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電冰箱、空調器原理與維修

復習指導

第一章 制冷與空調技術的基礎知識

復習要求

1.熟練掌握制冷與空調技術的基本知識和熱工知識(基本狀態參數),并且會應用基本知識。

2.理解制冷劑、冷凍油的種類、作用和應用。熟練掌握顯熱、潛熱、比熱容、汽化、液化、蒸發、沸騰、飽和溫度、飽和壓力、臨界溫度、臨界壓力、過熱、過冷、干冷、濕度等概念及各自具有的特定物理意義。

3.熟練掌握制冷的基本原理。

4.熟練使用制冷維修工具。

復習內容

一、制冷與空調熱工知識

在制冷工程中,為了冷藏和冷凍食品、調節室內的溫度,必須從低溫物體(被冷凍的對象)中吸收熱,再把熱能傳遞給高溫物體(周圍介質,如水或空氣),這就需要在制冷設備上消耗一定的機械能,才能達到。這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具體應用。這個過程就是制冷過程。

1.熱力系統

熱力是一門學科,凡是與熱能相關的機械和熱力系統均為熱力專業研究的對象,它的內容涉及熱機(噴氣發動機、汽油機、柴油機、蒸汽機、空壓機和制冷壓縮機)、電力、鍋爐、高爐等。

(1)系統 研究者指定的研究對象稱為系統。(熱力學研究中,作為分析對象選取的某特定范圍內的物質或空間。)例如,本教材講的制冷系統。

(2)環境 與系統發生相互作用的周圍所有物質或空間稱為環境;又稱為外界。(系統以外的物質或空間稱為外界。)

(3)邊界 系統和環境之間的分界面稱為邊界。(系統與外界之間的界限稱為分界面。分界面可以是:真實的或假想的;固定的或移動的。)

(4)閉口系統 與環境沒有質量交換的系統稱為閉口系統。(與外界之間既有能量又有物質交換的系統稱為開口系統或控制體;與外界之間只有能量(功和熱)而沒有物質交換的系統稱為封閉系統或閉口系統;與外界之間沒有熱量交換的系統稱為絕熱系統;與外界之間既沒有能量也沒有物質交換的系統稱為孤立系統。)

自然界沒有絕對的封閉系統、絕熱系統和孤立系統。在分析實際問題時,為了簡化可以應用上述概念做近似處理。

(5)系統的熱力狀態

[1]狀態:某一時刻,系統中的物質表現在熱力現象方面的總狀況。

[2]狀態參數:描述系統狀態的物理量稱為狀態參數。

[3]基本狀態參數:當系統與外界發生相互作用時,系統的狀態將發生變化,系統狀態的變化一般表現為系統中工質的壓力、溫度、比體積、內能(焓和熵)等物理量的變化,并且這些物理量的變化與變化的過程無關。

但基本狀態參數有三個:溫度、壓力和比體積。

(6)比體積

[1]密度:單位體積流體具有的質量,單位是kg/L。

[2]比體積:密度的倒數;單位質量流體具有的體積,單位是L/kg。

2.溫度

(1)溫度 在宏觀上是描述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溫度在微觀上標志物質內部大量分子熱運動的激烈程度。

(2)溫標 測量溫度的標尺稱為溫標,工程上常用的溫標分為3種:熱力學溫標(T)、攝氏溫標(t)和華氏溫標(θ)。

它的換算關系如下:

θ=(1.8t+32)(℉)

T=(273+t)(K)

t=(T-273)(℃)

其中,℉是華氏溫度;K是開爾文溫度;℃是攝氏溫度。

(3)干、濕球溫度

[1]干球溫度 普通溫度計測量出來的溫度。

[2]濕球溫度 用濕紗布包住普通溫度計的溫包,就組成一個濕球溫度計;所測量出來的溫度就是濕球溫度。

(4)臨界溫度 當氣態物質的溫度升高到某一特定數值后,即使施加多大的壓力也不能由氣態變成液態,這一特定的溫度稱為該物質的臨界溫度。

3.壓力

(1)壓力 垂直作用于物體表面的力稱為壓力。

(2)壓強 在制冷工程中,壓強是指單位面積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用P表示。壓強的法定單位是Pa(帕),非法定單位有兆帕(MPa)、標準大氣壓(atm)、巴(bar)、工程大氣壓(at)和托(Torr)。大氣壓是指地球表面的空氣對地面的壓力;在工程上為使用方便和計算方便,把一個大氣壓按0.98 ×105 Pa來計算,稱為一個工程大氣壓(at),即1個工程大氣壓為0.98 ×105 Pa。

