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可怕的真相:拖延癥害你有多深(2)

德威克通過自己的研究成果已經說明,失敗恐懼癥是固定心態的衍生品和外在表現,要想克服因失敗恐懼而導致的拖延癥,就必須要學會用發展的心態來看待問題。具體來說,你又能做些什么呢?

1.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人們之所以對失敗無比恐懼,完全是因為過于看重結果。其實,人生本身就是一場旅行,前方的目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別忘了欣賞沿途的風景。如果你正在因失敗恐懼癥所導致的拖延苦惱不已,那么不妨試著改變自己的價值評價方式。

有些事情的結果并不能反映一個人的個人價值,而且結果本身也不應該是你關心的重點。你從中學到了什么,對什么感興趣,提升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這些才是重點,結果只不過是一塊背景板而已。一旦成敗的結果不再那么重要,你自然而然就不會再害怕失敗,失敗恐懼癥也就不治自愈了。

2.能力是可以成長的

盡管每個人天生資歷不同,但能力并不是完全由先天條件決定的,現代醫學表明:人的性格、能力、脾氣等特質,一部分來自先天因素,一部分來自后天因素。雖然先天條件不能改變,但你完全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來彌補。

韓愈筆下的仲永可謂天賦異稟,小小年紀就能吟詩作對,但由于沒有后天的努力,到最后還是“泯然眾人矣”,由此也不難看出,先天能力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能力是可以在你后天的學習中不斷成長的,只要你努力,就可以變得更聰明,變得更擅長某件事。所以,失敗不僅沒有什么可怕,而且能激發你的學習能力和不服輸的精神,從而挑戰自我、成就自我。

3.轉移情緒

你可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整整一天你都不大開心,但突然有朋友對你說:“我們出去逛逛吧?”你的心情立即豁然開朗起來。改變思考方向,心情也會輕松起來。

現在就把自己的思考方向改變一下。你精神緊張是因為有項很難的工作必須在星期五完成,而你打算在星期六和朋友一起去買東西。那么就把自己的注意力由“星期五的工作”轉為“星期六的尋樂”,這樣你的興奮點就轉移了,身上似乎充滿了干勁。

你應該學習這種方法,把各種不良的情緒轉化為積極解決難題的態度。要是你開會時總怕自己會說錯話,那么就在開會之前整理好思路或寫篇草稿,專心聽別人講話,從他的語言中提取對你有利的信息,也可以抽空想一些能分散你緊張情緒的事情。

4.鼓起勇氣

只要消極的想法一出現,你就應該想辦法把它打消。但實際上做起來可并不那么簡單,你必須堅毅果敢,才能做到。

林曉在一家大公司擔任行政主管,工作勤奮,但林曉是一個缺乏勇氣的人。

他很傾慕同部門的一位女同事,想和她約會。但他的疑慮使他躊躇不前:“跟同事約會是不大好的”或“要是她不答應,那多難為情”。

后來林曉遏止了內心的憂慮,鼓起勇氣向她提出約會,她說:“林曉,為什么你等那么久才來約我?”

不言而喻,他成功了。

5.先擱一邊

不知道你是否曾經有這樣的體驗: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總是睡不著:“我對孩子是不是太嚴苛?”“今天所有的電話我回了沒有?”

最后,你實在忍受不住了,干脆不去想令人心煩的事,而是回想和孩子在動物園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刻。你記得她對著猩猩大笑的樣子,不久你的腦海里全是些美麗回憶,你很快進入了夢鄉。

生活中的真正成功者具有現實的自我控制力,他們客觀地尋求著生活中的意義,珍惜每一分鐘,把每一分鐘看做是自己的最后時刻,從而經常地去尋求更為美好的東西,不會把一點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對付各種不良情緒上。他們具有贏得別人愛戴和尊重的品質,關鍵在于他們總是堅強不屈,富有韌性。這就是他們具有良好的情緒控制力的結果。成功并不意味著勝利了就要把對手“踩在腳下”,而是戰勝自己的消極,用積極的行動向前邁進,讓自己擁有自信、進取的人生。

“再給我一個星期,我肯定能做得更好。”不要再用這樣的借口來麻痹欺騙自己了。你只是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是一個資質平凡的人,這并沒什么丟臉或羞辱的,畢竟世界上真正的天才只是少數。孫子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如果你連客觀認識真實自己的勇氣都沒有,總是處處高估自己的實力,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碌碌無為:甘于平庸,一事無成

同樣是一輩子,有些人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了無數個奇跡,而有些人則是渾渾噩噩地活了幾十年;同樣是1天24小時,有些人把每分每秒都充分用到了“刀刃”上,而有些人則把時間花費在了毫無意義的忙碌之上。

