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新時期中國旅游市場對高等旅游管理類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實施教育部《21世紀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計劃》、落實教育部《關于制定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我們在研究總結多年來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的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為目標,緊密配合近幾年來世界及中國在旅游業發展及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過程中出現的新現象、新形勢,出版了《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這本書。
旅游資源屬于資源的一種,是伴隨現代旅游活動、旅游產業的發展而產生的新概念,是在旅游資源調查評價和開發規劃管理過程中逐步深化認識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旅游資源開發、旅游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規劃與管理已經成為關系到旅游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熱點和焦點問題。而旅游資源評價、開發、規劃以及管理方法、手段的學習和培養,則需要從大學時代開始,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
為突出職業教育特色——提高學生實戰能力及綜合適應能力,與企業實現無縫鏈接,本書在編寫過程中盡量針對目前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力圖在編寫的內容、結構和方法上有所突破,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工作崗位(或崗位群)對人才知識結構與能力的要求來安排內容,既體現理論精練夠用,又照顧到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2.在編寫手法上,充分考慮了高職高專教與學的要求,突出實用性。本書所采用的旅游評價、開發、規劃及管理的相關案例、資料大都來源于實際工作。通過這些切合實際的案例,本書可以有效縮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將復雜的專業問題變得通俗易懂,易于接受。
3.充分體現了高職高專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這一目標的要求,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每章都附有復習思考題,便于學生平時檢測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4.重點、難點突出,減少和避免了旅游管理專業各學科之間的交叉與重復,有利于教學安排。
5.體例新穎,各章節條理性強。每章開頭的本章學習目標,使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有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把握。每章的結尾安排了概括性的小結,便于學生對已學內容的復習和總結。
本書由吳肖淮(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系)、李重(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擔任主編。佘思思(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系)、楊穎紅(沈陽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鄧光婭(沈陽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寧紅(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系)擔任副主編。參編人員有: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的李銘、陳冬梅、何燕、張宏博、劉雪梅、劉帥、趙媛媛。各章編寫分工如下:第1、2、4章以及第10章的10.1節和10.2節由佘思思、李重、楊穎紅、鄧光婭編寫;第3章、第9章的9.4節,以及這兩章的本章小結、復習思考題、案例分析由何燕、李重、楊穎紅、鄧光婭編寫;第5、6章由李銘、李重、楊穎紅、鄧光婭編寫;第7章的7.1節及第7章的本章小結、復習思考題、案例分析由劉雪梅、李重、楊穎紅、鄧光婭編寫;第7章的7.2節和7.3節,第9章的9.1節、9.2節和9.3節由寧紅、李重、楊穎紅、鄧光婭編寫;第8章由劉帥、李重、楊穎紅、鄧光婭編寫;第10章的10.3節,第10章的本章小結、復習思考題、案例分析,第11章的11.2節,由趙媛媛、李重、楊穎紅、鄧光婭編寫;第11章的11.1節由陳冬梅、李重、楊穎紅、鄧光婭編寫;第12章及第1、2、6章的復習思考題、案例分析由張宏博、李重、楊穎紅、鄧光婭編寫。全書由吳肖淮、李重總纂修改、終審定稿。佘思思、楊穎紅、鄧光婭協助主編在全書結構的調整和計算機統稿編排中做了大量工作。沈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的戴洋對本書進行了再三的審定和反復的修改,對全書體系架構的建設和內容的調整提出了重要的建議并付諸實施,對本書內容的日臻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此謹對以上參與編寫的老師及其付出的辛苦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拜讀了國內外許多專家和學者的專著,并借鑒了其中部分內容,在此謹向他們表示深深的謝意!盡管我們在本書的特色建設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編者受時間和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會有錯誤和不妥之處,敬請專家和讀者不吝指正。懇請各教學單位和讀者在使用和閱讀本書的過程中給予關注,并將意見及時反饋給我們,以便修訂時完善。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