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基于Proteus的電路與PCB設計(第2版)
周靈彬等編著 著
更新時間:2022-05-05 19:44:46
開會員,本書免費讀 >
最新章節:
參考文獻
本書基于Proteus8.12版,著重講解原理圖與PCB設計,共13章,包括Proteus概述及應用設計快速入門,Proteus電路原理圖設計基礎,Proteus電路原理圖進階,Proteus的多頁電路設計,Proteus庫及元器件、仿真模型制作基礎,原理圖中各種圖、表輸出,PCB基本設置及模板設計,PCB設計可視化設置及各類對象的編輯,封裝庫與封裝制作,PCB設計規則、布局、布線,PCB檢查、覆銅、3D預覽,輸出PCB圖形、生產文件,以及綜合設計實例。Proteus8.12的裝配變體、分區域布局、長度匹配、拼板等功能為PCB設計提供了更多的自由。
最新章節
- 參考文獻
- 13.4.2 對不同變體生成不同BOM
- 13.4.1 創建變體
- 13.4 裝配變體應用——一圖多品
- 13.3 PCB設計規則的優先級
- 13.2.4 RGB轉MIPI驅動板PCB覆銅、3D預覽
上架時間:2022-05-05 19:30:59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2-05-05 19:44:46
- 13.4.2 對不同變體生成不同BOM
- 13.4.1 創建變體
- 13.4 裝配變體應用——一圖多品
- 13.3 PCB設計規則的優先級
- 13.2.4 RGB轉MIPI驅動板PCB覆銅、3D預覽
- 13.2.3 RGB轉MIPI驅動板PCB布局、布線
- 13.2.2 RGB轉MIPI驅動板PCB設計規則設置
- 13.2.1 RGB轉MIPI驅動板電路設計和PCB設計準備
- 13.2 SMT、通孔混合安裝的PCB設計——RGB轉MIPI驅動板
- 13.1.6 溫度計控制板PCB布線、覆銅、3D預覽
- 13.1.5 溫度計控制板的PCB布局
- 13.1.4 溫度計控制板PCB設計規則設置
- 13.1.3 指定封裝、PCB設計準備
- 13.1.2 制作并聯4位數碼管、蜂鳴器的封裝
- 13.1.1 數字溫度計原理電路設計
- 13.1 4層PCB設計——數字溫度計控制板設計
- 第13章 綜合設計實例
- 12.4.2 實踐參考
- 12.4.1 實踐任務
- 12.4 實踐12:PCB圖形、生產文件輸出
- 12.3.6 拼板
- 12.3.5 ODB++輸出
- 12.3.4 測試點信息文件:*.TPI
- 12.3.3 拾放文件:*.CSV
- 12.3.2 CADCAM(Gerber格式)輸出設置
- 12.3.1 生產文件輸出前的檢查
- 12.3 PCB生產文件輸出
- 12.2.2 打印輸出
- 12.2.1 圖形文件輸出
- 12.2 圖形文件輸出及打印
- 12.1 PCB設計窗口的Output菜單
- 第12章 輸出PCB圖形、生產文件
- 11.5.2 實踐參考
- 11.5.1 實踐任務
- 11.5 實踐11:覆銅、3D預覽
- 11.4 3D模型幫助文件及輸出
- 11.3.4 3D預覽設置
- 11.3.3 3D平移、旋轉預覽
- 11.3.2 3D視圖按鈕與命令
- 11.3.1 3D預覽窗口
- 11.3 3D視圖查看與設置
- 11.2.4 覆銅操作
- 11.2.3 Edit Zone(編輯覆銅)對話框
- 11.2.2 由工具按鈕創建覆銅區
- 11.2.1 由菜單覆銅命令創建電源層
- 11.2 覆銅
- 11.1.2 DRC檢查
- 11.1.1 CRC檢查
- 11.1 CRC與DRC檢查
- 第11章 PCB檢查、覆銅、3D預覽
