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周恩來同志旅歐期間關于國際形勢的論述【115】
周恩來的英名和光輝業績,與世共存。在世界歷史的史冊上,他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共產主義戰士,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和國際主義者。早在青年時代,即在五四時期和建黨初期,他就非常重視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研究世界歷史和現狀,聯系中國實際,探索中國革命的道路。1920年冬,22歲的青年周恩來,懷著志在四方,尋求救國濟世的真理的遠大志向,到法國勤工儉學。在1921年到1924年旅歐期間,他孜孜不倦地寫了五六十篇政治論文和通訊,計二十五六萬字。其中大量的篇幅是分析國際形勢,報道世界革命情況。這是我國早期共產主義者放眼世界、精心研究并向中國人民報道世界情勢的珍貴記錄,是我黨老一輩革命家從世界革命角度研究中國革命問題的重要歷史文獻之一。學習周恩來這些精辟的論述,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到周恩來是怎樣把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為建黨初期制定黨的綱領、政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的。這對于我們今天放眼看世界,研究世界歷史和現狀,加速我國四個現代化的步伐,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宣傳馬克思主義,論述世界革命和中國革命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以后,世界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資本主義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和殖民地附屬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匯合成為一股洶涌壯闊的洪流,猛烈地沖擊著資本主義世界。與此同時,列寧創立的第三國際,豎起了紅色的世界革命的大旗,以嶄新的姿態團結國際工人階級和全世界一切被壓迫民族,展開了新的無產階級世界革命。擺在各國共產主義者面前的一個迫切的重要任務,就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為創建革命的無產階級政黨而斗爭。
以毛澤東和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國共產主義者十分重視對十月革命以后國際形勢的研究。早在五四運動時期,毛澤東就曾多次向新民學會會員提議派人到俄國和歐洲去了解革命運動情況,探索改造世界和中國的道路。1919年9月,毛澤東又親自發起成立“以研究國內外大事”為宗旨的問題研究會。在該會章程中,他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再次強調:“問題之研究,有須實地調查者,須實地調查之?!薄?16】由于當時不可能直接派遣大批革命青年到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不久的蘇俄去,因此,當毛澤東聽到有留法勤工儉學的機會時,他親自組織革命青年到巴黎公社的故鄉——法國勤工儉學。
周恩來與毛澤東持相同的見解。他認為,中國的共產主義者只有站在世界全局的高度上才能正確地認識和解決中國革命的各項問題。他積極主張,為了探索中國革命的道路,要“集中世界大事,作有系統的記載”,“選錄翻譯各種有關世界新潮的討論同主張,供給現在正在求解放之中國?!薄?17】為此,周恩來在北方也倡導覺悟社成員赴歐洲勤工儉學,并具體地提出了旅歐勤工儉學的任務。他在給天津覺悟社成員的一篇通信中指出:旅歐期間“應當作的事也很多,如研究主義,調查歐洲勞動運動狀況,翻譯小冊子,同他們(注:指共產國際和歐洲各國共產黨)通點聲氣”【118】。周恩來在歐洲法、德等國勤工儉學期間,以身作則,帶頭履行這些任務。他在旅歐的華工和中國學生中間,積極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積極領導旅歐勤工儉學學生和華工的斗爭,并從事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總支部和旅歐中國共產黨總支部的創建工作。同時,還在旅歐共產主義青年團總支部辦的刊物《少年》(后改名《赤光》)上撰文論述世界革命和中國革命問題;又經常向國內的天津《益世報》等有影響的報紙寫“旅歐通訊”,并在天津《新民意報》的副刊《覺郵》上發表與覺悟社戰友的通信,深刻地闡述了當時的國際形勢特點和世界革命運動的各項重大問題。
