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包裝設計概述

1.1 包裝的基本概念

1.1.1 包裝的定義及內涵

《辭海》對包裝的注釋是:[1] 指盛裝和保護產品的容器,即包裝物,如箱、袋、盒、瓶等。按在流通中的作用可分為內包裝(也稱小包裝)、中包裝和外包裝;按用途可分為通用包裝、專用包裝;按耐壓程度可分為硬包裝、半硬包裝、軟包裝;按制造材料可分為木、紙、金屬和塑料包裝等。[2] 指包扎產品的操作活動,如裝箱、打包等。

國家標準(GB/T4122.1—1996)將包裝定義為“包裝是為在流通過程中保護產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按一定技術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輔助物等的總體名稱。”這一定義明確了包裝的功能作用是為了保護產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指明了采用技術手段生產的包裝物是指盛裝產品的包裝容器、包裝材料及其他包裝輔助用品。明確指出包裝是盛裝產品、捆住或包裹產品等活動。包裝是產品的容器信息的載體與藝術的結晶、品牌的標志,是產品的無聲的推銷員。

美國將包裝定義為“包裝是使用適當的材料、容器而施于技術,使其能將產品安全到達目的地——即在產品輸送過程中的每一階段,不論遭到怎樣的外來影響,皆能保護其內裝物,而不影響產品的價值。”

日本將包裝定義為“包裝指在物(產)品的運輸、保管交易或使用當中,為了保護其價值與原狀,用適當的材料、容器等加以保護的技術和狀態。”

英國認為,包裝是為貨物的運輸和銷售所做的藝術、科學和技術上的準備工作。

世界各國對包裝的含義的認識都以包裝的功能、作用為其核心內容。但其表達也不盡相同。總之,包裝是使產品從生產企業到消費者手中,保護其使用價值和商品價值的順利實現而具有的特定功能系統。同時,包裝又是構成商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手段,是商品生產與消費之間的橋梁,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1.1.2 包裝的功能

人類的生產與生活離不開包裝。包裝具有多種功能。

(1)包裝的保護產品功能

包裝的保護產品功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根據不同產品形態、特征、運輸環境、銷售環節等因素,以最適當的材料和技術,設計合理的包裝容器及輔助物,賦予包裝充分的保護功能,保護內裝產品的安全,對危險貨物產品采用特殊包裝,防止對人、對環境、對生物的傷害。包裝的保護產品功能是使產品不受損害與損失。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存在損害產品的因素如下。[1] 環境因素:溫度、濕度、氣體、放射線、微生物、昆蟲、鼠類等,這些環境因素損害包裝、危害產品。[2] 人為因素:商品在流通中,操作不慎,使商品受到沖擊、碰撞、振動、跌落、堆放壓壞等。因此,在包裝設計中,要根據具體影響因素,采取合適的措施,保障包裝品的保護功能。

(2)包裝的人性化便利功能

包裝的人性化便利功能體現在包裝品的方便生產、方便儲運、方便使用和方便處理回收等方面。科學的包裝可為消費者節約時間,如一次性快餐包裝、快熱包裝。在流通周轉中,規格化包裝、掛式包裝等可節省空間,提高貨架利用率。此外,還應為消費者著想,包裝應便于攜帶、開啟等,為消費者提供周全服務。

(3)包裝的銷售功能

包裝的銷售功能是通過包裝設計實現的。優秀的包裝設計,以其精巧的造型、合理的結構、醒目的商標、得體的文字語言、明快的色彩、精神與物質結合的藝術美,將直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導致購買行為。造型獨特別致的容器,印刷精美的裝飾,能提高產品的價值,促進商品銷售,并能作為藝術鑒賞品收藏。

由這個基本功能還派生出:標志功能、強化記憶功能、塑造品牌形象功能、創造附加價值功能。

1.1.3 包裝的分類

任何產品都需要包裝。產品品種繁多,包裝的形式和種類亦多種多樣。包裝的分類是按一定目的選擇適當的分類標志,將包裝的總體逐一分為若干特征趨于一致的部分,直至分成具有明顯特點的最小單元的一種科學方法。常見的包裝分類如下。