10at=1 bar=1×105 Pa 1 atm=1.013105 Pa 1Pa=1N/m2

壓力有絕對壓力、表壓力和真空度之分。

(3)絕對壓力 是指被測流體的實際壓力,用P表示。

(4)相對壓力 當絕對壓力高于大氣壓力(用B表示)時,壓力計的示數叫做表壓力,用P表示;而系統抽真空時壓力計的示數叫做真空度,用P真 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是:P=P+BP=B-P

(5)真空 低于一個大氣壓的氣態空間稱為真空。表壓力為負值。

(6)真空度 表示真空程度的物理量稱為真空度;是真空負壓的絕對值,用P表示。

(7)臨界壓力 與臨界溫度相對應的最低壓力。

4.溫度和露點

(1)空氣

[1]濕空氣 在自然界中,空氣總是或多或少地含有水蒸氣,這種空氣叫做濕空氣。

[2]干空氣 完全不含水蒸氣的空氣稱為干空氣。

[3]飽和空氣 在一定溫度下,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量達到最大值,開始結露,這種空氣就叫做飽和空氣。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多少用濕度來表示,濕度常用絕對濕度、相對濕度、含濕量、露點來表示。

(2)絕對濕度與相對濕度

濕度是濕空氣的狀態參數之一,它表示空氣中所含有水分的量。

[1]絕對濕度 單位體積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質量,叫做空氣的絕對濕度,單位為kg/m3

[2]相對濕度 是指在某一溫度時,空氣中所含的水蒸氣實際質量與同一溫度下飽和空氣中的水蒸氣質量之百分比。

[3]二者差別。絕對濕度只說明單位體積空氣中含有多少克水蒸氣,不能說明有沒有達到飽和,而相對濕度則說明了空氣離達到飽和時的程度。

在實際中,直接測量空氣所含水蒸氣質量較困難,由于空氣中水分產生的壓力在100℃以下時與空氣中含水量成正比,從而可以用空氣中水蒸氣產生的壓力表示空氣中的絕對濕度。飽和空氣的絕對濕度與溫度有關,溫度高(低),飽和空氣的絕對濕度大(小)。因此,在空氣中水蒸氣含量不變的情況下,可降低溫度以提高空氣的相對濕度。

[4]空氣中的絕對濕度與相對濕度的關系是:

(3)含濕量與露點

[1]含濕量1kg干空氣所含水蒸氣的質量,叫做空氣的含濕量,其單位是g/kg。在實際應用中,一般不使用絕對濕度,而使用“含濕量”這一概念。

[2]露點 在含濕量不變的條件下,空氣中水蒸氣剛好達到飽和時的溫度或濕空氣開始結露時的溫度叫做露點。

5.飽和溫度和飽和壓力

(1)飽和溫度 液體沸騰時維持的不變溫度稱為沸點,又稱為在某一壓力下的飽和溫度。

(2)飽和壓力 與飽和溫度相對應的某一壓力稱為該溫度下的飽和壓力。

二者關系為壓力升高,對應的飽和溫度也升高;溫度升高,對應的飽和壓力也增大。

飽和溫度和飽和壓力對制冷系統有重要的意義:在蒸發器中,制冷劑液體在飽和溫度下吸熱、沸騰;而在冷凝器中,制冷劑蒸氣的冷凝溫度即為所處壓力下的飽和溫度。在整個凝結過程中,盡管蒸氣還是不斷受到冷卻,但飽和溫度始終維持不變。

6.物態變化

(1)物質的狀態 固態、液態、氣態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在一定的條件下,物質由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稱相變或稱為物態變化。

