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都市風情

1.東京——縱情聲色的精致天堂

東京是一座令人驚嘆、充滿了魅力的城市。這里的每一個部分,都發散著一種巨大的能量,吸引著全世界人的關注。

東京位于日本本州島關東平原南端,最早是一個僻靜的小漁村,名稱叫千代田。12世紀末,日本封建主江戶在這里建筑城堡,并且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江戶”。1603年,德川家康將軍在武士混戰中獲勝,下令在這里設立幕府,江戶隨之成為日本全國的政治中心。1868年明治維新后,德川幕府雖被推翻,但江戶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仍未改變。明治天皇甚至將首都從京都遷到了江戶,大力發展,并正式將其改名為東京,直到現在。

1869年以后,東京還經歷過關東大地震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但這些都沒能夠阻止東京成為一座國際化的大都會。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東京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現在的東京,面積不到日本全國的1/100,卻居住了日本近1/10的人口,總人數達到1200萬,成為日本的商業、金融、文化中心。而過去的江戶城,現在則已成為天皇居住的宮城。

走在現代東京的大街上,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都能感覺出它是個散發著巨大能量的都市:這里的店鋪的櫥窗被走在時代頂端的各類商品充塞,這里可以很容易地品嘗到世界各地的料理,這里能觀看到流行的頂尖的音樂、戲劇,這里鬧區的街道上從早到深夜都有絡繹不絕的人群……

在東京的各個部分中,銀座、澀谷、原宿、新宿、池袋是最繁華的幾個商業區,也是來東京后的主要觀光地。

“去日本一定要去東京,去東京一定要去銀座。”銀座無論是地價,還是物價都位列世界之最,這里的現代感無與倫比,來這里購物消費已經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銀座位于中央區西部,分銀座一丁目至八丁目,全部八個丁目由中央通貫通,長約一公里。這里集中了日本全國著名的大百貨商店、特種工藝品的小商店,以及一些高級小吃店,各式飲食店及高級餐廳,高級夜總會等。而并木通一帶則是高級時裝店的天下,世界上著名大品牌的專賣店幾乎全部集中于此。在昭和大道,則可以看到日本負有盛名的歌舞伎演出。

澀谷是青年文化的發源地,日本的街頭時尚就是從這里走向世界的。在這里,似乎每時每刻都擠滿了時髦的少男少女,他們奇特的穿著、怪誕的化妝、張揚的發型,始終吸引著來此觀光的人們的眼球。由于是青年的聚集地,這里也成了年輕人的購物天堂,展現時尚潮流前沿的店鋪多位于109大樓,中心街,還有西班牙坡道等地。除此以外,這里還遍布迪廳、電影院和咖啡館。如果要享用美食,澀谷也是游覽東京的不二選擇,世界各地的名菜名店都在這里匯聚一堂,當然,要想品嘗日本菜,那這里絕對會讓你得到最大的滿足。

新宿被稱為東京的副中心,位于東京市區西南部。這是一個具有多種性格的地區,一邊是日本最重要的中央商務區,高級寫字樓和酒店云集,出入的是衣著光鮮的白領;另一邊則是日本著名的歡樂街歌舞伎町,每到夜晚,很多日本成年人就聚集此地消遣,各國游客也聞風而至。“黃金街”的氣氛則與歌舞伎町截然不同,純文化氣息十分濃郁,在這兒,你能見到很多文化界的人士漫步街頭,或閑庭信步,或小憩聊天。

池袋有數不勝數的游戲廳、電影院和時裝店,但對游客來說,吸引力最大的當數與池袋車站相連的東武、西武兩大超級購物中心。兩大百貨商店各據池袋車站一邊。東武百貨附近的商圈旁還有一些大學,古典的校園建筑頗為美麗,是多部日劇的拍攝地點。

原宿是個受到歡迎的購物場所。這里不但引領過日本的街頭文化,還是日本本土設計師大展拳腳的地方。這里眾多的時裝公司、充滿歐洲情調的咖啡館都會令人想到充滿浪漫氣質的巴黎。此外,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神社明治神宮和極受日本人喜愛的代代木公園也在這個地區。

兩國是觀看日本相撲的好地方。“相撲”被譽為日本的“國技”,而它的發源地就在兩國。現在,兩國還出產最負盛名的相撲明星。游客在兩國國技館可以欣賞到傳統相撲競技,看完比賽,還可以參觀相撲博物館。

東京也并非是只有這些熱鬧地區,其他地區如淺草等充滿江戶遺風的地方及公園,也有一些讓游客感動的東西,隨著自己腳步四處走走看看,就會發現很多東京的樂趣。

淺草濃縮了古代江戶文化的精華,這里最主要的景點是淺草寺。淺草寺是東京都內最古老的寺廟,寺入口處的大門稱為雷門,由風神和雷神駐守。門前巨大的燈籠已成為淺草的象征。寺內有造型典雅的五重塔和淺草神社。每到節假日,都會有很多人來淺草寺上香。作為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旅游名勝,到這里來的各國游客也是絡繹不絕。

來了東京,不得不去的還有東京迪斯尼樂園。東京迪斯尼樂園比加州迪斯尼樂園還大,這里有五大主題樂園,幾十種刺激驚險的游樂項目,都會讓人有種回歸童年的感覺。這里既是孩子們的天堂,也是游客的天堂。

去東京旅游,最佳的季節是春秋兩季。春天和秋天,就好比是東京最美的兩件衣裳,春天正是觀看櫻花的季節,日本是櫻花的國度,從新宿御苑到千鳥之淵,到處都可以看見日本人坐在櫻花樹下賞櫻吟唱,再配以流光溢彩的現代景致,無不流淌著醉人之色。東京秋天也很不錯,城中楓樹眾多,每到這時火紅的楓樹點綴著全城,更為聲色滿眼的東京增加了一番情致。

2.巴黎——流光溢彩的夢幻之都

美國作家菲茨杰拉德在其作品《重返巴比倫》中將巴黎稱做“巴比倫”,意為只有奢華和享樂的夢想之都,的確,這是對巴黎的一個最好的詮釋。巴黎超然的美感、輝煌的建筑……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再挑剔的人也會在這里找到滿足。

巴黎位于法國北邊,靜靜地矗立在塞納河邊,其歷史已經超過兩千多年,公元前3世紀,巴黎斯人就來到了西堤島,并在島上定居下來。這就是巴黎的雛形,而西堤島現在也正好是巴黎的市中心。