- 10.7.2 實踐參考
- 10.7.1 實踐任務
- 10.7 實踐10:插座封裝、流水燈的PCB設計
- 10.6.2 交互布線的PCB設計:ex10-4-osc4069-1.pdsprj
- 10.6.1 自動布線的PCB設計:ex10-1-ppsu.pdsprj
- 10.6 PCB設計實例
- 10.5.5 自動布線器的命令按鈕
- 10.5.4 自動布線沖突處理
- 10.5.3 自動布線器的設計規則
- 10.5.2 自動布線模式
- 10.5.1 基于形狀的自動布線器的原則技術、對話框
- 10.5 基于形狀的自動布線器
- 10.4.3 基于網表進行引腳、門交換
- 10.4.2 飛線模式下的操作
- 10.4.1 動態飛線與力向量
- 10.4 飛線、引腳與門交換
- 10.3.3 分組、劃分Room區域分塊布局
- 10.3.2 基于實時網表的自動布局
- 10.3.1 繪制PCB板框
- 10.3 自動布局
- 10.2.5 自定義網絡類
- 10.2.4 默認頸縮、熱焊盤連線、公差
- 10.2.3 為網絡類設置差分對
- 10.2.2 為網絡類設置線寬、過孔、布線層
- 10.2.1 安全間距
- 10.2 設置PCB設計規則
- 10.1 PCB設計前的準備
- 第10章 PCB設計規則、布局、布線
- 9.3.2 實踐參考
- 9.3.1 實踐任務
- 9.3 實踐9:制作4腳按鈕封裝
- 9.2.3 制作通孔封裝4PIN-BUT
- 9.2.2 制作表貼封裝SQFP44-0812
- 9.2.1 編輯封裝,將RES40改為RES20
- 9.2 封裝編輯、制作及其3D預覽
- 9.1.3 更新封裝清理未用的封裝
- 9.1.2 封裝庫管理
- 9.1.1 封裝庫的組成
- 9.1 封裝庫與封裝管理
- 第9章 封裝庫與封裝制作
- 8.3.2 實踐參考
- 8.3.1 實踐任務
- 8.3 實踐8:手工設計555時基電路PCB圖
- 8.2.11 導入舊版文件,導入/導出工程剪輯
- 8.2.10 對象選擇器中的操作
- 8.2.9 塊操作
- 8.2.8 自動編號工具
- 8.2.7 查找與選中工具
- 8.2.6 2D對象操作
- 8.2.5 基本布線操作
- 8.2.4 過孔操作:放置、編輯、新建
- 8.2.3 焊盤、焊盤棧操作:放置、編輯、新建
- 8.2.2 封裝操作
- 8.2.1 編輯區右鍵快捷操作
- 8.2 PCB設計中的各類對象編輯
- 8.1.5 標準光標、原點、坐標
- 8.1.4 網格、單位切換
- 8.1.3 狀態欄
- 8.1.2 選擇過濾器
- 8.1.1 層的顯示、顏色、切換
- 8.1 PCB設計的基本環境
- 第8章 PCB設計可視化設置及各類對象的編輯
- 7.5.2 實踐參考
- 7.5.1 實踐任務
- 7.5 實踐7:設計自己的PCB模板mypcb-2-layer.ltf
- 7.4.8 保存模板文件
- 7.4.7 定義板框
- 7.4.6 設置長度匹配
- 7.4.5 設置淚滴
- 7.4.4 設置文本字體、寬、高、顯示
- 7.4.3 設置層對
- 7.4.2 設置層棧
- 7.4.1 設置網格
- 7.4 設計一個PCB模板:pcb-2-layer.ltf
- 7.3.5 設置快捷鍵
- 7.3.4 設置選擇過濾器
- 7.3.3 設置顯示選項
- 7.3.2 設置引腳提示
- 7.3.1 設置工作區
- 7.3 PCB設計的系統設置
- 7.2.4 設計單位說明
- 7.2.3 封裝類型及其他對象
- 7.2.2 Proteus的PCB設計中的層
- 7.2.1 PCB板層結構
- 7.2 PCB板層結構及術語
- 7.1.2 主要操作模式
- 7.1.1 打開PCB設計窗口
- 7.1 PCB設計窗口
- 第7章 PCB基本設置及模板設計
