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近代中國鴉片煙毒(5)
- 中國近代史十五講(名家通識講座書系)
- 朱英
- 4168字
- 2015-08-25 11:28:37
值得指出的是,鴉片戰爭原本主要由鴉片而引發,但是在《南京條約》中卻對鴉片貿易只字未提。或許英國方面也深知鴉片是毒品,將其明確載入條約而使之合法化,在國際輿論上會于己不利,因此英方代表提出“用實物買賣的形式使鴉片貿易合法化”的要求受到清朝代表拒絕,但得到“各國商船是否攜帶鴉片,中國不必過問,亦毋庸繩之以法”的說法之后,也同意在條約中避而不談,實際效果卻是默許鴉片貿易合法化。1844年,清朝欽差大臣耆英致函新任英國駐華公使德庇時,向其再次表示:“鴉片貿易可以在雙方默契下進行。按照這一默契,實現和平后,一次有關嚴禁鴉片的公告也沒有發表過。”轉引自邵雍:《中國近代販毒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5頁。清朝政府方面當時不敢公開承諾鴉片貿易合法化的原因,是由于“鴉片以新例初頒,釁端由是而起,既不便申明前禁,又不便擅定稅章,遂置此項于不議。”李圭:《鴉片事略》,載《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6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153頁。正因如此,在鴉片戰爭之后,經清朝道光皇帝直接督促而在全國范圍內大張旗鼓推行的禁煙運動即趨于沉寂,實際上是隨著鴉片戰爭的戰敗,禁煙運動也宣告失敗。
盡管《南京條約》沒有明定鴉片貿易合法化,清政府也沒有宣布禁煙令無效,但由于雙方達成了一種默許的態度,所以鴉片戰爭之后外國鴉片煙販在中國的行動不再像以前那樣受到諸多限制,原本成為驚弓之鳥的國內煙販也變得有恃無恐,致使鴉片煙毒又重新開始在中國大肆泛濫。
在鴉片戰爭后的1843至1860年,從印度加爾各答和孟買兩地出口輸入中國的鴉片數量,除個別年份之外,幾乎每年都在遞增,總額也從四萬余箱增至近八萬箱。而且,以上數據還未包括從印度達曼、果阿另外兩大鴉片產地輸入中國的鴉片,如果全部加起來無疑要遠比戰前從印度輸入中國的鴉片總額高得多。與戰前有所不同的是,過去鴉片走私的輸入地主要集中于一口通商的廣州,戰后則擴展至五個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廣州仍然是重要的鴉片入口之一,“鴉片就在街道上成箱地公開運送,并且像非違禁品一樣地進行銷售。”汪敬虞:《赫德與近代中西關系》,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55頁。
不過,英國鴉片煙販無時無刻不試圖使對華鴉片貿易公開合法化。到1856年,英國即制造借口,伙同法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也稱英法聯軍之役。英國之所以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雖然是緣于英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急需擴大海外市場,并且想用武力迫使清朝在政治上進一步屈服,但達到對華鴉片貿易合法化也是其目的之一。1857年4月英國外交大臣克勒拉得恩致英國侵華軍隊全權專使額爾金的訓令即曾透露:“現在的鴉片貿易,在地方當局的許可與縱容下,似乎已達到充分滿足中國鴉片需要的程度,但是以完納關稅把鴉片貿易置于合法地位,顯然是比現在這種不正規的方式更為有利。”轉引自王宏斌:《禁煙史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第99頁。由此不難看出,英國方面意欲使鴉片貿易合法化的要求溢于言表。
1857年12月,英法聯軍攻占了廣州。次年,英法艦隊又開始北上,4月抵達天津大沽口外,5月進入天津近郊。清廷被迫在6月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除允許外國公債進駐北京,增開10個通商口岸,外國人可在通商口岸自由居住、購地租屋、進入內地通商與傳教之外,還確認了鴉片貿易的合法化。1859年6月,英法聯軍借入京換約之機又擴大戰爭,10月攻入北京城,將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中的金銀財寶及各種文物洗劫一空,為消滅罪證又付之一炬,縱火將圓明園燒為灰燼。大火燃燒三天三夜未息,“黑煙結成濃云,彌漫北京天空,向東南流動百余里。”
鴉片貿易的合法化問題,在1858年11月訂立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中再次予以確認,并就鴉片進口稅率問題達成了協議。在上海舉行的中英通商稅則的談判中,討論鴉片稅率時,清朝政府談判代表提出每箱鴉片進口納稅60兩,英方代表不予接受,提出15至20兩的低稅率。最后雙方反復討價還價,同意每箱鴉片進口收稅30兩。在該條約的中文本中,鴉片一詞變成了合法進口的“洋藥”,英文本中則仍然用的是“Opium”。按照清朝的新條例,“洋藥一項,除系官員、兵丁、太監人等照例治罪,又私售藏奸聚集者,照聚賭例治罪外,其余民人概準買用。凡外洋及內地客商在各省關口貿易者,均照酌定稅則;上海一口,議定每百斤稅銀三十兩,所有各海口及津關,均系一水可通,在內江河面凡船只能到各稅關口者,均請照上海一律輸稅。……其民間買用,于九年三月初一日,出示曉諭,一月以后,悉照新定條例,一體遵行。”李圭:《鴉片事略》,載《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6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231頁。