公元前55年,羅馬人征服了巴黎,西堤島上那個小漁村逐漸興盛,并開始向塞納河左岸發展。公元5世紀時,法蘭克人繼羅馬人統治了這里,并正式將之命名為巴黎,定都于此。

巴黎在中世紀時非常繁榮,很多不朽的建筑都在此時完成。如雨果筆下的巴黎圣母院,從1163年開始,直到1345年才最終落成,前后歷經近200年。著名的索邦神學院創立于1253年,華麗的圣禮拜堂建造于1248年;而舉世聞名的盧浮宮則建造于1200年。當時荒蕪的馬萊區以北的塞納河畔經過多年的發展,現今已經成為繁華的右岸商業區。

19世紀中期以后,巴黎開始成為一座放逐者聚集的城市,因為這里有寬松的政治氣氛,濃厚的藝術氛圍,有社會各界人士掀起的反文化潮流,這些都吸引著人們來巴黎流浪。

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巴黎更是匯聚了眾多的文藝名流,包括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他們來到巴黎,感受這里無與倫比的藝術氛圍。巴黎的咖啡、葡萄酒也能很好地滿足他們的物質需要。這么多才華橫溢的人在自己的作品里留下了巴黎的痕跡,并用筆使得巴黎的瞬間變得永恒起來。

當時的巴黎是個懷舊與前衛、寧靜與喧囂的城市,走在塞納河邊,坐在路邊的咖啡廳里,都能深切感受到巴黎吸引文藝名流、藝術家的魅力。現在的巴黎亦如是,這里的每一個小巷里都留有文化的遺韻,每一條大街上都充滿了藝術與歷史交織的氣息,這也是巴黎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受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比較溫和的氣候使得巴黎一年四季都是旅游的好季節。大概從6月中旬至7月中旬,11月中旬至次年元月中旬,是巴黎每年兩次商品大減價的時期,如能在這個時間段來巴黎旅游也不錯。

來巴黎,游客不但可以如來到這里的文藝名流一樣感受藝術氛圍,也可以吃到精致的法國美食,品嘗到種類繁多的葡萄美酒,同時也有眾多的歷史古跡與建筑美景可供游覽。

大多數游客心中向往的,是一個古老而浪漫的巴黎,也就是沿著卡盧索凱旋門到杜勒麗花園,經協和廣場的方尖碑,順著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到達莊嚴的凱旋門這條完美的中軸線。巴黎著名的盧浮宮、巴黎圣母院、巴黎歌劇院都在這條中軸線的不遠處。如果以香榭麗舍大街為界,則其西面就是舉世聞名的艾菲爾鐵塔,東邊是榮民院,北面一些則是圣心堂,都是來巴黎不得不去的地方。

香榭麗舍大街一直是流光溢彩夢幻之都巴黎的代名詞,它的地勢西高東低,全長1800米,最寬處約120米。這里是巴黎咖啡館、飯館、銀行、保險公司、航空公司和精品店、快餐店與雜貨店云集的地方。在燈火輝煌的大街上漫步,就連最挑剔的游客恐怕也會折服于這迷人的夜景。

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杰作,人們以“堅固,但不笨重”對它進行了高度的評價。整座教堂形體方正,儀態莊嚴。正面朝西分三層,門洞為桃形,都開在第一層。左為圣母門,右為圣安娜門,中柱雕刻著巴黎主教圣馬賽爾像,你可以在這里領略到藝術與宗教的震撼力。

艾菲爾鐵塔是巴黎最具標志性的建筑,始建于1887年,為慶祝1889年的萬國博覽會而建,它高320米,站在塔下,仰望塔頂,仿佛尖尖的塔頂即將刺入蒼穹一般,氣勢磅礴,蔚為壯觀。登上塔頂,在天晴的日子,可從此遠眺七十公里以外的巴黎近郊地區。

凱旋門是當初拿破侖為了顯示自己的輝煌戰績而下令修建的。它只有一個拱門,高50米,寬45米,拱門的頂端和內側都雕刻著拿破侖獲得的大大小小戰役勝利的浮雕,內墻上還有他手下588名將軍的名字。每年的重大節日或是特殊慶典,法國民眾都會在凱旋門下狂歡。

協和廣場建于1757年,最初是獻給法王路易十五的。這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廣場,在廣場的中央,聳立著一塊從盧克索神廟搬來的方尖碑,高23米。碑身刻滿了稱頌拉姆西斯二世法老光輝業績的古埃及象形文字。方尖碑的兩側是噴泉。每當華燈初放時,置身協和廣場,都會讓人有種置身神話仙境的感受。

巴黎歌劇院是歐洲最大的歌劇院,能容納2000多位觀眾,這里每年都會上演許多經典名著,置身其間,總會讓人有種如夢似幻的感覺。

3.倫敦——泰晤士河畔的浪漫都城

“倫敦是這樣一個城市,一個讓人沒有理由對它產生厭倦的城市。”18世紀英國文壇大師薩廖埃爾·約翰遜曾這樣形容過倫敦。倫敦雖沒有紐約的豪邁奔放,也少了些巴黎的流光溢彩,但它仍有其獨特的溫文爾雅的氣質,仍是一個浪漫隨興的城市,再加上絢麗奪目的英國皇室,更增加了倫敦的神秘感與吸引力。

倫敦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它位于英格蘭東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兩岸。倫敦這一名字來自于凱爾特語,它最早的創建者也是凱爾特人。1066年后,倫敦正式成為英國首都。到12世紀,隨著英國王權的逐步鞏固,基督教會權力的擴大,倫敦也迎來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開始演變成為現在的兩個城組合為一個倫敦市的模式。東面,是在古倫敦城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倫敦市,這個地方后來發展成為現在的倫敦金融城。西面,威斯敏斯特則成為王室和政府的所在地。

18世紀以后工業革命的興起,使得倫敦廠礦林立,環境迅速惡化,這也為倫敦帶來一個“霧都”的別名。就連客居倫敦的老舍先生也這樣描繪過倫敦霧:“烏黑的、渾黃的、絳紫的,以致辛辣的、嗆人的。”為了改善倫敦的環境,英國政府煞費苦心,通過出臺“空氣污染控制法案”,使得倫敦現在的有霧的天數大大減少,“霧都”之稱,早已名不副實。

如果冬天去倫敦,陰郁的天氣可使游客能依稀感受到一點“霧都”的感覺,但一到五、六月份,倫敦就繁花似錦,到處煥發出勃勃生機。天氣好,各種儀式活動也就多了起來,此時正是去倫敦游覽的最佳季節。

作為過去大英帝國的首都,倫敦每一條街道都透露出歷史的厚重,看得出歷盡霜雪的風采。倫敦是古老的,也是現代的,作為超短裙的發源地,倫敦每天都有最新的流行時裝走向世界。

