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英語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
- 歐陽前春主編
- 2018-12-28 21:36:23
第一章 幼兒英語教育概述
本章主要闡述了幼兒英語教育的含義、意義和特點,并對幼兒英語教師的素質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
第一節 幼兒英語教育簡介
全球化的時代已經來臨,國際合作與交流日益加劇,英語作為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起著溝通中外政治、經濟、文化的橋梁作用。我國的幼兒教育要放眼未來,展望未來,應該擴大幼兒的視野,在了解本國和本民族優秀文化的同時,初步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因此,在幼兒階段開展英語教育,可以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悠久文明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初步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習俗,感受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一、幼兒英語教育的概念
1.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
第一語言(first language)是指一個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觸并獲得的語言。一個人出生之后通常是使用并繼承了母語(mother language),母語通常也就成為他的第一語言。比如一個漢族兒童自幼所習得的語言就是他祖祖輩輩沿用下來的漢語,漢語就是他的母語,當然也是他的第一語言;又如一個兒童出生之后首先接觸并獲得了英語,英語就成為他的第一語言。
第二語言(second language)與第一語言相對,指一個人在掌握母語后,通過習得或者學習掌握的第二種語言,其經常作為輔助性語言以及通用語。在我國大陸說普通話的地區一般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第二語言英語。
2.幼兒英語教育、幼兒雙語教育和幼兒英語教學
幼兒教育,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是指3~6歲兒童所接受的教育,另一種是指0~6歲兒童的教育。我國1996年在國家教委發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規定:幼兒園是對3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幼兒園適齡幼兒為3周歲至6周歲(或7周歲)。所以,本書所指幼兒教育指的是對3~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是學前教育或者說是早期教育的后半階段,前面與0~3歲的嬰兒教育相連,后面與小學基礎教育銜接。
幼兒英語教育,指的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語言學習規律,通過創設適宜的環境對幼兒進行英語的啟蒙教育。語言的學習和獲得離不開一定的言語交際環境,因此,開展幼兒英語教育的目的在于對幼兒進行英語方面的早期啟蒙,強調“創設適宜的語言環境”以培養幼兒對英語語音語感的敏感性,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初步了解英語文化等,為日后英語學習打好基礎。
雙語教育是由英語“bilingual education”翻譯而來。《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即: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種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幼兒雙語教育,是指同時向幼兒園的幼兒進行漢語和外語(英語)兩種語言訓練的教學,以培養幼兒聽說雙語的興趣,提高幼兒語言的聽說和表達能力,并促進幼兒認知、記憶、想象等能力的協調發展和全面發展,其通常的理解是指運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對幼兒進行教育。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幼兒雙語教育是幼兒英語教育的一種方式。
幼兒英語教學和幼兒英語教育是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兩個概念。所謂幼兒英語教學,指的是在集中教育活動時間內所進行的一種英語教學活動,是正規性的英語學習活動,側重于英語課堂教學。而幼兒英語教育所指的范疇更廣,它是英語教學的上位概念,是將英語學習滲透于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包括集體活動中的英語教學、游戲活動和生活活動中的英語學習等。幼兒學習語言“習得”而不是“學得”的學習特點決定了不能單純的把英語課堂教學當成幼兒英語學習的主要渠道,我們強調的是幼兒正處于語言發展的敏感期,應該盡量為其創造自然適宜的語言環境來進行幼兒英語教育。
