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曾走過,怎會懂得(2)
書名: 有些黑夜,只能獨自穿越作者名: 余青魚本章字數: 3494字更新時間: 2015-07-17 11:24:44
不要陷入完美主義的圈套,要學會換一種角度看問題,給自己更多的寬容與諒解。
視覺上的美麗熟悉之后會變得平淡,感受上的美好卻會日益長久。
一定要真心地喜歡自己。喜歡自己,并不是盲目自戀,而是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真心喜歡自己的人,懂得快樂的秘密不在于獲得更多,而是珍惜所擁有的一切。你會覺得自己是那樣地受上天的恩寵,是那樣幸福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是一份開放的心境,更是你快樂的起點。具有這樣心境的人,對生活、環境、周圍的人會自然流露出喜悅之情。
學會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缺陷,真誠地喜歡自己,喜歡自己的不完美,喜歡自己的個性。你會發現你不僅擁有愉悅的生活和人生,還會獲得更多的魅力。
生命的本性是快樂的,如同綻放的鮮花,激蕩的歌曲,迷人的芳香。我們應該善于發現生命的意義,走進自己的內心。有一句人們常說的格言:“愛你的鄰人如同愛你自己。假使你不愛自己,又怎會愛別人呢?”
要學會愛自己,不要怨恨自己,柔軟地、溫和地關懷自己,學會原諒自己。
印度的奧修說:
“學習如何原諒自己。不要太無情,不要反對自己。那么你會像一朵花,在開放的過程中,將吸引別的花朵。石頭吸引石頭,花朵吸引花朵。如此一來,會有一種優雅的、美妙的、充滿祝福的關系存在。如果你能夠尋得這樣的關系,那將升華為虔誠的祈禱,極致的喜樂,透過這樣的愛,你將領悟到神性。”
06
有時候,等待也是一種美妙
有一次,一位年輕人到關渡,看到有一群人手里拿著望遠鏡,對著藍天,對著那一片泥沼,對著那整片紅樹林望著。他不禁好奇地趨前問他們:“你們在望什么啊?”
只見那些人理所當然地回答道:“我們在等啊!”
“等?等什么呢?”
“等鳥飛過來!”
又有一次,這個年輕人到海邊玩,看見許多人手里握著釣竿,面向大海,把線放得遠遠的,每個人的眼神都充滿了篤定。
他便問其中的一人:“你們面對大海,心里在想什么呢?”
那個人回答說:“我們在等啊!”
“等什么?”
“等魚兒!”
于是,年輕人也開始在生活中學習“等”的感覺。等著紅燈變綠燈,等著太陽升起,等著夜晚變白天,等一種“沉淀”,他開始享受等待的美好了。
古時候,人們曾用驢子推磨,但為了避免它懶惰不肯用力,就先把驢子的眼睛蒙起來,讓它看不見,再將花生醬抹在驢子的鼻子上,驢子聞到香味,以為前面一定有好吃的食物,就會拼命往前沖。
在生活中,人們也常常在追逐著這個、追逐著那個,到頭來往往都是空忙一場,這跟驢子又有什么兩樣呢?
所以在我們的人生中有了“等”的期待,有了停一停,等一下的美好。在下雨時,我們等著太陽出來;當陽光透出云際的同時,我們等到了彩虹。無論是等待時的希望,還是彩虹給我們的美妙,都是我們人生中的美好感受!但如果彩虹時刻掛在天空里,我們還會覺得它是那樣的美麗嗎?
正是由于有了等待,才會讓我們在獲得時感到了更強烈的興奮和感激。不要再為等待的漫長而倍感焦急,讓我們的心情逐漸平靜,去用平和的心境感受等待和希望的美妙吧。
07
不念過去,活在當下
人生由三天組成,昨天、今天和明天。如果你在忙碌的今天為了昨天的失敗或不幸而哭泣,那么你的今天就只剩下了淚水。試問,你的明天又將何去何從?