也許是因為倫敦是英國王室的所在地吧,這里的很多景點都與王室有關,如白金漢宮、威斯敏斯特教堂、大英博物館、倫敦塔、大笨鐘等。

白金漢宮建于1703年,原稱白金漢屋,意為“他人的家”。1838年維多利亞女王登上王位以來,就把白金漢宮當成了歷代君主的住處,以后逐漸成為英國王室的象征。經過多次重建和擴建,現在的白金漢宮已成為一座規模宏大的四層正方體灰色建筑,內有典禮廳、宴會廳、畫廊等600余間廳室,這些廳室都飾以光彩奪目的水晶玻璃和雕花玻璃的大吊燈,還設置了金碧輝煌的天花板。

王宮西側是宮內正房,專為維多利亞女王修建,每當有盛大舞會時,這里總是燈火通明、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宮內還有雅致的藍色客廳、華貴的白色客廳。此外還有占地遼闊的御花園、威武的勝利女神像等。

白金漢宮在每年的八、九月都對外開放,游客可趁此時進入皇宮參觀。如果英國國旗在白金漢宮上方飄揚,就表示“今天女王在家”,如果沒有國旗,那就表示“今天女王外出了。”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國著名的新教教堂,又被稱為“英國議會大廈”。在此辦公的英國國會分上、下議院,有不少重大法案都在這里通過。這里還是英國王室的活動場所,從11世紀開始,英國國王幾乎都在這里加冕登基。王室的結婚、葬禮等儀式也在這里進行。

議會大廈南側有維多利亞塔,塔上如果升上國旗,就意味著議會正在開會。議會大廈北面就是被視為倫敦象征的大笨鐘,這座鐘重達14噸,鐘盤直徑7米,時針長度2.75米,分針長度4.27米,鐘擺重305公斤,每走一小時就會發出深沉而又鏗鏘的報時聲,在泰晤士河兩岸回蕩。

位于倫敦泰晤士河北岸的倫敦塔建成于11世紀,是一組塔群,最初為皇室監獄,這里發生過許多悲慘的暗殺,包括年幼的愛德華五世也在這里遭到暗殺。它的內外分別建有兩道防御墻,墻外有以城墻作為掩體的壕溝,沿墻建有碉堡。位于倫敦塔中心的白塔是一座諾曼底式建筑,有三層。現在倫敦塔基本是作為一個王冠、王袍、兵器和盔甲的陳列館而存在了。

大英博物館位于倫敦鬧市區,它建于1753年,與巴黎的盧浮宮,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并稱為世界三大博物館。在這座氣勢雄偉的博物館內,收藏著世界上任何一個博物館都無法比擬的珍貴文物和圖書資料,我國許多被侵略者掠奪的文物現在便收藏在這里,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

倫敦還有個著名的海德公園,這里曾是國王的獵鹿場、賽馬場,里面的噴泉和雕像都有濃郁的古典味道。公園東北角有著名的演講角,每天都有人在這里發表自己的觀點,練習演講技巧。

來倫敦旅游,除了上面這些必去的景點外,倫敦大街小巷的酒吧也是個值得一去的地方。倫敦人愛喝啤酒,去到酒吧,你才能深切感受到倫敦人的熱情,融進浪漫倫敦人的生活之中。

倫敦的歌劇也是值得欣賞的。倫敦至少有1000個以上的劇場,大多上演莎士比亞、蕭伯納的作品。在倫敦欣賞古典音樂會倍感輕松愜意,音樂廳音響效果非常好,音樂會票價卻很便宜。

4.紐約——世界的萬花筒

“如果你愛一個人,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里是地獄……”紐約就是這樣一個復雜的城市,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元素都可以在這里找到,任何一種文化都會在這里生根發芽。紐約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萬花筒。

紐約市位于美國東北部的哈德遜河口,瀕臨大西洋,全市由曼哈頓、布魯克林等五個區組成。紐約原本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以后,歐洲殖民者紛至沓來。1626年荷蘭人用24美元的物品從當地印第安人手中廉價買下曼哈頓島建立貿易站,取名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英國艦隊開到這里,荷蘭自知無力與之對抗,便將該地拱手相讓,英國人接手后,改名為紐約,并將城市范圍擴大到鄰近陸地和長島等處。

美國獨立以后,曾將紐約定為首都和美國最大城市。19世紀開始,紐約向世界性大城市發展,到20世紀,紐約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集金融、貿易、旅游與文化藝術于一身的國際大都會。

現在提到美國,就不能不提紐約,它就像一個光怪陸離的博物館,把最現代與最古老的、最文明與最愚昧的、最高尚與最丑惡的、最繁華與最荒涼的、最富有與最貧困的,最時髦與最守舊的……都融匯在了這860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

紐約人稱自己為“紐約客”,由此亦可見紐約的開放程度。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人種,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領略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風情。

紐約是涂鴉藝術的發源地。20世紀70年代,一群藝術家開始在紐約的屋頂、墻壁、地鐵壁上,用色彩鮮艷的油彩和狂放的筆觸,創造這種毫不修飾的“藝術”。后來,他們的這種作品開始從地鐵壁上成長起來,走向了世界。

紐約還是爵士、現代舞、達達主義、無調性音樂的發源地。列儂、康寧漢、約翰·凱奇,這些刻在藝術史上的名字是紐約不朽的傳奇。至今,紐約的歌劇和芭蕾舞劇的演出質量和上演率,也是其他城市無可比擬的。

紐約又是站著的城市,因為它的摩天大樓最多,代表性的建筑有帝國大廈、克萊斯勒大廈、洛克菲勒中心等。僅帝國大廈就有100多層,直聳云霄,巍峨壯觀。

紐約也是世界金融、時裝之都,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懷著成名、成功的夢想來到這個地方。數之不盡的大銀行和證券交易所,鱗次櫛比的頂級名牌店,大減價的時候,連英國女皇也會開飛機專門來購物。紐約用它所有的一切告訴來這里的人“有錢真好”。因為金錢的誘惑,也使得紐約充滿了罪惡,難怪有人會說:“紐約是個拜金的城市。”

上述這些都使紐約成為世界知名的旅游地之一,多元化的紐約氣候四季分明,平均氣溫在25攝氏度左右,一年大部分都是來此旅游的好時機。

來紐約,曼哈頓島是必去之處。在紐約市的各區中,曼哈頓也處于最重要的位置,向來有“紐約市的心臟”之稱。這里高層建筑密布,街道反而成為“林中小道”。

百老匯大街呈東南、西北向斜貫整個曼哈頓島,全長25公里,兩旁大廈如林,劇院如織,猶如一條熱鬧的長河。在百老匯大街44街至53街的劇院稱為內百老匯,而41街和56街上的劇院則稱為外百老匯,內百老匯的夜晚,在劇院里登臺表演的明星最多,上演的也是經典的、熱門的、商業化的劇目,外百老匯的劇院、演員、票房價值則要低一個檔次。接著又出現了外外百老匯,在各方面又低了一個檔次。但是,這種狀況也在發生變化,百老匯在不斷更新擴建,幾個百老匯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