- 6.6.2 實踐參考
- 6.6.1 實踐任務
- 6.6 實踐6:生成數字彩燈的各種報表文件
- 6.5.2 打印設置
- 6.5.1 設置紙張、打印機
- 6.5 打印輸出
- 6.4.3 導入圖像/導出電路圖表
- 6.4.2 導入/導出電路圖剪輯
- 6.4.1 原理圖可生成的主要文件類型
- 6.4 導入/導出電路圖剪輯、導出圖案
- 6.3.7 常見的網表錯誤
- 6.3.6 SDF網表實例
- 6.3.5 網表格式
- 6.3.4 網表編譯器設置
- 6.3.3 電源網絡
- 6.3.2 全局網絡
- 6.3.1 網絡名規則
- 6.3 網表
- 6.2.2 ERC錯誤信息
- 6.2.1 ERC操作與保存
- 6.2 電氣規則檢查報表(ERC)
- 6.1.2 設置BOM內容與格式
- 6.1.1 生成PDF、Excel、ASCII碼文本等格式的BOM
- 6.1 物料報表(BOM)
- 第6章 原理圖中各種圖、表輸出
- 5.5.2 實踐參考
- 5.5.1 實踐任務
- 5.5 實踐5:4排阻仿真模型制作
- 5.4 借網絡搜索、導入元器件
- 5.3.3 制作引腳
- 5.3.2 制作終端
- 5.3.1 制作圖形符號
- 5.3 制作符號模型
- 5.2.8 元器件分解與重建
- 5.2.7 電源引腳處理
- 5.2.6 制作帶總線引腳的器件(以74LS373.BUS為例)
- 5.2.5 制作異類多組件元器件(以7431模型為例)
- 5.2.4 制作同類多組件元器件(以7436模型為例)
- 5.2.3 制作單組件元器件模型——六十進制計數器
- 5.2.2 制作元器件模型命令及工具按鈕、可視化封裝工具
- 5.2.1 元器件模型分類及制作流程
- 5.2 制作元器件的原理圖仿真模型
- 5.1.7 符號庫管理
- 5.1.6 從某庫中直接導入元器件到工程中
- 5.1.5 將電路中的元器件導入自建庫中
- 5.1.4 創建自己的元器件庫:my-pts.lib
- 5.1.3 建庫、刪庫、排序庫等操作
- 5.1.2 元器件庫管理
- 5.1.1 庫結構
- 5.1 Proteus庫結構與管理
- 第5章 Proteus庫及元器件、仿真模型制作基礎
- 4.5.2 實踐參考
- 4.5.1 實踐任務
- 4.5 實踐4:幸運轉盤多頁電路設計
- 4.4.2 設置元器件為非PCB輸出
- 4.4.1 設置子頁為非PCB輸出
- 4.4 設置元器件、子頁為非PCB輸出
- 4.3.4 層次電路仿真
- 4.3.3 層次電路繪制
- 4.3.2 層次電路詳情
- 4.3.1 電路原理圖層次結構
- 4.3 層次電路設計實例——門級4位移位寄存器
- 4.2.2 多頁平行設計的仿真
- 4.2.1 流水燈多頁平行設計
- 4.2 多頁平行電路設計實例——單片機控制的流水燈電路
- 4.1.2 與多頁設計有關的菜單命令
- 4.1.1 多頁設計的兩種類型
- 4.1 多頁設計的基本概念
- 第4章 Proteus的多頁電路設計
- 3.7.2 實踐參考
- 3.7.1 實踐任務
- 3.7 實踐3:電子時鐘的原理電路設計
- 3.6.5 設計瀏覽器模式下查找元器件、網絡
- 3.6.4 網絡瀏覽模式下定位元器件、引腳、網絡
- 3.6.3 元器件瀏覽模式下定位元器件、網絡、焊盤
- 3.6.2 設計瀏覽器中的符號
- 3.6.1 設計瀏覽器中的工具條
- 3.6 使用設計瀏覽器
- 3.5 電路仿真動畫設置
- 3.4 全局標注與查看幫助
- 3.3.3 自動隱藏對象選擇器
- 3.3.2 全選某種元器件、查看某種元器件的封裝
- 3.3.1 清理未用元器件、更新元器件
- 3.3 對象選擇器操作
- 3.2.6 屬性分配工具和查找與選中工具的聯合應用
- 3.2.5 查找與選中工具Search and Tag對話框