在此之后,鴉片輸入中國暢通無阻。隨著鴉片輸入數量的激增,鴉片稅也成為清朝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根據雷麥的考察與研究,1884年以前鴉片占中國進口貨值的三分之一以上,有時甚至達到45%左右。這一時期,一般洋貨進口的稅率不足值百抽五,有的還低于值百抽三,但洋藥稅率為市價的8%,大約為一般稅率的兩倍。按此推算,1884年之前的進口稅中,鴉片稅約占一半左右,最高時甚至占60%以上。雷麥:《中國對外貿易》,第41、88頁。參見蘇智良:《中國毒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35頁。顯而易見,在鴉片貿易合法化之后,一方面是煙毒更加肆虐泛濫,人民廣受其害;另一方面則是外國煙販從中獲得越來越多的高額利潤,清王朝也通過征收鴉片稅開辟了另一重要的的稅收來源。
鑒于煙毒之廣泛流傳,危害日益嚴重,帝國主義侵略又導致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近代中國有識之士禁煙之呼吁連綿不絕。到晚清維新運動興起之際,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眾多著名維新派人士,都曾大聲疾呼鴉片使“種以之弱,國以之貧,兵以之窳”,如果任其繼續漫延而不予禁止,對中華民族將會造成難以估計的嚴重危害。與此同時,維新派還積極組織戒煙會、拒毒會,開展民間拒煙活動,使之成為當時救亡圖存的活動內容之一。
到清末,隨著民間禁煙與救亡的呼聲更加強烈,開始推行“新政”改革的清政府,也發起了有清一代第二次頗有聲勢的禁煙運動。至此,民間禁煙運動與政府禁煙新舉措上下呼應,取得了更為突出的成效。1906年9月清廷頒發禁煙上諭,11月政務處擬訂《禁煙章程十條》,規定不準再種罌粟,已種者每年減少九分之一,如過期不禁地畝充公;嚴禁洋藥進口,協商修改條約之相關規定;所有煙館煙店限6個月內一律停歇,到期均予取締。隨后幾年,清朝政府又不斷頒行新的禁煙條例,并且設立專門的禁煙機構,任命禁煙大臣專負其責。與此同時,清朝政府還積極與英國進行交涉,杜絕鴉片輸入。由于英國的眾多商品已占據中國市場,鴉片在中英貿易中逐漸退居次要位置,1905年鴉片進口值僅占進口總值的7%左右,所以英國政府也同意中國禁止鴉片輸入,在1907年12月與清政府達成禁煙協議:從次年起逐年遞減英印鴉片輸入中國數量的十分之一,10年之內全部停止;大幅增加鴉片進口稅率,每百斤征銀220兩。1909年2月,又在上海召開了萬國禁煙大會,更進一步推動了清末禁煙運動的深入發展。
中英簽訂禁煙協議之后,清王朝決心借此機會肅清煙毒。宣統帝頒發諭旨稱:“鴉片煙盛行以來,流毒異常慘烈。……英國現已實行遞減,如期禁查,轉瞬三年,何以答友邦政府之美意?何以慰各國善士之苦心?此機一失,時不再來。……著臣工協力通籌,認真辦理,無論如何為難,必期依限斷絕,毋得稍涉因循,致干重咎。”轉引自邵雍:《中國近代販毒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73—174頁。1911年5月,中英雙方又簽訂禁煙協議,規定凡各省份土藥已經絕種,他省土藥亦禁運入,則印藥即不準進入該省。至此,中國與英國限禁鴉片的交涉取得明顯的成績。
中華民國建立后,也繼續開展禁煙運動。1912年10月,民國北京政府頒布《重申鴉片禁令》;1913年4月,召開全國禁煙會議,成立全國禁煙聯合會;1914年3月,內務部設立禁煙督察處,并公布《督察禁煙處章程》14條,同年還頒布《禁種罌粟條例》10條。1917年,英國履行1907年與清朝政府達成的10年后停止向中國輸入鴉片的禁煙協議,正式宣布停止向中國輸入鴉片。
綜上所述,清末民初的禁煙新舉措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在此后的北洋軍閥時期,中國陷于軍閥割據、四分五裂狀態,為了爭奪地盤,擴充軍隊,各路軍閥幾乎都利用毒品掠奪社會財富,依靠鴉片消費稅增加稅收來源,有的甚至縱容種植罌粟。于是,鴉片煙毒在北洋軍閥時期又逐漸開始流布,甚至出現了一些專業性質的鴉片公司,例如上海的信遠公司、公平公司、聚豐貿易公司、三鑫公司等,都是大型專業販毒公司,其后臺則是軍閥和外國侵略勢力。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從1927年9月至1928年4月頒布了許多禁煙章程及條例,但起初主要采取“寓禁于征”的政策,即用增加稅收的方式限禁鴉片。1928年8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全國禁煙委員會,隨后頒布《禁煙法施行條例》,規定限期實行禁種、禁運、禁售、禁吸政策,屆時如有違反,送交法庭依法懲處。11月,全國禁煙會議召開第一次大會,通過了一系列禁煙案,會后又據此頒布了一批禁煙條例及章程。
南京國民政府的禁煙令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各方面的具體原因,鴉片煙毒在近代中國始終未能完全肅清,走私販賣屢禁不絕。尤其是在南京國民政府后期,國產鴉片數量猛增,西南地區成為鴉片的最大產區。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后,向中國大肆輸入鴉片和其他毒品,將東北地區變成日本推行鴉片專賣的主要基地,并建立全國性的鴉片販賣網,使煙毒在中國又一次泛濫成災。抗日戰爭勝利后,南京國民政府重新修訂頒布一系列禁煙條例和章程,但也無法做到徹底肅清煙毒。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共中央于1952年開展全國禁毒運動,通過采取一系列嚴厲的措施,才使禁絕鴉片煙毒取得了成功。
思考題
1.鴉片在近代中國泛濫的原因及其危害。
2.禁煙運動與鴉片戰爭爆發的關系。
閱讀書目
1.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三聯書店,1995年。
2.蕭致治主編:《鴉片戰爭史》,上冊,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
3.蘇智良:《中國毒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4.王金香:《中國禁毒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