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或許就是難以接受的真實
在一個暴雪紛飛的寒冬,一個被凍得瑟瑟發抖的赤裸的少女走入一個村莊,少女的名字叫“真相”。
村民被雪中赤身裸體的少女的樣子嚇壞了,都跑回自己家中關上大門。少女心如死灰一般絕望。這時,有個名叫“寓言”的少女給赤裸的少女肩膀上披上了一件“故事”的披風。穿上披風的少女鼓起勇氣敲開門,村民們就像完全不記得之前發生的事情一樣,打開門讓少女進來,給了她熱乎乎的飯菜,讓她一起烤火取暖。
在猶太人中間流傳的這個故事,向我們說明了人類本能上所偏愛的溝通方式。比起直接說出的“事實”,人們更容易接受“披上故事外衣的事實”。
不管直言吐露的事實還是客觀的真相,都容易像前文所說的赤裸少女一樣受到防備和拒絕。這是因為人們都對于特定的事實有著自身的固有觀念。所以如果可以把事實與情感、故事相結合,就可以降低對方的拒絕感與戒備心。
故事顧問理查德·麥斯威爾曾說過,“講故事就是把情感植入事實的轉換過程”。從歷史角度來說,講故事也一直被廣泛使用于說服的過程中。請仔細閱讀下面的兩個例子。
“向寡人進諫者,一律處以死刑。”
楚莊王在下了這樣的命令之后,完全不理國政,沉溺于酒色之中。但是畏懼死亡的大臣們誰都不敢站出來,除了閉緊嘴巴忍耐再無他法。就這樣過了三年,終于有一個名叫伍舉的忠臣做好了赴死的準備,來到楚莊王面前。就像往常一樣,楚莊王正在和舞姬們飲酒作樂。
伍舉的到來使楚莊王的臉色沉了下來。
“我不是說過了,所有進諫的人都會被處以死刑,你怎么還有膽來?”
伍舉磕了頭稟告說:
“并不是這樣,微臣只是想出個謎語給宴會助興。”
楚莊王答應了,伍舉說:
“在一個小山坡下面有一只巨大的鳥。但是那只鳥在三年時間里既不叫,也不飛。這只鳥到底是什么東西呢?”
楚莊王這樣回答道:
“這只鳥雖然三年都沒有飛過,但是只要想飛就可以飛到天那么高,只要叫一次便可一鳴驚人。因為知道這件事,所以就這樣既不飛也不叫。”
既不叫也不飛的有問題的鳥,實際上是伍舉在委婉地比喻不理國政的楚莊王。不久以后,楚莊王結束了荒淫的生活,重新專注于國政。不久后楚莊王把所有的奸臣都處決了,并成了春秋五霸之一。而這段逸事的背后還隱藏了楚莊王為認清賢臣與奸臣,假裝沉迷酒色三年的有趣的小故事。
打開楚莊王心門的鑰匙正是“被移入情感的事實”——故事。故事有著打動人心的作用,講故事的方法也可以使故事擁有更強的感染力。
故事在市場營銷和廣告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最近美國的一個團體分析了323個美國電視廣告的內容,得出的結果是60%以上的廣告都有相應的故事結構。
為了理解廣告的運作原理,就必須理解廣告中所包含的故事。文化主題的核心是講故事,而廣告作為文化主題之一,講故事也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原始的故事本能
美國認知心理學專家羅杰·恰克認為,人類本能地將知識和記憶結構以故事的方式構成。在中國有一個與他的理論相關的神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混沌。倏與忽常常相會于混沌之處,混沌款待他們的食物十分豐盛,倏和忽在一起商量報答混沌的深厚情誼,說:“人人都有七竅用來視、聽、吃以及呼吸,唯獨混沌沒有,我們試著為他鑿開七竅。”他們每天鑿出一竅,鑿了七天之后混沌也就死去了。
莊子通過這個故事表達出了自己的主張,混沌之境是真樸的自然之道,順應自然是生命真正的歸宿和最高境界。
神話包含了古人對于宇宙和人生的理解與認知。古人把時間的流逝,季節的轉換,誕生與死亡等哲學的內容融入故事中使人更易接受。
不論西方或東方,人們從很久以前就開始通過故事來理解世間萬物。故事是表達意思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式,也是人類認識自我和世界的引路人。法國思想家讓·保羅·薩特曾說過:“人類利用故事來理解世間萬物。”講故事也因觸碰人類意識的原始形態而具有力量。
故事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展現自身的內在價值。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每個人都有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本能。故事和說話是確認自身存在感的最普遍的方法。
