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夢想的路一旦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

人可以10天不喝水,7、8天不吃飯,2分鐘不呼吸,但不能失去夢想1分鐘。沒有夢想比貧窮更可怕,因為這代表著對未來沒有希望。一個人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干什么。有夢想就不必在乎別人罵,知道自己要什么,最后才會堅持下去。

BY馬云

只有夢想,不對任何人設限

有一個孩子小學六年級畢業考試時得了第一名,老師獎給他一本《世界地圖》。他很高興,跑回家就開始看這本《世界地圖》。不幸的是,那天輪到他為家人燒洗澡水。他就一邊燒水,一邊在灶邊看地圖。他看到一張“埃及地圖”,想到埃及有金字塔、有埃及艷后、有尼羅河、有法老王,還有很多神秘的東西,心想長大以后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埃及。

正當他看得入神的時候,爸爸從浴室里沖了出來,用很大的聲音對他說:“你在干什么?”他說:“我在看埃及地圖!”脾氣暴躁的爸爸跑過來給了他兩記耳光,然后說:“趕快生火!看什么埃及地圖!”見他沒有動,爸爸朝他屁股踢了一腳,嚴肅地說:“我保證!你這輩子絕不可能去那么遙遠的地方!趕快生火!”

他當時看著爸爸,呆住了,心想:“我這一生真的不可能去埃及嗎?”

……

20年后,年邁的父親收到一張來自埃及的明信片,上面熟悉的字跡寫著:

“親愛的爸爸:我在埃及的金字塔前給您寫信,記得小時候,您打我兩記耳光,踢我一腳,保證我不能到這么遠的地方來。但是現在,我做到了……”

再看一個美國著名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奧普拉·溫弗莉的故事吧。

奧普拉出身在美國貧民區,是一個私生子。兒時的她寄居在親戚家,受盡了非人的虐待,給她的一生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傷痛。十幾歲的她曾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假裝被打劫的樣子,偷走了母親的錢包。她和伙伴們鬼混,抽煙、吸毒、喝酒,越陷越深,她的青春猶如浸泡在骯臟的大染缸里,母親甚至一度想將她送進少管所。

直到14歲,奧普拉才第一次見到父親。她一直以為自己已經沒有希望了,當時也沒有人愿意正眼看她。還好,父親沒有拋棄她。她在新的環境中改頭換面,參加了學校的戲劇俱樂部,并常在俱樂部舉辦的朗誦比賽中獲獎。后來,在費城舉行的有1萬名會員參加的校園俱樂部演講比賽中,奧普拉憑借一篇短小精悍的演講,贏得了1000美元的獎學金。

在大學里,奧普拉有機會踏進所有電視人夢想的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大門,但是她開創的充滿感情的新聞表述方式與傳統主持人刻板莊嚴的風格迥異。好在雖然這種風格沒有被接受,卻為她贏得了另一家電視臺的特別關注。不過,這家電視臺希望她去紐約接受整容手術,但奧普拉的底子太差,美容師端詳了半天后望而卻步,整容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實,不僅是外貌上的原因,當時美國的主持界鮮有女性,甚至有人說“女人的聲音聽起來缺乏可信度”。但是奧普拉證明了這是謬論:她主持《人們在說話》脫口秀,收視率一路飆升,超過了當年最有名的脫口秀節目。另外,她主持的《芝加哥早晨》欄目,從一個低檔的脫口秀一躍而起,變成收視率第一的金牌欄目。后來,《芝加哥早晨》更名為《奧普拉·溫弗莉脫口秀》,在全美120個城市同步播出。

很難想象吧,一個貧民區的黑人小女孩能走到這一步。是的,夢想,只有夢想不會對任何人設限,只要你不畫地為牢,就永遠有欣賞不完的風景。更何況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開放的世界,它接納每一個想要獲得成功的人。

很多人都輸在了自我設限上。絕大多數人都會以過去的自己來判斷未來的自己。事實是,未來的自己完全可以成為另一種樣子的人。就像奧普拉·溫弗莉一樣,她也曾經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希望了,但只要她去嘗試,不斷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

說和做,永遠都是兩碼事

在家長無微不至的呵護下,在老師嚴規鐵律的限制下,我們一直都在規規矩矩地成長著。

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不了解社會的真正需要,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典型特點。因為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一直被“計劃”著成長,一直行走在一條條胡同里,只有一個方向,只能向前。當我們走到胡同口時,迎面而來的卻是一片茫茫的大草原。