二、幼兒英語教育的意義
在當前“全球一體化”與中國教育邁向國際化的進程中,幼兒英語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研究中心制定的《21世紀現代教育實驗草案》明確提出了“在幼兒園進行英漢兩種語言教育”的設想。幼兒教育是整個教育工程的起始環節,幼兒學習英語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本書僅從幼兒英語教育活動對幼兒語言、認知和社會性發展等三方面具有的正向功能,來闡述幼兒英語教育的意義。
(一)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方面
研究表明:在人際交往中,說兩種語言的兒童必須根據不同的交往情景和交往對象來區分使用不同的語言,因此,其語言方面的能力明顯優于單語兒童。幼兒學習英語,能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助于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
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一方面,幼兒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學習任務的壓力,語言學得輕松,游戲玩得愉快,因此,能持久的保持興趣;另一方面,幼兒有著天生的好奇心,一種新的語言本身就對他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這對他們興趣的培養也是一個極為有利的條件。
2.有助于促進幼兒母語的發展
幼兒學習兩種語言是相互促進的。首先,幼兒身處母語的大環境,周圍人時刻以母語影響他,他需要用母語與人交流;其次,大腦有“用進廢退”的特點,幼兒在學習英語時開發利用了大腦的語言中樞,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的發展將促進思維的發展;再次,幼兒期是語言急速發展的階段,這時期幼兒已基本掌握了母語,母語的句子結構已經在幼兒的大腦中形成模式,不會因為英語的表達方式不同而對母語造成混淆或沖擊。因此,只要不是在一個人為的、全封閉的第二語言環境里或與母語完全隔離的情況下,幼兒學習英語不僅不會干擾其母語的掌握,相反會促進母語的發展,使兩種語言的發展相得益彰。
3.有助于增強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的表達能力是在聽說的實踐中培養起來的。俗話說“熟能生巧”,外語的表達能力也是如此。幼兒在教學和日常生活中,因為經常聽、經常說,所以記得牢,也更容易理解,在這種循環往復的聽說訓練中,輕松自由地掌握語言,運用語言。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的提高,又進一步促進了他們思維的發展,進而實現了對幼兒智力早期開發的目的。
(二)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方面
幼兒的認知水平還處于發展階段,他們可以在輕松隨意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習得語言,有時甚至意識不到自己是在學習語言,這種“無意識”正是第二語言習得的先決條件,而且,這種自然習得、自然吸收的語言才能轉化為熟練掌握的口頭語言。開展幼兒英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有助于加速幼兒智力發展,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除學習漢語之外,每天都要學習英語的有關內容,這實際上就增加了幼兒掌握語言的總量。早在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的研究發現,雙語幼兒言語的和非言語的認知水平均比較高,體現在智力測驗中得分比較高(Peal & Lambert,1962)。掌握兩種語言的幼兒時常面臨雙語之間的協調問題,這充分刺激了他們思考能力的發展,促進他們對事物的概括化和概念化能力的發展,促進其全面發展。
2.有助于培養幼兒抽象思維能力,提高幼兒發散性思維水平
幼兒因為學習兩種語言,同一思想與兩種語言中的詞匯相連,給幼兒提供了更多聯想的機會,他們能夠較早地運用抽象思維,很快能夠分辨出什么信息和問題有關,什么信息和問題無關,因此同時掌握雙語的幼兒比單純會講本族語的幼兒頭腦更趨靈活,思維更加流暢,更富有創造性,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更強。
3.有助于加速幼兒智力向深層次方向發展,開發幼兒創新能力
語言刺激是促進大腦細胞生長發展的要素。從生理學的角度觀察,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對幼兒給予兩種語言的刺激,能促進幼兒大腦兩半球之間的協調,加強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系,從而加速幼兒的智力向深層次方向發展,充分調動孩子的激情,開發幼兒創新能力。
(三)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方面
