再對此加強,效果自然好。

經過高一、高二的厚積,高三就到了沖刺的階段,首先自己要心中有個數,‘要配合老師的步伐制訂一個計劃。計劃不必太細,但什么時候復習基礎知識,哪一階段綜合訓練,到最后針對高考進行集中訓練,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不會到高三時茫然失措,一會兒感到時間不夠,一會兒又覺得時間還有很多。”

高一、高二抓數學,高三抓文綜

浙江省高考文科狀元徐語婧同學說:“對于文科同學來說,高三前期文科綜合的學習任務不是很重,但在高三第二學期后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非常煩瑣而且需要占據大部分學習時間,所以她覺得對于數學學科要根據不同的階段來區別對待。在高三的前期,就是在高一、高二的時候,必須給數學分配比較多的學習時間,因為在高考時,無論是文科或者理科,數學都是一門拉分的科目,分配學習時間的時候,必須有所傾斜。而在高三的后半學期,時間花在文綜上面比較合算,最終能提高高考分數,所以數學的復習時間以每天半個小時為宜,讓自己不至于手生。做題的時候,要有非常高的敏感度,能夠保持一個反應非常快的狀態,花半個小時就差不多了,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否則就會擠占復習文綜的時間了。由于文科數學相對于理科數學來說難度不是非常大,還是以基礎題為主,所以她建議大家重視基礎題,注意老師在課上經常講的題目,可以用一些通法來解答一些題目。上課的時候,一定要關注老師講的例題,最好在記課堂筆記的時候能夠把例題也記下來,課后總結一下解題思路,第一步實質上做什么工作,第二步做什么工作,概括起來,以后遇到這類題的時候,就可以用這個套路來做。這樣既可以節省時間,而且正確率也比較高。實踐證明,這也是應積極提倡的一個方法。對文科同學來說,掌握這種方法對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是非常有幫助的。”

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學的一位同學說,高中三年,各科目的地位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但總體來說,在大的時間段內,各科目的求職信是相對固定的。在高一、高二時,科目先后次序應為數學、英語、語文和文科綜合;在高三復習時,科目先后次序應為文科綜合、數學、英語和語文。這是由科目特點和科目分值所決定的。之所以文科綜合在高三時由末位提升至第一位,就是因為在高一、高二時,文科綜合的三門科目往往以單科的形式呈現,其單科分值低于數學、英語和語文。而到高三時,三科合并使得其分值超過了任何一門科目。另外,各科目的地位還跟一段時期內的學習情況有關,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以及“增強補弱”的需要來改變某些科目的求職信,但從長期趨勢來看,大致上是這樣一個先后的排序。此外,最好能夠明確自己對各個科目的期望:是希望該科目成為自己的優勢項,與其他同學拉開差距;還是成為一般項,不給自己拖后腿。這個期望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關,也與自己的優勢有關。有了這個期望之后,就有了進一步分配學習時間的依據。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期望應該服從于科目的優先次序,不能長期過分偏重某一科。

從浙江省衢州二中考入北京大學的徐語婧同學也說,在高一、高二和高三前期,必須對數學這門拖后腿的學科高度重視,學習時間向數學傾斜。而到了高三下學期后期,因為文綜有更大提升空間,在保證每天分配給數學半小時的前提下,重點抓文綜。

高一、高二苦一點,高三輕松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考理科狀元、北京大學秦道明同學則認為,就高考而言,還是高一、高二的知識量比較大,高三只是老師發卷子復習、鞏固。他說,不少同學都把高三看成關鍵,但他卻覺得,他的能力主要是在高一、高二掌握的。

海南省高考文科狀元黃海文同學說:“感覺高一、高二很苦,把高一、高二的基礎打牢、打好,高三通過做題鞏固知識。在不停的模擬考試中,也要抽時間多和同學打球、活動。高三同高一、高二相比,要輕松一些,高一、高二像是苦行僧一樣的生活,但如果這兩年基礎打得好,高三是不成問題的。通過對自己心態的放松,結合做題鍛煉思維,高三還是相對輕松的。”