大草原上,似乎沒有路,又似乎哪里都是路,只要自己走下去,我們的后面便形成了路。這對于在引領、扶持狀態下長大的我們,面對一片沒有腳印的前方,還能走得依然堅定嗎?不可能。長輩們教導我們說,做任何一個選擇,都不能輕率,要做充分的調查,要經過成功可能性的論證,要尋求經驗豐富人的指導,這樣才能少失敗或者不失敗。

別人的成功經驗對我們來說,真的有用嗎?書本上的成長原則對每一個人都行之有效嗎?

不得不說,有些建議和忠告是能讓我們受益終生的,但是有些看起來非常正確的指導,卻成為植入我們骨髓的精神垃圾,會成為一種無形的羈絆,阻礙我們的成長和成功。

一些事情,我們的做法可能是錯的,也可能是對的。因此,在我們沒做一件事情之前,就不要輕易地說對還是不對,好還是不好。我們不能被書本上的教條理論限制住,也不要不根據實際情況,死板地執行自己的發展計劃。任何一個不做調整和改變的計劃,都不是科學的計劃。

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加州薩德爾鎮有一位名叫法蘭克的年輕人,因家境貧寒,早早輟學到芝加哥謀生。他在芝加哥城內找了好幾天工作均被拒絕,走投無路時才發現在大街上擦皮鞋也能賺點錢,于是便買了把鞋刷給人擦皮鞋。

法蘭克擦了半年皮鞋,賺來的錢僅夠維持生計。如果不節儉,根本攢不下錢。這樣下去肯定不行,法蘭克便在擦皮鞋的同時,尋找其他賺錢之道。

他發現賣雪糕成本不高,利潤卻不小,就馬上租了一間小店,一邊賣雪糕一邊給別人擦鞋。沒想到,副業的雪糕生意遠比主業擦鞋的生意賺錢,于是他又開了一家小店,同樣是賣雪糕。到后來,他專門從事雪糕的零售批發業務,越做越大。如今,法蘭克的“天使冰王”雪糕在美國冷飲界已成為“超級航母”,占據全美市場七成份額,4000多家連鎖店,遍布全球60多個國家。和法蘭克同時到芝加哥謀求發展的還有一個人,名叫斯特福,他的父親是個農場主,很富有。為了讓兒子成為美國最成功的商人,父親把斯特福送進商學院學習,并拿到MBA學位。

就在法蘭克被生活所迫在大街上給別人擦鞋的同時,斯特福拿著MBA學位,住進芝加哥最豪華的酒店,委托多家市場調研公司調查芝加哥各個行業的市場潛力。最后斯特福對耗資數十萬、歷經一年多時間得到的各個行業的市場數據進行精確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賣雪糕最賺錢。而此時,法蘭克已經擁有了數家雪糕專賣店。

斯特福把自己想開雪糕連鎖店的計劃告訴他的父親,父親卻堅決反對,他認為擁有MBA學位的人去賣雪糕是一種恥辱,會讓天下人恥笑。斯特福見父親這么反對,也猶豫了。但是,當他再次運用專業知識對市場前景進行判斷后,還是覺得賣雪糕成本最低、利潤最大。一年后,斯特福終于說服父親,準備投資打造雪糕連鎖店;而此時法蘭克的雪糕店已成為無法戰勝的“航母企業”了。

任何成功都不可或缺的條件就是膽識。要想干成一件事,膽識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很多事情不是我們不能做,也不是我們做不了,而是我們不敢做。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來回考慮里子、面子,反復掂量成敗得失,無形中便把負面的東西夸大了,這樣一來,還沒動手就背上了很大的包袱。

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不能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安排,哪怕這個人是上帝。要知道,上帝也只能根據他的需要來安排我們。再好的計劃和安排,不去實施,就是一張廢紙,幾句空話。想做的時候就去做,這才是走向成功的開始。