(1)按包裝材料分類

[1] 紙包裝:紙袋、紙杯、紙盒、紙瓶、紙盤、紙箱、紙桶等。

[2] 塑料包裝: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盒、塑料桶、塑料杯等。

[3] 金屬包裝:馬口鐵、鋁合金、薄鋼板、錫、鋁等。

[4] 玻璃、陶瓷包裝:玻璃瓶、石英瓶、瓷瓶、瓷缸、陶瓷罐、陶瓷缽等。

[5] 木材包裝:木桶、木箱、木盤等。

[6] 纖維制品包裝:麻袋、白布袋、編織袋等。

[7] 復合材料包裝:紙-鋁箱,紙-錫箔,金箔,塑料-金屬制成的復合材料的袋、盒、箱等。

[8] 天然材料包裝:草袋、竹筐、條簍等。

(2)按包裝容器的特征分類

[1] 按包裝容器的形態分:盒類包裝、袋類包裝、瓶類包裝、罐類包裝、壇類包裝、管類包裝、盤類包裝、桶類包裝、筐簍類包裝。

[2] 按包裝品的剛性分:軟包裝、硬包裝、半硬包裝。

[3] 按特征形式分:固定包裝、可拆卸包裝、折疊式包裝。

[4] 按包裝品的檔次分:高檔包裝、中等包裝、普通包裝。

[5] 按包裝密封分:密封包裝、非密封包裝。

[6] 按包裝品造型特點分:便攜式、易開啟式、開窗式、透明式、懸掛式、堆疊式、噴霧式、組合式、禮品包裝等。

(3)按包裝性能分類

按包裝性能分類:是指按所采用的包裝的產品特殊要求及工藝技術方法來分類:防潮包裝、防水包裝、防震包裝、防火包裝、防爆包裝、防盜包裝、防偽包裝、防燃包裝、防蟲包裝、防腐蝕包裝、防輻射包裝、保鮮包裝、速凍包裝、兒童安全包裝、透氣包裝、阻燃包裝、真空包裝、充氣包裝、無菌包裝、施藥包裝等。

(4)按包裝功能分類

按包裝功能分類:運輸包裝、銷售包裝、運銷兩用包裝。銷售包裝又可分為:整合包裝、組合包裝。

(5)按包裝的產品分類

按包裝的產品分類:食品包裝、藥品包裝、化妝品包裝、紡織品包裝、玩具包裝、文化用品包裝、儀器儀表包裝、小五金包裝、家用電器包裝、機電產品包裝等。

(6)按包裝適應群體分類

按包裝適應群體分類:民用包裝、軍用包裝、公用包裝等。

(7)按被包裝的產品物理形態分類

按被包裝的產品物理形態分類:固體(粉、粒、塊狀)包裝、液體(液體、氣體、半流體、黏稠體)包裝、混合物包裝。

(8)按包裝層次分類

包裝層次是專指對商品體而言,對商品體的層次包裝分一級、二級、三級包裝,或稱內包裝、中包裝、外包裝。

包裝分類的意義在于包裝經科學分類,便于計算機管理;便于包裝行業制定標準及法規;便于行業分工協作;便于包裝教育、宣傳;便于科學研究,方便展覽等。

1.1.4 包裝的發展歷程

包裝隨著人類生活及生產活動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根據史前考古研究,在新石器時代前期文化階段,即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6000年,農業、畜牧業已經確定,成為主要經濟來源,人們開始制作深缽形陶器。中國現今發現最早的陶器為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出土的陶罐,距今約在一萬年前。在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5000年中期文化階段,發明了彩陶和紡織技術,陶器是新石器時代農業和定居生活的標志,亦是人類設計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在整個新石器時代陶器都是重要的生產和生活用具。早期的陶器以實用陶器為主,主要種類是蒸煮食物的炊器、食器;中期不僅食器的品種增加,又出現了盛器;晚期又增加了飲器。陶器的發明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最偉大的創造之一,是人類最早通過化學變化的方式將一種物質改變為另一種物質的創造性活動,亦是人類造物和設計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人類從打制石器到制造陶器,經過一個從形的意識、認識到形的塑造,即造型的漫長進化過程。

人類所從事的設計和造物實際上是一種造型活動,而這種造型活動正是建立在對形的感受和認識基礎上的,打制石器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改變原有形狀,產生新形態的過程,即造型過程。石器的造型是通過打制石核實體進行剝離,即做減法。而陶器的造型則是做加法,是通過堆塑的方法塑造容器空間。陶器是新石器時代的偉大創造。陶器的塑造性和造型性,是原始先民們所具備的文化性和藝術性的表現。

彩陶是新石器時代產生的繪有紅、褐(黑)色紋樣的陶器。中國現今發現最早的彩陶距今6000年左右。最著名的是“半坡彩陶”。半坡彩陶在考古上被歸為“仰韶文化”類型,“仰韶文化”又稱為“彩陶文化”。新石器時代陶器品種豐富,除彩陶外,還有灰陶、黑陶、白陶、印紋硬陶等,它們都是原始文化的產物。