高中關鍵在高二

從河北省石家莊市二中考入北京大學的武睿穎同學說,高中關鍵是高二,高一主要是一個適應的階段,高三的時候主要是復習了,你要再努力或者是再用功,可能你在高二時如果已經差很多了,彌補不了了。我們班主任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老師,他帶過很多屆畢業班,然后高二的時候抓得特別嚴。她也是一個比較乖的孩子,高二的時候一直跟著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走過來,非常刻苦。學習也非常有效率。因為高二有一個好的基礎,高三的時候就不覺得那么累了,這樣一直下來就會調整得非常好,從而發揮得比較好。

高中三年都不能松勁

以高分考入清華大學的宋天奇同學說,高中三年各有各的任務,絲毫不能松勁。他說:“高一是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迅速轉型是一個目標。另外就是打好基礎,高一時掌握知識的堅實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以后的發展,特別是數學、外語、物理和化學。這一時期主要是鍛煉各種基礎能力的時期,例如,聯想、分析、空間想象、極限思維等,學好高一的課程,以后的學習就會輕松許多,否則會非常吃力。

高二的學習任務相對于高一更重,這一年,在你繼續打好基礎的同時,還需要掌握考試的基本題型。擴大英語詞匯量,并且發展數學和理化能力,是高二的主要任務。所以,在高二階段是絲毫不能松勁的。

高三是壓力最大的一年。正如前面所說,此時才是考驗你學習態度的時候,高三一年的任務就是熟悉考試模式,做到以一顆平常心應對外界的變化,無論高分低分都能泰然處之,做到寵辱不驚,這樣你才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來迎接高考。這一年還要通過各種試題對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總之,高三是沖刺的一年。畢竟,每個人都要沖過高考這座獨木橋。”

高一、高二以內容為單元,高三以時間為單元

以高分考入清華大學的銀春川同學說:“不斷地總結才能不斷地提高。高一、高二的時候一般是以內容為標準(也就是課文中的章節)做階段性總結。舉物理的例子來說,每學完一章就把筆記拿出來,將整章的內容從頭到尾看一遍,然后把自己認為的重點、難點另外找一本筆記摘抄出來,期中或期末復習的時候就以這本筆記為主。語文和英語知識點比較零散,更多靠的是每一天的復習積累,階段性總結就要弱一些。而到了高三,所有的內容都學完之后,就可以以時間來劃分了。高三時每個月都有一次模擬考試,考完之后有兩天時間休息。這個時間就應把模擬考試中的錯誤點做一下分類,比如,基礎不牢固,運算能力不足,或是粗心大意。然后對比上個月的分析,看自己在什么方面有了進步,什么方面停滯不前甚至退步了。再針對這個分析,制訂下階段的學習目標和計劃。”

高三一年如何安排

高三心態不能浮躁

內蒙古高考理科狀元、清華大學徐鴻同學說:“到了高三,心態千萬不要浮躁,不要想還有一年就要高考了怎么辦。其實一年是很長的時間呀,即使離高考還有最后一天,你還是能夠學到一些新的東西,還能使自己有一點提高。我覺得每天都有一點提高就好了。一定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不要沒有任何意義地去焦慮、去煩惱、去自卑,這都是沒有用的,一定要樹立自己的信心,只要能完全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就已經足夠了。”

高三實際不到一年

以山西省文科狀元身份考入北京大學的閻肅同學告誡師弟師妹,高三說是一年,實際不能當一年使。高三上學期,即寒假前,還可以抓一抓基礎,過了寒假, 3月、4月是最寶貴的復習時間。到了5月,就開始報名、填志愿、模擬考、保送,等等。