故事也是出色的說服手段。雖然通過哄騙、阿諛奉承或威脅等很多種方式都可以影響他人,但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引導他人的想象力,讓他自己推斷出事情的結果是什么。故事正是起到了這種作用。
故事可以喚起親切感,消除說話者與聽者間看不到的墻,發揮強大的力量。耶穌通過寓言來打動人心,道教和佛教也利用故事使人頓悟,伊斯蘭教圣典中利用故事的形式展現出先知穆罕穆德的人生和教訓,羅斯福和丘吉爾這樣出色的政治家也利用故事使國民更加團結,歷史上有影響力的人全部是當時屈指可數的優秀的故事家。
故事是麻煩終結者
在傳達同一件事情時,只說出“事實”和以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有很大的區別。雖然“事實”很重要,但是“故事”更加重要,簡單且恰當的故事可以發揮極好的效果。
2009年,卡耐基梅隆大學實施了一項以調查“抽象的事實和有關事實的具體故事中哪一個會對人類的行動產生更大影響”的實驗。
首先他們將參與實驗的人分為兩組,分別給他們看兩封不同的信。其中一封信中記錄了馬拉維糧食不足的相關現象以及嚴重的干旱情況所引發的農作物不足的統計數值。另一封信中記錄了馬拉維的貧窮少女羅琦亞的故事。兩封信都在結尾部分呼吁人們為馬拉維捐款。
結果怎樣呢?
閱讀僅列出統計數據和事實的信件的學生平均捐款額為1.14美元,而閱讀另一封具有生動故事的信件的學生平均捐款額為2.38美元,比前者多出一倍有余。
心理學家認為如果擁有豐富的故事,就具有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根據心理學的證據,故事也可以與創作力、想象力以及感情相結合。
正如前文所述,講故事是增強共鳴感和親切感的好方法,也是將信息差別化的特殊方式。故事在一對一對話、大眾演說、發布會等多樣的形式中幫助人們自然地說出想要說的話,同時也具有營造氣氛的作用。
講故事的實用性
講故事的優點如下:
第一,可以同時刺激聽者的左腦和右腦。人的左腦負責理性思維,右腦負責感性思維,左腦處理事實與數據,右腦產生感情和創意。在觀看演說時,左腦接收說話者傳達的信息,右腦則注意說話者的行動。所以如果將事實與故事相結合,可以極大地提高傳達效果。
第二,故事可以影響人的感官。人在學習時獲得信息最多的是聽覺類型、視覺類型和體驗類型這三種形式。而講故事正是把這三種類型有效結合起來的一種方法。
講故事首先會刺激人的聽覺。聲音或快或慢,嗓音或高或低,抑揚頓挫、強調點不同,也會對聽者的聽覺造成不同的刺激,使人集中精神。
講故事的本質是視覺化,聽到的話在腦中會變成畫面。此外利用簡單的身體動作,把故事內容演出來也可以刺激視覺。同時講故事還可提供間接的體驗。人們如果聽到精彩的故事,就會沉浸其中,繼而對故事中的冒險、喜悅、痛苦經歷產生共鳴。
第三,通過講故事可以對相似主題的內容賦予更高的獨創性。拿牛奶廣告舉例來說,牛奶廣告大多數都大同小異,因為能將牛奶產品差別化的特征并不多。因此大多數企業都一致以“牛奶對健康有利”這一信息作為賣點,但有一個廣告卻與眾不同。
200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乳制品加工業界協會舉辦了一個以鼓勵喝牛奶為主題的營銷活動。在其中一個活動環節中,制作了一條包含童話故事的有趣廣告。廣告內容包括患有嚴重生理痛的公主在喝了王子所贈的牛奶后露出笑容,頭發變成蛇的美杜莎在喝了農夫拿來的牛奶后又重新長出綢緞一樣的發絲。
這個宣傳活動拋棄了固有的“牛奶對健康有益”的廣告形式,利用新穎的故事傳達出牛奶不但對成長期的小孩有利,對成人也有利的信息,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使牛奶消費量大幅提升。
講故事可以打開人們的耳朵,給人們留下記憶,并引導人們的行動。美國知名演說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曾說過:“如果我能說服別人,我就能轉動整個宇宙。”如果能夠熟練運用講故事的方法,我們也可以轉動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