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5 電子政務的效益

2003 年 11 月,溫家寶總理在國家行政學院組織的省部級干部“電子政務研討班”上講話時指出:“電子政務從根本上講是為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進政府工作,方便人民群眾。”這段講話簡潔、深刻、精辟地闡明了電子政務建設的根本目的,指明了開展電子政務建設的出發點和必須遵循的原則。我國電子政務的歷史雖不長,但卻產生了令世人矚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就目前的具體情況而言,電子政務產生的最主要效益包括下面內容。

1.5.1 降低了政府管理成本

通過開展電子政務,實現電子交易和政府業務流程重組可以減少各項行政費用,為節省政府開支提供新的途徑。電子政務廣泛采用了網絡化的辦公技術和手段,為政府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處理工具,使政府面對紛繁復雜的知識和信息,能夠快速靈活地做出反應,有效地駕馭信息,從而提高了政府對各種資源的利用效率。

(1)政府的電子采購:政府將采購需求公布在網上,發出邀約,進行公開招標。在對產品的質量、價格、服務都滿意的情況下,政府與商家可互相選擇在網上結算,完成交易。這樣方便、簡單的交易方式,可以為政府節省許多人力和財力;而以往傳統的政府采購要有專門的采購點、派專門的車輛、涉及專門的采購部門,必然造成人力和財力的大量消耗。

(2)電子政務使傳統的部門組織朝著網絡組織方向發展,網上建立的虛擬機關、虛擬辦公室、規范的工作流程和簡化的管理程序等,打破了地域、層級、部門的限制,實現了政府組織和職能的整合,去除了多余、重疊的機構和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減少了辦公費用、工作人員。

據統計,美國政府通過推進電子政務,使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幾乎全部提供網上服務,政府的200個局確立了3000條服務標準,簡化了3萬多項規章,作廢了1.6萬多頁行政法規。在1992至1996年的5年中,減少了24萬員工,美國聯邦政府對電子政務的投資約為1000億美元,節省行政開支1180億美元。

新加坡政府在2000年借助因特網完成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共動用了600名統計工作人員,花費2400萬新元,統計公報在普查結束6個月后就可對外發布。如果按照傳統的人工普查辦法,至少需要動用6000名統計工作人員,花費7000萬新元,統計公報在普查結束后l年才能對外發布。顯然,普查的速度、效率與以前相比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在我國,很多行業都與政府機關有幾乎同樣的工作方式,有些企事業單位更是直接從政府機關轉變而來(如國有銀行、電信業等)。部門性質不同,但在很多行政事務的處理方面卻存在著眾多的共性,推廣電子政務會給這些部門帶來積極的變化。利用電子政務,企事業單位與政府通過互聯網處理有關的事務,可縮短整體運作流程,從而節省時間、降低成本,發揮其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1.5.2 密切了政府與社會公眾的關系

網絡環境下的電子政務管理模式,以公眾的需求為出發點,政府職能將從直接管理轉向管理服務。一方面,政府提供的各種服務比以前更快捷,對公眾意見和需求的反應速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電子政務具有外向型信息服務功能,可以利用高效可靠的政府信息網絡,將政府信息快速、方便、廉價、準確地傳遞給社會公眾,減輕公眾為獲取這些信息所需要付出的經濟和時間負擔。通過這種方式實現政府與公眾的雙向、直接溝通和互動,能夠有效地促進政府部門改善服務質量,密切與公眾的聯系。

英國“電子政府”戰略框架中提出的首要問題是建立“以公眾為中心的政府”。它貫穿英國政府信息化建設的始終。電子政府的組織按照“生活事件”來組織政府服務,包括學車、出行、生育、搬家、死亡、犯罪等主題。人們只要用鼠標單擊所需的主題,就可以找到政府關于該主題的所有信息,如買房、租房、抵押借款、房屋裝修與修繕等方面的手續和國家政策。而且提供365天和每天24小時的“無縫”服務,公民辦事上網就像看電視換頻道一樣方便。