高三的寒假特別關鍵

從北京市重點中學第四中學考入清華大學的孫立元同學,則特別強調高三這一年的寒假。他甚至說:“高三的寒假,是直接關系高考成敗的一個重要時段。”以他本人為例,放假前他的英語總是在100分左右的水平,而經過一個寒假的努力,假期后一下子就穩定在120~130分,的確提高不少,故而孫立元同學說:“寒假給你一個獨立支配的整塊時間,對于單科突進是很有好處的。”當然,現在不少學校高三不放假,一直補課補到大年夜,這就無能為力了。

高三有3個“黃金時間”

以安徽省高考文科狀元身份考入北京大學的張文靜同學的說法與孫立元同學略有不同,她強調在高三一年中,有3個便于提高成績的“黃金時段”。

第一個“黃金時段”:高三上學期的9月至11月。這時期因有高中畢業會考,老師一般不會給太多太難的練習。抓住這一時期的時間,便于提高成績。

第二個“黃金時段”:寒假期間,這一點張文靜同學的意見與孫立元同學一致。

第三個“黃金時段”:5月至6月中旬。這時已臨近考試,記憶力也會相應增強。

高三可分為5個階段

青海省高考文科第二、從青海湟川中學考入北京大學的冀夢晅同學說,高三(包括高二進入高三的暑假),可以分為5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高二暑假期間對整個高一、高二所學的知識進行溫習,系統地將數、語、英、政、史5門課溫習一遍。語文、英語以溫習課本為主,數學則著重于基礎知識的復習,重新看高中筆記、基礎練習等。政、史按章復習,梳理知識點。

第二階段,高三上學期,重點放在數、英兩門上,將這兩門課分別劃為若干板塊。如英語,根據考試題型特點將其分成單選、完形、閱讀、改錯、寫作五大板塊,進行專項訓練。同時,對政、史繼續分章復習。

第三階段,高三寒假,重點放在政、史上,進行專題訓練。如對歷史,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劃分專題。如在復習中國古代史時,我就將其分為夏商西周、春秋戰國、先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等幾個不同階段,逐步復習。

第四階段,高三下學期2月、3月,重點查漏補缺。通過基礎、板塊、專題復習找到知識漏洞,并在此階段進行專項訓練。

第五階段,沖刺階段,進行計時模擬練習。總結在模擬考試中的不足,對薄弱環節加以鞏固。

高三一年堅持跑步鍛煉

安徽省阜陽市三中常雅玲同學說,她很喜歡打羽毛球、籃球和跑步,高三一整年,每節課下課后她都會第一個抱著球拍沖出去,有時下午放學后也會到操場跑步,心情不好了,跑跑就釋懷了。曾經一口氣跑了十幾圈,跑完后就自信滿滿,自我感覺連這個都做到了,其他的還有啥我做不到的!

高三每周安排

從云南省昆明市考入北京郵電大學的羅曉芃同學說,她從高三的第一天起,就努力得像一個時鐘,也相信自己正在向夢想靠近。她不愿浪費一分一秒:早上從宿舍到教室的十五分鐘邊走邊背古詩文;課間休息十分鐘,除了去洗手門外一直埋頭寫作業;晚飯后的時光,夕陽的余暉陪伴我記憶生物的重點;周末回家的公車,就是我背誦英文課文和單詞的教室。

作為一個理科生,羅曉芃同學是這樣安排自己的一周的:

每逢周一、三、五,晚自習時便用兩個半小時的完整時間完成一套理綜試題;

周二、四、六的晚自習則用兩個小時完成一套數學試題。試題來源可以是歷年高考真題,可以是學校模擬試卷,也可以是練習輔導書試卷。不管做什么練習,最重要的是反思和消化。認真而透徹的反思和消化可以避免重復的錯誤出現,也可以拓展思維空間。以化學為例,用一道題的背景作為思考的模板,拋開題目的局限,從原理出發,反思裝置的設置,推導產生的現象及其產生原因,記憶方程,掌握計算并提高準確性,思考減小誤差的方法。如此便可做一題勝似做十題,提高復習效率。

