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序員2009精華本
- 《程序員》雜志社
- 2937字
- 2018-12-27 00:11:29
市場與Windows的雙向選擇
很多程序員都有一個夢想,就是開發一個讓全世界數億人都使用的軟件。這一點來說 Dennis Flanagan 確實讓人羨慕,因為從Windows 98時代,他就開始負責Windows產品線的研發和市場推廣工作??梢哉f Dennis 見證了微軟的成功,也見證了這家由一個產品風靡而建立軟件帝國的歷程。
不是秘密的秘密
若是讓我們枚舉微軟所創造的歷史,恐怕足夠說上整整一本書。從微軟的企業文化到微軟的經典里程碑開發流程,再到其領導人比爾·蓋茨的傳記。微軟似乎早已沒有秘密了。
然而,如果非讓我們從微軟眾多功績中挑選一兩項作為其成功的要素,那么不得不承認微軟在構建大規??蛻舳水a品的能力上獨樹一幟。這種大規模,除了包括客戶端軟件的代碼規模十分龐大外,還包括整個微軟技術體系的龐大,更重要的是,數量巨大的微軟客戶端用戶,更是讓人敬畏,這是今天極少有企業能夠做到的。
盡管一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在非議微軟軟件產品的質量,喋喋不休地糾纏微軟產品的安全性問題,但事實上,除了微軟,已經沒有任何第二個公司能夠做到自己的產品被這樣龐大的用戶深度使用,仍然能夠確保其產品的代碼質量和有效。主流軟件工程的思想盡管一直沒有在微軟體系當中得到大力的宣傳,但微軟卻在主流之外創造奇跡。
Windows產品總經理Dennis認為:“開發任何大規模產品,尤其是像Windows那么復雜的系列產品,不僅會涉及許多軟件系統,還有更多硬件系統。這需要微軟有一系列基本思路,一個結構非常完善的工藝流程,使得整個團隊可以按部就班地協作。”
當然,這不僅包括產品的開發,而是從產品在總體規劃、功能的設計和添加、開發、測試以及市場推廣等多個環節的協作。僅僅在Windows 7研發團隊,有三個不同的小組在協同工作,他們主要負責開發、測試等工作。工程的進度已經確定,何時能交付卻并不是那么容易控制。其實,Windows成功推向市場,主導權不在編碼人員編寫代碼的時候,也不在于管理人員協調資源的時候,而是更高層面上的工程理念控制。比如今天我們要在Windows 7上面添加一些額外功能的話,就必須在事先制定非常完善的工藝流程。
正因為有效的工藝流程,微軟機器擁有了將產品推向市場的動力引擎。
特例無法復制
然而,僅僅憑借流程和工藝,仍然無法把軟件變成商品。Windows的成功,其實可以看成一個特例。這也是自微軟成功二十多年來,一直沒有后來的軟件公司能復制這一模式的原因。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20世紀80年代的市場,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出這個結論。那時的人機交互最常見的就是 Unix 式的命令行模式。這對于科學家來說當然不是難事,但對那些普通的家庭主婦,恐怕光是要記住各種各樣的復雜命令,就已經足夠讓她們頭疼了。盡管那時家庭主婦還沒有今天這樣對PC的需求,但毫無疑問的是,市場有了一個縫隙,它被微軟抓住了。
接下來的故事,想必每一個開發者都知道。Windows的橫空出世一舉改變了人們使用計算機的方式,這也很快把整個計算機市場升級到全球每一個家庭的桌面上。常常有歷史學家假設,如果當時做這件事的人不是比爾·蓋茨,那么會不會有另外一個人來完成這個奇跡?基于這種假設的結論通常都是肯定的,計算機本身的發展,對于歷史提出了需求,也造就了微軟。
回顧這段封塵的歷史,我們已經開始對歷史的市場進行分析和反思了。一個具備新理念的產品在其開拓市場階段,并不需要太多的市場行為來宣傳和推廣,因為新產品的理念其本身就是市場推廣中最重要的部分。這也是Windows 95成功的原因。但微軟并沒有因為這個產品的成功而停下開疆拓土的腳步,而是深入挖掘了成功之后的價值。
建立市場生態
是的,就如同 Dennis 所說的那樣,Windows 是如此龐大的一個技術體系,以至于每一次對它的升級和改造,都面臨了前所未有的難題。操作系統平臺需要得到有效的支撐,才能讓這個產品在市場中長盛不衰。各種各樣其他的軟件系統如何在這一平臺上流暢運行,操作系統如何與底層系統進行交互,諸如此類問題不是微軟一家廠商能夠把握的。