你能做好的,都是適合你的

一個人如果竭盡全力去做一件事,卻最終失敗,原因很可能不是他沒有能力把事情做成功,而是因為他選擇了不太適合自己做的事情。

生活中,許多人正在從事與自己天性格格不入的職業,因為這些人總是相信,投身于時下最為熱門的行業,就儼然處于社會光環的中心,就會得到權力、地位和財富,實現自我的價值。不過,等他們花盡畢生的力氣追求之后,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真正應該做的事情沒有做,自己所追求的很多熱門生計其實根本不適合自己,甚至根本就沒有意義。

所以,我們必須讓自己處在真正適合自己的位置上,完成所應該完成的工作,承擔所應該承擔的職責。如果你的天賦和內心要求你從事木工工作,那么你就做一個木匠;如果你的天賦和內心要求你從事醫學工作,那么你就做一個醫生……如果你沒有任何內在的天賦,或者內在的呼聲很微弱,那么,你就應該在你最具適應性的方面和最好的機會上慎重地做出選擇。

作家斯貝克一開始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會成為作家,曾幾次改行。起初,因為他身高一米九多,愛上了籃球運動,成為一名籃球員。因為球技一般,年齡漸長,又改行當了畫家,他的畫技也無過人之處。當他給報刊配畫時,偶爾也寫點短文,終于發現了自己的寫作才能,從此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倫琴原來學的是工程科學,在他老師的影響下,做了一些物理實驗,逐漸感覺到自己干這一行最適合,后來終于成了一個有成就的物理學家。

德國作曲家亨德爾在尚未學會說話時就開始學習演奏樂器。10歲時就創作了六首樂曲。亨德爾的父親是宮廷理發師,他希望兒子成為律師,看到兒子如此愛好音樂,十分擔憂,便采取了嚴厲的措施,禁止兒子演奏樂器,甚至不讓兒子上小學,因為小學有音樂課。可亨德爾根本就不理會父親的用心,白天不行,他就在夜深人靜時起來練琴,為了不被人發覺,只好不出聲地練。后來,他終于成為與巴赫齊名的音樂巨匠。

哈佛大學的伯恩斯教授做了一個統計,發現幾乎所有成功者都有的一個共同特征:不論聰明才智高低與否,又不論是從事哪一個行業、擔任什么職務,他們都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事實表明,一個人的成功來自他對自己擅長的工作的專注和投入,無怨無悔地付出努力,才能享受甘美的果實。

我們選擇職業時,要注意的是特長與職業的匹配。比如擅長形象思維的人,較適合從事文學藝術方面的職業和工作;擅長邏輯思維的人,則比較適合從事哲學、數學等理論性較強的工作;擅長具體思維的人則比較適合從事機械、修理等方面的工作。總之,找到發揮自己優勢的職業才能發揮我們自身最大的潛能。

別把時間浪費在差勁的構想上

諾貝爾獎得主萊納斯·波林說:“一個好的研究者知道應該發揮哪些構想,而哪些構想應該丟棄,否則,會浪費很多時間在差勁的構想上。”有些事情,你雖然用了很大的努力,但你遲早會發現自己處于一個進退兩難的地位,你所走的研究路線也許只是一條死胡同。這時候,最明智的辦法就是及時抽身退出,不受困境所縛,去尋找新的機會。

一位非常干練的推銷員,他的年薪有六位數字。很少有人知道他原來是歷史系畢業的,在干推銷員之前還教過書。

這位成功的推銷員這樣回憶他前半生的道路:

“事實上我是個很沒趣的老師。由于我的課很沉悶,學生個個都坐不住,所以,我講什么他們都聽不進去。之所以是沒趣的老師,是因為我已厭煩教書生涯,毫無興趣可言,這種厭煩感卻在不知不覺中也影響到學生的情緒。最后,校方終于不與我續約了,理由是我與學生無法溝通。其實,我是被校方免職的。當時,我非常氣憤,所以痛下決心,走出校園去闖一番事業。就這樣,我才找到推銷員這份自己能夠勝任并且感到愉快的工作。

“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我不被解聘,也就不會振作起來!基本上,我是很懶散的人,整天都病懨懨的。校方的解聘正好驚醒我的懶散之夢,因此,到現在為止,我還是很慶幸自己當時被人家解雇了。要是沒有這番挫折,我也不可能奮發圖強起來,而闖出今天這個局面。”

成功者的秘訣之一是隨時審視自己的選擇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調整目標,放棄無謂的固執,灑脫地走向成功。

