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只有通過更多的實踐環節,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實際技能。但是,在學習軟件工程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很多同學遇到了知識學習如何與理論實踐相結合的瓶頸,軟件工程相關知識教學遇到了難點。由于“軟件工程”課程本身比較強調理論的應用,傳統的“軟件工程”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效果不理想,部分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專業甚至干脆取消了這門課的教學;部分院校則通過在語言課程中穿插軟件工程知識來強調工程化知識;而部分院校軟件專業則更加強調“軟件工程”知識,通過將軟件工程知識拆分為更加專業的“軟件項目管理”、“軟件測試”等課程進行強化。
本書的作者經歷了“軟件工程”在高職院校開設和取消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本書的作者所在的院校也對這門課程教學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引入了“軟件項目開發與實施”這門實訓課程,通過四年的實際教學表明,學生對實訓環節的接受效果較純粹的理論教學要好很多。
高職教育強調“面向就業”的技能需要,傳統的“軟件工程”教學明顯無法滿足這個需要。從學生就業的情況來看,即使是軟件班的同學,也不能保證大部分學生將來能夠直接從事軟件開發工作。計算機應用和軟件相關專業的學生,主要從事軟件開發、軟件企業的軟件售后服務、售前服務、軟件銷售、軟件應用企業的軟件維護、軟件測試等崗位的工作,其中從事軟件售后服務和軟件維護的同學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如何在軟件項目開發相關課程教學過程中,除了強化軟件開發的工程知識外,更強調針對學生就業崗位群的知識技能點,是本教材努力的方向。
本教材試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軟件工程知識點做多崗位視角的詮釋,而不僅局限于“軟件開發”這個單獨的崗位來闡述軟件工程知識。本教材以圖書館項目案例的方式來闡述軟件工程相關知識,除了以圖書館開發項目實踐貫穿整個教材外,在項目實踐的各個階段,都從學生就業的各個崗位視角闡述本階段需要掌握的技能,以最大可能地接近就業實際。
本教材選擇了微星圖書館管理系統作為案例。微星圖書館管理系統目前已經運行在全國200多所中、小型圖書館中,是一個成型的商業化圖書館管理系統。采用成型的圖書館管理系統可以使學生有成型的參考案例,并且有豐富的案例數據。本書作者已經與微星圖書館管理系統的經銷商達成一致,該公司提供軟件的演示程序、案例數據庫、設計文檔,并將配合各學校搞好實訓工作。
在具體使用本教材的過程中,可以直接采用項目實訓的方式,建議實訓時間為4~6周。若實訓時間較少,本教材也可采用授課形式進行,結合課外平行進行項目訓練。本教材提供豐富的配套案例,包括案例數據庫,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可采用自行設計數據庫或者直接采用案例數據庫兩種形式進行教學。相關素材可從電子工業出版社網站下載或者從課程網站www.it0101.net 下載。
由于軟件項目開發與軟件工程相關知識的容量很大,所以很難在高職教育中面面俱到。本書在內容選擇、難度深度控制等方面,都針對高職同學的就業崗位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
考慮到高職同學就業的主要面向崗位為編碼及實施維護崗位,因此,本教材以圖書館管理系統開發為項目任務,以簡化的瀑布模型為基本軟件開發的過程,結合軟件開發的具體方法,輔之以適當的工具,使學生在具體工作任務的驅動下學習軟件的開發過程。圖0.1說明了本書的基本框架體系,其中斜體字部分是作者認為對于高職學生學習有難度的部分,但可作為可選內容。本書不特別強調特定的設計和分析方法,具體的設計方法皆以可選章節的形式出現,供授課老師選擇。教師也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使用相關設計工具,本書不具體介紹。書中標題前帶星號“★”部分為作者理解意義上的高職學生可選內容部分。

圖0.1 本書的基本框架體系
本書由戴堅鋒任主編,徐芳任副主編。徐芳負責第9章和部分章節習題的編寫,姜洋負責第5章和第7章中有關面向對象設計的編寫,戴堅鋒編寫其余全部內容。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王雷、林逢升提供了部分圖表和一些格式模板,王雷根據其多年的軟件開發經歷對本書提出了寶貴的建議。本書還得到了杭州正隆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的方燕川、葉維等工程師的配合,并提供了部分資料和素材;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的沈國林、沈國強,也為前期的素材準備等工作提供了幫助和便利。葉楚楚根據作者創意為本書繪制了配套漫畫,本書的配套光盤中使用了徐賢哈等歷屆學生的設計資料,同時本書也參考了同類經典教科書中的一些典型說明,包括張洋提供了面向對象設計的部分資料,在此一并致謝。
本書為 2009 年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軟件項目開發與實施》的配套教材。本書的主編為系統分析師,一直從事項目開發實踐;副主編徐芳為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但是,由于對高職、本科在軟件開發方面的定位理解不一定精確,對軟件工程在實踐中運用的理解也不一定完全正確,加上編寫時間倉促,作者在編寫教材和表達方式方面的不足,以及資料檢索方面的不周,都會造成教材存在一定的不當和錯誤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并歡迎將問題反饋至電子郵箱:A13335817778@QQ.com,以便再版時更正。
編 者
2009年8月
特別聲明:為杭州正隆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注冊商標,授權在本書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