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機調速技術與技能訓練
- 王鎮宇 王榮欣主編
- 1527字
- 2018-12-27 13:02:02
出版說明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2010年7月,國務院頒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這份《綱要》把“堅持能力為重”放在了戰略主題的位置,指出教育要“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美好未來。”這對學生的職前教育、職后培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和完善多層次、高質量的職業培養機制。
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戰略部署,解決技師學院、技工及高級技工學校、高職高專院校缺乏實用性教材的問題,我們根據企業工作崗位要求和院校的教學需要,充分汲取技師學院、技工及高級技工學校、高職高專院校在探索、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和教學成果,組織編寫了本套“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技師學院、技工及高級技工學校規劃教材”叢書。在組織編寫中,我們力求使這套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突出能力培養:學生培養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
以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明確專業定位:專業定位立足于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突出學以致用,并給學生提供多種選擇方向,使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工作崗位需要一致,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以職業活動為核心,確定課程設置:課程設置與職業活動緊密關聯,打破“三段式”與“學科本位”的課程模式,擺脫學科課程的思想束縛,以國家職業標準為基礎,從職業(崗位)分析入手,圍繞職業活動中典型工作任務的技能和知識點,設置課程并構建課程內容體系,體現技能訓練的針對性,突出實用性和針對性,體現“學中做”、“做中學”,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課程內容:課程內容要按照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的邏輯關系進行設計,體現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依據職業能力,整合相應的知識、技能及職業素養,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注重在職業情境中能力的養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同時,課程內容要反映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和新方法,突出教材的先進性,更多地將新技術融入其中,以期縮短學校教育與企業需要之間的差距,更好地滿足企業用人的需要
以學生為中心,實施模塊教學: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以模塊教學形式進行設計和組織。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內容,構建工作任務與知識、技能緊密關聯的教學單元模塊,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模塊式課程體系。優化模塊教學內容,實現情境教學,融合課堂教學、動手實操和模擬實驗于一體,突出實踐性教學,淡化理論教學,采用“教”、“學”、“做”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注重實用性、操作性、科學性。模塊與模塊之間層層遞進、相互支撐,貫徹以技能訓練為主線、相關知識為支撐的編寫思路,切實落實“管用”、“夠用”、“適用”的教學指導思想。以實際案例為切入點,并盡量采用以圖代文的編寫形式,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次出版的“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技師學院、技工及高級技工學校規劃教材”叢書,是電子工業出版社作為國家規劃教材出版基地,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職業教育理念探索和實踐的又一步,希望能為提升廣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就業質量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電子工業出版社 職業教育分社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