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10 年冬天,在 699 路公交車上,坐在我對面的一位白發蒼蒼的長者(許有溫,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手里正拿著一本書在看。這一幕讓我想起自己考研時的場景,也只有考研那段時間我才會在公交車上背單詞,以后均是拿著手機,看看短信、瀏覽微博。出于對“老年人看什么”這個問題的好奇,我與許老師聊起來,得知他是去教自己的幾位老朋友使用電腦,利用車上時間備一下課。當然,許老師也提到了他們學習電腦的問題和困難。
車上偶遇使我與許老師成為忘年交,他們倡導的“學電腦不是年輕人的專利”的學習態度和精神一直激勵著我。但是,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也使我開始思索。因為他們學習了一年多,連基本的上網操作都不會。一開始由許老師教授Photoshop,后來學Word遇到了困難,也使他們意識到學習方法的問題。
隨著對老年信息學研究的深入,我發現他們的情況不是個案。多項研究已經證明,老年人對學習新技術持有非常積極的態度(Antti Salovaara et al., 2010; Nicole Wagner et al., 2010),大部分放棄使用數字化技術的長者在過去大都有過不好的體驗。培訓和持續的支持對長者學習數字化技術的積極態度有著重要的影響(Nicole Wagner et al., 2010; Eulàlia Antti Salovaara et al., 2010)。
通過與康筱湖老師(中國農業科學院退休專家)的多次溝通,結合自身十年的師范教育背景,充分利用自己的計算機和老年信息學跨學科優勢,我提出了通過總結中國農科院幾位長者一年多的電腦學習經歷,編寫一套《長者數字化普及叢書》的想法,希望能為長者學習電腦提供一些幫助,這一想法得到了康老師的大力支持。
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載體,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編寫教材就是要制造一個有利于信息傳播者傳遞信息和信息接收者理解信息的媒體(劉中仁等,2001)。為了編寫一本適合長者特點的教材,本書內容基于以下原則。
一、科學先進性
編寫此書之前,我們進行了兩方面的調研。一是調研國內近十年來(2002~2012年)出版的老年人學電腦、上網和攝影的教材,包括老年人學電腦相關教材142本。二是總結了國內外十多年來老年人學電腦、互聯網等領域的技術研究成果,考慮到研究的多學科屬性,參考內容覆蓋了多個學科,包括老年學、信息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機交互、通信、商業、健康等。經過摘要瀏覽、內容瀏覽等篩選方式,我們共選擇了約300篇文章進行重點研讀,并且基于社會認知理論,按老年人、行為、環境三個方面對已有文獻進行組織,然后統計、分析、分類總結,形成系列成果。
二、教學適應性
我們首先確定了教育目標和培養目標,并根據教育目標設計教學大綱,編寫系列教材——長者數字化普及叢書。編寫中注意取材合理、深度適宜、分量恰當,并注意內容的彈性(必學與選學的問題)。
叢書的教育目標是:
● 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向老年人傳授電腦、數碼相機等數字化新知識與新技能。
● 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激發其內在潛能。
● 提升老年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使他們融入家庭和社會。
● 參與社會發展,提升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
從書的培養目標為:
● 培養老年人保持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的良好狀態,使他們具有應對生活、適應變化和參與社會的能力。
● 老年人作為家庭和社會的重要資源,可將積累的知識和社會生活經驗充分發揮,參與社會發展,自信、自尊、自由,生活幸福。
叢書分為上網、數碼影像、常用工具軟件、辦公軟件、Windows深入學習五本。互聯網是老年人最為便利的重新社會化的途徑;數碼影像是許多老年人的愛好,也是留下歲月記憶的最好工具;后面三本則是為了滿足深入學習電腦,并且經常使用電腦辦公的長者的需求。
三、認知規律性
電腦、互聯網等數字化設備和技術是由年輕人創造的,當初并沒有考慮老年人的特殊性。本書編排體系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符合由易到難、從簡到繁、循序漸進的認識規律,在堅持科學性的同時,力求使專業術語、專用名詞通俗易懂、敘述生動,并通過詳細的步驟圖解,確保在實際操作中對得上、做得出。
叢書各冊的章節順序按循序漸進的原則編排,以避免“未講鼠標就開始講有關鼠標操作”等類似脫節的問題,每一節都能讓老年人學會一項實用技能,不斷增強其成就感。叢書根據達到實用技能目標所需要的操作來取材,以達到取材合理、深度適宜、分量恰當的要求,符合人才培養的目標,避免為學電腦而學電腦,卻不知道所學內容有什么用,根據具體的培養對象,合理選擇必學和選學內容。
《教父母學會上網》是這套叢書中的一本,定位于從未接觸過電腦和剛開始學習使用電腦的老年人。全書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初級篇(第1章至第7章),主要介紹電腦基礎知識和網上信息的瀏覽、查詢、保存、搜索等;第二部分是交流篇(第8章至第14章),介紹如何通過電子郵件、QQ、微博、博客、Skype等工具與別人分享和交流;第三部分是產品篇(第15章至第17章),主要介紹網上購物、網上銀行。教父母學上網的子女、教師等可基于具體情況,根據實際需要開展教學。
考慮到不同電腦采用的操作系統不同,本書提供了Windows XP和Windows 7兩種操作系統的操作步驟。教學軟件環境建議為:Windows 7操作系統、Internet Explore 9瀏覽器。之所以選擇Windows 7操作系統,是因為微軟將于2014年4月8日停止對Windows XP的所有版本的支持與服務,包括補丁發布、系統升級和漏洞修復等。
叢書名有三層含義:一是采用“長者”而沒有用“老年人”,因為“老年人”容易讓人們聯想到對“老年人口”的負面印象,而“長者”帶有尊敬和光榮的意思(杜鵬等,2006);二是采用“數字化”而沒有用“電腦”或“上網”,因為“數字化”的含義更廣,包括了電腦、互聯網等新技術;三是“普及”,面對日益洶涌的數字化浪潮,做好數字化普及工作對解決“長者高科技恐懼癥”等社會問題顯得尤為重要。這是一件以長者為中心,涉及家庭、社會多方面的事情。長者的學習需要你我的鼓勵和支持!告訴他們:“您真棒!”
2012年8月13日,由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辦、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共同發布新“24孝”行動標準,“教父母學會上網”是新“24孝”中的第9條——希望這本書能幫天下兒女盡孝。
如果讀者在使用本書時遇到問題,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與我們取得聯系,郵箱地址為 2858995496@qq.com,此外,也可添加本書服務專用QQ號2858995496與我們取得聯系。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叢書編委會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