回想自己的學生年代,幾乎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同學:他總是非常努力,筆記整整齊齊寫了好幾本,上課聽講也十分認真,更為難得的是幾乎每天都堅持讀書到深夜。然而這位同學每次的考試成績卻令人大跌眼鏡,甚至有時候你都會替他感到上天不公。實際上,職場中的這類人也不少,他們幾乎是辦公室里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但奇怪的是他們依然是工作成績最糟糕的。

究竟為什么會這樣呢?為什么勤勤懇懇、忙忙碌碌的人不僅沒有換來應有的回報,反而越忙越糟糕呢?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勤奮都會獲得相應的回報,拉磨的驢子再勤勞也不過是在原地轉圈,如果不能抓住事情的關鍵點,那么即便是一生都奔波不息,也難以作出什么成績。

·龐大的碌碌無為群體

在現實生活中,碌碌無為的群體是相當龐大的:沒有目標,沒有夢想,沒有信仰,沒有動力,沒有思想……這幾乎是絕大多數人的真實精神寫照。社會就像一個大染缸,每一個帶著夢想而來的人都會被現實、被日復一日的工作磨掉原有的個性與棱角,久而久之就成了“機器人”,整日都生活在麻痹中。

“努力工作?怎樣才算是工作努力?我根本就不知道該從何做起。”

“換個工作又能怎樣?還不是這樣按部就班地工作,與其來回折騰,不如繼續渾渾噩噩地干吧!在哪混日子不是混呢!”“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熬過一天是一天,等到了要被開除的時候再說吧!”

……正是因為沒有目標,缺乏動力,沒有機會,你才會逐漸成為碌碌無為大軍中的一員。

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說道,“生命對每個人而言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如果你還在為自己偷懶的小聰明而沾沾自喜,還在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那么你的一生又將是怎樣的呢?年老時坐在搖椅上回想自己的年輕歲月,面對曾經那個碌碌無為的你,你又會作何感想?

酸甜苦辣才是人生,該果斷堅定的時候就快刀斬亂麻,而不是拖延了事;該把握機會的時候就抓住良機,而不是猶猶豫豫錯過了最好時機。看著社會上那些大眾所公認的成功者,有些人往往會酸溜溜地說道:“他們不過是因為運氣好,碰到了好機會而已。”機會永遠都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同樣一個機會擺在不同人面前,碌碌無為者往往因埋頭于毫無意義的工作中而喪失時機,到頭來只會兩手空空,一事無成;而那些目標明確者則可以迅速抓住機會,改變命運。

碌碌無為的工作狀態盡管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拖延,但其危害卻勝過拖延。它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消磨人的意志力,像迷霧一樣模糊你原本靈敏的判斷力,從而促使你變成一個沒有感知、沒有反應、沒有思想的職場“機器人”。縱觀古往今來各行各業中的成功者,無一不是擁有強烈事業心的人。一個沒有“大腦”的“機器人”根本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要想擺脫這種糟糕的工作狀態,就必須要時刻帶著“腦子”和“思想”工作。

·隨波逐流風險大

面對價格高昂的別墅,有多少人會因癟癟的錢包而感到自卑或挫敗,甚至因此而掉入自怨自艾的深淵:“為什么老天如此不公平,怎么就沒有讓我降生到巨富之家呢?”“反正這輩子再努力工作也買不起,那還有什么好努力的?索性混一天是一天,稀里糊涂地過吧!”“還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們的身上吧,我這一生也就這樣了。”可是這樣的自我安慰真的有用嗎?

人生在于奮斗,出身無法改變,一味抱怨也沒有意義。但只要你拒絕隨波逐流,拒絕成為碌碌無為者,那么改變命運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阿蘭和阿玉一起跟隨同鄉從大山里來到城市里尋求發展,兩個人都是因家庭貧困而輟學的姑娘,都想在城市里找到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并在此扎根過上幸福的生活。兩人在同鄉的幫助下進入了同一家酒店做清潔工,為了省錢,她們還一起租了房子。盡管兩個人的起點幾乎完全相同,但后來的遭遇卻是截然相反,5年后阿蘭成為了賓館服務部的經理,并與一名律師喜結連理,過上了曾經夢想的幸福生活,而阿玉卻依舊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清潔工。

明明是條件差不多的姑娘,為什么短短幾年后差距就如此之大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兩人的工作態度。

阿蘭從來不是隨波逐流者,盡管她只是一個小小的清潔工,但她并沒有像大家一樣能偷懶就偷懶,能少干活就少干活,更不會因為少干活多拿了工資而暗地里沾沾自喜。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她不僅主動努力工作,而且還積極地為酒店發展和管理獻計獻策。考慮到學歷和知識上的不足,阿蘭還特地在業余時間研讀了酒店管理的成人教育課程,并取得了相關學歷。