中國在陶器工藝和生產的基礎上,產生了瓷器。陶器是由黏土經水調和后燒結而成,而瓷器在原料上不是使用制陶的一般黏土,而是使用由高嶺石組成的純凈黏土,經高溫(1250℃以上)燒結而成。東漢時期青瓷燒制成功,使中國進入一個陶瓷和瓷器并舉,以瓷為主的新時期,奠定了中國陶瓷大國的地位。瓷器是我國古代工匠的一項偉大的發明和創造,是對世界文明的一個重大貢獻。

在人類物質文明史上,繼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之后的第三個時代是“青銅時代”。青銅時代是人類歷史上利用金屬材料進行設計和造物的時代。中國的“青銅時代”從公元前2000左右開始形成,經夏、商、周三代,大約經歷15個世紀。中國青銅藝術是獨樹一幟的,其冶鑄技術之進步,生產和鑄造規模之宏大,品種造型之多樣,設計之匠心,裝飾之精美,都是獨一無二的。

生漆是我國特產之一。我們祖先在遠古時代就已發現和利用生漆,發明了涂飾工藝,設計和制造出漆器。漆器作為生活用具,逐步取代了陶器。作為食器,它是“斬山木而財之,削鋸修其跡,流漆墨其上,輸之于宮,以為食器”。中國漆工藝自戰國開始進入一個蓬勃發展長達500余年的鼎盛時期。漆器以木、皮、竹、藤、銅等材料為胎骨,制成品種豐富的漆器。漆器大多為容器。在設計上的主要品種有奩、盒、壺、耳杯等。

公元105年,我國漢朝發明造紙術,在中國萊陽制成紙張。公元950年造紙術傳入西班牙。1799年第一臺造紙機在法國制成。法國人發明了造紙的連續生產法。紙的厚度在0.31mm以下稱為紙,厚度在0.31mm以上稱為紙板,使用紙板包裝的記載在19世紀初。1879年用機器代替手工切割和粘貼,對紙盒進行模切,形成折疊紙盒,這種新式折疊紙盒的第一個主要用戶是餅干公司,將改進的蘇打餅干(也稱為尤尼達餅干)用蠟紙襯里裝進折疊盒,保持了香味和質地,并用經過印刷的紙張裹包,獲得成功。

1856年在英國有了第一個制造瓦楞紙的專利權。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約有20%的貨物是由瓦楞紙板或硬紙板制成的,而80%是木材結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所有裝運容器的80%是用紙板制成的。2006年世界紙品生產為3.83億噸。瓦楞紙板(瓦楞原紙和箱板紙)達1.23億噸,占紙和紙板總產量的32.2%。中國瓦楞紙箱年銷售量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今后,中國紙包裝主要發展重點任務包括:輕量化、高強度、低克重、多功能,發展中、高檔紙箱產品;多色彩瓦楞紙箱,發展蜂窩制品;紙漿模塑包裝是新技術新產品,替代木制品包裝,替代發泡塑料;尋求新的包裝服務方式。紙包裝制品生產設備的發展趨勢是向高速、高效、多功能、高度自動化的方向發展。建立節約型瓦楞包裝企業,實現包裝用料減量化、包裝生產清潔化、包裝資源循環利用、包裝廢棄物高效回收利用。

包裝是塑料最大的消耗者。塑料的采用改變了包裝的面貌。塑料提供了鮮艷的色彩、清晰、透明、新鮮的感覺,大大增強了包裝的銷售能力。在1909年至1913年間研發成功人工合成樹脂。接著別的樹脂不斷誕生。1927年聚氯乙烯樹脂誕生。對包裝工業而言,真正突破的是英國發明聚乙烯。1935年12月英國帝國化學工業公司在實驗室發現用少量氧加于高壓的乙烯中進行反應,所得產物具有優良的絕緣性能,并采用吹塑成型塑料物品。1947年前后生產擠壓瓶。1945年制得聚乙烯薄膜。由聚乙烯薄膜制成的塑料袋用量大,使用廣泛,但它不能降解,塑料袋廢棄物已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聚氯乙烯(PVC)于1927年投入工業化生產。20世紀60年代聚酯(PET)用來制造包裝膜,1974年杜邦公司以注拉吹工藝制造PET瓶,用來盛裝含CO2的飲料。聚酯強度、韌性和透明度性能優良。經過改善聚酯性能,聚酯(PET)瓶替代玻璃瓶盛裝啤酒已成為未來發展趨勢。聚酯(PET)是熱塑性飽和聚酯的總稱,它包括PET、PEN及其聚合物。PET質輕、透明、性能穩定、安全可靠、衛生性好,不與飲料發生反應,不會給飲料帶來不良味道,且可回收利用,因而在飲料、烏龍茶、紅茶、礦泉水等包裝方面廣泛利用。英國新開發成功一種氣體阻隔性優良的聚酯樹脂PolyShield。利用這種新型聚酯樹脂生產的單層PET啤酒瓶可達到歐盟啤酒包裝食用安全標準。這種新PET共混樹脂大大提高了對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的阻隔性,可直接用于啤酒包裝。