時代廣場是百老匯的心臟部分,這里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它是紐約劇院最密集的區域,以時代廣場大廈為中心,附近聚集了近40家商場和劇院,是繁盛的娛樂及購物中心。這里白天,行人如流,摩肩接踵,到了夜晚,巨幅廣告霓虹燈不斷變換著各式圖案,則又燈火輝煌,燦爛奪目。

曼哈頓中部有洛克菲勒中心,這是一塊占地22英畝,由19棟建筑圍塑出來的活動區域。這塊地方在建筑史上最大的沖擊是提供公共領域的使用,這種為普通大眾設計的空間概念引發后來對于“市民空間”的重視,巧妙地利用大樓的大廳、廣場、樓梯間、路沖設計成行人的休息區、消費區,洛克菲勒中心之后,建筑物從此不再成為取悅上帝及皇帝的工具。

帝國大廈和自由女神像是曼哈頓最具標志性的建筑。帝國大廈始建于1930年,完成于1931年。整個樓高381米,有102層,是一棟超高層的現代化辦公大樓。自由女神像位于哈德遜河口附近,高46米,加基座為93米,重200多噸。女神像是法國政府在美國獨立100周年時贈送的禮物,歷時10年完成。1886年10月28日,美國克里夫蘭總統主持揭幕。從那以后,凡進紐約港的船只都從神像13米高的右臂下進入美國。

曼哈頓中央區西部,伊斯特河畔,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由39層的聯合國大廈、理事會會議樓、圖書館組成,被稱為“國際領地”。總部正面廣場上飄揚著聯合國成員國的國旗,有超過5000多名工作人員在這里工作。

在曼哈頓南區,有著名的華爾街,只有500米長,陰暗狹窄,但這里卻聚集了美國10家大銀行中的6家,被視為美國金融帝國的象征。來到這里,隨時可以見到交易所內工作人員忙得暈頭轉向的緊張場面。

中國城同樣值得一去,它位于紐約的西邊,這里商業發達,交通便利,中國風情濃郁,是紐約市內的城中之城和主要觀光景點之一。

5.伊斯坦布爾——歐亞文明之橋

多少年來魅力不減的007邦德曾經這樣說過:“我總是希望能在伊斯坦布爾過圣誕節。”伊斯坦布爾的確是個讓人可以忘乎所以的城市,這里有東方與西方的交匯,有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融合,還有傳統與現代的交織,凡此種種,都使伊斯坦布爾成了一個美麗的城市,多元的城市。

伊斯坦布爾位于土耳其西部,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歐洲和亞洲在這里隔海相望,它是土耳其的古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終點。

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伊斯坦布爾就有了第一批居住者。公元前660年,希臘人占領了該地,并在這里建都,取名為拜占庭。公元前1世紀,拜占庭被羅馬人占領,城市得到長足發展。到了330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遷都至此,改名為君士坦丁堡。此后數百年內,這里就一直作為地中海東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而存在。

1453年,塞爾柱土耳其人興起,雄主穆罕默德二世最終攻占該城,改名為伊斯坦布爾,并以此為基地建立奧斯曼帝國。16世紀中葉,伊斯坦布爾人口激增為50萬人,成為土耳其的文化與政治中心。1928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定都安卡拉,伊斯坦布爾結束了它1600多年土耳其首都的歷史。

盡管伊斯坦布爾不再是土耳其的首都,卻并沒有影響它的發展,如今城市人口已經超過了900萬,工業和旅游觀光業成為伊斯坦布爾的支柱產業,整座城市也發展成為一個充滿活力、欣欣向榮的城市。

在世界上,伊斯坦布爾是唯一一座橫跨兩大洲的城市,歐洲和亞洲的文化都可以在這里找到蹤跡。這里保存了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其所擁有的博物館、教堂、宮殿、清真寺、市場以及美妙的大自然風光,總會讓人們流連于此。城市中眾多的藝術館和畫廊,以及豐富的藏品,也能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每當夕陽西下之時,佇立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岸邊,看見落日余日軍給這座偉大的城市披上金色時,你就會明白古人為什么選了這么一個非凡的地方建城,也會由衷地感嘆這里確實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

對旅游者而言,伊斯坦布爾的夏季是最繁忙的季節,這里的夏天氣溫僅有28攝氏度,夜間也很溫和,最適宜來此旅游。春天來伊斯坦布爾也很舒服,因為這時氣溫比夏季低,又很少下雨。

博斯普魯斯海峽把伊斯坦布爾分成新城和舊城兩個區。老城區凝聚了伊斯坦布爾的精華,東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產生的建筑及文化遺跡隨處可見。新城建于16世紀,是由奧斯曼時代的小巷、新藝術風格的建筑和玻璃幕墻的高樓組成的混合體。

伊斯坦布爾也有著“購物天堂”的美譽,古代用于買賣奴隸的長街,現在都已變成了出售土耳其特產的小商店,這里隨處可見的都是土耳其小裝飾品、地毯、工藝品和珠寶首飾。在迷宮般的走廊里,看著交錯的店鋪,聽著嘈雜的人聲,真會讓人有種回到古代絲綢之路終點的感覺。

來伊斯坦布爾,乘船一游博斯普魯斯海峽是非常值得的。在海峽的沿岸,你可以看到伊斯坦布爾的過去和現在,絢麗豪華與樸素純美都如此鮮明地并存著。木造別墅旁邊有現代化的飯館,而大理石的宮殿之旁又是簡樸的石頭堡壘,甚至典雅的現代化建筑也與小漁村為鄰,一切都顯得那么多姿多彩。

博斯普魯斯海峽上有著名的博斯普魯斯吊橋,這是一座世界上最長的吊橋,不僅如此,它的意義還在于它連接起了歐洲和亞洲。在這里,從歐洲到亞洲也不過就是走過一座橋的工夫。

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是有名的金角灣,這里曾經是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海上運輸中心,分布有許多拜占庭時代的小木屋和教堂,新修的公園和沿海步行街也裝飾得幽雅美麗。

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的交匯處,有一座輝煌的建筑,這就是從15世紀到19世紀奧斯曼帝國的中心——托普卡普宮殿。在這迷宮般的豪華至極的地方,歷代的蘇丹都在這里接受拜見,治理國事,過著窮奢極侈的生活。

伊斯坦布爾有數量眾多的清真寺和教堂,其中最著名的當數圣索菲亞大教堂。它在326年由君士坦丁大帝下令興建,當時堪稱世界上最大的教堂。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入君士坦丁堡,信奉伊斯蘭教的他下令將教堂改為清真寺,還在周圍修建了4個高大的尖塔,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圣索菲亞大教堂的面貌。現在,它已成為整個伊斯坦布爾,乃至全世界最精美的建筑之一。