這三種狀態之間的變化都伴有熱的轉移,物態變化與熱量轉移如教材圖1-3所示。

圖1-3 房間空調器型號的表示法

(2)汽化

[1]汽化 物質的狀態從液態變為氣態叫做汽化。

[2]汽化的形式 汽化有蒸發與沸騰兩種形式。同時汽化的過程要吸收熱量。

[3]蒸發 蒸發只是在液體表面進行的汽化現象,它可以在任何溫度和壓強下進行。實踐證明,溫度越高,蒸發越快。此外,表面積加大、通風好也有利于蒸發。蒸發過程的汽化熱叫蒸發熱,與溫度有關。

[4]沸騰 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的強烈汽化,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

[5]蒸發和沸騰的聯系和區別 蒸發和沸騰的聯系:蒸發與沸騰在相變上并無根本區別。它們都是液體汽化的方式,即都屬于汽化現象,液體在蒸發和沸騰的過程中,都需要吸收熱量。

蒸發和沸騰的區別:

a.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汽化現象,而沸騰是液體在一定溫度(沸點)下才能發生的汽化現象。

b.蒸發是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而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c.蒸發時液體溫度會下降,而沸騰中液體溫度保持不變(在液體表面上壓強不改變的前提下)。

d.影響蒸發的因素有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上的氣流快慢、液體的表面積;影響沸點的因素有液體表面上的氣壓、液體的純凈程度。

[6]蒸發器、蒸發溫度和蒸發壓力 在制冷行業中,習慣上把沸騰稱為蒸發,同時把沸騰器、沸騰溫度和沸騰壓力分別叫做蒸發器、蒸發溫度和蒸發壓力。

[7]常見的蒸發與沸騰的現象 夏天往地上灑水,我們能觀察到地面上有一股熱氣升空的現象;人流汗,汗液蒸發時從皮膚吸熱,保持體溫不致升高;夏天狗伸長舌頭大口喘氣,增加蒸發量來散熱;給高燒患者身上涂抹酒精進行降溫、退燒等都是蒸發現象。在電子車間波峰焊機工作時,焊錫在鍋里翻滾的現象;以及油在鍋里燒開的現象,均為沸騰的現象。

(3)液化

[1]液化 物質由氣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又稱冷凝。

[2]液化的兩種方式 降低溫度(一切氣體一切溫度)和壓縮體積(某些氣體一定溫度〈一般為常溫,特殊的須先降溫再壓縮〉)。任何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同時液化也是放熱過程。

[3]常見的液化現象 霧、露、雨的形成;水蒸氣與熱空氣一起上升,在高空中遇冷空氣時,水蒸氣就凝結成雨;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氣,這是我們口中呼出的水蒸氣遇冷空氣,液化成小水滴。

最后要指出:液化與汽化過程是一個逆過程。

[4]臨界溫度與臨界壓力 溫度升高超過某一數值時,即使再增大壓力也不能使氣體液化,這一溫度叫做臨界溫度。在這一溫度下,使氣體液化的最低壓力叫做臨界壓力。在臨界溫度以上的氣態,無論加多大的壓力都不能使它液化。因此,對于制冷劑來說,為了使它在常溫下能夠液化,其臨界溫度應較高一些。

(4)濕蒸氣

[1]濕蒸氣 制冷劑在蒸發器和冷凝器中進行的氣液狀態轉變過程中,飽和液體與飽和蒸氣是同時存在的,飽和蒸氣與飽和液體的混合物,稱為濕蒸氣。

[2]干蒸氣 完全不含飽和液體的飽和蒸氣稱為干蒸氣。

[3]干度 濕蒸氣中飽和蒸氣的含量,用濕蒸氣的干度X表示。用mVmW分別代表濕蒸氣中所含飽和蒸氣與飽和液體的質量,則濕蒸氣的干度為:

