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地理學家應該知道的地理故事
- 紙上魔方編著
- 1074字
- 2018-12-28 15:22:16
地球上為什么有沙漠和海洋?
小地理學家,通過前面的介紹,相信你已經知道了地球的雛形在大約50億年前開始慢慢形成。年幼的地球一邊飛速地繞著太陽奔跑,一邊自轉。在旋轉的過程中,地球不斷加溫,當內部達到一定溫度時,鐵、鎳等一些堅硬的物質開始熔解,在重力的作用下沉入地心,形成了地核。質量較輕的物質也分離了出來,浮在地心以上,形成了地幔和地殼。
那么,今天我們看到的沙漠和海洋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沙漠是怎么來的?
地球小的時候是個熱得發(fā)燙的球體,炙熱的溫度使得巖石圈中的石頭不斷被加熱,石油和天然氣不斷從巖石中分離出來,而巖石中剩下的部分便是沙礫(lì)層。這也就是為什么地球上大部分沙漠周圍都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原因。
沙礫層在地殼運動中露出地面,它的結構非常松散,狂風和烈日將沙礫層風化成了廣袤(mào)的沙漠。
而沙漠卻不能像巖石那樣,讓地球內部的水分揮發(fā)到地表以上,因此沙漠上空非常干燥。沒有水分蒸發(fā),就無法形成云層遮擋強烈的陽光而降下雨水。
地球的成長
在高溫之下,地球內部蘊涵的水分會汽化與氣體一起沖出地表,飛舞到半空中,可是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它們又不能飛得太遠,只在地球周圍形成一圈氣水合一的“外衣”。
地球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冷卻。在這段漫長的時光里,地殼最先冷卻并凝結成固體狀態(tài)。但是在地殼之下,不安分的地幔物質還在不斷運動,產生劇烈的沖擊和擠壓,地球表面因此凹凸不平。
冷卻之后的地球,就像一個放了很久的蘋果,表面布滿了“密紋”,這些“密紋”形成了高山、平原,同時也為海洋和河流提供了海盆和河床。
海洋的形成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從地球內部蒸發(fā)出去的水分與大氣混為一體,天空被濃濃的烏云所覆蓋,天昏地暗。與此同時,地殼漸漸冷卻,大氣的溫度慢慢降低。懸浮在空氣中的水汽想跑到地面上玩耍,但是它們實在太輕太輕了,于是聰明的水汽便以漫天的塵埃和火山灰為凝結核,借助這些重一些的物質緩緩降落到地面上。
水汽花了很長很長時間才降落到地面上,它們聚集到一起,從高的地方流向低的地方,有的停留在低洼的海盆中,形成了原始的海洋,有的順著風向繼續(xù)流浪,走過千山萬壑(hè)。
在海里游過泳的小朋友一定知道,海水是咸咸的,可是在原始的海洋中,海水卻是酸的。原始海洋中的海水不斷蒸發(fā)升到天空,再降落到地面,無數次地沖刷陸地,將巖石中的鹽分溶解在海水中,經過了億萬年的時間,才形成了今天咸咸的海水。
大約在38億年前,地球上的第一批生命,也就是低等的單細胞動物誕生在了溫暖的海盆邊緣。直到6億年前,單細胞動物才進化成為海藻,海藻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為其他生命的形成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