圣索菲亞大教堂對面就是伊斯坦布爾最大的清真寺——蘇丹·艾哈麥德清真寺,因為寺內裝飾了2萬多塊藍色瓷磚,透過彩色玻璃射入的光線,反射在藍色的瓷磚之上,放出奇幻迷離的色彩,于是人們叫它“藍色清真寺”。它是伊斯坦布爾清真教徒的朝拜之所,能容納3萬多教徒同時祈禱。

6.里約熱內盧——風情萬種的藝術圣地

巴西人說:“上帝花了六天的時間來創造整個宇宙,第七天創造了里約熱內盧。”可見,巴西人對里約熱內盧是如何地情有獨鐘。其實不僅是巴西人,來過里約熱內盧的外國人也一樣會為它傾倒。這個花費了上帝整整一天創造的城市,它無限旖旎的外表下,還有一種風情。

里約熱內盧位于巴西東南部,瓜納巴拉灣的西岸。通過長達14公里的跨灣公路大橋與東岸的尼泰羅伊市相連。1502年1月,一支葡萄牙艦隊來到這里,他們誤以為瓜納巴拉灣是一個河流的入海口,便將這里取名為里約熱內盧,意為“一月的河”,后人將錯就錯,便將這個充滿夢幻色彩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1555年,法國人開始在這里建立殖民地。18世紀初,這里發現金礦后,里約熱內盧也因此迅速發展起來,并在1822年成為巴西首都,直到1960年巴西遷都巴西利亞為止。里約熱內盧雖已不再是巴西首都,但它現在仍是巴西的工商業、金融中心,最大的外貿港口,并且這里還集中了巴西最多的博物館,最大的公園、植物園,最美麗的海灘,最盛大的狂歡節,看來上帝確實是比較青睞里約熱內盧的。

里約熱內盧全年的氣溫在21攝氏度至攝氏30度之間,12月到3月是里約熱內盧的夏季,馳名世界的里約熱內盧狂歡節也在這時候舉行。每年的狂歡節,都會吸引全球數十萬游客的視線。

狂歡節期間,里約熱內盧的各條大街都是舞臺,到處張燈結彩,彩旗飛揚,人們肆意到各處游行,男女老少個個濃妝艷抹,盡情地扭動腰肢,揮舞雙手,恣意地跳桑巴舞。里約熱內盧的14個桑巴舞學校還要在這里展開桑巴舞蹈比賽,整個過程高手迭出,精彩非凡。此外,各種音樂、舞蹈、戲劇演出和比賽也是此起彼伏。

盛大的化裝游行活動是狂歡節的高潮,大型彩車簇擁著選舉產生的“國王”、“王后”領先開路,浩浩蕩蕩的隊伍中,人們打扮成各種奇形怪狀的人物,魔鬼、天使、美女、妖仙、武士、達官、貴人、黑奴等,暢快地歡騰著,讓游客也情不自禁地加入狂歡的人群中,或者向游行隊伍投去鮮花和彩帶。狂歡節盡情地展示出了巴西人熱情奔放的一面。

當然,里約熱內盧不僅有狂歡節,它優美的風景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兩山一灘:甜面包山、科科瓦多山、科巴卡巴納海灘。

聳立在瓜納巴拉灣南口的甜面包山,高394米,是里約熱內盧的標志。它由兩個山頭組成,一個像立起的面包,另一個像平放的面包,加上山的表面光滑,就像抹上了糖漿一樣,因此得名為“甜面包山”。乘上甜面包山的觀光纜車一路上山,可以將里約熱內盧的全景盡收眼底,甚至還可以遠眺海上島嶼的迷人風光。

登上科科瓦多山,又是另一番景致。科科瓦多山山上有座耶穌雕像,因此又被稱為耶穌山。在里約熱內盧城中漫步時,隨處都能看見科科瓦多山上的耶穌像。它高30米,低頭俯視,伸展雙臂,像在呵護著山腳下的里約熱內盧城。晚上在燈光的照射下,耶穌雕像顯得更加高大醒目,宗教色彩也更加濃厚。游客可從山腳坐輪軸小火車上山,天氣晴朗時登高遠眺,里約熱內盧全市和沿岸海灘美景盡收眼底。

里約熱內盧山秀,水也美。科巴卡巴納海灘就被稱為世界上最有名的海灘。這個新月形的海灘寬百余米,長達4.5公里,這里海水蔚藍,浪花雪白,沙灘潔凈松軟,加上終年氣溫適宜戲水,游人絡繹不絕。

關于科巴卡巴納海灘,還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有一個從外地來的富人,看見一個躺在沙灘上曬太陽的流浪漢,便問他:“天氣這么好,你為什么不出海打魚呢?”流浪漢反問他:“打魚干什么?”富人說:“打了魚賣了才能掙錢啊。”流浪漢問:“掙錢來干什么?”富人說:“掙了錢你才可以買很多東西啊。”流浪漢又問:“買來東西以后干什么呢?”富人說:“等你什么都有了,你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了。”流浪漢聽了,懶洋洋地翻了個身,說:“我現在不就正在舒舒服服地曬太陽嗎?”

故事體現了里約熱內盧人悠閑、懶散、自得其樂的習慣。難怪在科巴卡巴納海灘,你能看見身無分文的流浪漢與腰纏萬貫的富翁并排躺在科巴卡巴納海灘上分享海浪、陽光和沙灘的景象,另外還有的是身材惹火的比基尼女郎,以及五彩繽紛的太陽傘和五顏六色的游泳衣。

里約熱內盧吸引游客的還在于它豐富多彩的夜生活,在這里的影院、酒吧、咖啡廳和夜總會,隨便在哪里都可以度過一個愉快的夜晚。里約熱內盧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音樂之城,這里不但催生了風靡全球的桑巴舞。還有不少巴西、拉丁和其他國際性的音樂表演,不論欣賞什么風格的音樂,都可以在這里得到滿足。

7.悉尼——南太平洋的希望之城

悉尼是一個充滿個性、生機勃勃的地方。不管你是想盡情歡娛,還是想勇敢探索,抑或是去到戶外徹底地放松自己,悉尼都能滿足你的需求。

悉尼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位于圍繞杰克遜灣的低丘之上,其名稱來源于英國內務大臣悉尼子爵的名字。

悉尼是個年輕的城市,200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之地。后來,在日益強烈的殖民文化的侵蝕下,悉尼逐漸成為殖民者的新樂園。經過兩個多世紀的艱辛開拓與經營,悉尼已經成為澳大利亞最繁華的城市,素有“南半球紐約”之稱。2000年,悉尼更是因舉辦奧運會而受到全世界的注目,被外界譽為“南太平洋的希望之城”。雖然悉尼不是首都,但它卻有著澳大利亞首都的氣勢及實際地位。