20年代初期的西歐,正處在無產階級革命高潮的時期。周恩來深入地考察了當時歐洲工人運動,熱情洋溢地歌頌歐洲各國工人的英勇斗爭,深刻地闡述了十月革命以后國際工人運動的根本特點和發展的總趨勢。他在《勞動世界之新變動》一文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以后,“勞動問題和社會主義在歐洲各國已結成不解之緣。”只有社會主義才能使勞動階級獲得解放,“這不但歐洲如此,美洲和澳洲的工人也都是這樣相信,甚至現在新潮流方侵入的亞洲,也都發生了一點影響。社會主義之不可侮,實已成了必然的趨勢?!薄?19】
1921年4月,英國爆發了百萬煤礦工人大罷工。當時周恩來正在英國考察,他立即把手頭上正在寫作的稿件停了下來,集中精力考察和報道英國煤礦工人大罷工,寫了《英國礦工罷工風潮之始末》、《英國礦工罷工風潮之影響》等一組通訊,熱烈贊揚英國工人階級的壯舉,介紹他們的斗爭經驗,指出:“此次罷工約及百萬,益以家人,蓋其數約達三百萬(人)以上”,“持久之力,固足為吾人所傾倒,而其損失犧牲之大,要亦足令吾人驚嘆不已?!彼赃@次大罷工為例說明,只有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才是工人運動勝利的指針,“勞資戰爭舍根本解決外,其道無由,觀此益信?!薄?20】英國煤礦工人大罷工雖然一時被鎮壓下去了,但是斗爭在繼續,西歐工人運動在發展。周恩來指出:“英國于戰后之亂機四伏”?!敖袢沼悕u上,已處產業危殆期中?!薄安粌H英法為然,歐洲各國莫不為然,而以戰敗國為尤甚。”因此,“歐洲之危機終不可免會發生‘變故’,‘禍亂’之生,豈易幸脫!”【121】
十月革命以后,歐洲無產階級掀起了巨大的革命風暴,狠狠地打擊了各國的反動派,但是,到了20年代初期以后,各國工人的斗爭相繼被鎮壓下去。周恩來分析了歐洲工人階級奮勇作戰,但是斗爭卻遲遲未能取得勝利的原因,指出:“所可惜的,現時英法的勞動界中有許多叛賣勞動階級的工黨、社會黨領袖,欺騙著工人,阻撓著革命,以致第三國際前敵一致的號召,到現今還未見效?!薄?22】他深刻地總結了當時歐洲工人階級斗爭失敗的教訓,批判了在第二國際修正主義殘余影響下,一些工黨、社會黨領袖的叛賣行徑,明確而莊嚴地指出:無產階級要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馬克思主義著作是工人運動勝利的保證,“可貴可重”,勞動階級必須以馬克思主義著作“為經為典”【123】。周恩來的這一明確思想,也對在中國創建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黨,起了推動作用。
周恩來不僅深入地考察了歐洲各國工人的政治、經濟狀況,而且廣泛地研究了流行在西歐工人中間的各種思潮,深刻地論述了各國共產主義者在思想戰線上的戰斗任務。他尖銳地批判流行在歐洲各地的基爾特社會主義和工團主義,指出:工團主義者“活動的范圍太狹了,不問政治”,“但是政權在資產階級手里握著,生死的命運既由他們操著,工人那有成功的希望呢?”無政府主義也是行不通的,“在現在舊經濟勢力資本主義勢力極興旺的歐美,要想無政府主義的鼓吹能搖動人心這不免等于夢囈?!敝芏鱽碇赋觯?0年代以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不斷發生,“近已見衰”,越來越多的工人擺脫資產階級影響同情“赤色”,“傾向于第三國際和國際赤色工聯了!”【124】周恩來滿懷戰斗豪情地指出:“趕機會圖改良在歐美已暴露了他的無能”,共產主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為無產階級全體的救時良方”,中國也是這樣?!拔覀儧Q不宜人云亦云,誤認中國尚須守著那機械式的變化,盡量接受那流毒未已的資本主義”,“走這條死路?!薄?25】在這里,他批判了那種機械式的兩段革命論的思想,而那種思想正是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理論基礎,即認為在中國應先發展資本主義,然后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從而自動地放棄了無產階級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以毛澤東、周恩來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則是從建黨一開始,就深刻研究了十月革命后新的時代特點,結合中國革命的實際,明確認識到中國不應走西方資產階級走過的老路,而要走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最終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無產階級革命與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列寧領導的第三國際高高地舉著它,而當時馬克思主義的敵人從右翼社會民主黨人到基爾特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都一致反對無產階級專政學說。