培養身心健全的人是教育的最根本目標。社會性發展是幼兒身心健全發展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是其未來人格發展的重要基礎。情商和社會交往能力是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幼兒開展英語教學活動能有效地開發情商,增強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1.有助于提高幼兒德育品質,擴大幼兒交友范圍
語言不止是思考的工具,還是社交的工具。幼兒學習英語,能與不同語言群體的成員進行交往,無形中擴大了交往的范圍,他們可以在一個多文化環境中認識世界的同時,更好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提高自我認知、自我評價的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而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幼兒也會學習做人的有關道理,從而進一步促進幼兒德育品質的提高,同時,幼兒更加自覺地參加各種活動和游戲,進而促進他們身心的全面發展。
2.有助于增強幼兒吸收兩種文化,豐富幼兒人生經驗
雖然語言和文化不能等同,但兩者之間關系密切。幼兒在學習另一種語言時,無意中也學習和這種語言有關的文化。幼兒學習英語,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文化,可以豐富他的人生經驗,為其將來在多元社會生活做好準備。
三、幼兒英語教育的特點
(一)幼兒英語教育的特點
幼兒英語活動是教師有計劃地組織的、適宜幼兒能力發展水平、適合幼兒興趣和理解能力的活動,其主要特征是啟蒙性和基礎性,重點培養幼兒對英語的興趣,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和運用的動機。從這個基本點出發,幼兒英語教育具有以下特點。
1.教育理念——以孩子為主
根據心理學理論,興趣是幼兒進行活動的主要動力。有了興趣,幼兒就會主動、自覺地參與到英語教育活動過程中來,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我和完善自我。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應該以孩子為主,以興趣為出發點,通過韻律、兒歌、歌曲、童謠以及富有幻想的兒童故事和動畫故事來吸引幼兒,通過各種有趣的游戲、夸張的全身性反應活動、形象直觀的教具、生動有趣的多媒體和動畫片等來激起幼兒對語言本身的興趣,提高幼兒感知語言的敏感性,培養幼兒成功進行語言交往的信心,發揮幼兒學習語言的潛能。
2.活動環節——以游戲為主
3~6歲幼兒具有注意力時間短、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對較差的年齡特點,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力爭科學有效,盡量做到內容少,重復多,游戲多。游戲教學,是激發幼兒英語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方法。游戲的生動性和競爭性能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不僅能調節學習的節奏,還能鍛煉幼兒的語言能力,在愉快協調的氛圍中鞏固已學的知識,這種自覺參與實踐的活動,對幼兒英語教學尤為有效。因此,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只有充分利用游戲教學,讓幼兒在動手、動口等活動中感受英語,運用英語,寓英語教學于游戲中,讓幼兒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情況下,輕松愉快地變枯燥的學“語言符號”為玩“聲音游戲”,才能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輕松習得英語。
3.活動過程——以情境為主
外語的使用離不開一定的情境。情境是指在進行外語教育活動時采用和設計的各種景物、人物、場景和環境。幼兒英語教育活動要充分考慮習得的重要作用,盡量在幼兒園內創設一個模擬的英語環境,讓幼兒在情景中學,在情景中用,進而習得英語。首先,活動室內英語物質環境的創設應與幼兒當前的英語學習內容聯系起來;其次,教師在組織幼兒的日常生活以及教師之間的對話應該盡量使用英語,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接觸、模仿和內化英語的機會;最后,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復習舊知還是呈現新知,都應使幼兒盡量在一種有意義的情境中進行,以增加語言實踐的真實感。
4.活動內容——來源于生活
幼兒英語教育活動內容的選取,應從幼兒的日常生活環境出發,兼顧英語兒童的生活情境,適合幼兒的興趣、需要和能力,并注重英語作為一種交際語言與幼兒一日生活之間的相互聯系,在幼兒已有的生活和知識經驗基礎上選擇詞、句,盡量貼近幼兒生活,在展示過程中,應盡可能配合實物、圖片、多媒體等多種手段,并輔之以表情、動作,盡量使語言符號形象化,生活化,使英語教育活動生動活潑、豐富多彩。比如可以結合幼兒一日的日常生活,從起床、洗臉、吃早餐、上幼兒園、和小朋友玩、看望爺爺奶奶、以及上公園到回家、睡覺等一連串的生活,均可以進行情境教學,并加以展示,這樣不僅重復率高,也便于復習和幼兒向他人展示,從而進一步提高幼兒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5.教師角色——變換多樣