- 3.2.4 PAT應用實例
- 3.2.3 PAT應用模式
- 3.2.2 PAT操作類型
- 3.2.1 批量修改——用屬性分配工具(PAT)
- 3.2 屬性分配工具和查找與選中工具
- 3.1.5 導入其他模板的外觀風格
- 3.1.4 裝載設計模板
- 3.1.3 將母頁保存為設計模板
- 3.1.2 母頁設計
- 3.1.1 電路圖全局風格設置
- 3.1 模板設計
- 第3章 Proteus電路原理圖設計進階
- 2.6.2 實踐參考
- 2.6.1 實踐任務
- 2.6 實踐2:30s倒計時裝置的電路原理圖設計
- 2.5.12 編輯區右鍵快捷操作
- 2.5.11 腳本操作
- 2.5.10 網絡標簽操作
- 2.5.9 放置、刪除結點
- 2.5.8 電氣連線操作和總線操作
- 2.5.7 移動、轉向和對齊對象
- 2.5.6 編輯對象屬性
- 2.5.5 放置、刪除終端
- 2.5.4 復制、粘貼、刪除對象
- 2.5.3 選中與取消選中對象
- 2.5.2 放置、替換元器件
- 2.5.1 從庫中選取元器件
- 2.5 基本操作
- 2.4 多變的光標——見形知意
- 2.3 主要操作模式
- 2.2.3 開、關工具欄顯示
- 2.2.2 以光標點為中心顯示、放大、縮小
- 2.2.1 刷新、網格顯示、偽原點和光標點標志
- 2.2 View菜單及各種命令應用
- 2.1.4 設置快捷鍵
- 2.1.3 設置圖紙大小
- 2.1.2 設置系統文件路徑等
- 2.1.1 設置顯示選項
- 2.1 原理圖設計窗口的系統設置
- 第2章 Proteus電路原理圖設計基礎
- 1.3.2 實踐參考
- 1.3.1 實踐任務
- 1.3 實踐1:數字電路彩燈裝置的原理電路設計
- 1.2.3 RC橋式振蕩器的PCB設計、3D預覽
- 1.2.2 RC橋式振蕩器的原理圖設計
- 1.2.1 RC橋式振蕩器電路及其元器件
- 1.2 Proteus設計快速入門——RC橋式振蕩器電路設計
- 1.1.6 PCB設計窗口及其特性
- 1.1.5 原理圖設計窗口及其特性
- 1.1.4 公有的工程命令、應用命令按鈕
- 1.1.3 軟件大門——□
- 1.1.2 Proteus對計算機的要求
- 1.1.1 Proteus結構體系及其EDA流程
- 1.1 Proteus概述
- 第1章 Proteus概述及應用設計快速入門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前言
- 第1章 Proteus概述及應用設計快速入門
- 1.1 Proteus概述
- 1.1.1 Proteus結構體系及其EDA流程
- 1.1.2 Proteus對計算機的要求
- 1.1.3 軟件大門——□
- 1.1.4 公有的工程命令、應用命令按鈕
- 1.1.5 原理圖設計窗口及其特性
- 1.1.6 PCB設計窗口及其特性
- 1.2 Proteus設計快速入門——RC橋式振蕩器電路設計
- 1.2.1 RC橋式振蕩器電路及其元器件
- 1.2.2 RC橋式振蕩器的原理圖設計
- 1.2.3 RC橋式振蕩器的PCB設計、3D預覽
- 1.3 實踐1:數字電路彩燈裝置的原理電路設計
- 1.3.1 實踐任務
- 1.3.2 實踐參考
- 第2章 Proteus電路原理圖設計基礎
- 2.1 原理圖設計窗口的系統設置
- 2.1.1 設置顯示選項
- 2.1.2 設置系統文件路徑等
- 2.1.3 設置圖紙大小
- 2.1.4 設置快捷鍵
- 2.2 View菜單及各種命令應用
- 2.2.1 刷新、網格顯示、偽原點和光標點標志
- 2.2.2 以光標點為中心顯示、放大、縮小
- 2.2.3 開、關工具欄顯示
- 2.3 主要操作模式
- 2.4 多變的光標——見形知意