機遇要靠自己創造

保羅·高爾文是摩托羅拉公司的創始人。他10歲時,在一個名叫哈佛的小鎮上讀書。哈佛鎮當時是個鐵路交叉點,火車一般都要在此停留,加煤加水。于是,許多孩子趁機來到火車上賣爆米花,為自己賺點零花錢。

高爾文發現這里很適合做買賣。于是,他也加入了賣爆米花的行列。除了在火車上叫賣,高爾文還想了許多辦法來增加銷量。他做了一個爆米花推車,用車推到火車站或馬路上叫賣。為了使爆米花的味道更加可口,他往爆米花里摻入奶油和鹽,更加贏得顧客們的喜愛。

有一次,哈佛鎮下了一場大雪,幾列滿載乘客的火車被大雪封住無法前進。高爾文瞅準時機,趕制了許多三明治拿到車上去賣。三明治做得并不太好,但饑餓的乘客們仍搶著購買。高爾文因此又發了一筆小財。

夏天到了,高爾文又推出了一種新產品--蛋卷冰淇淋。他將一個箱子用吊帶挎在肩上,在箱子的中部放上半加侖冰淇淋,箱子邊上刻出一些小洞,正好堆放蛋卷,然后拿到火車上去賣。這種新鮮的蛋卷冰淇淋很受歡迎,生意異常火爆。

賣爆米花的經歷,培養了保羅·高爾文對市場動態敏銳的把握能力,以及創造機遇的能力。

機遇不能消極等待,更不能拖延。如果你寄希望于等待,寄希望于運氣,那么,你最初的熱情和你已經花費的精力都將在消極等待中消磨殆盡。因為拖延,你將會失去眼前的機遇,最終則會導致失敗。

不要忘記心中的“土撥鼠”

在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有時也會被途中的細枝末節和一些毫無意義的瑣事分散精力,擾亂視線,以至于中途停頓下來,或是走上岔路,從而放棄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標。

亨利·畢克斯特斯畢業之后回到家鄉,積極協助父親行醫治病,但他對這門職業不是很感興趣,而且對小鎮沉悶的生活越來越不滿足。后來,亨利·畢克斯特斯的父親將他送到劍橋大學學習醫學,希望他將來能在大城市找份工作。由于用功過度,他的身體受到了損害。為了恢復健康,亨利·畢克斯特斯去外地做了一名巡游醫生。在此期間,他對法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醫學的興趣卻沒有以前強烈。回到劍橋之后,他拿到了醫學學位,但他決心放棄從醫。

他開始學習法律,像以前鉆研醫學那樣刻苦。他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每個人都跟我說:你一定會成功的,只要你能堅持。盡管我不知道結果會是什么樣子,但我還是要努力相信它,只要我竭盡全力,我決不會失敗。”28歲,他成了一名律師,但沒有生意。他經濟緊張,主要靠朋友們資助。等了三年,仍然沒有成功。他給家里寫信說他“承認自己真不知道該怎樣才能掙扎到機會的來臨”;他寫信給朋友們說他再也不想拖累他們了,他想放棄這一追求回到劍橋去,“在那里我相信能找到謀生的辦法”。

幸運的是,親人和朋友又給了他一些資助,他堅持著。終于,生意一個個來了。開始時是一些小案子,慢慢就有了大案子。

亨利·畢克斯特斯是一個從不放過任何機會的人,不懈的努力終于給了他豐厚的回報。經過幾年的發展,他還清了所有的債務。他的后半生充滿鮮花和掌聲,最終成為上議院的貴族。

他的天賦跟普通人其實沒有什么兩樣,正是他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使他獲得了成功。回味他的經歷,處在人生路口的年輕人,你作何感想?

三只獵狗追一只土撥鼠,土撥鼠鉆進了一個樹洞。這個樹洞只有一個出口,不一會兒,從樹洞里鉆出一只兔子。兔子飛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樹。兔子在樹上,倉皇中沒站穩,掉了下來,砸暈了正仰頭看的三只獵狗,最后,兔子終于逃脫了。

故事講完了,有這樣一個問題:“這個故事合乎自然,我會想到你有這么幾個答案:

‘兔子不會爬樹。’‘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時砸暈三只獵狗。’……當你再找不出問題的時候,你有沒有想到還有一個問題,‘土撥鼠哪里去了?’”