X=mV/(mV+mW

X=0時,完全不含飽和蒸氣,為純飽和液體。

X=1時,完全不含飽和液體,為飽和氣體。

制冷劑在蒸發器中的干度是從0~1不斷增加的。

7.過熱度與過冷度

(1)過熱蒸氣及過熱度 是指在某一定壓力下,制冷劑蒸氣的實際溫度高于該壓力下相對應的飽和溫度(沸點)時,這種蒸氣稱為過熱蒸氣。此時超過的溫度叫做過熱度。

例1:1atm(標準大氣壓)下,水的飽和溫度為100℃,130℃的蒸氣為過熱蒸氣,過熱度為30℃。

例2:R22制冷系統空調工況下,制冷劑在蒸發器中沸騰汽化溫度為5℃,壓縮機回氣管中的溫度為15℃,其蒸氣為過熱蒸氣,過熱度為15℃ -5℃=10℃。

(2)過冷 是指在某一定壓力下,制冷劑液體的溫度低于該壓力下相對應的飽和溫度時,這種液體成為過冷液體。此時溫度差為過冷度。

(3)過冷與過熱在電冰箱上的應用 電冰箱中為了限制節流汽化,從冷凝器出來的液態制冷劑應進一步降溫,使其過冷;而為了防止液擊,氣態制冷劑進入壓縮機前,應吸熱升溫,使其成為過熱蒸氣。因此,常常將毛細管和壓縮機低壓回氣管套在一起,使低壓回氣管中的低溫低壓干飽和蒸氣狀態的制冷劑與毛細管中的高壓常溫飽和狀態的制冷劑進行熱交換,一方面降低了節流前制冷劑的溫度,使之變成比飽和溫度低的過冷液,另一方面又讓蒸發器流出的低溫低壓干飽和蒸氣吸收熱量,變成低溫低壓的過熱蒸氣,來提高制冷系統的制冷量。

8.熱量

(1)熱量 指的是由于溫差的存在而導致的能量轉化過程中所轉化的能量。而該轉化過程稱為熱交換或熱傳遞。

熱量的法定單位是j(焦耳),非法定單位(即工程單位)有cal(卡)和kcal(千卡)。它們的換算關系為:1j(焦耳)=0.2388cal(卡),1cal(卡)=4.1868j(焦耳)。

(2)顯熱 在物體吸熱或放熱過程中,僅使物體分子的動能增加或減少,即使物質的溫度升高或降低,并沒有物質形態的變化,它所吸收或放出的熱能稱之為顯熱。

(3)潛熱 當物體吸熱或放熱過程中,僅使物質分子的位能增加或減少,即使物質狀態改變而其溫度并不變化時,它所吸收或放出的熱能稱之為潛熱。

(4)比熱容 是指1g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時所吸收的熱量。

9.焓與熵

(1)焓

[1]焓 是一個熱力學系統中的能量參數。是物質在某種狀態下所具有能量的總和。1kg的物質在某一狀態時,所含的熱量稱為該物質的焓。

[2]符號與單位 符號為H,單位為kj/kg。

[3]焓的物理意義 是指以特定溫度作為起點的物質所含的熱量。

焓隨制冷劑的狀態、溫度和壓力等參數的變化而變化。當對制冷劑加熱或做功時,焓就增大,反之,制冷劑被冷卻或蒸氣膨脹向外做功時,焓就減小。

(2)熵

物理學上是指熱能除以溫度所得的商,標志熱量轉化為功的程度。熵在熱力學中是表征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通常用符號S表示。它是從外界加進1kg物質(系統內)的熱量Q與加熱時該物質的絕對溫度T(K)之比,用S表示,其關系式為:

S=Q/T(kj/kg)

10.功率和制冷量

(1)功率 功率是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單位為瓦(w)或千瓦(kw)。

(2)制冷量 電冰箱或空調器進行制冷運行時,單位時間從密閉空間或區域移走的熱量叫做制冷量。

制冷量的單位是瓦(w,1w=1j/s)或千瓦(kw)。

空調器銘牌上所標的制冷量,叫做名義制冷量,它是在規定的標準工況下所測得的制冷量。不同國家所規定的空調標準工況不一樣。

11.能效比

壓縮機的制冷量與其運行時所消耗的功率之比叫做能效比,也叫做性能系數。

二、制冷與空調基本知識

1.制冷技術總的來說可分為物理和化學方法兩大類。

2.根據制冷產生的環境溫度的不同,制冷技術大致可分為三類。

(1)普通制冷(環境溫度到-153.15℃);

(2)深度制冷(-153.15℃到-253.15℃);

(3)低溫和超低溫制冷(-253.15℃到接近絕對零度,即-273.15℃)。

電冰箱和空調器中的制冷屬普通制冷。

3.按照制冷的物理原理不同,制冷技術主要可劃分為以下幾種。

(1)液體汽化法 液體汽化法制冷,就是利用常壓下沸點較低的液態制冷劑沸騰汽化(制冷技術中習慣上稱為蒸發),要吸收汽化潛熱,來使周圍的物體或空間制冷,它是利用物質液氣狀態變化過程來獲取低溫的方法。在普通制冷范圍內,現在主要采用液體汽化法制冷,如蒸氣壓縮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氣噴射式制冷等,其中又以蒸氣壓縮式制冷的應用最為廣泛。