- 2.5 基本操作
- 2.5.1 從庫中選取元器件
- 2.5.2 放置、替換元器件
- 2.5.3 選中與取消選中對象
- 2.5.4 復制、粘貼、刪除對象
- 2.5.5 放置、刪除終端
- 2.5.6 編輯對象屬性
- 2.5.7 移動、轉向和對齊對象
- 2.5.8 電氣連線操作和總線操作
- 2.5.9 放置、刪除結點
- 2.5.10 網絡標簽操作
- 2.5.11 腳本操作
- 2.5.12 編輯區右鍵快捷操作
- 2.6 實踐2:30s倒計時裝置的電路原理圖設計
- 2.6.1 實踐任務
- 2.6.2 實踐參考
- 第3章 Proteus電路原理圖設計進階
- 3.1 模板設計
- 3.1.1 電路圖全局風格設置
- 3.1.2 母頁設計
- 3.1.3 將母頁保存為設計模板
- 3.1.4 裝載設計模板
- 3.1.5 導入其他模板的外觀風格
- 3.2 屬性分配工具和查找與選中工具
- 3.2.1 批量修改——用屬性分配工具(PAT)
- 3.2.2 PAT操作類型
- 3.2.3 PAT應用模式
- 3.2.4 PAT應用實例
- 3.2.5 查找與選中工具Search and Tag對話框
- 3.2.6 屬性分配工具和查找與選中工具的聯合應用
- 3.3 對象選擇器操作
- 3.3.1 清理未用元器件、更新元器件
- 3.3.2 全選某種元器件、查看某種元器件的封裝
- 3.3.3 自動隱藏對象選擇器
- 3.4 全局標注與查看幫助
- 3.5 電路仿真動畫設置
- 3.6 使用設計瀏覽器
- 3.6.1 設計瀏覽器中的工具條
- 3.6.2 設計瀏覽器中的符號
- 3.6.3 元器件瀏覽模式下定位元器件、網絡、焊盤
- 3.6.4 網絡瀏覽模式下定位元器件、引腳、網絡
- 3.6.5 設計瀏覽器模式下查找元器件、網絡
- 3.7 實踐3:電子時鐘的原理電路設計
- 3.7.1 實踐任務
- 3.7.2 實踐參考
- 第4章 Proteus的多頁電路設計
- 4.1 多頁設計的基本概念
- 4.1.1 多頁設計的兩種類型
- 4.1.2 與多頁設計有關的菜單命令
- 4.2 多頁平行電路設計實例——單片機控制的流水燈電路
- 4.2.1 流水燈多頁平行設計
- 4.2.2 多頁平行設計的仿真
- 4.3 層次電路設計實例——門級4位移位寄存器
- 4.3.1 電路原理圖層次結構
- 4.3.2 層次電路詳情
- 4.3.3 層次電路繪制
- 4.3.4 層次電路仿真
- 4.4 設置元器件、子頁為非PCB輸出
- 4.4.1 設置子頁為非PCB輸出
- 4.4.2 設置元器件為非PCB輸出
- 4.5 實踐4:幸運轉盤多頁電路設計
- 4.5.1 實踐任務
- 4.5.2 實踐參考
- 第5章 Proteus庫及元器件、仿真模型制作基礎
- 5.1 Proteus庫結構與管理
- 5.1.1 庫結構
- 5.1.2 元器件庫管理
- 5.1.3 建庫、刪庫、排序庫等操作
- 5.1.4 創建自己的元器件庫:my-pts.lib
- 5.1.5 將電路中的元器件導入自建庫中
- 5.1.6 從某庫中直接導入元器件到工程中
- 5.1.7 符號庫管理
- 5.2 制作元器件的原理圖仿真模型
- 5.2.1 元器件模型分類及制作流程
- 5.2.2 制作元器件模型命令及工具按鈕、可視化封裝工具
- 5.2.3 制作單組件元器件模型——六十進制計數器
- 5.2.4 制作同類多組件元器件(以7436模型為例)
- 5.2.5 制作異類多組件元器件(以7431模型為例)
- 5.2.6 制作帶總線引腳的器件(以74LS373.BUS為例)
- 5.2.7 電源引腳處理
- 5.2.8 元器件分解與重建
- 5.3 制作符號模型
- 5.3.1 制作圖形符號
- 5.3.2 制作終端