周末,整塊時間可以用于習慣高考時的作息。上午從九點開始做關于語文或理綜的練習或套題,直至十一點半。下午三點開始做數學或英語的練習或套題,直至五點。想象自己坐在考場上,用考試時的速度和狀態完成,并且用鬧鐘計時。我在習慣了這種方式的四個月之后,真正面對高考時,平靜得如同在家習作。

羅曉芃同學最后說,每周完成如此多的套題,還必須被考試時的緊張情緒左右,實在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她的辦法是約水平相當的同學做同一套題,同一時間計時開始做。如此,不僅會削減孤軍奮戰的懈怠感,也會在完成后提供極好的互相學習討論的資源。最開心的學習時光,莫過于完成套卷后和同學在教室旁的小陽臺討論爭辯。集思廣益的最后每一個人都收獲頗豐。確實有疲勞倦怠的時候,總會想起身旁的朋友凝眉思考也沒有放棄,心中便涌上一股激流,推動自己堅持到達彼岸。

高三下學期如何安排

重點在排疑補漏

到了高三下學期,復習實際上已進入查漏補缺階段。福建省高考理科狀元、北京大學吳巍同學的做法,尤其值得已進入這一復習階段的同學效法。他寫道:“(高三下學期)需要審視的是:所有的考點你都復習過了嗎?在高考沖刺階段,整個知識體系就像一部在調整運轉的機器,而每一個知識點則是這部機器中的零件,任何一個知識點的缺漏或薄弱都會帶來不良的后果。”

那么,如何進行查漏補缺呢?他的做法是用一本考試說明、一本復習參考書及課本來幫助自己。先翻開考試說明,按照書本上羅列出的考點,把相關的知識在腦子里過上一遍,思路很清晰的就跳過去,思路模糊的則翻開參考書,看看復習的要點,做上一些習題,直到把不懂的弄懂為止。

一周做兩套模擬卷

四川省高考理科狀元、從自貢市蜀光中學以702分考入北京大學的謝茜同學說,她覺得至少數學應從高三下學期開始一周做兩套模擬卷,“這樣能夠比較早地就進入那種考場上的狀態,真正到了考試的時候就能夠比較適應一點。”

強化數學和物理

廣東省高考理科狀元李煒同學認為,對數學和物理而言,在高考前兩三個月,有一個強化訓練,成績會提高很多。特別是那些基礎題和中等題,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對那些基礎較差的同學來說,會提高很快的。

寒暑假期間如何安排

四川省高考理科狀元,從成都市樹德中學以688分考入北京大學的張力同學認為,理科學生必須掌握自學的方法。他說:“我所說的自學指的是在放寒暑假時就去看看下學期的教材,熟悉一下課本,并不是每個知識要點都要看會、弄懂,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像看科普讀物那樣翻翻而已,其中必然有一些先前已經懂得的知識,也必然會有很多知識還沒有接觸過,那么不妨更深入地去了解一下你感興趣的那些知識。這樣做,對你學習的幫助是相當大的。但如果你想真正地做到不將學習視為一種負擔,那么你還需要認真地對待課本上的練習題,因為練習題可以檢驗你自學的效果。倘若很輕松就能做對,說明這部分知識你已經掌握了;倘若做錯或根本不會,那也不要緊,只需要將這一部分做上一個記號,到老師下學期開學后再重點地去聽這些做了記號的內容就行了。這樣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你已經提前知道了,學習起來有所側重,效果自然也就會好許多。比起別人來,你比別人多學了一遍,基礎也就掌握得更加牢靠一些,這對于以后的學習也是有所幫助的。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對于你已經掌握的知識,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因為老師往往會有所拓展、有所加深。所以,上課認真聽講還是十分重要的。”