在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有時也會被途中的細枝末節和一些毫無意義的瑣事分散精力,擾亂視線,以至于中途停頓下來,或是走上岔路,而放棄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標。

不要忘了時刻提醒自己,土撥鼠哪去了?自己心目中的目標哪去了?

有時間找借口,不如去想辦法

有了夢想就去追尋。想做成事情就不要尋找任何借口,對于你來說沒有什么不可能,要勇往直前。

巴頓將軍在他的戰爭回憶錄《我所知道的戰爭》中,曾寫到這樣一個細節:“我要提拔人時常常把所有的候選人排到一起,給他們提一個我想要他們解決的問題。我說:‘伙計們,我要在倉庫后面挖一條戰壕,8英尺長,3英尺寬,6英寸深。’我就告訴他們那么多。那是一個有窗戶或有大節孔的倉庫。候選人正在檢查工具時,我走進倉庫,通過窗戶或節孔觀察他們。我看到伙計們把鍬和鎬都放到倉庫后面的地上。他們休息幾分鐘后開始議論我為什么要他們挖這么淺的戰壕。他們有的說6英寸深還不夠當火炮掩體。其他人爭論說,這樣的戰壕太熱或太冷。如果伙計們是軍官,他們會抱怨他們不該干挖戰壕這么普通的體力勞動。最后,有個伙計對別人下命令:‘讓我們把戰壕挖好后離開這里吧。那個老畜生想用戰壕干什么都沒關系。’”

最后,巴頓寫道:“那個伙計得到了提拔。我必須挑選不找任何借口地完成任務的人。”

喬治·華盛頓·卡佛說:“99%的人之所以做事失敗,是因為他們有找借口的惡習。”工作不順利時,我們常常會找種種借口,認為是領導故意刁難,把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交給自己;認為自己最近健康狀況欠佳,才導致效率不高……想偷懶,還把偷懶理由正當化,總認為期限還有三天,明天、后天再拼,今天不妨放松一下。

不要為你的放棄找借口,最關鍵的是你還沒有堅強的意志力。不要總是抱怨你沒有機會,沒有人幫助你,沒有人吹捧你,沒有人拉你一把,沒有人讓你變得重要,沒有人告訴你出路。如果你有潛力,如果你真的稱職,你就會在找不到路的時候開創出一條路來。

找借口是執行力不夠的表現,如果內心不想做某件事,就會以種種借口來應付。當我們用借口來應對一件本可以輕而易舉地完成的事時,成功也就被借口阻擋在了門外或者被推遲了一步。

被辭退18次的女主持人

有些人往往喜歡走捷徑,走不通就會快速換一條路,結果換來換去,也許幾十年都沒有走完一條路,也未做完一件事,忙忙碌碌間走完了一生。愚公是英雄,他和他的兒孫們搬走了一座山;貝多芬也是英雄,他堅信耳聾也能聽到美妙的音樂。他們都是選定了自己的路,堅定地走下去,沒有因為遇到困難就想換另外一條道路。

美國著名電臺廣播員莎莉·拉菲爾在她30年的職業生涯中,曾經被辭退18次,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處,確立更遠大的目標,仍然堅持走自己選擇的路。最初由于美國大部分的無線電臺認為女性不能吸引觀眾,因此,沒有一家電臺愿意雇用她。她好不容易在紐約的一家電臺謀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辭退,說她跟不上時代。莎莉并沒有因此而灰心喪氣。她總結了失敗的教訓之后,又向國家廣播公司電臺推銷她的談話節目構想。電臺勉強答應了,但提出要她先在政治臺主持節目。“我對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難成功。”她也一度猶豫,但堅定的信心促使她大膽去嘗試。她對廣播早已輕車熟路了,于是她利用自己的長處和平易近人的作風,大談即將到來的7月4日國慶節對她自己有何種意義,還請觀眾打電話來暢談他們的感受。聽眾立刻對這個節目產生興趣,她也因此而一舉成名了。如今,莎莉·拉菲爾已經成為自辦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曾兩度獲得重要的主持人獎項。她說:“我被人辭退18次,本來會被這些厄運嚇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結果相反,我讓它們鞭策我勇往直前。”

她是一個堅持走自己的路的人,她沒有因為被辭退18次就懷疑自己的選擇,反而更加激發了她證明自己的勇氣,在經過了那些失敗之后,她有機會開始嘗試,進而做到最好,成了著名的節目主持人。

選擇一條路很容易,但是要堅持在這條路上走到最后,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向目的地邁出了999步,卻沒有堅持著邁出最后一步,那么你依然是失敗的。目的地只有一個,再近的點也不是終點,那些在距離終點很近的地方而停下了腳步的人是多么可悲啊!

