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0章 論增進勞動生產力的因素及分配勞動(30)

  • 國富論
  • (英)亞當·斯密
  • 4991字
  • 2015-07-06 11:17:28

所有的家畜肉市場,幾乎都局限在國內。愛爾蘭和美洲某一英屬殖民地,有大規模的腌肉制造業。據我所知,現在還在經營此業的,就只有這兩個地方了。也就是說,在今日世界,只有這兩個地方能夠輸出本國的大部分家畜肉。

相反的,即使是在進行改良之初,毛革市場也很少局限于國內。只要簡單地修整一下羊毛,略微調制一下生皮,就可以把它們極容易地送往其他國家。

因為,它們是多種制造品的原料,可以滿足許多國家的生產需求。

在那些因耕作粗放而人口稀少的國家里,一頭牲畜的毛皮價格占全部價格的比例,遠遠大于它在家畜肉需求較大的富國中所占的比例。由休謨先生的觀察可知,羊毛在薩克遜時代的價格,大約占整只羊價格的五分之二。在休謨先生看來,當時的這一比例比現在的同一比例大得多。根據確切的記載,我知道在西班牙的某些地方,人們殺羊的目的往往只是采取羊脂、羊毛,卻不要羊肉。無論那些羊肉是在地上腐爛,還是被肉食鳥獸吃掉,他們都聽之任之。

如果說這種現象在西班牙是時有發生的,那么它在智利、布宜諾斯艾利斯,以及除西班牙之外的其他許多西屬美洲殖民地,幾乎是習以為常的。這些地方的人們不斷地撲殺有角動物,目的往往只是獲得獸皮、獸脂。此外,當地海島也經常被海盜侵擾。現在,雖然法國人的種植園已經延伸到了該島的整個西部海岸,但由于該國的安定、改良和人口情況尚未改善到滿足需求的狀態,不足以提高島上西班牙人的家畜價值,所以那里也經常出現撲殺牲畜并只取獸皮、獸脂的情況。西班牙人一直占據著該島的東部海岸,現在又占據了該島的所有土地和山嶺。

整頭牲畜的價格,必定會隨著社會改良和人口增殖而上漲。不過,跟獸毛和獸皮相比,獸肉價格受整頭牲畜價格上漲的影響要大得多。在原始社會狀態下,獸肉的市場總是局限于國內。所以,當社會進步、人口增殖時,其范圍也會按照一定的比例擴大。但是,獸毛和獸皮即使是出產于野蠻國家,也往往可以銷往全世界,而且其市場基本不會隨社會狀況的變化而按比例擴大。由于一國的改良,并不能使世界商業狀態產生顯著的變化,所以即使是在一些經歷了社會改進、人口增加的國家,商品的市場也可能會保持著以前的范圍不變。

按事物發展的自然趨勢來看,如果社會改進了,那么商品的市場就一定會有一些擴展。比如,如果一國以某種商品為原料的制造業日益繁盛,那么這種商品的市場即使不能因此而大幅擴大,它也必定會向更接近于產地的地方轉移。于是,這種原料的價格,就會根據運費的高低而有不同程度的上漲。這時,獸毛和獸皮的價格,即使不能與獸肉價格按同一比例上漲,也必然會上升很多,而且絕對不會下跌。

雖然英格蘭的毛織物制造業非常繁盛,但是羊毛的價格,卻從愛德華三世以來就開始大幅下跌。若干的可靠記錄顯示,在愛德華三世時期(十四世紀中葉),英格蘭每托德(合二十八磅)羊毛的普通價格至少是十先令(含陶衡六盎司銀)。如果按每盎司等于二十便士來計算的話,當時的十先令大約相當于現在的三十先令。可現在,哪怕是英國最優質的羊毛,如果能賣到二十一先令每托德,就算是賣到好價錢了。照此推算,愛德華三世時期的羊毛價格對現在羊毛價格的比例,是十比七;而且,前者的真實價格更大。如果當時的小麥售價是六先令八便士每夸脫,那么當時的十先令,就可以購買到十二蒲式耳小麥;而如果現在的小麥售價是二十八先令每夸脫,那么現在的二十一先令,就只能購得六蒲式耳小麥。照此推算,以往羊毛真實價格和現在羊毛真實價格的比例,應該是二比一。換言之,當時每托德羊毛所能購買的食品量,是現在同量羊毛所能購買的食品量的兩倍。在勞動的真實報酬相等的情況下,當時每托德羊毛所能購買的勞動量,也兩倍于現在同量羊毛所能購買的勞動量。

羊毛真實價格和名義價格的跌落并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由以下三種暴力和人為原因引起的。一是禁止輸出英格蘭羊毛,二是準許免稅輸入西班牙羊毛,三是限定愛爾蘭羊毛只能輸往英格蘭。自從有了這些規定之后,英格蘭的羊毛市場就只能局限在國內,而不能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步擴張了。在當地,他國羊毛主動與本國羊毛競爭市場,愛爾蘭羊毛則被迫與英格蘭羊毛競爭市場。由于一些不公平、不正當待遇的阻礙,愛爾蘭境內的自產羊毛,大部分都被運往了英格蘭這個唯一的市場,只留下一小部分供本地的毛織物制造業使用。