- 5.3.3 制作引腳
- 5.4 借網絡搜索、導入元器件
- 5.5 實踐5:4排阻仿真模型制作
- 5.5.1 實踐任務
- 5.5.2 實踐參考
- 第6章 原理圖中各種圖、表輸出
- 6.1 物料報表(BOM)
- 6.1.1 生成PDF、Excel、ASCII碼文本等格式的BOM
- 6.1.2 設置BOM內容與格式
- 6.2 電氣規則檢查報表(ERC)
- 6.2.1 ERC操作與保存
- 6.2.2 ERC錯誤信息
- 6.3 網表
- 6.3.1 網絡名規則
- 6.3.2 全局網絡
- 6.3.3 電源網絡
- 6.3.4 網表編譯器設置
- 6.3.5 網表格式
- 6.3.6 SDF網表實例
- 6.3.7 常見的網表錯誤
- 6.4 導入/導出電路圖剪輯、導出圖案
- 6.4.1 原理圖可生成的主要文件類型
- 6.4.2 導入/導出電路圖剪輯
- 6.4.3 導入圖像/導出電路圖表
- 6.5 打印輸出
- 6.5.1 設置紙張、打印機
- 6.5.2 打印設置
- 6.6 實踐6:生成數字彩燈的各種報表文件
- 6.6.1 實踐任務
- 6.6.2 實踐參考
- 第7章 PCB基本設置及模板設計
- 7.1 PCB設計窗口
- 7.1.1 打開PCB設計窗口
- 7.1.2 主要操作模式
- 7.2 PCB板層結構及術語
- 7.2.1 PCB板層結構
- 7.2.2 Proteus的PCB設計中的層
- 7.2.3 封裝類型及其他對象
- 7.2.4 設計單位說明
- 7.3 PCB設計的系統設置
- 7.3.1 設置工作區
- 7.3.2 設置引腳提示
- 7.3.3 設置顯示選項
- 7.3.4 設置選擇過濾器
- 7.3.5 設置快捷鍵
- 7.4 設計一個PCB模板:pcb-2-layer.ltf
- 7.4.1 設置網格
- 7.4.2 設置層棧
- 7.4.3 設置層對
- 7.4.4 設置文本字體、寬、高、顯示
- 7.4.5 設置淚滴
- 7.4.6 設置長度匹配
- 7.4.7 定義板框
- 7.4.8 保存模板文件
- 7.5 實踐7:設計自己的PCB模板mypcb-2-layer.ltf
- 7.5.1 實踐任務
- 7.5.2 實踐參考
- 第8章 PCB設計可視化設置及各類對象的編輯
- 8.1 PCB設計的基本環境
- 8.1.1 層的顯示、顏色、切換
- 8.1.2 選擇過濾器
- 8.1.3 狀態欄
- 8.1.4 網格、單位切換
- 8.1.5 標準光標、原點、坐標
- 8.2 PCB設計中的各類對象編輯
- 8.2.1 編輯區右鍵快捷操作
- 8.2.2 封裝操作
- 8.2.3 焊盤、焊盤棧操作:放置、編輯、新建
- 8.2.4 過孔操作:放置、編輯、新建
- 8.2.5 基本布線操作
- 8.2.6 2D對象操作
- 8.2.7 查找與選中工具
- 8.2.8 自動編號工具
- 8.2.9 塊操作
- 8.2.10 對象選擇器中的操作
- 8.2.11 導入舊版文件,導入/導出工程剪輯
- 8.3 實踐8:手工設計555時基電路PCB圖
- 8.3.1 實踐任務
- 8.3.2 實踐參考
- 第9章 封裝庫與封裝制作
- 9.1 封裝庫與封裝管理
- 9.1.1 封裝庫的組成
- 9.1.2 封裝庫管理
- 9.1.3 更新封裝清理未用的封裝
- 9.2 封裝編輯、制作及其3D預覽
- 9.2.1 編輯封裝,將RES40改為RES20
- 9.2.2 制作表貼封裝SQFP44-0812
- 9.2.3 制作通孔封裝4PIN-BUT
- 9.3 實踐9:制作4腳按鈕封裝
- 9.3.1 實踐任務
- 9.3.2 實踐參考
- 第10章 PCB設計規則、布局、布線
- 10.1 PCB設計前的準備
- 10.2 設置PCB設計規則
- 10.2.1 安全間距