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就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打擊,這是一種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放棄的態度,是一股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韌勁。想要炫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就要有這種態度,就要有這股韌勁。

所謂機遇,不過是自我規劃的實現

我們常說:機遇偏愛那些有準備的人。有的人一味地把自己的不如意歸結為“運氣不行”,這只是給自己的疏懶找借口。如果你在失敗者的隊伍中詢問他們失敗的原因,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會說:沒有機會,沒有人幫助、提拔他們。他們還會說,優秀的人太多了,好的職位已被別人占據,一切好的機遇都已被別人捷足先登,所以他們只好這樣。成功者卻不會如此推托。他們默默地工作,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怨天尤人。他們穩扎穩打,從來不依賴別人的幫助。

亞歷山大大帝在一次勝利之后,有人問他:“假如有機遇,你想不想把第二個城堡攻下來?”

“什么?機遇?我從不等待機遇,我會去創造機遇!”有些人將等待機遇當成了一種習慣,這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工作的熱情與精力,就在等待中逐漸消磨掉了。那些不肯工作只會胡思亂想的人是根本看不到機遇的,只有那些勤懇工作、奮發向上的人,才會發現機遇。

北京小伙子張驥剛滿29歲就被美國知名計算機廠瑞創看中,出任瑞創電子公司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中國區總經理。在此之前,張驥只不過是該公司駐北京辦事處的一名普通員工,而瑞創公司正準備撤銷在中國的這家辦事處。就在張驥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的時候,總公司召他去開會。

于是,張驥提著筆記本電腦上了飛機,而他更是對這次會議的參會人員和會議內容一無所知。他在飛機上仔細研究了瑞創近兩年的年度報告,10多個小時之后,當飛機抵達機場的時候,他已經做出了瑞創公司在中國兩年內的發展計劃。對張驥來說,這份計劃的完成,僅僅源自于平時養成的喜歡總結心得體會的習慣,他總認為即使和別人做同樣的事情,也要比別人從中多收獲一點,對于做過的事情總要留下點什么。

誰也沒想到,會前5分鐘,張驥被要求當著瑞創公司的所有海外分公司總經理和瑞創公司總裁的面發言!這次突然襲擊的結果是他改變了這家年收入60億美元的公司的重要決策,也給自己帶來了新的機遇。公司決定不僅不撤銷這個辦事處,而且還要加強在中國的發展,并對張驥委以重任。

機遇給人們提供了成功的機會,可是,成功的人,未必就與他人有多大不同。若是非要尋找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他們會比常人勤勉,更加專心致志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件大事都是由許多的小事堆積而成的。只有扎扎實實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有朝一日才可能干成大事。機遇從來不是等來的,把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到極致,才可能在機遇面前胸有成竹,取得成功。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許已經有許多機遇在等待著我們。或許機遇就在眼前,或許在你的問題當中,就隱藏了一個機遇,然而,你卻一直忽略了它們。關鍵就在于你沒有做好抓住機遇的準備。你不妨從身邊開始,找尋下一個成功的機遇,或是掌握住現在的機遇,把它做到最好。

惟有成功可以提升你的人格和尊嚴

《當上帝說不的時候》的作者布里莉絲是美國家喻戶曉的演講家、暢銷書作家,她的故事美國人耳熟能詳。她每年2/3的時間是在飛機上度過的,因為她要在美國各個州進行演講,激勵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

布里莉絲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20歲剛出頭就嫁給了花言巧語的史密斯。結婚之后,她生下兩個孩子,日子盡管不算好,但還過得去。