合作伙伴關鍵的建立,成為那時候微軟需要度過的難關。此時的微軟已經不再是開發 Windows 95時代的方式了。從 Windows 2000 (Windows NT 5.0)開始,越來越多的硬件和系統廠商加入到了微軟合作伙伴陣營,這讓他們可以開發出直接使用在這個操作系統平臺上的軟硬件系統,從而確保他們能夠有非常完整的兼容性。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今天,我們甚至可以在很多外部設備上看到Windows產品的標示,這也代表著以微軟為中心的生態系統正在逐步建立起來。
這項工作在Windows XP時代幾乎達到了極致。隨著微軟與合作伙伴及客戶的合作持續緊密,微軟開始接受越來越多的挑戰。由于近乎已經壟斷了市場,如果今天你作為開發商不支持微軟的技術體系,那么你的產品就很難在市場上立足。
與此同時,微軟自身也并沒有停下對整個平臺體系的構建。以Windows為核心,各種各樣的產品被同時開發出來,這當中不僅僅包括針對開發人員所使用的開發工具,還包括各種企業級服務器產品和消費類用戶所使用的日常軟件。Office、IE等一批Windows平臺上的核心應用產品將用戶更進一步地綁定在 Windows平臺周圍,微軟的技術生態圈已經趨向完成。
新策略:深耕密植
完成了生態體系的建設,就可以說微軟已經可以不再需要進步了嗎?從我們看到的歷史,可以認為微軟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止過。Dennis 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提到的一個觀點更讓我們看到了后Windows 時代,微軟策略的變化:“我們要保證客戶在這方面投入的每筆錢都是值得的?!?/p>
這是一個宣言,一種態度。以Windows 7來說,“我們打算設計Windows 7的時候,已經在計劃階段跟客戶、硬件廠商、合作伙伴會商,跟他們說出我們的詳細計劃。這可以確保當他們見到我們推出Windows 7的時候不會感到吃驚,因為他們已經知道我們會做出什么樣的產品。整個產品的開發過程當中,我們都在不斷整合這些人的反饋和需求,等到最終產品面試的時候,他們會發現其需求已經反映在了產品當中?!盌ennis提道。
將合作伙伴的利益綁在微軟戰車上,讓微軟的推廣不再是一個獨立的行為,合作伙伴的產品和推廣,同樣代表著微軟技術的成功。持續強化產品生態系統的能量,讓整個市場形成一個整體,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確保微軟的技術始終處于核心位置,這是作為開發人員原來不曾想象過的戰略。
當下,全球有超過600萬的微軟技術開發人員,這些人員在對微軟技術體系的學習投入,似乎都有不菲的回報。其實,這本身就是微軟戰略的一部分。大量的人才,幫助了這個市場逐漸走向成熟,隨之而來的是技術微軟技術的企業能夠獲得充足的人力資源。在解決了許多傳統企業在產品推廣上的問題之后,試問微軟怎么走向失???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基于微軟技術的開發者都是這個生態系統當中重要的一環。僅僅是Windows平臺上的共享軟件,就已經造就了一個巨大的用戶群體,更不用說那些將微軟的技術運行在各種商業業務當中的開發商了。
結束語
即使今天的微軟已經是一個龐大的軟件帝國了,但它對待產品的態度,仍然堅持著小學生的態度,用嚴謹的方法一步一步深入其產品推廣。我們今天已經再難重現當年微軟設計產品的種種細節,從大的市場層面上,我們卻看到了微軟是如何將自己與用戶、合作伙伴結成一個整體的。盡管在這樣的局面下,用戶和產品提供商之間仍然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種局面已經讓雙方都無法退出。
當年比爾·蓋茨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任何一家公司,距離倒閉只有18個月?!钡嬲龑a品與市場結合起來進行雙向選擇的企業,其堅持的時間要遠遠長過這個判斷,Windows 7的出現,能否讓微軟持續撰寫奇跡的歷史,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