- 10.2.2 為網絡類設置線寬、過孔、布線層
- 10.2.3 為網絡類設置差分對
- 10.2.4 默認頸縮、熱焊盤連線、公差
- 10.2.5 自定義網絡類
- 10.3 自動布局
- 10.3.1 繪制PCB板框
- 10.3.2 基于實時網表的自動布局
- 10.3.3 分組、劃分Room區域分塊布局
- 10.4 飛線、引腳與門交換
- 10.4.1 動態飛線與力向量
- 10.4.2 飛線模式下的操作
- 10.4.3 基于網表進行引腳、門交換
- 10.5 基于形狀的自動布線器
- 10.5.1 基于形狀的自動布線器的原則技術、對話框
- 10.5.2 自動布線模式
- 10.5.3 自動布線器的設計規則
- 10.5.4 自動布線沖突處理
- 10.5.5 自動布線器的命令按鈕
- 10.6 PCB設計實例
- 10.6.1 自動布線的PCB設計:ex10-1-ppsu.pdsprj
- 10.6.2 交互布線的PCB設計:ex10-4-osc4069-1.pdsprj
- 10.7 實踐10:插座封裝、流水燈的PCB設計
- 10.7.1 實踐任務
- 10.7.2 實踐參考
- 第11章 PCB檢查、覆銅、3D預覽
- 11.1 CRC與DRC檢查
- 11.1.1 CRC檢查
- 11.1.2 DRC檢查
- 11.2 覆銅
- 11.2.1 由菜單覆銅命令創建電源層
- 11.2.2 由工具按鈕創建覆銅區
- 11.2.3 Edit Zone(編輯覆銅)對話框
- 11.2.4 覆銅操作
- 11.3 3D視圖查看與設置
- 11.3.1 3D預覽窗口
- 11.3.2 3D視圖按鈕與命令
- 11.3.3 3D平移、旋轉預覽
- 11.3.4 3D預覽設置
- 11.4 3D模型幫助文件及輸出
- 11.5 實踐11:覆銅、3D預覽
- 11.5.1 實踐任務
- 11.5.2 實踐參考
- 第12章 輸出PCB圖形、生產文件
- 12.1 PCB設計窗口的Output菜單
- 12.2 圖形文件輸出及打印
- 12.2.1 圖形文件輸出
- 12.2.2 打印輸出
- 12.3 PCB生產文件輸出
- 12.3.1 生產文件輸出前的檢查
- 12.3.2 CADCAM(Gerber格式)輸出設置
- 12.3.3 拾放文件:*.CSV
- 12.3.4 測試點信息文件:*.TPI
- 12.3.5 ODB++輸出
- 12.3.6 拼板
- 12.4 實踐12:PCB圖形、生產文件輸出
- 12.4.1 實踐任務
- 12.4.2 實踐參考
- 第13章 綜合設計實例
- 13.1 4層PCB設計——數字溫度計控制板設計
- 13.1.1 數字溫度計原理電路設計
- 13.1.2 制作并聯4位數碼管、蜂鳴器的封裝
- 13.1.3 指定封裝、PCB設計準備
- 13.1.4 溫度計控制板PCB設計規則設置
- 13.1.5 溫度計控制板的PCB布局
- 13.1.6 溫度計控制板PCB布線、覆銅、3D預覽
- 13.2 SMT、通孔混合安裝的PCB設計——RGB轉MIPI驅動板
- 13.2.1 RGB轉MIPI驅動板電路設計和PCB設計準備
- 13.2.2 RGB轉MIPI驅動板PCB設計規則設置
- 13.2.3 RGB轉MIPI驅動板PCB布局、布線
- 13.2.4 RGB轉MIPI驅動板PCB覆銅、3D預覽
- 13.3 PCB設計規則的優先級
- 13.4 裝配變體應用——一圖多品
- 13.4.1 創建變體
- 13.4.2 對不同變體生成不同BOM
-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2-05-05 19: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