服務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行為舉止要求一向很嚴格,作為清潔工的阿蘭雖不在這一行列,但她不想一輩子做清潔工,看到酒店的領導舉止優雅,談吐不凡,阿蘭也開始有意識地矯正自己的家鄉口音和不良行為習慣。

阿玉則恰恰相反,她整日沉溺在自己的夢想中,但在現實工作中卻常常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為什么那些高層領導可以出入光鮮、收入不菲,而自己卻只能在這里打掃衛生呢?越想越不平衡,越想越沒有工作積極性,所以能湊合就湊合,能不做就不做。于是,阿玉便將自己完全沉浸在言情小說、電視劇等虛幻的世界中,白白浪費了無數時光。

實際上,像阿玉這樣在現實中受挫卻無力面對,只能選擇自我麻痹、隨波逐流的人實在是數不勝數。殊不知就是這種“鴕鳥”的逃避心理,讓你逐漸養成了拖延不負責的工作習慣,以至于仿佛“衰神附體”,事事不順。

不必抱怨生活中的不公,因為是在拖延和自我麻痹中碌碌無為,一事無成;還是在現實生活中抓住機會,改變命運,選擇權完全在你自己手中。在你有限的生命中,你做任何事情都會有風險,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做,安于平庸混日子,那才是最大的風險。

·“打破”黑洞,敢于冒險

生活是復雜的,也是多變的。面對多樣的生活,如何取得成功呢?成功者的回答是:只要活著,就應該去創造和開拓。

如果你的生活總是四平八穩,千篇一律,這樣生活一百年和生活一天有什么分別?每個人都希望長壽,希望過上好日子,希望不遠的將來有全新的格局出現,這就需要打破陳規陋習。

你不知道未來是什么樣子,但至少應了解,未來存在著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著不成功的可能性。未來就好像一個冥然無知的黑洞,靠你去“打破”它,讓它充滿陽光和希望。“打破”黑洞不容易,這需要有冒險的精神。康德說:“人的心中有一種追求無限和永恒的傾向。這種傾向在理性中的最直觀表現就是冒險。”

不經過無數次的冒險,人類不可能從茹毛飲血的時代,進化到今天能夠坐在中央空調的房子里品嘗咖啡的時代。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鄭和下西洋,諾貝爾發明炸藥,哥白尼創立天體運動論,這些歷史上的著名事件,都開始于冒險。沒有冒險精神,人類就沒有創造,就沒有社會改革。只有具有風險意識,敢于懷疑并打破過去的秩序,通過冒險而取得勝利后,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你隨時隨地都要冒險。古代如果你想騎馬趕路,就得拋開可能發生任何意外的想法。因為要避免從馬背上摔下來跌斷腿的危險,除非用兩腳徒步,否則別無他法。

然而走路也有跌傷的時候,所以為了趕路,你只有冒險。有人認為,這種情形只是在馬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的時代所抱的樂觀想法。殊不知,在現在這樣發達的時代,出門仍舊存在風險。

假如你恐懼于交通事故的頻繁而不敢出門的話,就只有終日沉悶地待在家里了。但是,待在家里,除了有糧食缺乏的危機之外,還是沒有獲得絕對的安全。

歌德年輕時希望成為一個世界聞名的畫家,為此他一直沉溺于那變幻無窮的世界中而難以自拔。40歲那年,歌德游歷意大利,看到了真正的藝術杰作后,他終于如夢初醒,遂放棄繪畫,轉攻文學。雖然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一種冒險,但他認為自己已無退路。經過不斷地學習和摸索,歌德后來成為一名偉大的詩人。

縱觀古今中外名人的成才史,大多數人都有過冒險的經歷,馬克思曾經是詩人,魯迅曾去日本學醫,安徒生曾是演員,但他們比常人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們不怕冒險,能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方向。

從冒險到成功需要一個過程,甚至是一個痛苦的、付出了艱辛代價的探索過程。歌德曾感慨道:“要‘發現自己’很不容易,我差不多花了半生光陰。”他又說:“這需要極大的意志力,只有通過歡喜和苦痛,你才能學會什么應該追求和什么應該避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市| 德江县| 梁平县| 凤凰县| 获嘉县| 察哈| 西林县| 保德县| 安徽省| 都昌县| 华蓥市| 青海省| 错那县| 和政县| 甘洛县| 商洛市| 英超| 元江| 东城区| 宁国市| 海盐县| 定陶县| 泗洪县| 和林格尔县| 法库县| 桦南县| 微博| 三原县| 韩城市| 红原县| 汤阴县| 银川市| 夏津县| 五家渠市| 龙山县| 城市| 沂南县| 和静县| 大余县| 五指山市| 宽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