隨著塑料種類的增多和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塑料成型工藝方法和成型機械相繼問世。針對熱固性塑料,1907年發明了壓縮成型。生產塑料制品用得最普遍的工藝是注射成型。螺桿式注塑機出現在1956年。吹塑成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聚乙烯是吹塑成型最適用的材料。吹塑成型機直到1958年才能在市場上買到。各種類型的熱成型包裝,如貼體包裝、泡罩包裝及帶蓋的包裝盒等。它們的原材料都是塑料平膜或片材。對這些材料加熱,將材料軟化及彎曲變形,之后用真空或加壓或借助于成型膜定型成所要求的形狀,這種工藝稱為熱成型工藝。熱成型工藝起源于1936年,熱成型工藝最常用的材料是聚苯乙烯。現在已用PET替代PVC。

塑料以其耐用、質輕、易加工等優點而風行于世界。世界塑料制品總產量到2010年將達1.86億噸。包裝材料與容器應用塑料占世界塑料總消耗量的40%,居各行業的首位。塑料使用戶形成的廢棄物“白色污染”日益突出。為了解決塑料廢棄物的處理問題,降解塑料產品及其理想的環境適應性問題受到人們廣泛關注,已成為國內外塑料和包裝等行業研究開發的熱點課題。1991年11月在法國召開的生物降解聚合物與塑料專業會議上,對聚合物降解性、可控降解聚合物、生物降解聚合物、聚合物腐蝕、聚合物破碎、生物吸收聚合物、可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性等術語取得認同。美國材料試驗學會提出的ASTM D0883-92技術標準對降解塑料、生物、光、氧化和水解降解塑料等術語進行了定義。并相繼頒布了生物降解塑料評價試驗標準ASTM D5209-92,光降解塑料評價試驗標準等。降解塑料作為一種治理塑料廢棄物的全新技術途徑,已取得令人滿意的進展。

玻璃也是古老的包裝材料之一。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年就使用玻璃了。公元前1世紀期間,玻璃吹管就被用來制造空心玻璃制品。公元3世紀玻璃制品在羅馬人生活中已普遍使用。威尼斯的玻璃燈工在16世紀成功地大批量生產玻璃制品。公元1884年發明了牛奶瓶,并于1892年采用機械化進行批量生產。1896年使用半自動制瓶機生產出廣口瓶。1903年第一臺全自動制瓶機設計制造成功。玻璃瓶、罐在酒類、食品、飲料包裝中獲得廣泛應用。在20世紀80年代初,由于玻璃容器生產成本上升及玻璃容器比較重、易破碎,在一些包裝領域中被金屬罐、塑料瓶、復合材料軟包裝等材料所取代。玻璃容器的使用量下降。但經過企業整合,推廣玻璃容器輕量化技術,把玻璃包裝引入快餐食品包裝等,使玻璃包裝行業持續增長。如今,美國玻璃包裝工業發達,居世界領先地位,玻璃包裝制品占據了美國玻璃制品總產量的50%以上,占世界玻璃包裝制品總產量的36%。

玻璃容器技術今后的發展動向是:開發阻隔紫外線的無色透明玻璃容器,開發涂覆薄膜的玻璃容器,阻隔紫外線,使容器耐壓強度提高40%以上,厚度為5~20μm。棄后可回收利用。開發生態玻璃瓶,大量使用回收的廢玻璃,減少生產能耗,減少廢棄排放。開發微晶玻璃包裝材料、無機抗菌包裝材料等。