參加競賽落選了怎么辦

金智淵同學,從吉林省延邊第一中學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高三時,他把賭注下在了數學競賽上,如果得獎,是可以保送的,所以他每天沒日沒夜地做競賽題,基本脫離了班上的正常學習。然而競賽不幸失手,只得再回到班上備戰高考。這時距高考只剩幾個月時間了。而此時金智淵同學的情況是怎樣的呢?他寫道:“說一下那時的情況:數學因準備了幾個月的競賽,只要跟上班里的復習進度就比較有把握;英語、語文因為有點基礎,還跟得上;物理有一半不懂,大題根本做不出來;化學更是元素化學式都對不出來;至于生物,根本就與沒學一個樣,全忘光了。高三的復習都是做卷子,第二天老師解答,很多時候我都跟不上學校的復習進度。”

面對困境,無非兩種選擇:要么得過且過,明年再說;要么奮起直追,從頭再來。金智淵同學選擇了后一條路。他為自己制訂了這樣的學習計劃:

數學、英語跟著學校的復習進度,做整張卷子。英語在課外、課間休息等時間攻破幾本單項書,這些書他都盡力選了最薄、最簡單的。后來他發現,這些簡單的題在樹立他英語科目的信心上給了他莫大的幫助。他認為,不要盲目地追求難度,適當地做一些簡單的題,應該有所裨益。

物理、化學,他是一邊跟著學校的卷子,一邊看教科書的。因為這兩門課考點太多,不能被落下,但他沒有強迫自己做完卷子,遇到較難的題,試著放棄,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在那些難題上面。到課堂上老師講的時候,聽一聽,有些過難的、聽不懂的,沒有太過糾纏,他覺得學習有一個過程,不能想一下子從易到難統統吞下去。為了盡快克服難題,他決定加大自己的簡單題數量。于是他去書店買了物理、化學兩本題典。大家應該知道題典題量驚人,他是怎么樣在那么短時間內利用它們的呢?他決定每天早上三點起來,把早上的時間用于兩本題典,但沒有都做,只挑出選擇題來做,而且為了加快速度,不太想得出來的題都看了書中解釋,其實這就是他選擇題典的原因,因為它的解釋是最詳盡、最細致的。在這里他走的也是簡單化路線。后來,難題也變得不再那么恐怖,這都是簡單題鋪墊的結果。如果你正困于難題而覺得緩于進步,從易到難的方法應值得一試。

生物這科最令他頭痛,所以暫時放棄了學校的進度。因為即使費力地跟上去,因對生物的基礎知識一無所知,他只能硬記,而對于理科,硬記是相當危險的。后來,他利用兩周的時間細讀了生物教科書,然后買了一本難度較低的參考書,重新讀教材。讀一章,做一章題,當做完這本參考書的時候,他感覺基礎已較穩固,就開始跟著學校的復習,這次看教材已是第三遍了。學校的復習題還是比較有難度的,但有了先前的基礎鋪墊,難題也變得有趣起來了,最后幾個月做生物題成了一種享受。這里他想說的是要重視教材,這是基礎,基礎打好了,定可一日千里;基礎打不好,只能是舉步維艱。

金智淵同學最后說,他的情況比較特殊,留給他的時間太少,所以高三復習也與平常人大不相同,但他的方法對于那些被困于繁難、沉重的復習,舉步維艱的同學來說應該是有參考價值的。他的建議是多從基礎入手,不要看著別人做著難題,自己盲目地跟上去,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進度,一味地去追求難度是學不好的,只會使自己疲于奔命。因此盡管他幾次月考的成績都不是很好,但他仍充滿信心,因為他知道當最后決戰來臨時他的復習將是完整而堅固的,所以他從未因為暫時成績不佳而氣餒,并最終考入了北京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宁县| 扎兰屯市| 灵宝市| 龙游县| 上蔡县| 高清| 将乐县| 晋宁县| 蒙城县| 资溪县| 隆安县| 金川县| 阿拉善左旗| 宁城县| 栾川县| 武隆县| 澎湖县| 搜索| 历史| 紫阳县| 揭西县| 元谋县| 康保县| 贡觉县| 宁武县| 张家界市| 珠海市| 银川市| 木兰县| 华宁县| 和田县| 北碚区| 黄浦区| 古交市| 汶川县| 高平市| 于田县| 通河县| 卢湾区| 金门县| 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