周恩來堅決站在列寧和第三國際一邊,駁斥修正主義和各種反動思潮對無產階級專政的攻擊,在《西歐的“赤”況》一文中明確指出:“我們當信共產主義原理和階級革命與無產階級專政兩大原則,而實行的手段當因時制宜。”在這段話里,閃耀著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光輝思想。24歲的周恩來還發揮了馬克思主義的以武裝力量奪取政權的思想,他向戰友和工人群眾說明:要根本改變工人階級所處的境遇和地位,絕對不能滿足于經濟斗爭,不能搞改良,而必須投身到奪取政權的政治斗爭中去,必須掌握軍隊進行暴力革命。他反復研究了法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全面考察了西歐工人運動的現狀,深刻地指出:“西歐革命的機會在最近的幾年確是很難,但法國工人同軍隊一旦能聯絡起來,這事便有了希望。”【126】
在批判右翼社會民主黨人背叛無產階級專政的同時,周恩來也堅決地駁斥了當時共產主義運動內部一些人以極左的言詞對列寧制定的無產階級革命戰略和策略的誹謗,指出當時列寧利用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靈活的策略措施是正確的,“于共產主義將來有利”。無產階級革命者必須把高度的原則性和高度的靈活性結合起來,一切從實際出發,才有利于無產階級和人民事業。對當時列寧簽訂布列斯特和約,蘇維埃俄國決定與英、德等國建立外交關系,發展貿易等措施,他嚴正地指出:列寧是正確的,“老實說,俄羅斯要沒有列寧……1917年的革命也早塌臺了”(《西歐的“赤”況》),鮮明地表明了自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從這些精辟的論述中可以看到,周恩來在建黨初期就堅決擁護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擁護列寧領導的第三國際,他和毛澤東一樣,都是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道路的忠誠繼承者,捍衛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英勇戰士。周恩來同志在旅歐期間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深刻分析和精湛見解,受到廣大共產主義者、工人和進步青年的稱贊。何長工同志在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周恩來同志“經常奔走于柏林和巴黎之間,組織報告會,在先進的勤工儉學學生與華工中進行形勢教育,使大家認清前途,堅定‘共產革命’的信心與決心?!膱蟾嬲Z言生動,分析透徹,非常引人入勝”【127】?!队X郵》第2期在刊登周恩來同志的旅歐通訊后寫道:“伍君(注:即伍豪,就是周恩來同志)到德(國)后,對于主義的宣傳甚為盡力”,“成績良好”。
(二)揭露帝國主義強盜的真面目,揭穿其裁軍騙局和共管中國的陰謀
20年代初期,國際形勢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帝國主義加緊對世界霸權的爭奪和對領土的瓜分。周恩來同志在旅歐期間,通過對一些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考察,有力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強盜的真面目。
怎樣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本質,這是當時在分析國際形勢中,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戰勝的協約國先后召開了凡爾賽和會(1919年1月)和華盛頓會議(1921年11月),并成立了國際聯盟(1920年)。在這些會議上,美、英、日、法等國各懷鬼胎,演出了一場強盜分贓、互相搏斗的丑劇,竭力想從宰割戰敗國和掠奪弱小民族之中搶占最大的份額。但是,與此同時,他們卻虛偽地利用各種“和平”、“友愛”的動聽詞句來掩飾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侵略本質。美國總統威爾遜在把預定要成立的國際聯盟條約提交巴黎和會時,曾裝模作樣地宣稱:“猜忌和陰謀的帳幕已經撤掉”,“人們彼此注視著說道:我們是弟兄……這里是我們的弟兄的及友愛的憲章”。美帝國主義在中國的走狗胡適之流,也竭力散布:“戰后經過遠東局面大變,中國已沒有很大的國際侵略危險了”,“所以我們現在盡可以不必去做那怕國際侵略的惡夢。”【128】周恩來同志具體地分析了從凡爾賽和約到華盛頓會議的整個歷史過程,連續寫了《德國賠款問題之決裂》、《待開聲中之華盛頓會議》、《大西洋上之太平洋問題》等重要通訊,揭露了帝國主義標榜的“和平”、“友善”的實際內容,一針見血地指出:協約國強盜們所謂的永久和平,“乃不過外交官口頭一種辭令”,他們的所謂歐洲安定,“僅為凡爾賽和約中欺人之語”【129】。