由于長時間受到英國文化的影響,悉尼的文化與建筑風格起初都帶著強烈的英國式風格。但是隨著后來意大利、黎巴嫩、中國等移民的加入,悉尼開始成為一個充斥著多元文化,充滿特色和光彩的現代都市。

悉尼最大的資產是它溫暖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這里夏不酷暑,冬不寒冷,日照充足,雨量豐沛,全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天朗氣清的好天氣。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悉尼自然而然地成為一個度假、療養的勝地。

悉尼面臨大海,有優美的海灘,有未受污染的灌木林,而悉尼也利用這些自然資源的優勢發展出很多娛樂項目,游客可以在美麗的海灘上愜意地散步,充分感受悉尼獨特的生活環境。

中央海岸是悉尼最美麗的地方之一,這里環境幽雅,空氣清新,既有柔軟的海灘,也有清澈的海水和美麗的海灣,游人在這里可以盡情地垂釣、游泳和體會揚帆海上的快樂。

豪克斯貝利河從悉尼北部流過,如果乘坐獨木船在河中游覽,清澈的水質能給人一種清新別致的感受。除此以外,品嘗美味的海鮮大餐也是一種享受。

除了優越的自然環境,悉尼也有許多宏偉的人工建筑為這座城市增姿添色。尤其在羅福特街,這里磚砌的房屋、煙囪林立的街道,以及居民陽臺上種種裝飾,都將悉尼點綴得充滿詩情畫意。

悉尼中心商業區是悉尼景點最集中的地方,這里有著名的悉尼歌劇院、悉尼海港大橋、悉尼塔、達令港、唐人街等。

悉尼歌劇院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構思,其間經歷了波折、停滯、工程款擱淺、責難等,16年后才正式開幕。悉尼歌劇院建在美麗的貝尼朗岬角上,三面臨海,其外形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與藍天、碧海、綠樹、建筑渾然于自然,和諧于自然,卓姿于自然。它的白色屋頂是由一百多萬片瑞典陶瓦鋪成,并經過特殊處理,不怕海風的侵襲。

悉尼歌劇院主要用于歌劇、芭蕾舞和舞蹈表演,每年演出大約3000場,約200萬觀眾前往共觀盛舉。它現在已經成為悉尼藝術文化的殿堂,悉尼的靈魂。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絡繹不絕的游客到這里參觀拍照。清晨、黃昏或星夜,悉尼歌劇院隨時都能為游客展現它的迷人風采。

悉尼海港大橋連接悉尼港口南北兩岸,是世界上最長的長翼橋,橋長502.9米,寬48.8米,有8個車道,2條鐵軌,1個自行車道及人行道。不管游客用何種方式,都能順利通過大橋。同時,這里也是悉尼歌劇院和港口全景拍攝的最佳地點。

悉尼塔高324.8米,是目前南半球最高的建筑物。其外表呈金黃色,在陽光的照射下蔚為壯觀。登上悉尼塔,憑窗遠眺,整個悉尼市都能盡收眼底。

達令港又叫“情人港”,這里的海灘邊店鋪、咖啡館和餐館林立,還有海洋博物館、水族館、賭場等。從早到晚,這里都有不同的娛樂活動,包括大型的文化表演、煙花會演以及街頭戲劇。

悉尼唐人街頗有中國特色,隨著在澳華人的發展壯大,這里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的一個重要旅游區和購物區。

除了這些,在悉尼你還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土著文化。土著石畫上的獨特圖像,桉樹林里谷加巴拉鳥的啼聲,遍地盛放的鮮花,只有在悉尼這個獨特的地方你才能看盡這些澳洲獨有的東西。

8.香港——美輪美奐的購物天堂

香港實在是擁有太多頭銜了:購物天堂、美食之都、動感之都、魅力之都……在香港,每時每刻都讓人有一種暈眩感,這里世界級的建筑、快節奏的生活、時尚摩登的娛樂享受,無不突顯出了這座城市的驚艷魅力。

香港位于南海之濱,珠江口東側,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離島四個部分。“香港”之名得自于香江,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素有“東方之珠”之稱。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1841年鴉片戰爭以后,英國殖民者曾強占香港島達90多年。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中國政府,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施“一國兩制”的地方,在經歷了歷史的風云變化后的香港,也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包容。

現在的香港,已經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都會之一。在香港,游客既可以獲得商業文明帶來的種種享受,也可以觀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這里氣候溫和,一年四季都是來此購物、觀光的好時機。

在香港島繁華的大街上,每天都有古老的有軌電車周而復始地運行著,坐著它旅行,游客甚至可以暫時忘卻緊張和壓抑,任由它載著你深入到香港的每一個角落,感受香港的動感新潮與物欲橫流。

香港是世界上有名的自由港,大部分的商品都不收關稅,而且商品來自世界各地,種類齊全,每年的夏季和冬季大減價更是吸引了全球的精明買家,這或許就是香港成為“購物天堂”的直接原因。來香港購物,你會真正有種上帝般的感覺,想不滿載而歸都不行。

在香港購物的方便之處還在于這里著名的購物街都是將許多同類的店鋪聚焦在一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專門商業街,比如售賣金飾的彌敦道,售賣進口音像制品的旺角西洋菜街。大部分的購物廣場都有地鐵相連,交通便利到不可想象。

香港的購物商場主要有中環的置地廣場、太子大廈,金鐘太古廣場西武,銅鑼灣時代廣場,尖沙咀海港城,崇光百貨,九龍塘又一城等,這些地方有著各種世界名牌的專賣店,不僅檔次高、環境好,而且價格比內地還低得多。

對于中等收入的上班族,在香港也可以找到合適的購物場所。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在上面那些商場里也能淘到滿意的商品。如果遇上打折的季節,那就更劃算了。似乎這里的商品永遠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吸引力。香港雖然地狹人擠,卻能在購物方面為顧客提供最大的滿足感。

除了購物,香港也是一個享受美食的絕佳之地。在這里,不管你是想吃什么風味的菜,香港都不會讓你失望。蘭桂坊、SoHo一帶的高檔中西美食,廟街大排檔的云吞面、牛丸、清湯腩、牛雜等都是香港出了名的美食。如果是帶上朋友一起去,則更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無怪乎香港飯店頗有人氣了。

在大快朵頤之余,香港的夜景也是那么容易讓人陶醉。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香港似乎從來就沒有過安靜下來的一刻。一到夜晚,香港就成了一個輝煌璀璨的世界。尤其是維多利亞港的兩岸,燈火通明,奔忙的車流,購物的人流,還有街邊各種商店閃爍的霓虹燈,凡此種種,比白天還要精彩。難怪人們說,要是沒有體驗過香港的夜生活就不算來過香港。

