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十誡
- 吳靜編著
- 1634字
- 2018-12-27 01:24:00
2.酒樓:菜系定位要準確
餐飲業歷來是人們創業投資的首選。餐飲業看似不需要高深的技術,入行門檻低,但對于沒有涉及過餐飲業的外行人來說,卻并非如此,其背后也有著很多辛酸的故事。
趙教授是一位大學歷史教授,他豐富的學識不僅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也使得他在學術圈中具有很高的威信。趙教授教了半生的書,教出的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但是,趙教授一直對自己平淡的“教書匠”生涯感到不滿意,很想自己創出一份事業來。
經過一年多的調查與研究,趙教授決定投資餐飲業,開一家高檔的火鍋城。為了能夠投入全部的精力創業,趙教授經過跟學校協商,辦理了停薪留職手續。
經過一番籌劃,趙教授投入了自己半生的積蓄,再加上銀行貸款及從親友處籌集來的共300萬元,在市區的繁華地帶開了家千余平方米的火鍋城。火鍋城裝修得非常豪華,它一層大廳的吊頂非常高,顧客進入店里,就感覺像到了星級酒店一樣舒服。
趙教授對火鍋城的贏利前景非常自信。他認為自己的火鍋城位于市區的繁華地帶,占盡了地利優勢,而且光座位就有300多個,如果生意好,“翻桌率”達到60%,每天就有大約500位客人在此消費,以人均消費60元計算,每天流水3萬元,利潤1.5萬元,除去兩個月生意不好時的流水,1年的利潤就是400多萬元。
趙教授是歷史系的教授,有非常淵博的歷史文化知識。他認為做菜、品菜是一種文化,應該像儒家文化那樣具有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懷。因此,趙教授的火鍋城在火鍋這個大眾菜的基礎上,又吸納了川、魯、淮、粵等各大菜系的精品,還從貴賓樓請來了廚師。火鍋城里既有獅子頭、龍井蝦仁這樣的淮揚菜,又有清蒸鱸魚這樣的粵菜,還有糖醋排骨等魯菜。菜不在多而在精,就是要讓不同顧客都能吃到自己喜歡的菜,同時也要吃出一種文化來。
如此看來,趙教授的火鍋城一定能紅火起來。但事情并非這么簡單,沒想到酒樓開業以來,一直都在賠錢賺吆喝,甚至每個月都要賠上十幾萬元。趙教授很奇怪,原來認為修好了廟請了高僧,就應該有香火,就不會有什么問題。結果竟然出了問題,幾乎是月月虧損,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咬著牙堅持了一年多,火鍋城一點起色都沒有,趙教授都快急病了。他采取打折優惠的辦法招攬顧客,又花錢在媒體上做廣告,還是沒有任何作用。到了這個時候,趙教授不得不悲哀地承認,自己的強項就是教書,開酒樓自己根本就不在行。
在開業一年半之后,已經被火鍋城折騰得心力交瘁的趙教授,終于決定將火鍋城轉讓出去,今后踏踏實實教書,再也不動這門“歪心思”了。通過熟人介紹,趙教授把這個自己親手創辦起來的“燙手山芋”轉讓了出去,得到了200萬元的轉讓費。當初租房、裝修、購買設備器具花了300萬元,經營一年半又投進了200萬元,總共投入了500萬元。到如今只收回了200萬元,還有300萬元血本無歸。說到這打水漂的幾百萬元,趙教授忍不住老淚縱橫。
失敗分析
經營餐飲實際上要比想象的復雜許多,想要在這個領域做得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火鍋城的失敗案例,主要問題是在投資過程中,沒經過系統市場定位和全方位的投資策劃工作,就裝修了如此規模巨大、如此高檔的酒樓。該酒樓設施、設備精良,投入巨大,而經營的時候僅僅依賴聘用某菜系名廚,從醞釀籌建開始就缺少了一個完整、系統的策劃班子,市場定位不準,盲目追求規模,盲目加大投資比例。
致命的問題在于菜系定位不準,經營品種不對路。定位不夠明確,沒有特色,感覺什么都能做,什么都想做,到最后是什么特色也沒有。針對的消費群體太大眾化,故不能滿足千余平方米規模的需求,人員配制過大,形成了投資與消費之間的嚴重失調。營業額無法上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智 慧 點 撥
在投資酒樓之前,首先要進行市場調查,再做市場定位,確立消費群體,建議投資規模及投資額度,制定酒樓裝飾風格,選擇經營菜系。上述六項確立后,再考慮營業面積和投資額度。這樣開店時就有效規避了很多缺陷。
此外,在菜系的選擇上,一定要追求做專、做精、做深的餐飲理念。隔行如隔山,每個行業都有其自身的經營之道。如果創業要涉足自己并不熟悉的領域,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什么都做,否則是什么都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