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地理學(xué)家應(yīng)該知道的地理故事
- 紙上魔方編著
- 1054字
- 2018-12-28 15:22:15
不停行走著的大陸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特立獨行的。它是目前我們所了解到的唯一有板塊運動的行星。也就是說,在這顆星球上,大陸和海洋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當然,這種變化的進程相當緩慢,相對于人類短暫的生命來說,我們很容易認為大陸并沒有行走。
大陸為什么會動?
那么,是什么導(dǎo)致了地球上的大陸不停行走呢?一個行星要想讓自己“動起來”,首先它的個頭要恰到好處,巖石圈和地幔不能太厚,地核的引力不能太強,同時環(huán)境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
除此之外,巖石圈的密度和厚度必須有所不同。在相互碰撞時,總會有一個板塊俯沖到另外一個板塊的下面。在許多深海中,地殼較薄,密度較大,溫度較低,我們把它們稱做洋殼,它們更容易俯沖到密度較小、浮力較大的海盆邊緣的陸殼之下。這些洋殼在陸殼之下緩慢滑行,最終俯沖進入地幔。
早期的地球比現(xiàn)在的地球溫度要高。它的地殼有一定的黏(nián)性,整個地球表面就好像鋪滿了濃稠的瀝青。可是小朋友,你能想象是什么樣的力量使得地球破裂出了它的第一個板塊嗎?至今還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科學(xué)家們猜測,是地殼下面有一處地幔溫度非常高,巖漿在巨大的壓力下噴薄而出,在地球上鑿出了第一個孔。但另一些科學(xué)家則認為,是小星星或彗星的“突然襲擊”,穿過地球黏稠的表面,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或幾個獨立的板塊,當?shù)孛鏈囟冉档秃螅@些凝固成了巖層,形成了可以移動的大陸。
大陸的“第一步”
關(guān)于大陸行走的另一個未解之謎就是,大陸板塊是在什么時候踏出“第一步”的呢?一次俯沖從開始到結(jié)束大概需要兩億年的時間。也就是說,經(jīng)過兩億年的時間,舊的大洋中脊就會因為板塊的運動被新的大洋中脊所取代。因此,在地球上,我們很少能見到古老的洋殼。
幸運的是,綠蛇巖帶能夠為我們提供一些珍貴的資料。在俯沖區(qū),綠蛇巖帶并沒有像巖石圈中的其他部分那樣俯沖到地殼之下,而是經(jīng)常被推到地殼之上。根據(jù)最新的研究結(jié)果,人們發(fā)現(xiàn),格陵蘭島的一個綠蛇巖帶出現(xiàn)在38億年前。這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大陸移動的證據(jù)。
板塊的運動帶動了水、碳和氮氣的循環(huán),正是這些物質(zhì)共同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生不息的適合生命繁衍(yǎn)的環(huán)境。而大陸的行走也在適當時烘烤和擠壓著巖石,從而為人類帶來了石油和天然氣及豐富的地下礦藏。
超級新大陸
板塊的運動也導(dǎo)致了海洋的開啟與閉合、山脈的上升與沉降、陸地的匯集和分裂。每隔5億年至7億年,板塊運動都會使陸地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超級大陸。也就是說,再過2.5億年,今天分裂為幾個大洲的地球可能會再度形成一個新的超級大陸。等到這一切發(fā)生時,人類在這個星球上也許早就成為了遙遠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