[1]蒸氣壓縮制冷循環(參考教材圖1-4)液體制冷劑在蒸發器中吸收被冷卻的物體熱量之后,汽化成低溫低壓的蒸氣;被壓縮機吸入、壓縮成高溫高壓的蒸氣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卻介質(水或空氣)放熱,冷凝為高溫高壓液體;經節流閥節流為低溫低壓的制冷劑,再次進入蒸發器吸熱汽化,達到循環制冷的目的。這樣,制冷劑在系統中經過蒸發、壓縮、冷凝、節流四個基本過程完成一個制冷循環。

圖1-4 單元式空調器型號的表示法

熟悉掌握制冷循環的口訣:(面對教材圖1-4)“腳踩壓縮機,頭頂節流閥,左手蒸發器,右手冷凝器。”

[2]吸收式制冷循環(參考教材圖1-5)吸收式制冷循環利用熱源所提供的熱能,使工質產生循環,它用吸收器和發生器等部件代替壓縮機,并采用兩種工質,低沸點的工質稱為制冷劑,高沸點的工質稱為吸收劑,而其他部件的作用和原理與蒸氣壓縮制冷循環基本相同。

圖1-5 雙向電磁閥結構

吸收式制冷循環存在兩個循環管路,它的工作過程為:液態制冷劑經節流裝置節流降壓后,在蒸發器中等壓蒸發吸熱,變為低溫、低壓的制冷劑蒸氣后進入吸收器,被吸收器強烈吸收,形成高濃度的制冷劑溶液,并放出溶解熱。制冷劑溶液由泵送入發生器中,被熱源加熱升溫,產生高壓制冷劑蒸氣,送到冷凝器中冷凝成液態制冷劑,而發生器中剩下的稀溶液經節流后又回到吸收器中。

(2)氣體膨脹法 氣體膨脹法制冷,讓氣體經膨脹機膨脹或使氣體經絕熱節流膨脹都可制冷。氣體流道的截面突然縮小然后又擴大的流動過程稱節流。氣體流經孔板、閥門的過程是工程上常見的節流實例。由于流道截面突然縮小,流動阻力增大,節流氣體壓力將降低;并且大多數氣體經絕熱(和外界無熱交換)節流后溫度會降低,即產生制冷反應。但是,氣體節流膨脹的冷卻效應不大,單純采用氣體節流制冷的效率不高。目前多將節流制冷與具有膨脹機的氣體膨脹制冷結合進行,用于深度制冷(如液化空氣)和低溫設備(如液化氮氣)。

(3)溫差電制冷 溫差電制冷是利用珀爾帖效應來獲取低溫的。將兩種不同的導體連接成閉合的環路,兩個連接點稱為節點,若加熱其中一個節點,冷卻另一個節點,環路中將有電流產生,這種現象稱為溫差電現象,也稱熱電效應。這兩種導體的組合,稱為電偶對。相反,若在電偶對組成的環路中接入直流電源,那么其中一個節點的溫度會升高,向外界放出熱量;而另一個節點的溫度將降低,會吸收周圍的熱量,產生制冷效應。這種現象稱為珀爾帖效應。金屬導體的珀爾帖效應十分微弱,沒有實用價值。采用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用銅片焊接成電偶對,珀爾帖效應較為顯著。如果將數十個半導體電偶對串聯組成熱電堆,則可獲得較大的制冷量。由于實際采用半導體材料制作電偶對和熱電堆,所以溫差電制冷又稱半導體制冷。