在英語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采用直觀的手段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應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讓幼兒在交往、游戲、觀察、操作中學習,注重幼兒與教師、同伴進行充分的互動和交流。教師也應根據需要扮演多種角色,比如向幼兒介紹英語活動方式、英語游戲規則的“解說員”,指導幼兒按照既定要求完成一個完整的表演或游戲的“導演”,向幼兒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的“咨詢家”,參與幼兒自我組織的角色游戲或表演游戲的“演員”等。
(二)幼兒學習英語的特點
幼兒大腦和言語器官的發育決定了幼兒學習外語具有生理優勢,幼兒期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和最佳期。3~6歲幼兒英語學習活動是英語的啟蒙教育,作為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一種特殊類型,其英語學習活動有著鮮明的特征,要在幼兒園實施英語教育必須遵循幼兒語言學習的規律和特點。
1.具有較強的可塑性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幼兒具有對第二語言語音語調學習的敏感性。幼兒時期是人的世界觀、價值觀發展的初期階段,也是發展思維能力和形成認知方式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幼兒的發展具有較大的可塑性。主要表現在:一是容易培養興趣。幼兒容易對新鮮事物發生興趣,他們對新奇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模仿力。英語和漢語對于幼兒來說,只是同一事物的兩種表達方式而已,只要適當引導,很容易讓他們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二是容易適應和接受不同的思想、觀念、文化等。任何一種語言與其所處的文化環境以及滲透到文化中的思想、觀念、傳統、習俗都不可分割。本民族的語言、文化還沒有在幼兒的頭腦里根深蒂固,因此,該時期學習英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英語學習的負面影響。三是容易培養有效的學習策略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英語的基本保證,幼兒年齡小,可塑性強,只要加以適當的引導和培養,就能讓他們擁有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2.以直覺學習為主
幼兒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思維主要依賴于事物的具體形象、表象以及對表象的聯想。幼兒的這種直觀、形象的思維方式使得幼兒對語言的理解是一種直接理解,他們學習語言無法脫離具體實物、動作和情境等,所以幼兒在多數情況下必須借助直觀的動作、豐富的表情和當時的交際情景來理解和表達語言,而不必像成年人那樣經過母語思維,經過間接思考來轉化成外語思維。同時,這種直觀、形象的思維方式也使得幼兒語言學習變得自然,他們并沒有明確地意識到他們正在學習一門語言。比如:在學習“stand up”、“sit down”、“close your eyes”、“open your eyes”時,一開始孩子可能并不理解,但借助于手勢、表情、動作、情景等,幼兒通常能“猜”出來,如果教師在日常的活動中堅持使用,隨著同一情景的多次出現,他們就逐漸在頭腦中建立這句話與這個動作之間的穩固聯系,開始真正的理解這句話,并會主動去運用交流。
3.存在一定的沉默期
幼兒聽話能力遠遠超過說話能力。說的能力來源于聽的能力,說的技能的高低受到聽力發展水平的制約。英國教學法專家Palmer認為:“幼兒只有經過一個醞釀階段以后才會說本族語?!边@個醞釀階段實際上是幼兒語言運用(理解和表達)的準備階段即沉默期,幼兒聽的積累需要準備到一定程度才開始理解并達到說的輸出。幼兒語言學習沉默期主要表現在:從聽懂第一句話到會說第一句話有一個時間間隔;從聽懂一句話到會說這句話也有一個時間間隔,后者在幼兒學習第二語言時表現得尤其明顯。
4.具有一定的心理優勢
研究發現,害羞、膽怯、焦慮等心理負擔對英語學習者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幼兒的認知能力與語言的發展是同步的,他們心理負擔輕,沒有以上心理障礙,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沒有壓力地“玩”中學,他們不怕羞、不怕錯、敢開口、喜開口,能積極參與各種活動,而且情感因素簡單,這也是第二語言習得成功的關鍵所在。他們思想單純,態度積極,不擔心考試,也沒有分數的壓力,英語學習動機單純,一般靠直覺和體驗,生動活潑的學習方式和貼近他們生活的學習內容很容易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