金屬包裝材料的廣泛應用,起始于食品罐藏法,英國人發明了“馬口鐵筒”。1817年前后美國開創了罐頭工業,罐頭的空罐長期依賴于手工生產,直到20世紀初“氣密式”頂開罐的出現,為研制高速制罐、充填、封口設備提供了基礎。現代制罐機的制罐速度每分鐘可達500~1000個。黑色金屬材料中的薄鋼板(黑鐵皮)、鍍鋅薄鋼板(白鐵皮)、鍍錫薄鋼板(馬口鐵)、鍍鉻薄鋼板相繼在包裝業分別制作桶狀容器。盛裝粉狀、漿狀、液狀商品,包裝食品、啤酒、飲料等。美國在1902年生產出鋼質琵琶桶,1907年生產出圓柱體鋼桶。鋁材在包裝業的用量僅次于鋼鐵材料。1886年制得純鋁,1959年首創鋁材罐。鋁材料在包裝業主要是應用純鋁薄板、鋁合金板制作鋁罐、兩片罐、噴霧罐及制作鋁箔。金屬箔在可撓曲的包裝材料中具有突出的位置,它對水分和氣體有很好的阻隔性。常用金屬箔有金箔、銀箔、錫箔、鋁箔等。1913年開始使用鋁箔來包裝救生用品、糖果和口香糖。包裝行業對鋁箔材需求占第一位的是煙草工業,占第二位的是軟包裝,依次為糖果包裝、日用化學、醫藥包裝等。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鋁箔消費國。以真空噴鋁紙(或稱噴鋁紙、鍍鋁紙、蒸鍍紙)為代表的噴鋁包裝是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包裝行業的新型綠色包裝材料。噴鋁紙具有美觀的金屬質地、低廉的材料成本、良好的包裝柔韌性、可靠穩定的印刷性能、可降解可回收的環保屬性、易于模切壓紋的加工性。開發噴鋁膜、噴鋁復合材料替代鋁箔紙、鋁箔復合膜是目前的發展趨勢。

金屬軟管在包裝行業主要應用于牙膏、化妝品、顏料、油彩、醫藥、奶酪、魚糊、肉糊等的包裝。1841年用擠出法制出了錫制金屬管。美國1870年創建了錫管廠。管裝牙膏大約在1895年問世。金屬軟管有鋁管、鉛管、錫管、錫鉛合金管。軟管是一種外表美觀的容器。現在金屬軟管容器正逐漸被塑料軟管替代。

綜上所述,產品包裝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從單純包裹盛裝產品為主要包裝功能的初級狀態,發展到包裝具有商品附加值,并綜合物質和精神概念的高級階段。在初級階段,產品包裝取材于大自然,采用手工生產、制作。在包裝材料運用上一是采用純天然材質,如竹、木、稻草、麻、果殼、葫蘆、獸皮等;二是自然材料經加工而成的人工制品,如陶器、漆品、紡織品等。包裝風格樸素大方,對環境影響甚微,但在包裝的科學性、功能性、信息傳播性方面表現相對落后。在進入手工業時代,從金屬冶煉到工業革命之前的歷史時期,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古中國都出現了無數令后人驚嘆的優秀包裝作品,達到實用與審美的統一。手工業時代,文明發達國家形成了系統的古典哲學和美學體系,形成了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在產品包裝設計風格上表現為宮廷風格、宗教風格、文人風格、民間風格、地域風格等。各產品領域的包裝設計已達到相對完善與穩定的境界。由于生產條件的限制,包裝技巧略顯簡陋,包裝功能挖掘不夠。但人們已認識到產品包裝在保護商品、美化商品、宣傳商品、促進商品銷售中的作用,為現代產品包裝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化大生產,創造了豐富的產品,也給產品包裝工業帶來巨大影響。從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期,技術進步為包裝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新的生產工具、新的材料、能源、動力為現代包裝設計奠定了物質和技術基礎。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進入信息化社會,經濟全球化使產品包裝走向多元化。產品包裝產生了一系列新理念、新理論,出現了不少新功能和新形式,形成了新的發展趨勢,奠定了現代包裝設計的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西县| 合作市| 桑日县| 沙河市| 白银市| 大理市| 韶山市| 行唐县| 海丰县| 腾冲县| 吉木萨尔县| 苍梧县| 鄱阳县| 淮阳县| 忻城县| 北碚区| 夹江县| 海宁市| 榆中县| 泌阳县| 中方县| 禄劝| 天镇县| 龙泉市| 天柱县| 江源县| 沁源县| 峨眉山市| 桑植县| 称多县| 巴青县| 达孜县| 思南县| 甘洛县| 溆浦县| 治多县| 宜城市| 大方县| 呼图壁县| 新邵县|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