三、制冷劑與冷凍油

1.制冷劑

(1)制冷劑的概念 制冷系統中循環流動的工作物質,簡稱工質,又稱制冷劑,俗稱雪種。用Refrigerant(制冷)的第一個字母R表示。

(2)制冷劑的種類及代號 制冷劑按其化學結構的不同可分為四類。

[1]無機化合物:R后面第一個數字用7表示,其余兩位數字為該物質的分子量。

如:NH3的代號為R717,H2 O的代號為R718,干冰CO2的代號為R744。

[2]氟利昂:是烷烴的鹵代物,其分子通式為CmHnFxClyBrz,其代號為R(m-1)(n-1)xBz。

如:CF2 Cl2的代號為R12,C2 HF3 Cl2的代號為R123,CHF2 Cl的代號為R22,CH2 F4 的代號為R134a。

[3]共沸溶液: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的混合物,其蒸發溫度和冷凝溫度恒定不變,第一個數字用5表示。

如:R500,由R12(73.5%)和R152a組成;R501,由R12(25%)和R22組成;R502由R22(48.8%)和R115組成。

[4]碳氧化合物:甲烷CH4,R50;乙烯C2 H4,R1150;異丁烷C4 H10,R600a。

(3)對制冷劑在熱力學性質方面的要求如下。

[1]要求沸點和凝固點要低。R12、R22中均含有氯原子,破壞大氣臭氧層,之所以讓它們充當制冷劑,是因為它們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很低,R12標準沸點為-29.8℃,R22的標準沸點為-40.8℃。

[2]要求蒸發壓力稍高于大氣壓力。要求冷凝壓力要低,一般不超過1.5~2.2MPa,以免設備過于笨重,壓縮機功耗太大。冷凝壓力和蒸發壓力壓差要小,比值要小。

[3]要求汽化潛熱值要大。NH3有強烈刺激性氣味,腐蝕設備,易發生爆炸,之所以用R717作制冷劑,是因為其汽化潛熱值大。

(4)對制冷劑在物理化學方面的要求如下。

[1]導熱系數和換熱系數要大,易于散熱傳熱。

[2]密度和黏度要小,減小流動阻力,減少制冷劑在流動過程中的能量損耗。

[3]要有一定的吸水性,不易產生冰堵。

[4]化學性質要穩定:不燃燒,不易發生爆炸,不與銅管道發生反應,不與壓縮機的鋼殼發生反應,不與冷凍油發生反應,不破壞大氣臭氧層。

[5]經濟性能 價格低廉,易于購買、儲運。

2.常用制冷劑

目前,能夠用做制冷劑的物質有80余種,常用的不過10多種,而電冰箱、空調器常用的制冷劑有R12,R22,R502以及環保型制冷劑。

(1)氟利昂12(R12),是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無毒的物質,容積濃度在10%時,人沒有感覺,濃度達到20%時開始有感覺,濃度過大時(容積濃度超過80%),對人有窒息危險。氟利昂12不含氫原子,不會燃燒,亦不會爆炸。在溫度達到400℃以上時,且與明火接觸才分解有毒的光氣。水在氟利昂12中的溶解度很小,其溶解度隨溫度的高低而變化。為防止“冰塞”,規定氟利昂12產品的含水量不得大于0.0025%。氟利昂12極易溶解于油,使潤滑油性能降低。它的滲透能力強,且無味無臭,滲透時不易發現,氟利昂12應用較早且甚為廣泛,可用于中小型活塞式、螺桿式壓縮機及離心式壓縮機。

(2)氟利昂22(R22)具有無色無臭、不燃燒、不爆炸特性,毒性比R22稍大,水在R22液體中溶解度比在R12大,對電絕緣材料的腐蝕性也比R12大。氟利昂22能部分地與潤滑油相互溶解,其溶解度因潤滑油的種類及溫度而改變。氟利昂22對金屬的作用及泄漏特性與R12相同。在常溫下,R22的飽和蒸氣壓力與氨很接近,單位容積的制冷量也差不多,但在較低的溫度下,R22的飽和蒸氣壓力及單位容積制冷量都比較高,故R22較氨更適用于低溫。在相同溫度時,R22的飽和蒸氣壓力比R12約大60%,因此,在較低溫度工作時,R22比R12更好。雖然R22的價格較高,但因其上述優點,R22的應用亦日趨廣泛。R22目前用在-80℃以上的空調、冷藏、小型活塞式制冷機和離心式制冷機中。

(3)R502是由48.8%的R22和51.2%的R12組成的一種混合溶液,沸點是-45.6℃,使用溫度是-60~-20℃。這種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制冷劑按一定比例相互溶解而成的具有一定沸點的制冷劑叫做共沸溶液制冷劑。其在一定壓力下,有一定的蒸發溫度,而且液相和氣相的成分是恒定的。