一天,一位得道高僧休息前吩咐他的小弟子去給佛祖點上香火,這個粗手粗腳的小和尚不小心把香爐打翻了,香灰撒了一地,剛剛插好的香火也斷了,差點兒燃著了整個殿堂。小和尚知道自己闖了大禍,偷偷地躲了起來。
第二日,高僧找不到小和尚,便親自來到殿堂探究原因,得知了事情真相后,他有些生氣,但是很快就平息了下來。他派人去把躲藏起來的小和尚叫來。
小和尚因為害怕,哭了一夜,眼睛腫腫的,心想這次肯定被重罰。高僧看了一眼小和尚:“你耽誤了今天的晨課,知道嗎?”小和尚抬起頭,很不解地望著高僧,然后低頭主動認錯:“師父,我錯了。我昨晚打翻了香爐,你不生氣嗎?為何今日不責罰我,反而僅僅怪我耽誤了晨課呢?”高僧語重心長地說:“昨天你犯的錯誤,我是很生氣,可是事情已經過去了,再來追究誰的責任已無益處。昨天香灰已撒,香火已斷已經是無法挽回的事情了,唯一可以做的便是今天馬上換上新的香灰,重新點上香火,再把今日的晨課補回來。如果因為昨天的失誤,把今天的光陰也賠進去的話,那才是不可饒恕的。你明白了嗎?”小和尚恍然大悟。
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這個小和尚的角色,我們為了昨天的失誤而哭泣,甚至放棄了今日應該做的主題,明日再為今日的放棄而哭泣,日日相仿,人生就這樣丟失了它的意義。當昨天的事情我們已經無力改變,那么就應該勇敢地去面對它,把握好今天才是最有價值的行為。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回憶是一種心理壓力的來源。當然,回憶的滋味因人而異、因景而異。不過當回憶襲上心頭時,總是別有一番滋味。不論是輝煌的過去,還是灰暗的昔日,回憶都很少是一種美好的享受,是甜的已隨歲月的流逝而變淡,是苦的更會由于翻老賬而變澀。所以,少回憶不堪回首的往事,你的心理就會輕松許多。
不要為昨天流淚,但是要從昨天中吸取教訓,避免今天成為第二個失敗的昨天。
08
無論何時,都要珍惜與善待自己
珍惜和善待生命,就是善待自己。它能讓痛苦和煩惱遠離一生,讓人在恬靜的生活中感知生命。
人生是沒有后退的生命之旅,面對神圣和有限的生命,我們更要珍惜和善待它,尋找屬于自己幸福的人生。我們要靜靜地思考生活,細細地品味生活,在淡然豁達中享受生活,讓自己活得精致而有意義。
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中的孩子,常常悲觀地問院長:“像我這樣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長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長交給孩子一塊石頭,說:“明天早上,你拿這塊石頭到市場上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無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孩子拿著石頭蹲在市場的角落,意外地發現有不少人對他的石頭感興趣,而且價錢越出越高。回到孤兒院里,孩子興奮地向院長報告,院長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去賣。在黃金市場上,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來買這塊石頭。
最后,院長叫孩子把石頭拿到寶石市場上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又漲了十倍。由于這孩子怎么都不賣,竟被人們傳為稀世珍寶。
孩子興沖沖地捧著石頭回到孤兒院,把這一切告訴院長,并問為什么會這樣。
院長沒有笑,望著孩子慢慢說道:
“生命的價值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于你的惜售而提升了它的價值,竟被傳為稀世珍寶。你不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
生命的價值首先取決于你自己的態度。珍惜獨一無二的自己,珍惜這短暫的幾十年光陰,然后再去不斷充實、發掘自己,最后社會才會認同你的價值。
與浩渺的世界相比,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暫。生命脆弱之至,有時僅在呼與吸的瞬間。所以,追逐幸福的人們,一定要珍惜自己,善待生命。
09
委屈往往不能求全
人常說,“委屈求全”,可事實如此嗎?當我們委屈自己的時候,就能求全嗎?
一位經濟學家陪外國朋友去首都機場,打了輛出租車,等從機場回來,他發現司機做了小小的手腳,沒按往返計費,而是按“單程”的標準來計價,多算了60元錢。這時候有三種處理辦法:一是向主管部門告發這個司機,那么他不但收不到這筆車費,還將被處罰;二是自認倒霉,算了;三是指出其錯誤,按應付的價錢付費。
外國朋友建議用第一種辦法,經濟學家選擇了第三種,他說,這是一種有原則的寬容,我不會以怨報怨,也不會以德報怨,而是以直報怨。如我僅還以德,那么他將不知悔改,實質上是在縱容他;我若還以怨,斤斤計較,則影響了雙方的效率與效益;我指出他的錯誤,然后公平地對待他,則是最直截了當的方法。
生活中人們不可避免地會被他人侵犯、傷害或妨礙,有的人可能是無意中冒犯了你,有的人可能是為了某種原因沖撞了你,有的人可能是為了一些蠅頭小利而讓你反感。這些算不上大奸大惡,多是道德領域中的小事,未必能達到法律的高度,卻讓人咽下去,心有不甘;針鋒相對,實在不值。
有人開玩笑地說:“以德報德是正常現象;以怨報怨是平常現象;以怨報德是反常現象;以德報怨是超常現象。”以怨報怨,最終得到的是怨氣的雙方;以德報怨,除非真的到達一定境界,否則只會讓你心中不知不覺存積更多的怨。其實,做人只要以直報怨,問心無愧即可。
很多時候,我們委屈了自己卻不能得到相應的結果,還可能出現更糟的情況。而且一再退讓很可能導致人精神上的壓抑,使自己的生活狀況更糟。有時為了大局委屈自己是必要的,但是不論什么事情都想通過委屈自己的方式去解決,那么問題將永遠得不到真正的解決。
所以,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學會愛自己一些。愛自己,是源于對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不委屈自己、愛自己,還表現在對待生命和生活的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