我國原信息產業部的政府網站開設了多個互動性欄目,這些欄目拓寬了政府與社會互動的渠道,成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可收集到許多關于進一步改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以“部長信箱”欄目為例,2006年前4個月,共收到群眾郵件1572封,其中很大一部分為意見或建議。有關部門對這些郵件進行了分類整理,其中有些意見和建議已被采納,反映比較集中的一些問題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

北京市電子政務在線平臺(http://eservice.beijing.gov.cn)正式上網運行后,市民們不僅可免去奔波之苦,而且“政府10分鐘干了相當于過去一天的工作”。廣州市工商局建成、開通企業工商注冊和年檢并聯審批系統,在涉及前置審批的40多個部門中,已有市區兩級政府共59個相關審批單位加入了網上綜合服務平臺,正式開展審批業務。過去,一個企業從申請領證到最終領取營業執照,短則 2~3 個月、長則半年,如今只需要 8天就可領取工商營業執照。

社會公眾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比以往更加快捷、方便的公共服務,對政府服務的滿意度有很大的提高。

1.5.3 推進了社會主義民主化進程

政務公開、信息公開已經成為信息社會的發展趨勢,提高政府運行的透明度的呼聲也日益強烈,電子政府為政務公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供了一個方便、快捷、有效的載體。

當前,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生產力,并日益推動著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變革。互聯網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網絡技術的騰飛、網絡個性化服務和移動化網絡的發展,為電子政務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技術平臺和支撐環境。在大力推進信息化、民主化進程的社會需求面前,信息技術“推波助瀾”,成為電子政務強勁的“助推器”和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電子政務給社會公眾參政、議政提供了現實可能的條件。過去由于缺乏合適的手段,公眾參與政府決策往往難以落實。現在,這一難題迎刃而解。在我國婚姻法的修改過程中,立法機關和行政管理部門就通過互聯網公開征集公眾意見,集思廣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隨著數字安全技術的完善,公民可以通過電子政務系統進行選舉登記,了解被選舉人的資料,進行電子投票,與選舉產生的代表進行電子溝通,參加在線聽證會,獲得實時的第一手信息,參與民主進程,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是在事后才得到有關信息。吉林、福建、湖南三省的9個縣試點建立了“村委會電腦選舉系統”,村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選舉自己社區(村)的負責人,農民參與熱情空前高漲。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人民政府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電子政務可以使政府及時了解社情民意,有效集中群眾智慧,促進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

1.5.4 帶動基礎設施建設和IT業的發展

與其他領域的信息化建設相比,我國電子政務信息化起步較早,最近幾年呈現出迅速發展的態勢,這與國家重視電子政務建設是分不開的。國家為提高政務信息工作的服務質量和水平,明確提出“政府先行,帶動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方針,從政策和投資方面對電子政務建設給予了傾斜。電子政務系統建設中所遵循的策略是政府主導,因為政府是需求方,所以要主導電子政務的建設。企業參與,就是IT業要參與其中。通過電子政務,政府信息化、標準化帶動產業化,帶動IT企業的發展,產生經濟效益。

2001 年,我國政府采購中用于購置電子政務基礎設備的總額度為 283 億元,2002年為350億元,年增長率達25%。2004年電子政務發展規模達到了400億元。各級地方政府在國家總方針的指導下,對電子政務建設給予更多的扶持。這些財政投入非常有效地帶動了社會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民族IT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支持。

2003年,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工作圍繞“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重點展開。“兩網”,是指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一站”,是指政府門戶網站;“四庫”,是指建立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和自然資源、宏觀經濟四個基礎數據庫;“十二金”,是指要重點推進辦公業務資源系統等十二個業務系統?!皟删W一站四庫十二金”覆蓋了我國電子政務急需建設的各個方面,涉及信息資源開發、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整合、信息技術應用等領域;其特點各異,又相互滲透和交融,構成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基本框架。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已經在基礎設施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尤其是“十二金工程”和一批區域電子政務試點示范工程,都在提高政務工作水平與效率,政府工作的監督管理等方面的成效顯著,使電子政務建設逐步走出“信息孤島”。

