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變形和應變

變形

物體受力發生變形是材料力學關注的主要內容。根據均勻連續性假設,如果知道了物體內各點扣除剛體位移以后的位移,也就確定了物體的宏觀變形。材料力學中關心的位移就是指完全由變形產生的位移。

然而,位移并不方便表征物體內一點的變形特征。如圖1-9所示,一端固定的桿在力F的作用下伸長,其上臨近的兩點AB分別移動到A'和B'。若記點A產生的位移為uA,點B產生的位移為uB,則有uB = uA + (A'B' ? AB),其中A'B' ? AB(記為ΔuAB)正是由AB的變形(伸長)引起的。可見點B的位移包含了點A的位移,并不能表征點B的變形特征。同樣,點A的位移也包含了它前面臨近點的位移,不能表征點A的變形特征。ΔuABAB的總伸長量,顯然與AB的原長(設為Δx)有關。當Δx很小時,AB的變形(伸長)近似均勻,所以ΔuABx是表征該臨近微小區域變形特征的適當參量。材料力學(包括其他連續變形體力學)中正是沿用這樣的思路,通過在一點附近選取一微小的區域,如邊長分別為Δx、Δy、Δz的微小單元體,并仿照ΔuABx定義應變(strain),來描述物體中任意一點的變形特征。

圖1-9 相鄰兩點的位移關系

在得到物體中每一點的局部變形后,通過求積分就可以獲得物體整體的變形。

應變

如圖1-10(a)所示,在物體內任一點M鄰域取一邊長分別為Δx、Δy、Δz的微元體,當邊長趨于無限小時,它就代表了點M。該微元體的變形主要表現為兩類:邊長的改變和角度的改變,如圖1-10(b)和(c)所示的xy投影平面的情況。這兩類基本的變形合成了微元體更復雜的變形。為了定量表征這兩種基本變形,分別定義了如下正應變和切應變。

圖1-10 微元體的變形

1.正應變(線應變)

如圖1-10(b)所示,設微元體變形后xy軸方向的邊長改變量分別為Δu、Δv,則定義改變量與原長的比值為對應邊的平均正應變(normal strain),也稱線應變(linear strain),以εa表示,即

類似地,也可以定義z方向的平均正應變或線應變,即

式中, Δw為變形后z軸方向的邊長改變量。

當邊長無限小時,由以上各式取極限得

式中,εxεyεz分別稱為點M沿xyz方向的正應變或線應變。

實際上,若在構件內任取一段微小線段MNs,變形后的長度為M′N′,如圖1-10(d)所示,則都可類似地定義該線段沿MN方向(記為s方向)的線應變為

2.切應變(剪應變)

微元體兩條相互正交的邊所夾直角的改變量,稱為點在這兩條邊所在平面內的切應變剪應變(shear strain)。如圖1-10(c)所示,點M兩側的邊由變形前的直角π/2,變成了銳角,夾角的改變量為γ1+γ2。該改變量即為點Mxy平面內的切應變或剪應變,表示為γxy,通常用弧度來度量。在變形很小的情況下,夾角γ1γ2的弧度值近似等于各自的正切值,于是有

同樣,可定義點Myz平面和zx平面內的切應變γyzγzx

線應變 ε 和切應變 γ 是描述變形構件內一點處變形的兩個基本力學量,表示一點的局部變形,它們都是無量綱的量。物體的整體變形是物體內所有各點變形的累加。材料力學所研究的問題一般限于小變形情況,即變形和由變形引起的位移很小,遠遠小于構件的幾何尺寸,所以在分析平衡和變形等問題時,可以按構件的原始尺寸和形狀進行計算。可以證明,對于微小的應變和位移,其平方、乘積等與其一次方相比可以作為高階小量忽略。

應變是連續變形體力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用來定量描述一點變形特征的量。在直角坐標系中可用(εxγxyγyzγyxεyγyzγzxγzyεz)這樣一組分量表示一點的應變狀態。順便指出,描述一點受力狀況的應力(包括所有分量)和描述一點變形特征的應變(包括所有分量)既不是一個標量,也不是一個矢量,在數學上稱為張量(tensor)。更加系統的關于應力和應變的理論將在彈性力學中學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拜泉县| 大埔县| 萍乡市| 贺兰县| 桐梓县| 德昌县| 西青区| 郯城县| 安仁县| 东阿县| 舒城县| 扎兰屯市| 平利县| 长汀县| 江孜县| 郸城县| 墨江| 清流县| 连平县| 西峡县| 景洪市| 贵定县| 鄂州市| 锡林郭勒盟| 海城市| 霍邱县| 银川市| 平陆县| 镇安县| 湖北省| 宜兴市| 房产| 合作市| 宜宾市| 仙居县| 祥云县| 华亭县| 双城市| 梁山县| 临高县| 贡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