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合物半導體器件
- 呂紅亮 張玉明 張義門編著
- 572字
- 2018-12-27 19:06:00
2.1.1 元素半導體
有關半導體材料的研究始于19世紀初[2],至今許多半導體都已被研究過。多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圖2.2所示。半導體材料性質與物質結構關系密切。處于ⅢA族的有硼,其熔點高(2300℃)、制備單晶困難,且其載流子遷移率很低。對它研究的不多,未獲實際應用。ⅣA族中第一個是碳,其同素異形體之一的金剛石具有優良的半導體性質,但制備單晶困難,是目前研究的重點;石墨是碳的另一個同素異形體,系層狀結構,難以獲得單晶,故作為半導體材料未獲得應用。新近引起普遍關注的C60晶體是繼金剛石和石墨之后的第三種全碳組分晶體,具有半導體性質,因而也可以說是一種元素半導體,只不過其晶體結構遠比一般元素半導體的晶體結構復雜[3]。

圖2.2 元素半導體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在20世紀50年代,鍺曾經是最主要的半導體材料。但自60年代以來,硅已取代鍺成為半導體制造的主要材料。現今使用硅的主要原因是硅器件在室溫下的較佳特性,以及高品質硅氧化層可由熱生長的方式產生的工藝優勢。另外,從經濟上考慮,硅材料遠比其他材料價格低廉。硅的含量占地表的27%,主要分布在二氧化硅及硅酸鹽中。到目前為止,硅是周期表中研究最多且技術最成熟的半導體元素。
硫的電阻率很高,它具有明顯的光電導性質。
硒的半導體性質發現得很早,可用來制作整流器、光電導器件等。
碲的半導體性質已有較多的研究,但因尚未找到n型摻雜劑等原因,未得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