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無線網絡搭建
1.3.1 任務分析
目前主流的組建網絡類型為有線和無線兩種,無線網絡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小型辦公和家庭環境中,主要應用于有線介質布線困難的環境,無需布線,用戶就可以隨時、隨地地連接到網絡中。公司可以根據業務和規模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靈活選擇不同的接入方式。PC、筆記本或掌上電腦則無需網線連接,通過配置無線AP+無線網卡,就可以實現網上業務。采用無線與有線并存的網絡方案。
要求在兩個部門的辦公室內覆蓋無線,可滿足辦公人員筆記本電腦的無線上網等應用。
在設計兩個部門的辦公室組建SOHO型無線局域網WLAN時,目前由于筆記本都內置了無線網卡,所以只需選購SOHO型無線AP即可。內部無線網絡可達到54Mbps數據傳輸速率。
該無線方案為無線與有線混合接入方案,采用交換機作為中心設備,實現無線網絡與有線網絡的兼容,既保護了原有以太網投資,又保證了移動辦公的需求,如圖1.32所示。

圖1.32 “無線AP+寬帶路由器”方案
1.無線LAN標準
為確保無線設備之間能互相通信,已經產生了許多標準。這些標準規定了使用的RF頻譜、數據速率、信息傳輸方式等。負責制定無線技術標準的主要組織是IEEE。
IEEE 802.11標準用于管理WLAN環境。該標準有四個附錄,用于描述無線通信的不同特征。目前可用的附錄有802.11a、802.11b、802.11g和802.11n。具體參數如表1.22所示。
表1.22 常用IEEE WLAN標準

由于目前ADSL的接入速率通常為2Mbps,建議采用IEEE 802.11b/g標準的產品。相對而言,該標準所提供的11~54Mbps傳輸速率已經綽綽有余了。同時,該標準的產品價格更便宜、技術更成熟、性價比更好。
無線網卡和無線AP必須采用同一標準,以確保相互之間的兼容性,取得最好的通信效果,并實現對無線網絡的安全管理。
2.服務集標識符(SSID)的設置
在構建無線網絡時,需要將無線組件連接到適當的WLAN。這可以通過使用服務集標識符(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來完成。
SSID是一個區分大小寫的字母數字字符串,最多可以包含32個字符。它包含在所有幀的報頭中,并通過WLAN傳輸。SSID用于標識無線設備所屬的WLAN以及能與其相互通信的設備。無線網卡設置了不同的SSID就可以進入不同網絡,SSID通常由AP或無線路由器廣播出來,通過Windows XP自帶的掃描功能可以查看當前區域內的SSID。出于安全考慮可以不廣播SSID,此時用戶就要手工設置SSID才能進入相應的網絡。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WLAN,同一個WLAN中的所有設備必須使用相同的SSID配置才能進行通信。
3.MAC地址過濾的設置
無線網絡的一個主要優點是連接簡便。但是,由于連接簡便,再加上信息通過空間傳輸,使無線網絡容易遭受攔截和攻擊。
通過無線連接,攻擊者不需要物理連接到用戶計算機或其任何設備即可訪問其網絡。攻擊者可以接收用戶無線網絡的信號,就像收聽廣播電臺一樣。攻擊者可以從用戶無線信號能抵達的任何地點訪問其網絡。他們一旦進入網絡,就可以免費使用Internet服務,并訪問網絡中的計算機以破壞文件或竊取個人和機密信息。
限制訪問網絡的方法之一是精確控制哪些設備可以訪問網絡。這可以通過MAC地址過濾來實現。
MAC地址過濾是使用MAC地址來分辨可以連接到無線網絡的設備。當某個無線客戶端嘗試連接AP時,就會發送MAC地址信息。如果啟用了MAC過濾,無線路由器或AP會在預配置的列表中查找其MAC地址。只有設備的MAC地址已預先記錄在路由器數據庫中,才允許其連接。如果在數據庫中找不到其MAC地址,則會禁止該設備連接無線網絡或通過無線網絡通信。
這種安全保護方法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所有應該訪問網絡的設備在嘗試連接之前,必須將其MAC地址加入數據庫中,否則就無法連接。此外,攻擊者也可以使用其設備復制其他具有訪問權限的設備的MAC地址。
為了避免非授權用戶接入無線網絡,可以在無線AP上設置MAC地址過濾,并設置SSID拒絕其他用戶訪問。
4.WLAN兩種基本形式
(1)對等模式(Ad-Hoc)。在點對點網絡中,將兩臺或兩臺以上的客戶端連接到一起,就可以創建最簡單的無線網絡。以這種方式建立的無線網絡稱為對等網絡,其中不含AP。在對等網絡中的所有客戶端是平等的。此網絡覆蓋的區域稱為獨立的基本服務集(IBSS)。
(2)基礎架構模式(Infrastructure)。家庭和企業環境中最常用的無線通信模式,由AP控制可以通信的用戶及通信時間。以這種方式建立的無線網絡稱為基礎架構模式,為了進行通信,每臺設備都必須從AP獲取許可。單個AP覆蓋的區域稱為基本服務集(BSS)或單元。
5.無線辦公室所需設備分析
(1)無線網卡:實現移動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
(2)無線接入點AP:實現無線客戶端通過無線網卡與AP的通信。
(3)一個有線網絡接入點:為AP提供,實現無線網絡接入有線網絡及Internet。
1.3.2 無線設備配置
組建SOHO型WLAN,雖然簡單但在部署時注意細節配置的問題。另外,市場上有很多SOHO型無線AP,應該選擇性價比較高的設備能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1.無線設備連接
當準備工作做好以后,就可以開始硬件連接,其安裝步驟如下:
(1)將無線接入點(AP)安放在事先規劃好的環境中的固定位置上,使其能覆蓋目標區域。
(2)將無線接入點(AP)通過網線與有線網絡接入點相連。
(3)調整好天線的方向。
(4)進行現場測試,主要是測試覆蓋范圍及信號強度是否滿足要求。可根據測試的情況對AP的位置進行適當的調整。在AP的面板上有4個LED燈,如果安裝正確,PWR燈(電源)與LNK(以太網絡)燈會亮起,且IEEE 802.11a和IEEE 802.11b/g(無線網絡)會以每秒至少10次的速率閃爍。
2.配置無線接入點
無線AP分為瘦AP(Fit AP)和胖AP(Fat AP)兩種,對于Fit AP一般是將其與無線控制器組合使用,其配置信息由無線控制器下傳到AP中。對于這種AP一般只對無線控制器進行配置,而Fat AP可以直接使用。比較典型的Fat AP如DCWL -3000AP或H3C WA2210-AG產品。
3.在終端上安裝無線網卡和驅動程序
無線網卡上有Link指示燈。在Ad-Hoc模式下,指示燈將始終處于慢閃狀態;在Infrastructure模式下,指示燈在正常時是常亮的,慢閃則表示異常。在這里就不詳細講解安裝無線網卡的步驟了。
因為微軟自Windows XP系統開始提供了對無線局域網技術的支持,所以一般的無線局域網產品都可以通過Windows XP系統本身來實現無線局域網的配置,當然也可以采用廠商提供的專門配置程序。但在Windows 2000及以前版本的Windows系統,則必須借助于廠商產品自帶的配置程序。本節僅就WindowsXP系統自帶的無線網絡配置方法進行介紹。
在Windows XP系統中,安裝了無線網卡后,把鼠標移到無線網絡連接項就會在狀態欄顯示如圖1.33所示提示,表明當前的無線網絡連接還不可用。

