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包裝設計理論與方法
- 李伯民 李瑞琴主編
- 1434字
- 2018-12-28 14:31:52
前言
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推動下,我國的包裝工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已躋身于世界包裝大國的行列,包裝品種門類齊全,已形成較完善的包裝工業體系。包裝工業是先導產業,是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包裝經歷了從傳統到現代不斷發展的演變過程。包裝是產品的容器,信息的載體,藝術的結晶,品牌的標志。研究包裝應從包裝品的市場需求、包裝設計生產制造、運輸、儲存、銷售、使用、消費、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各階段進行系統及綜合性的研究。包裝設計是將美術與技術相結合,運用于產品的包裝保護和外觀設計。包裝設計包含包裝容器造型設計、結構設計與裝潢設計。
設計是為滿足要求而進行的一種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實踐過程。設計是通過分析、創造與綜合,建立滿足特定功能要求的技術系統的活動過程;設計是一種優化過程,是在給定條件下,針對目標尋求最優解的過程。現代包裝設計與傳統包裝設計相比,主要實現了包裝品結構分析定量化;包裝品工藝分析動態化;包裝品質量分析可靠性化;包裝品設計結果最優化;包裝設計環境友好及綠色化;包裝設計過程高效化、自動化和數字化。
現代包裝設計理論與方法是新興的綜合性、交叉性學科。現代包裝設計理論與方法應用于包裝工程領域必將對我國包裝工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提供更豐富、更安全、更方便、更環保的包裝品,對提高我國包裝的設計質量,縮短設計周期,推動包裝設計現代化、科學化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包裝工業領域與世界包裝行業相比,在包裝設計與制造技術上仍存在差距,特別是缺乏創新設計與自主知識產權的包裝設計。包裝設計尚未擺脫模仿的陰影,包裝品傳統經驗類比較多。包裝工程教育對現代設計體系認識不足,對現代設計理論和方法重視不夠,缺乏包裝設計的綜合性、系統性與相關性的教育。教材內容基本上偏重于傳統設計知識,而缺乏對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的傳承和探索。
為提高包裝設計水平,適應包裝工程教育的需要,在傳統包裝設計基礎上,汲取機械工程、工業工程、藝術設計、機電工程等領域應用成功的現代設計理論和方法,結合作者多年從事包裝工程教育與科研工作的實踐,選擇包裝品功能系統設計、造型設計與建模、包裝結構優化設計、容器可靠性設計、動態優化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綠色設計、數字化設計八種現代設計方法編寫成本書。本書的特點之一就是著重于包裝設計問題的定量化分析與求解,提供必要的工程理論,介紹設計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論及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步驟、方法與手段。鑒于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種類繁多,內容廣泛,本書既對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體系有一定的覆蓋面,又對重點設計方法有較深的研究與應用,旨在提供一個實用的現代包裝設計知識平臺,以提高創新設計技能。在內容編寫上強調知識的實用性、科學性與先進性,力求通俗易懂,盡量避免繁瑣的理論證明和數學推導。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包裝工程類、機械設計類、食品輕工類、藝術設計類等相關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外,亦可作為從事包裝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繼續工程教育的培訓教材。
參加本書編寫的有李伯民(第1、2章、第6章6.1、6.2節)、李瑞琴(第4、9章)、李清(第3、8章,第6章6.3~6.5節)、梁晶晶(第5章)、劉國東(第7章)。全書由李瑞琴統稿。王汝慧、羅維、劉偉杰等研究生參與了本書的圖文處理和校閱工作。感謝他們的辛勤勞動,并在此對本書所引用的參考文獻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現代包裝設計理論與方法內容涉及廣泛,發展迅速,加之作者水平有限,書中欠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