R502兼有R22與R12的優點,使用R502 的壓縮機排氣溫度約比使用R22 的低10~15℃,單位容積制冷量比R22高。在蒸發溫度和冷凝溫度相同的情況下,R502 的吸入壓力高,壓縮機的壓縮比小,制冷系數大,在低溫工況時,R502 的制冷量比R22 大;蒸發溫度若高于0℃,則R502的制冷量反而比R22 小。R502 的溶油性比R22 差。R502 多用在低溫的制冷系統中。若用于小型空調器中,則須對制冷系統進行必要的改進。R502 雖然價格較貴,但性能優良,已逐漸代替R22。

(4)新型制冷劑代替劑 由于R12,R22和R502均屬低氯氟化碳類物質,其分子中都含有氯原子,會破壞臭氧層,引起地球的“溫室效應”,并且分子中氯原子數越多,破壞作用越強。因此,1992年哥本哈根國際會議規定:發達國家從1996年1月1日起禁用R12,從2020年1月1日起禁用R22,而發展中國家的禁用期允許推后10年。尋找CFCs的最佳替代物是世界性的熱點研究課題。

R12的替代物 比較成熟的有兩類:一類是氫氟烴,以R134a為代表;另一類是丙烷和丁烷形成的烴。

R22的替代物 氫氟烴類物質不破壞臭氧層。經過反復實驗篩選,發現用R32/Rl34a的混合物替代R22,不但熱力性能更好,又可節能,而且電氣絕緣性能比R22更好,因而使空調器整機性能有所提高。但它僅對聚酯類潤滑油有兼容性,而且這種兼容性還受添加劑的種類、數量的影響。

3.冷凍油

(1)冷凍油 制冷壓縮機所使用的潤滑油叫做冷凍機油,簡稱冷凍油。壓縮機所有運動部件的磨合面必須用潤滑油加以潤滑,以減少磨損。

(2)冷凍油的作用 把磨合面的摩擦熱能及磨屑帶走,從而限制了壓縮機的溫升,改善了壓縮機的工作條件。壓縮機活塞與汽缸壁、軸封磨合面間的油蠟,不僅有潤滑作用,而且有密封作用,可防止制冷劑的泄漏。

(3)對冷凍油的要求:[1]黏度適當;[2]濁點低于蒸發溫度;[3]凝固點足夠低;[4]閃點足夠高;[5]化學穩定性好;[6]雜質含量低;[7]絕緣性能好。

(4)冷凍油的選用

[1]牌號選擇 目前,我國生產的冷凍油主要有5種,其牌號按運動黏度來標定,黏度越大,標號越高。不同牌號的冷凍油不能混用,但可以代用。代替原則是:高標號冷凍油可代替低標號冷凍油,而低標號冷凍油不能代替高標號冷凍油,使用R12作制冷劑的壓縮機可采用HD-18號冷凍油;使用R22作制冷劑的壓縮機可采用HD-25號冷凍油。

[2]質量判斷 從冷凍油外觀可以初步判斷其質量的優劣。當冷凍油中含有雜質或水分時,其透明度降低;當冷凍油變質時,其顏色變深。

4.維修設備、工具和材料

(1)氣焊設備 有:[1]氧氣瓶;[2]氧氣減壓表;[3]乙炔瓶;[4]乙炔減壓表;[5]氧氣和乙炔皮管(紅黑);[6]焊槍;[7]開瓶鑰匙。

(2)割管、切管、擴管、脹管、彎管工具 有:[1]割管器;[2]擴管器;[3]彎管器;[4]普通封口鉗;[5]R600a旋進封口鉗。

(3)打氣檢漏加液工具 有:[1]壓縮機;[2]真空泵;[3]制冷劑鋼瓶;[4]充氟管;[5]三通壓力表。

(4)電氣測量儀器 有:[1]萬用表;[2]500v兆歐表;[3]鉗形電流表。

(5)材料 有:[1]紫銅管(φ4、φ6、φ8);[2]焊條焊料(銅磷和銅鋅);[3]助焊劑。

本章小結

1.熱力學第二基本定律敘述了能量的守恒與轉化條件,指出只有消耗外功,才能實現低溫體向高溫體傳熱。

2.在制冷技術中,經常遇到溫度、壓力、比體積、焓、熵和內能等概念和物理量,這些物理量都是表征制冷劑的狀態參數,其中溫度、壓力和比體積為基本參數。

3.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溫度可分為攝氏溫標、華氏溫標和熱力學溫標,它們之間可以互相換算。