在巴黎和會上,英、美、日等帝國主義雖然在某些問題上達成暫時的妥協,但是并沒有解決彼此之間的根本分歧。和約墨跡未干,它們又展開了新的激烈的爭奪。正是當年積極倡議建立國際聯盟的美國,由于奪取國際聯盟的領導權和稱霸世界與太平洋的野心遭到挫折,就翻臉拒絕批準參加國聯和凡爾賽和約。巴黎和會以后,國際聯盟雖然勉強地拼湊起來,但是仍形同虛設,根本解決不了什么問題。歷史是最好的見證,“國際聯盟成立兩年矣,其能解決此紛糾者,果有何事?……其成效可無言,則凡爾賽和約之等于廢紙也明矣!”【130】而當時正在召開的華盛頓會議,實質上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和發展。在華盛頓會議上,美國施加種種壓力拆散了英日同盟,代之以“四國條約”(即美、英、法、日四國《關于太平洋區域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條約》)。這個條約像凡爾賽條約一樣,也是極不鞏固的。周恩來同志指出,四國條約“內容僅四條,不言軍事,空空洞洞說了幾句紳士派的話”,“太平洋四國所隱伏之禍亂,條文(中)既一無道及,一無解決”,至于遇有沖突,“其開會再續如何,解決之辦法如何,其所依據者如何,均未道及?!薄翱傊?,此次協定,在當事者欲力避武力恐嚇與武力解決之嫌疑,而又無他保證此平和,故乃定此半吞半吐之條文?!薄?31】
華盛頓會議主要的議題是中國問題,所謂太平洋問題也“始終如一者則為對待我國”。周恩來同志尖銳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列強既爭奪又合謀侵略中國的實質,指出,對于英美來說,華盛頓會議的目的是“以解決太平洋及遠東紛爭為名,而欲日本所種種獨占(中國)政策有所讓步”,“即恢復昔日利益均沾條件,切實言之,即英美欲與日本平分東亞一切權利”。而日本“野心未艾”,“本為反對此策略之國,因共管之局(面)實現,則特殊利益和特殊地位即難存在”,“而礙其單獨侵略之進行”。因此,在華盛頓會議上,“爭執之烈,必為美日為甚。”周恩來同志強調指出:英、美、日帝國主義所爭奪的“咸以吾國為對象”,“吾人處此,已屆最險期中!”【132】他沉痛地說:“國事敗壞至今,純由吾人受二重之壓迫,即內有冥頑不靈的軍閥,外有資本主義之列強,吾人欲圖自救,必須推翻國內軍閥,打倒國際資本帝國主義?!薄?33】
怎樣看待帝國主義大肆鼓吹的裁減軍備談判,這是當時在分析國際形勢中遇到的又一重要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美、英、日、法等國一面競相擴充軍備,另一方面,又力圖利用裁軍談判來削弱對方,欺騙世界輿論。在華盛頓會議上,經過三個月的激烈爭吵,美英日法意五國簽訂了所謂《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即“五強海軍協定”),規定了各國主力艦的比例。條約簽訂以后,帝國主義各國開動宣傳機器,鼓吹“限制海軍軍備協定”為太(平洋)會最大成績,日本海軍大臣加藤宣揚:“實現這個方案”“可省去十萬金”。美國總統哈定鼓吹實現了美國提出的裁軍方案以后,能“免以后一切世界戰爭之痛苦”,“促進人類永久和平”。周恩來同志以《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為例,駁斥了帝國主義的無恥讕言,尖銳地揭露帝國主義霸權主義者宣揚假裁軍、高唱和平經的虛偽性,指出:“限制軍備一事,本為歐戰后所盛倡之道,然也巴黎和會所限制者僅為德奧,協約國固無與也。迨國際聯盟開會,世界酷愛和平之人,又復希聯盟各國于此事能有所盡力,然言之有人,議決焉、實行焉,乃終等于癡人說夢?!敝芏鱽硗究偨Y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華盛頓會議“五強海軍協定”簽訂的裁軍談判的歷史指出:“各強國今日所急于從事者,仍在求勢力之均平”,軍備“絕非”以限制二字可以解決,帝國主義列強也決不會“因此一會,此后不復擴張軍備,而有所收束”。“五強海軍協定”表面上似乎解決了列強的海軍力量對比問題,但是它并沒有解決英、美、日、法、意等國之間的深刻矛盾,特別是美日在太平洋爭奪霸權的尖銳矛盾。周恩來同志用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帝國主義的觀點深刻揭示了帝國主義侵略的本質,指出:帝國主義瘋狂地進行軍備競賽是有深刻的根源的,“英之海軍,為保護其世界商業之霸權,美之海軍,一為與英爭霸,一為防日之野心……至于日(本),則海陸軍之擴張,更為其侵略野心之驅使,故表面之軍事問題,其內容實含有極復雜之經濟問題?!薄?34】他指出:“今日世界之海權之競爭,已漸駕陸地之競爭上。”