圖1.33 無線網絡連接狀態提示
在Windows XP系統中,利用自身的功能配置無線網絡有兩種可行的方法:網絡向導法和手動配置法。
現將手動配置方法介紹如下:
在無線網絡連接狀態提示(如圖1.33所示)單擊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查看可用的無線網絡”選項,即打開如圖1.34(1)所示的無線網絡連接對話框。此時該連接顯示無連接狀態。單擊網絡任務中的刷新網絡列表,可發現如圖1.34(2)所示的無線網絡,單擊“連接”按鈕就可以實現連接。

圖1.34 無線網絡連接對話框
在默認的情況下,系統會自動搜索無線網絡,初次使用時會提示用戶選擇關聯的網絡,這時只需要在可用無線網絡中進行選擇,然后單擊“連接”按鈕即可。下次使用時,系統會自動關聯已連接過的無線網絡。
如果用戶想改變關聯的順序,可單擊相關任務中的“更改首選網絡的順序”,在首選網絡中調整順序,如圖1.35所示。

圖1.35 無線網絡配置對話框
1.3.3 功能測試
無線網卡安裝完成之后,可以測試一下無線網卡連接是否正常。按照以下“三看”方法,如果無誤,那么相信無線網絡已經暢通無阻了。
(1)查看連接圖標。在應用程序中,用戶可控制所有的功能。通常應用程序會自動開啟,并在屏幕右下角的工作列中顯示圖標。如果圖標被標示為紅“×”,則代表無線網沒有與AP連接。
(2)查看連接信息。雙擊無線連接圖標,則會出現如圖1.36所示的對話框,說明已經正確連接無線網絡了。

圖1.36 無線網絡連接狀態
當然,如果操作系統或無線網卡不同,那么鏈接狀態的信息也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信息都是相近的。
(3)查看網絡連接。與安裝普通網卡一樣,在安裝成功以后,會在“網絡連接”屬性窗口看到相應的連接圖標。打開“開始”→“設置”→“網絡連接”,可根據網絡連接窗口的圖標判斷無線網絡是否正常通信。
- Instant Raspberry Pi Gaming
- 人工免疫算法改進及其應用
- Java開發技術全程指南
- HBase Design Patterns
- 快學Flash動畫百例
- CorelDRAW X4中文版平面設計50例
- Azure PowerShell Quick Start Guide
- Working with Linux:Quick Hacks for the Command Line
- 基于Proteus的PIC單片機C語言程序設計與仿真
- 智能+: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
- Kubernetes on AWS
- 開放自動化系統應用與實戰:基于標準建模語言IEC 61499
- CPLD/FPGA技術應用
- R Statistics Cookbook
- Flash 8中文版全程自學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