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來講,交易策略就是在什么階段該做什么事,如同作戰策略,至于如何做則屬于戰術層面的問題。當交易策略明確后,一旦堅持下去,就會形成交易風格。顯然,交易風格只是一種表體,而實際的交易策略則如主動脈一般貫通于整個表體。
在股市里,有很多分析指標和分析工具,如同十八般武器,但無論它們如何厲害,還必須由交易策略來保障實施,方可準確出擊,有效制敵。交易策略指導著分析工具往哪里走,又在何時發揮有效的功力,但它本身卻是交易理念下的產物。交易理念形同內功心法,保證著交易策略的正確性和可實施性。交易理念是短線交易者在具備了完整的市場觀和股市價值觀后,所形成的對股市最為純粹的看法,以及利用股市機能而隨之共振的思路。一旦對股市有了本質的了解,短線交易者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交易策略和交易方法,在市場中展開博弈。
交易策略往往是唯一的,是用來指導交易的,經得起市場檢驗的。在進行交易的過程里,將會涉及多方面的問題,而每一個方面都應有相應的交易策略來指導實施。比如:
大盤環境分析策略之一:如果市場資金供應充沛,則牛市不會消退,應持股待漲。
個股股質分析策略之一:績優股表現穩健,可中線持有;成長股會有動蕩,應抓住主升浪。
個股技術分析策略之一:在股價向上突破W底時買入,在股價向下突破M頭時賣出。
個股主力分析策略之一:基金重倉的股票有助漲助跌的性質,非待市場轉強不可擁有。
市場心理分析策略之一:當市場股評家和媒體一致看好時,若牛市持續已久,應謹慎持股。
交易時機策略之一:當板塊集體走強時,及時介入的風險較小,可有選擇性地介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前面多數策略屬于分析的結論,并由此引發了交易的策略,但具體在實施的時候,會出現一個交易時機的策略問題,這是每一位短線交易者必然會面對的問題。很多短線交易者把買入過程看得太簡單,那是因為多數短線交易者的資金太小,一次交易就可以完成,但對于大資金而言,則會出現最佳交易點、次佳交易點、適合交易點等。這些交易點并非是事后諸葛般點評出來的,而是存在于一個多數會出現的未知時空中。比如,如果短線交易者要在股價中部一個即將突破重要阻力位的地方買入股票,那么就會出現四個買入點,分別是:即將突破點、已經突破點、突破后的回檔點、回檔后再次突破點。顯然,即將突破點為適合交易點,有一定的風險;已經突破點為次佳交易點,風險較小;突破后的回檔點不是一個值得的交易點,因為不知道是不是假突破的回歸;回檔后再次突破點為最佳交易點,值得大量買入,風險更小。當然,也有短線交易者會認為股價越往后風險就越高,但這往往是沒考慮趨勢全局動因、不重視突破的運動能量而表現出的自然膽怯罷了,多數情況下是不值得憂慮的。在實際交易中,有的短線交易者在上述三個交易點都會買入,而有的則只在一個交易點進行買入,這跟個人的交易風格和對個股的把握程度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