除此以外,香港的景觀也是獨一無二的。位于九龍的尖沙咀是游人們最集中的地方,作為商業區的香港島也有很多旅游觀光的景點。淺水灣、太平山、海洋公園、蘭桂坊是來香港的必去之處。

淺水灣位于香港島壽臣山東南,呈彎月狀,臨海依山,灘廣林茂,浪平沙細,海水溫暖,風景怡人。再加上這里交通便利,使這里成了香港著名的高尚住宅區之一。淺水灣灘區設有更衣室及淋浴設施,夏季更有救生員值勤,讓人們可以放心地在這里游樂。著名的鎮海樓公園建在沙灘上,頗具中國特色,其中還有天后娘娘和觀音的神像供人膜拜。

太平山位于香港島西北部,海拔554米,是香港的標志。乘著纜車上山,坐在木質的車廂里,望著城市逐漸在腳下遠去,就好像穿梭在時光隧道里。在太平山山頂,設有很多專為游客觀景的設備,從山頂可俯瞰香港九龍全貌,風景一覽無遺。

海洋公園在香港島南部深水灣西,占地87萬平方米,是亞洲最大的海洋公園。這里設有海洋館、海洋劇場、海濤館、鯊魚館及摩天巨輪、翻天飛鷹、摩天塔等許多游樂設施,并有民間藝術表演。

蘭桂坊位于中環,這里擠滿了餐廳酒吧,充滿了歐陸情調。一到節假日就人流如織,不管認不認識的人,在這里一杯酒就能交談上半天。到了圣誕節和春節,這里更是熱鬧。

9.上海——東方曼哈頓

“2000年歷史看西安,1000年歷史看北京,100年歷史看上海”。可以說,上海就是近現代中國的縮影,厚重的歷史底蘊、魅力四射的現代文明都在這里散發著迷人的色彩。

上海位于我國大陸海岸線中部的長江口,因吳淞江支流上海浦而得名。相傳在春秋時期,上海曾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因此上海又別稱為“申”。戰國時這里的漁民創造了一種叫“扈”的捕魚工具,又因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為“瀆”,所以這一帶又被稱為“扈瀆”。東晉時在這里筑“扈瀆壘”以防海盜,后又改“扈”為“滬”,因此上海又別稱“滬”。

19世紀,良好的港口位置開始讓上海嶄露鋒芒,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后,上海成為中國開放的對外通商口岸之一,并很快因成為東西方貿易交流的中心而迅速發展。到20世紀30年代,上海就成為跨國公司在亞洲開展貿易的樞紐,當時的上海已經非常繁華,以至于享有“東方巴黎”之稱。

作為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前衛,上海在我國歷次革命運動中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大罷工聲援五四運動,拉開了工人階級開展革命斗爭的序幕。更具有重要意義的是,中國共產黨也是1921年在這里誕生的。孫中山、宋慶齡、周恩來、魯迅等近現代史上的重要人物都曾在這里留下過足跡,他們居住和活動過的建筑至今還有保留。

改革開放后的20世紀90年代起,上海又迎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一批享譽國內外的多功能建筑的興起,構成了上海一道迷人的風景線。加上上海固有的一些名勝古跡,使上海成為一座新興的旅游目的地。尤其是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更加使得上海的旅游業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

上海的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雨水充足,年平均氣溫在16攝氏度左右。一般來講,春秋兩季是來上海旅游的最佳季節。

在上海,游客隨處都能感受到它的獨特魅力。這老式的西洋建筑、現代化的摩天大樓、大教堂的圣詩聲聲、玉佛寺的裊裊香煙、大劇院的交響樂、豫園的絲竹樂,都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韻致。

在上海購物也是一種享受。這里有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路,有高雅商業文化街——淮海路,有適合工薪階層的購物場所——四川北路,另外還有摩登的徐家匯商業城,具有民族特色的豫園商城,上海火車站出口的嘉里不夜城等,不管你想買什么,上海都是那么容易讓你得到滿足。

上海還是中國飲食的大觀園,京幫、揚幫、川幫、廣幫和上海本幫是上海的主要菜系。而在住宿、交通、娛樂休閑等方面,上海更是體現出了它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的完善與體貼。

有人說,“外灘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外灘的變遷也折射出上海整個城市的變化。20世紀初,外灘由于聚集了許多中外的主要銀行而被稱為“東方的華爾街”。當時各銀行為顯示自己的雄厚財力,在外灘建起了一座座豪華的大廈,因而外灘集中了近現代各國風格的優秀建筑,有“萬國建筑博覽”之稱。現在外灘作為上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仍是國際金融界在中國的大本營。

五彩繽紛的外灘夜景是上海的驕傲。夜幕降臨、華燈初放之時,就可以看見彩色的燈管勾勒出的浦江兩岸的整排高樓,宛如童話世界里的巨大城堡。每到周末,外灘萬千彩燈齊放,露天音樂會的優美樂曲響徹夜空,使外灘更加熱鬧非凡。

石庫門是老上海的一種房屋結構,分為新式與老式兩種。老式由三開間2楔房或5開間四合院的2層樓房組成,采用歐式聯排式。新式規模比舊式大,樓屋主要為二三層,樓梯平臺處有亭子間,弄堂里有小天井。這種逼仄的空間和紛雜瑣碎的氛圍培育了上海的小市民精神。但是,隨著上海的不斷改建,很多石庫門已經消失了,只有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被保留了下來,集中在黃陂南路、太倉路上的新天地一帶。

豫園位于上海城隍廟側,是上海最著名的古典園林,始建于明代。其園林面積達2萬平方米,有亭、臺、樓、假山、閣、池塘等30余處,有以小見大的建筑風格,還有栩栩如生的磚刻、木雕。

南浦大橋是上海市區第一座跨越黃浦江的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塔雙索面迭合梁斜拉橋。1991年建成通車,全長8346米,主橋長846米,中孔跨度423米,通航凈高46米,橋下可通行5.5萬噸巨輪。呈“H”型的主橋塔高154米,兩側有22對180根鋼索拉緊主橋面,整體像一個特大的豎琴放在橋上。楊浦大橋和南浦大橋遙相呼應,它建成于1993年,全長7658米,中孔跨度602米,主橋塔高208米,兩側有32對265根彩色拉索,扇形索面就像一個巨琴琴弦,奏響了上海騰飛的交響曲。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坐落于黃浦江畔浦東陸家嘴嘴尖上,塔高468米,位居亞洲第一,它和左右兩側的南浦大橋、楊浦大橋一起,形成雙龍戲珠之勢,成為上海改革開放的象征。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兩個巨大球體宛如兩顆紅寶石,晶瑩奪目,與塔下新落成的世界一流的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的兩個地球球體,構成了充滿“大珠小珠落玉盤”詩情畫意的壯美景觀。

