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北美洲
一、北美洲概況
北美洲位于西半球,東臨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通過巴拿馬運河與南美洲分開,西北隔白令海峽與亞洲相望。北美洲為一個北寬南窄的倒三角形輪廓,全洲面積2423萬平方千米,為世界第三大洲,共有23個獨立國家和13個地區,其中以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最大。全洲總人口約5.5億。
北美洲由北美大陸、北極群島、中美地狹及加勒比海地區構成。墨西哥以南至南美洲的哥倫比亞以北的狹窄部分稱為中美地狹,也稱為中美洲。北美洲東北部的格陵蘭島是世界第一大島,面積217萬平方千米,85%為冰層覆蓋,平均冰厚1500米,終年嚴寒,氣溫小于0℃,總人口約6萬人,北美洲的政區圖見圖1-5。
二、地形特征
北美洲地形特征表現為地形南北縱列,形成三大地形區,即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廣闊平原、東部低緩高地。北美洲基本沒有東西走向的山脈。

圖1-5 北美洲政區圖
1.西部高大山系:西部高大山系被稱為科迪勒拉山系,它由三列山脈構成。自西向東分別是海岸山脈、內華達山脈和落基山脈,以落基山脈最高。其間分布著許多山間盆地和高原。如科羅拉多高原、墨西哥高原、哥倫比亞高原等。
2.中部廣闊平原:此平原南北縱橫,是北美洲重要的工農業生產所在地。平原上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由于中部平原降水較少,草原十分廣闊,因而也稱為“大草原”。
3.東部低緩高地:東部低緩高地由兩部分構成,即北部的拉布拉多高原和南部的阿巴拉契亞山。
三、氣候特征
北美洲大陸的氣候特征表現為:氣候類型復雜多樣,溫帶大陸性氣候顯著,氣候類型東西差異明顯。北美洲的氣候受地形影響很大,西部高大山系的阻擋,使太平洋水汽只能影響沿岸地區,不能深入內陸。因此北美洲的水汽主要來自大西洋,降水由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逐漸減少。由于中部平原貫穿大陸南北,冬季寒潮可長驅南下,夏季暖濕氣流也可大舉深入北部,所以大部分地區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冬夏氣溫差異大,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
西部地區,科迪勒拉山系以西的太平洋沿岸,呈現出明顯的緯度地帶性規律。從南向北依次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極地氣候。
南部地區,靠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東、中部地區,為大面積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北部地區為極地氣候,具體地說,北冰洋沿岸為苔原氣候,北極群島和格陵蘭島則為冰原氣候。
災害性天氣:寒潮和颶風。北美洲大陸中部由于南北貫穿,沒有東西走向的山脈阻擋,冬季極地強冷空氣沿中部大平原南下,直達墨西哥灣沿岸,形成大面積的災害性寒潮天氣;夏季南部的熱帶風暴也毫無阻擋地北上,可直達北冰洋沿岸,在南部形成破壞性的颶風的同時,北部也出現大面積的暖濕氣流。
四、河湖特征
(一)主要河流
1.密西西比河:全長6262千米,為北美第一、世界第四長河。它發源于美國中北部,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灣是美國中部地區最重要的內河運輸線。
2.馬更些河:全長4241千米,是北美第二、加拿大第一大河。源于落基山東麓,注入北冰洋。
(二)湖泊
北美洲最著名的湖泊就是五大湖,它被稱為北美洲的地中海,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見圖1-6。五大湖自西向東分別是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除密執安湖在美國境內之外,其余四大湖全在美國和加拿大兩國之間。五大湖總面積24.5萬平方千米,其中蘇必利爾湖8.24萬平方千米,為世界第一大淡水湖。五大湖及周圍的河流水道是北美洲最大的航運系統。伊利湖與安大略湖之間的尼亞加拉瀑布為世界級的大瀑布。

圖1-6 北美五大湖區
(三)巴拿馬運河
全長81.3千米,寬152~304米,水深13.5~26.5米,是南美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也是大西洋與太平洋的連通水道。巴拿馬運河的開通,使得北美洲東海岸和西海岸之間的海上運輸距離大大縮短,運輸成本大大減少。如果沒有巴拿馬運河,北美洲東、西海岸之間的海運只能通過遠距離地航行南美洲南部的麥哲倫海峽來完成。
五、北美洲主要國家及首都
北美洲主要國家及首都如表1-4所示。
表1-4 北美洲主要國家及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