4.壓力在制冷技術中,是指單位面積上所受的垂直作用力。壓力的單位有國際單位制、工程單位制、標準大氣壓和液柱高等,它們之間可以換算。在實際應用中,壓力有表壓力、絕對壓力和真空之分,它們既有關系,又有區別。

5.比體積是指單位質量的制冷劑所占的空間;密度是指單位體積的制冷劑所具有的質量。比體積與密度互為倒數關系。

6.內能是指制冷劑內部分子能量的總稱,焓與熵是導出的制冷劑狀態參數,對研究制冷劑的狀態變化十分重要。

7.制冷劑在變化中,常會碰到顯熱、潛熱、比熱容、汽化、液化、蒸發、沸騰、飽和溫度、飽和壓力、臨界溫度、臨界壓力、過熱、過冷、干冷與濕度等概念,各自具有特定的物理意義。

8.制冷劑是實現人工制冷不可缺少的物質,它的性質直接關系到制冷裝置的結構及運行管理。

9.制冷劑的代號為“R”。常用制冷劑有R12、R22、和R717等。

10.R134a是一種環保型的制冷劑,其化學名稱為四氟乙烷。它與R12相比有相似的熱物理性質,而且消耗臭氧潛能ODP和溫室效應潛能GwP均很低。

11.制冷劑應具備熱力學、物理化學、安全性和經濟性四方面的基本要求,在選用時要考慮到制冷劑的工作壓力、單位體積制冷量、對人體危害程度和價格、儲存等因素。

12.制冷壓縮機用的潤滑油,又稱冷凍油,是一種精制的專用潤滑油,在壓縮機中起潤滑、密封、減少磨損、延長使用壽命和保證機件正常工作的作用。

13.對壓縮機潤滑油,一般有凝固點、黏度、閃點、抗氧化、化學穩定性、電氣絕緣性、不含水或酸類的雜質等幾方面要求。選用壓縮機潤滑油的重要指標是黏度和凝固點。

14.載冷劑是制冷系統中傳遞冷量的中間媒介物質。常用載冷劑為空氣、水和鹽水等。對它的要求有:冰點要低、熱容量要大、對設備腐蝕小和容易獲取。

15.在工具使用中,了解工具的基本結構和性能十分重要,它對正確、熟練地使用工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6.氣焊設備的安全操作,是確保自身和他人安全的重要一環。而它的焊接質量是制冷設備維修的一項重要保證。

17.切管器是切割直徑為3~25mm的金屬管道的工具。在使用時,應注意刀口垂直管面,不能歪斜,進刀要緩慢,否則易損壞刀口。

18.對銅管進行擴脹和彎曲時,應事先對金屬管進行退火處理,操作時,用力不可過猛、過快、以防管口破裂或皺癟。

19.使用鹵素燈檢漏時,不可操之過急,應注意安全,對它的使用,需在反復的操作實踐中積累經驗。

20.溫度計、壓力表和真空壓力表是制冷設備測量和控制的必不可少的儀表,在使用中,應注意正確選用,其規格不能過大或過小,要經常檢查它的可靠性,以保障設備的正常工作和檢修質量。

21.萬用表、鉗形電流表和兆歐表是制冷設備電氣檢修中最常用的儀表。在使用中,應注意正確選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八宿县| 门源| 江门市| 无极县| 长乐市| 大竹县| 南华县| 宾川县| 光泽县| 延寿县| 左云县| 会东县| 神农架林区| 宁阳县| 牙克石市| 昔阳县| 贺兰县| 阳东县| 明溪县| 化州市| 榆社县| 宁国市| 余庆县| 云和县| 谢通门县| 新化县| 贵州省| 赫章县| 沐川县| 本溪| 连云港市| 屯昌县| 镇安县| 根河市| 寿光市| 周口市| 乌鲁木齐县| 威海市| 习水县| 南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