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機與電氣控制及PLC
- 趙俊生等編著
- 746字
- 2018-12-27 13:06:33
1.2.2 電氣控制系統的發展
電機與電氣拖動的自動控制方式從最初采用手動控制到目前應用普遍的可編程序控制,經歷了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
最早的自動控制是20世紀20至30年代出現的繼電器接觸器控制,它可以實現對控制對象的啟動、停車、調速、自動循環以及保護等控制。它所使用的控制器件結構簡單、價廉,控制方式直觀、易掌握、工作可靠、易維護,因此在機床控制上得到長期、廣泛的應用。其缺點是體積大、功耗大、控制速度慢、改變控制程序困難,由于是有觸點控制,在控制復雜時使得可靠性降低。
為了解決復雜和程序可變控制對象的需要,在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順序控制器。它是繼電器和半導體元件綜合應用的控制裝置,具有程序改變容易、通用性較強等優點,廣泛用于組合機床、自動化生產線上。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當生產要求變化時,對控制系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當生產要求變化非常頻繁時,使得控制成本進一步提高。由于繼電器是機械元件,其壽命有限,這就需要定制一份非常嚴格的保養計劃。當使用的繼電器很多時,故障診斷也是非常令人頭痛的事情。為了降低使用繼電器控制的復雜電機控制系統的巨額成本,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PLC第一次被提出。20世紀70年代,用來取代電機控制的順序繼電器電路的一種新型工業控制器問世,出現了以微型計算機為基礎的具有編程、存儲、邏輯控制及數字運算功能的可編程控制器(即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簡稱PLC)。PLC的設計以工業控制為目標,因而具有功率級輸出、接線簡單、通用性強、編程容易、抗干擾性強、工作可靠性高等一系列優點。它一問世即以強大的生命力,大面積地占領了傳統的控制領域。PLC的一個發展方向是微型、簡易、價廉,以圖完全取代傳統的繼電器控制系統;而它的另一個發展方向是大容量、高速、高性能,能對大規模復雜控制系統進行綜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