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據教育部對普通高等學校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有關文件的精神,為培養普通應用型大學近機類和非機類寬口徑專業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適應當前教學改革的需要而編寫了本教材。
在本教材編寫中,主要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重點突出、側重設計和應用。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充分吸取了各院校近幾年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經驗,側重以設計為主線,加強了基本理論及其有關設計方法的應用。全書強調“能分析”、“能設計”,力求在應用性方面有所突破。本書在教學課時和篇幅所限的情況下,力求少而精,突出重點,精選內容,側重設計和應用。
2.本書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在內容編排上注重以設計為主線的思想,力求內容新穎,圖文并茂,講解通俗易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與設計思維能力。書中帶“*”的章節為選學內容,便于教師組織教學和學生自學。
3.本書在結構順序的編排和教學語言的陳述等方面都考慮較合理;力求概念把握準確,敘述深入淺出、詳略得當;每章后設有小結、思考與習題,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和課后復習。
4.為了適應當今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本書增設了計算機輔助設計(包含CAXA)等內容,目的是突出機械現代設計的新方法,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5.本書采用的工程符號、專業術語、單位等均為國家最新標準或國際標準,力求使用成熟的、簡便易行的設計規范。
本書由劉揚、王洪任主編,江湘顏為副主編。參加編寫的有:湖南工業大學劉揚(第1、2、5、7、11章),湖南工業大學王洪(第3、6、8、10、13、14、16、17、18章),湖南工業大學江湘顏(第4、9章),廣西梧州學院鄧小林(第12、15章)。全書由銀金光教授任主審。銀金光教授在審稿過程中,對本書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并對本書的出版作出了很大貢獻,編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有不妥和錯誤,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