當布里莉絲第三次懷孕的時候,史密斯徹底撕下了偽裝,天天在外面鬼混,即使回家,也是滿身酒氣地和布里莉絲吵架,并且對她大打出手。

布里莉絲辭去了證券交易所的工作,把全部身心放在家庭、孩子和丈夫的身上。她想通過的自己的努力,挽回和諧、幸福的家庭。

結果,沒有了收入的布里莉絲,更讓史密斯瞧不起,不管她在他面前如何低三下四也沒有用。在她生第三個孩子的時候,只有兩個不懂事的孩子在醫院里陪伴她。第三個孩子出生半天之后就夭折了,她滿懷喪子之痛回到家里,不但沒有得到史密斯的安慰,反而遭到暴風雨般的毆打。史密斯一腳把布里莉絲從二樓踹了下去,無比虛弱的她順著樓梯滾下來,重重地摔在一樓的地上。

這一摔,把布里莉絲徹底摔清醒了。她意識到,要想在史密斯面前擁有自己的人格和尊嚴,只有自己變得富有和強大才行,靠乞求、哀告、逆來順受只能讓他更加瞧不起自己。于是,她提出了離婚。

善良而一無所有的布里莉絲根本不是史密斯的對手。他通過各種卑鄙的手段,買通了律師,轉移了家中大部分財產,搞臭了她的名譽,最后連孩子的監護權她都沒有得到。在洛杉磯,布里莉絲不是好妻子,不是好母親,甚至不是好女人,在任何人面前,都不能得到一個人應該得到的最起碼的尊重。

布里莉絲沒有辦法,移居加利福尼亞,找了一份工作,開始學會獨立生活。布里莉絲說,那段日子,沒有人把她當人看,連她都懷疑自己是一顆災星,只能給認識她的人帶來災難。伴隨她的,只有書和上帝。

利用工作之余,布里莉絲寫了一本書,名叫《從女孩到女人》。她把書稿寄給50多家出版商,因為她不是有名作者,所有的出版商都拒絕出版,哪怕她的出版條件低到近似乞討。有的出版商不但不出版她的書,甚至嘲笑她,說她最不適合的職業就是寫作。

后來終于有一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書。誰也沒想到此書一上市,就受到全美女性的追捧,一年發行200多萬冊。

這本書的成功,改變了布里莉絲的命運,使她有實力請到最好的律師,要回本屬于自己的子女監護權,又遇到了真正愛她的好男人約翰……現在,布里莉絲已經成為當代美國杰出女性之一,成為戰勝不幸生活的杰出代表。這是因為在后來,她曾經被最信任的朋友騙得傾家蕩產,差一點被子宮癌奪去生命,承受住第二次失去愛子的打擊,從颶風后倒塌的房屋下堅強地活下來……作為風靡全美的演講家,布里莉絲在講演中強調:弱者也有人格和尊嚴,但不會有人在乎,甚至每個人都以踐踏你的人格和尊嚴為樂,你大聲抗議只能遭到更加嚴重的嘲笑。你要想活得有尊嚴,只有在事業上獲得成功,比嘲笑你的人更強大,更成功。

一切游戲規則都是強者制定的,弱者沒有話語權。作為年輕人,要想保持人格的完整,活得有尊嚴,靠什么呢?

靠抱怨和牢騷肯定不成,靠乞求和吶喊也不成,這樣做最大限度也只能獲得毫無價值的同情。在財富散落社會各個角落的年代,沒有人真心同情四肢發達、內心脆弱、用眼淚守護人格和尊嚴的年輕人。人們崇拜的是戰士,哪怕是戰死的戰士。

在任何人都可能成功的年代,要想活得有尊嚴,就得靠自己的實力來證明。英雄不問出處,成功最能證明問題。也只有當一個人在事業上獲得成功的時候,不用說他的人格和尊嚴,就連他曾經的苦難,都是激勵人們的最佳故事。

作為一個人,就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服務于更多的人才能體現我們存在的價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安县| 建瓯市| 棋牌| 海阳市| 象山县| 无锡市| 涞水县| 罗定市| 宁阳县| 太仓市| 原阳县| 类乌齐县| 中江县| 上杭县| 三门峡市| 沙湾县| 石渠县| 北宁市| 西乡县| 海原县| 贵阳市| 元江| 祁连县| 大同市| 新邵县| 科尔| 宁安市| 富宁县| 临桂县| 桃源县| 东乡县| 鹤岗市| 应用必备| 阳新县| 晋宁县| 齐河县| 昭通市| 项城市| 肇源县| 从化市| 淅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