【135】這是關系到帝國主義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帝國主義列強決不會由于“五強海軍協定”而放松其擴軍備戰的步伐,華盛頓會議還未收場,它們就一面談判,一面加緊修建正在建造中的主力戰艦,并掀起了建造條約限制以外的主力巡洋艦的新的競賽。周恩來同志明確地指出,資本帝國主義是列強爭斗不休的根源,“資本一天不打倒,他的最后保證者帝國主義的混戰永不會消滅”【136】。這就闡明了世界戰爭的根源,闡明了中國共產主義者在裁軍問題上的原則立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帝國主義由于發了戰爭財,實力大增,在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中也就取得了一定的優勢地位。在華盛頓會議上,它“以主人自居”,儼然以世界霸主的面貌出現在國際舞臺上。周恩來同志在他的國際評論和通訊中,對新興的美帝國主義企圖稱霸世界的野心和對中國的侵略活動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擊。在華盛頓會議前夕,美帝國主義與日本帝國主義既相互指責,又暗地進行密謀勾結。
為了爭取日本接受美國的條件,參加這次會議,美帝與日本政府“秋波相送”,來往頻繁,“竟意認山東問題已規定于和約,會議中將摒而不與議。”周恩來同志憤怒地指出:美國政府這種越俎代庖,以主人自居的態度,粗暴地踐踏了中國的主權,“是直以日人之言為是,而以吾人之反對為非,慷他人之慨,以圖會議之開成。”他嚴正地指出:“太平洋及遠東問題中之關系吾國者,吾本自有主權,何勞他人代議。”【137】表示了中國人民不受騙、不可侮的堅強意志。周恩來同志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既要前門拒虎,堅決聲討日本帝國主義霸占我國山東領土的罪行,又要后門防狼,決不能對美帝國主義產生幻想?!皩θ諉栴},無法爭回,則東亞永無寧日,對英美之共管說,無法打銷,中國一切設施更永無自由可言”,如果讓英、美、日、法串通一氣,“吾東亞一片土必將遭大劫也!”【138】華盛頓會議的進程,完全證實了周恩來同志在會前的預見。在華盛頓會議上,列強除了簽訂“四國條約”和“五強海軍協定”以外,還炮制了一個對華政策的“九國公約”,限制了日本在太平洋上的霸權,形成了美、英、日暫時妥協、共管中國的局面,就是毛澤東同志說的:“簽訂了一個公約,又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薄?39】但是,帝國主義的矛盾并不能經華盛頓會議“悉化為云煙”(《大西洋上之太平洋問題》),此后,帝國主義進一步加緊對中國的侵略和爭奪,中國人民的災難更加深重了。
(三)論述帝國主義的殖民體系危機和民族解放運動的偉大作用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后,國際形勢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開展和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危機的開始。從1919年到1924年,亞、非、拉地區規模浩大的民族解放斗爭沉重地打擊著帝國主義的后方,猛烈地震撼著資本主義世界的心臟地區——歐洲。周恩來同志在旅歐期間,剖析了歐洲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考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殖民地附屬國的解放斗爭對殖民體系的嚴重打擊,深刻地論述了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的大好形勢及其偉大作用。
英帝國主義是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通過戰后的巴黎和會,英國奪取了德國的大部分殖民地,成為世界上擁有殖民地最多的宗主國。但是,在殖民地附屬國的民族解放斗爭的打擊下,卻又顧此失彼,外強中干。所謂“國旗不夜之國”的“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正在趨向衰落。1918年到1922年,當時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掀起了反帝斗爭的怒潮。1921年,英國另一個殖民地埃及,也爆發了反英起義,迫使英帝國在1922年承認埃及獨立。在英倫三島本土,戰后的愛爾蘭爭取獨立的斗爭一直沒有停止。周恩來同志高度評價戰后的英屬殖民地附屬國的斗爭,在《英帝國會議之內幕》一文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英之對外雖曰大英帝國,究其實,各州屬地……不復一統矣,至若殖民地,則埃及印度,騷動時有所聞,考其英本國所在地,則愛爾蘭之亂繼長增高?!