上海大世界是上海最早出現的一個大型綜合性游樂場,這里設有很多娛樂項目,電影院、雜技場、舞廳、游藝宮等,雅俗共賞、別具一格。

上海世博會是2010年全球最大的盛宴,共有242個國家與組織參展。世博園區分為5大場館群,分別是獨立館群、聯合館群、企業館群、主題館群和中國館群。來世博園區參觀不但能感受到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背景文化,還能欣賞到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及品嘗世界上的不同美食,讓游客不出國門即可感受世界。

10.北京——傳統與現代共舞的古都

“居北京越久,越不忍離開。”這是著名作家張恨水先生說過的一句話。的確,古老又現代的北京給人太多視覺享受,又給人太多親切而溫暖的心靈沖擊。不光張恨水先生,相信誰來了這兒,誰都舍不得離開。

北京簡稱“京”,是我國的首都,我國的心臟,它位于華北大平原西北端、燕山以南。縱觀北京的地形,很像一個半封閉的海灣,故歷代均有“北京灣”之稱。

北京是我國早期人類“山頂洞人”的故鄉,其后這里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又成為五個朝代的都城,有著約3000年的繁華歷史。而且幾乎各朝各代都在這里留下了獨特的印記。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北京一直是中國北方重鎮和地方中心;公元938年,遼代在此建陪都,名為南京,又稱燕京。金代時改燕京為中都。到了元朝,忽必烈也定都于此,改名為大都。明代建國后,明成祖也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明亡清興,直到現在,北京作為首都的地位一直沒有動搖。

近3000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北京獨特的京城文化,歷史遺留給北京的有大量的文化遺產,從高空俯瞰,規模宏大的帝王宮殿、園林、廟壇、陵墓以及其他古代建筑井然有序、錯落有致,儼然可見昔日皇城的威嚴。此外這里還有京味兒十足的胡同、四合院、京劇。無論你身在北京的哪個地方,都可以體味到彌漫其間的濃濃的古老的歷史和文化。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在北京都達到了一種光輝燦爛、登峰造極的境地。

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北京聚集了我國最有名的高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你盡可以漫步校園中想象朱自清、胡適等昔日大師在校任教時的情景。這里濃厚的文化氛圍始終是那么令人陶醉。

北京是古老的,也是現代的。改革開放以后的北京,經過大力建設,現在已躋身國際大都市之列,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召開,更是將北京的城市形象推向了一個高潮,也將北京旅游推向了一個高潮。高樓林立、功能配套齊全的商貿之地,規劃全面、個性獨特的創意新景,造型美觀大方、展示北京形象的城市新建,無論哪一樣,都使北京這座奧運之城散發出別樣的魅力!

北京四季更迭變化明顯,春的柔順與明麗,夏的嫵媚與多情,秋的成熟與風韻,冬的純潔與晶瑩,配合著北京豐富的旅游資源,每一個季節都能為游客帶來美的感受。雄偉的故宮和天安門、華麗的天壇、綺麗的頤和園、凄婉的圓明園、雄闊的十三陵、蒼秀的香山、壯觀的鳥巢與水立方都在時刻等待您的光臨!

故宮也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它是世界上現存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其建筑非常完美地體現了中國古代傳統的古典風格和東方格調。現在的故宮博物院內,還設有珍寶館、鐘表館、青銅器館等展館,奇珍無數。

天安門是我國的象征,坐落在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城樓坐落在10多米高的紅色墩臺之上,高34.7米。城樓雕梁畫棟、重檐飛翹、紅墻黃瓦、蔚然壯觀。天安門城樓外的天安門廣場是我國最大的城市廣場,其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集會。天安門廣場歷來以壯麗開闊、宏偉莊嚴的雄姿著稱于世。在天安門廣場四周,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等景點。

天壇位于永定門內東側,占地面積比北京故宮還要大。它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處壇廟式建筑,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的圣地。天壇建筑分內外兩重圍墻,兩重墻的北墻呈圓形,象征天;南墻呈方形,象征地,寓意天圓地方。而北墻又高于南墻,又表示“天高地低”之意。這兩重墻又把天壇分為內壇和外壇。和故宮一樣,天壇也是北京的標志性建筑。其主要景觀是祈年殿、回音壁和圜丘。

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域面積約占3/4。湖中有島,島上有亭,又有孔橋與堤岸相連,山水相對,湖岸相依,景色十分迷人。頤和園兼具“宮、苑”雙重功能,既有江南水鄉的玲瓏精致,又有北方園林的豪邁大氣,園中山青水綠,亭臺相連,讓游人流連忘返。

圓明園是清代皇家御苑,歷時150多年修建而成,曾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建筑。可它卻在清末先后兩次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劫掠并縱火焚毀,現僅存大水法、遠瀛觀、萬方安和等殘跡,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思。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昌平境內,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也是我國現存最集中、最完整的皇家陵園建筑群。各陵的建制雖不盡相同,但都大同小異,平面均呈長方形,建筑自石橋起,依次為陵門、碑亭、陵恩門、陵思殿、明樓、寶城等。十三陵陵區三面群峰環護,景色秀麗。

香山公園位于北京西郊,這里三面環山,林木濃郁,花團錦簇,景色清幽,充滿自然野趣,是一處優美的山林公園。

鳥巢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賽場,由一系列鋼桁架圍繞碗狀坐席區編制而成,空間結構新穎,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鳥巢”。現在它已經成為我國標志性的體育建筑。奧運會后,鳥巢內還經常舉行各種體育及娛樂活動。水立方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比賽場館之一,因其外觀酷似一個藍色方盒子而被稱為“水立方”。現在它已是北京市最大的市民水上游樂中心。

在北京旅游,除了觀景以外,也別忘了品嘗品嘗這里的烤鴨。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北京烤鴨,皮層酥脆,肉質細嫩,顏色鮮艷,味道香美,肥而不膩,是北京著名的特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赫章县| 大新县| 中牟县| 龙州县| 宝鸡市| 新邵县| 信宜市| 青岛市| 铁岭市| 玛沁县| 岱山县| 晋中市| 舟山市| 华坪县| 南康市| 固始县| 津南区| 中牟县| 青川县| 连城县| 九龙县| 昌江| 克山县| 仁寿县| 平原县| 纳雍县| 繁峙县| 蚌埠市| 镇雄县| 河北区| 囊谦县| 道孚县| 通江县| 德江县| 北川| 晋城| 无棣县| 济源市| 当阳市| 新乡县| 介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