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的快速增長,也為實現電子政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公布的最新數據,2008 年 6 月,我國互聯網用戶總數同比增長 56%,達2.53億人,首次大幅度超過美國(2.23億人),網民規模居世界首位。這意味著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將更加有效地發揮輻射效應,促進我國早日實現均衡發展的信息社會。

在2006年召開的全國電子政務工作的座談會中,中央提到了兩個重要的目標,即到“十一五”末要建成全國統一的政務內網和統一的政務外網,同時全國 50%的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項目都要拿到網上來辦理。政務內網由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的業務網絡互聯互通形成,主要滿足各級政務部門內部辦公、管理、協調、監督和決策的需要,同時滿足副省級以上政務部門的特殊辦公需要。政務外網主要滿足各級政務部門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面向社會服務的需要。

隨著中央“十一五”電子政務總體目標的確立,中西部電子政務建設的步伐將明顯加快,如火如荼的新農村建設運動為IT業在農村發展鋪墊了良好的外圍環境。應當看到,電子政務建設對國家經濟社會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利用信息網絡技術,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成為國家重要舉措。

電子政務建設蘊涵著無限的商機、龐大的市場、客觀的利潤,以及由此獲得的政府資源,使國內IT廠商具備了跨越式發展、躋身世界IT業的條件。

1.5.5 提高了行政監管的有效性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建設“金關工程”、“金稅工程”等“金”字工程?!敖稹弊止こ倘坑蓢抑鲗?,目的是實現電子化政府,加強政府部門對經濟監管的力度。

“金關”工程的重要作用是遏制以偽造假單證、假批文和假印章進行的“三假”走私、騙匯、騙稅活動。1996 年,全國海關查獲“三假”走私案件案值為 7 億元,1997 年為14億元,1998年上升為21億元。在實現通關信息化以后,1999年,“三假”走私案件案值迅速下降為3億元,并且多是1998年以前的積案。2000年開始,此類案件基本絕跡。“金關”工程不僅較徹底地打擊了走私活動,并且保障了國家外匯儲備安全。

“金稅工程”始于1994年,是整個稅收管理信息系統工程的總稱,建設目的在于通過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全國稅務機關信息共享,全面加強對稅收的各稅種、各環節的監控和管理。2001 年,由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督辦了 57 起虛開發票案件,共涉及113戶企業。其中,屬于2000年“金稅工程”開通以前虛開的有40戶,2001年上半年虛開的有68戶,2001年7月1日“金稅工程”全面開通后,下半年虛開的只有5戶??梢?,“金稅工程”實施后,案件數量明顯下降?!敖鸲惞こ獭睘槎愂者B年快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2001年全國稅收突破1.5萬億元、增加額超過2500億元,2007年,全國稅收收入突破4.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三成多,這其中“金稅工程”功不可沒。

2005年9月,國務院第10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金稅工程三期項目建議書》,標志著金稅工程三期正式批準立項。金稅工程三期建成后,將有利于稅務部門加強對各稅種的控管,有效打擊涉稅犯罪行為;防范和遏制腐敗,加強隊伍建設和推進依法治稅;提高稅務部門工作效率和稅收征管質量,營造公平納稅的環境,實現方便、快捷地納稅。此外,還有利于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防范財務風險的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青区| 台州市| 云和县| 嘉定区| 禹州市| 洮南市| 客服| 峨眉山市| 凤凰县| 上栗县| 迁安市| 石嘴山市| 海丰县| 靖江市| 拉萨市| 潜山县| 苗栗县| 北流市| 甘南县| 灵丘县| 漳浦县| 武冈市| 永昌县| 报价| 土默特右旗| 大姚县| 阿城市| 襄城县| 宜章县| 达尔| 芷江| 苗栗市| 湟中县| 奎屯市| 手游| 延安市| 丹巴县| 防城港市| 水城县| 台州市| 吴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