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服務架構把每個組件看做一個服務,服務所提供的一系列能力被定義為方法(Curberaet等,2002a)。服務可以被調用,也可以交換文檔。在Web服務中,被調用的參數、結果和交換的文檔,都需要按照XML協議進行結構化(Box等,2000)。開放架構所面臨的一個獨特挑戰就是對所需的組件進行發現和定位。在Web服務中,這一點通過“統一描述發現和集成標準(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UDDI)”中的“注冊”概念來實現。服務被它們的實現者和推廣者發布為一個注冊項。潛在的消費者(即尋求支持特定接口服務的人)就會嘗試著聯系注冊項,以找到匹配的服務實現。注冊項將會提供一個滿足給定要求的所有服務實現列表。消費者能夠選擇其中的一個服務實現,把它作為自己的合適選擇。Web服務架構能夠對大型系統進行靈活動態的配置,正在快速成為構建大型系統的事實標準,但是它仍然有一些缺點。首先,沒有對所要處理的信息和服務語義進行編碼,匹配過程是依據語法條件進行處理。其次,在特定的環境中缺乏可信度和適用性的概念,這些問題被留給用戶自己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