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第2版)
- 何橋主編
- 1606字
- 2018-12-28 12:46:01
1.5 微型計算機系統
1.5.1 微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計算機硬件(Hardware)是指計算機系統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物理實體,是組成一個計算機系統的物質基礎。硬件系統的基本功能是,能夠執行預先設計好的在相應指令系統中的各種指令。
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結構如圖1-11所示,由存儲器、控制器、運算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五大部分組成。控制器和運算器合在一起稱為CPU(中央處理器)。(內)存儲器和中央處理器合在一起稱為主機。在計算機硬件系統中不屬于主機的設備都屬于外部設備,或叫做外圍設備,簡稱外設。主機和外設合在一起構成了計算機系統。通常,將一個僅由硬件組成的計算機稱為“裸機”。

圖1-11 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結構
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硬件結構也是由上述五部分組成的。
用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運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就構成了微型計算機的核心——微處理器,再配以大規模集成電路的主存儲器芯片,通過接口電路將輸入及輸出設備連接起來,就組成了微型計算機的硬件系統,其結構如圖1-12所示。

圖1-12 微型計算機結構圖
一個完整的微型計算機系統由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組成,如圖1-13所示。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硬件配置包括主機、鍵盤、磁盤驅動器、顯示器等,軟件配置包括操作系統、計算機語言、應用軟件等。

圖1-13 微型計算機系統結構示意圖
微型計算機軟件、硬件之間的關系是:
① 硬件是軟件的物質基礎。硬件是組成一個計算機的物質基礎。任何軟件都是建立在硬件基礎之上的,離開硬件,軟件不可能工作。
② 軟件是硬件功能的擴充和完善。沒有軟件,硬件是廢物一堆,有了軟件,硬件才能正常運行并提高效率。軟件是在硬件基礎之上對硬件性能的擴充和完善。如果說硬件提供了使用工具,那么軟件就為人們提供了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從而使人們不必了解機器本身就可以使用電子計算機,這就有利于計算機的推廣和普及。
③ 軟件和硬件的融合與轉化。在微型計算機系統中,很多功能無法明確地說,哪些必須由軟件來完成,哪些必須由硬件來完成。事實上,軟件和硬件的界面是浮動的,某些計算機系統的功能既可以由硬件實現,也可以由軟件實現,兩者之間不存在一條固定不變的界限。某種系統功能如果用硬件實現,一般速度較快,但價格較高;如果用軟件實現則價格較低,且較靈活,但速度可能會降低。總之,軟件和硬件之間具有融合性和轉化性,在邏輯上是等價的。
1.5.2 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結構
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結構是由微處理器、存儲器和I/O接口芯片,通過三條總線連接而成的。微型計算機結構上的最大的特點就是總線結構。所謂總線(BUS),是微型計算機中傳送信息的一組通信線,它聯系著多個信號源和多個接收部件,信號可以從多個信號源中的任意一個傳遞到接收部件中的任何一個。也就是說,構成微計算機的CPU、存儲器、I/O接口都以平等的身份掛在總線上,它們按時間輪流使用總線,稱為分時復用。所以,總線就像人體的神經一樣牽動著全身,溝通著微型計算機的各個部分。
微型計算機的總線有三種:地址總線(Address Bus)、數據總線(Data Bus)和控制總線(Control Bus),分別為AB、DB和CB。
1.地址總線AB
地址總線是用于傳遞存儲單元或I/O端口地址信息的一組信號線。地址線由CPU發出(除DMA方式外),對存儲單元和I/O端口(外部設備)進行尋址,所以它是單向并行傳遞的。8位微處理器通常有16根地址線,記為A0~A15,能尋址的存儲單元為:216=65536=64K;能對I/O端口尋址為:28=256個。
2.數據總線DB
數據總線用于傳送數據信息。對于8位微處理器,數據總線是8根,記為DB0~DB7,數據的傳送可從CPU向存儲器和I/O接口輸出數據,有時又可由存儲器和I/O接口向CPU輸入數據。因此數據總線是雙向并行傳送信息的。
3.控制總線CB
控制總線用于傳送各種控制命令,如定時脈沖、存儲器和I/O接口的讀/寫控制、中斷請求等。控制總線中的每一條控制線傳送一種控制信號,因此是單向傳送的。
各種標準的微處理器,原則上都有相同功能的數據總線和地址總線,它們的差別主要體現在控制總線上。正是由于控制總線具體特性的差異,使我們在使用接口芯片時,要考慮與微處理器是否兼容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