敝芏鱽硗娟U發了列寧關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爭是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積極因素的光輝思想,論述了無產階級革命與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相結合的重要性,指出,如果英國工人階級與殖民地人民聯合起來,“愛爾蘭革命成功于內……埃及、印度革命成功于外,加拿大、南澳、南非各絕其供給”,“則英帝國將不崇朝而消滅,雖有強大海軍,雖有海上霸權,終亦將隨帝國虛榮以瓦解?!薄?40】周恩來同志發出戰斗號召,指出:“我們雖是中國人,我們的眼光終須放到全世界上來,我們不必想取捷徑,也不必畏難茍安,全世界無產階級為創造新社會所共負的艱難責任,我們也應當分擔起來。”【141】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對自己的歷史使命的透徹了解和胸懷世界革命全局,誓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的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
周恩來同志還不斷揭露帝國主義列強制造事端,插手中小國家的民族糾紛,破壞各國民族解放斗爭的陰謀活動。他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近東的希臘與土耳其的爭端等事件說明,所謂帝國主義“調解”、“仲裁”的實質。1920年6月,英國支持希臘入侵土耳其,以破壞凱末爾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英國的行動損害了法、意帝國主義在土耳其的利益,于是,法、意提供軍火,支持土耳其,保證“同情”他們的斗爭。與此同時,協約國各國又裝模作樣在希、土之間進行“調解”。但是,正如周恩來同志所指出的:“希土問題反因協約國之調解增糾紛?!背蔀楫敃r國際形勢一個突出的問題。周恩來同志指出:弱小民族要圖生存,必須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控制、操縱進行堅決的斗爭,決不能對大國列強抱不切合實際的幻想。他指出:帝國主義列強“既思操縱,其目的必在肥己,肥己必瘦人”【142】。被壓迫民族如果依賴帝國主義“調解”來“協商”“解決”,則一方禍亂之源,卻因其調解“愈增其糾紛,伏將來無窮大患”。這就是在希土爭執中,英法帝國主義“兩國協商之真價值”【143】。20年代希臘、土耳其爭端的發展和整個民族解放運動的歷史都證明,周恩來同志的論斷是很正確的。
1920年6月,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在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向全世界共產主義者發出了堅決實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的號召,周恩來同志正是最早響應列寧號召身體力行的中國共產主義者之一。我們要以周恩來同志為榜樣,努力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作指導,正確分析世界歷史和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世界現狀,在黨中央領導下,為努力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為擔負我們應當擔負的國際主義偉大使命而斗爭。
- 智慧場館與智慧學習
- 企業數字檔案館建設理論與實踐
- 面向青少年的博物館教育(上下卷)
- 網絡學術信息老化及應對管理
- Learning Robotics using Python
- 圖書館知識整合與知識服務研究:以西部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為例
- 醫藥信息處理與分析
- Mobi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jects
- 李一氓文存(第二卷):存在集三編下冊
- Practical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Security
- 高校博物館發展研究:以上海地區為中心
- 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模式研究
- 移動社交時代的電子閱讀
- 守望與思索:人文清華講壇實錄III
- 圖書館服務管理內化:概念、過程及整合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