我沒有找到記載古時生皮價格的可靠記錄。當時的羊毛,通常是進貢給國王的物品,其價格至少與當時的普通價格相等。生皮的情況好像與此不同。不過,我們從弗里伍德口中得知了一些情況:五張公牛皮的售價是十二先令,五張母牛皮的售價是七先令三便士,三十六張二齡羊皮的售價是九先令,十六張小牛皮的售價是二先令。這是1425年記載的一份賬單,上面記述的是牛津伯塞斯特修道院副院長與該院某牧師之間的交易情況。當時的十二先令含有的銀量,大約等于現在的二十四先令。按照這份賬單計算,每張公牛皮的價格折合成銀之后,所含的銀量等于現在的四又五分之四先令英幣所含的銀量。

當時每張公牛皮的名義價格比現在要低一些。但是,如果按照每夸脫小麥的售價是六先令八便士來計算的話,當時的十二先令就可以換得十八又五分之四蒲式耳小麥。現在的小麥價格是三先令六便士每蒲式耳,如果現在要購買等量小麥的話,就得花費三十一先令四便士。換言之,當時價值一張公牛皮的小麥量,現在需要花費十先令三便士才能購買到,即其真實價值等于現在的十先令三便士。

當時,家畜一入冬令就難免要陷入半饑餓狀態,所以,設想它們擁有肥大的軀體是不現實的。當時,重四石,即常衡十六磅的一張公牛皮,恐怕就算是上等牛皮了;現在,等重的牛皮只能算是中等牛皮。據我所知,現在(1773年2月)牛皮的普通價格是半克朗每石。按照這個價格計算,當時一張四石重的牛皮的價值,只相當于現在的十先令。所以,當時公牛皮的名義價格比現在高,而公牛皮的真實價格卻比現在低,其所能支配的食品量比現在少。

上述賬單還顯示,公牛皮的價格與母牛皮的價格大概保持著一個普通比例。由于羊皮也許會和羊毛一起賣掉,所以公、母羊皮的價格比例大大超過了這一普通比例。不過,小牛皮的價格比例卻比這一普通比例要低得多。在家畜價格極其低廉的地方,人們一般都會捕殺那些不是為著延續畜種而飼養的小牛。這種現象,在二三十年前的蘇格蘭普遍可見。因為,小牛的價格往往比它消費的牛乳價格還要低,捕殺小牛可以節省牛乳。也正因為如此,小牛皮的價格才非常低廉。

現在的生皮價格比幾年前低多了。這種情況,大概是1769年撤銷海豹皮關稅的結果。當時,允許愛爾蘭及其他殖民地在一定年限里無稅輸入生皮。然而,本世紀生皮的平均真實價格,大概稍微高于當時生皮的真實價格。生皮和羊毛相比,不適宜遠距離輸送,為保存它而蒙受的損害也更大。可是,如果用鹽腌漬的話,又會讓它失去新鮮生皮所具有的品質,其售價自然也會降低。在這種情況之下,在國內精制的生皮價格,必然高于未經精加工而運往國外的生皮的價格。進步工業國的生皮售價相對高于野蠻國家,今日的生皮售價相對高于古代。另外,英國的制革業,并不能像毛織業那樣深受國人的愛護。因為,人們相信毛織業的繁榮關系到國家安全,卻沒理由相信制革業的繁榮也能收到同樣的效果。

雖然生皮輸出被禁止,并被宣稱為有害行為,但是由海外輸入的生皮卻是繳納過賦稅的。雖然曾經(僅五年)廢除由愛爾蘭及各殖民地輸入生皮的關稅,但也不表明愛爾蘭生皮一定要在大不列顛銷售,它還可以不經精加工就運往其他國家。而各殖民地的普通家畜生皮,也僅僅是在數年以前才被允許只能在母國販賣的。愛爾蘭在輸出生皮方面所受的壓迫,并沒有像它在輸出羊毛方面所受的壓迫那么大。

在進步的文明國家里,無論是任何規定,只要它的目的在于降低獸毛或獸皮的價格,那么獸肉價格就很可能會因此而上漲。要想讓農民在良田上飼養牲畜,就得保證牲畜的價格不但要足夠支付良田所應繳納的地租,還要足夠支付良田所應產出的普通資本利潤。所以,如果牲畜的皮毛價格降低,那么牲畜肉的價格就必然會上漲,這樣才能鼓勵農民繼續飼養牲畜。在整個牲畜的價格當中,皮毛的價格越低,肉的價格就會越高;皮毛的價格越高,肉的價格就會越低。

地主只想獲取地租,農業家只想獲取利潤,他們根本無暇顧及毛、皮、肉的價格在整頭牲畜價格中所占的比例。由此可見,耕作發達國家的地主和農業家的收益,不會受到上述規定的影響。由于上述規定使得肉價上漲,造成了消費者利益的損失,不過他們受上述規定的影響也僅此而已。但是,在田地荒蕪的落后國家里,就完全是另外一番情形了。在這類國家里,由于大部分土地都僅僅用來畜牧,而牲畜價格的主要組成部分又是毛、皮,所以上述規定將會大大影響地主和農業家的收益,極有限地影響消費者的利益。因為,既然該國的大部分土地都只能用來飼養牲畜,就算毛、皮價格下跌,也只得繼續飼養同數的牲畜,所以肉價并不會因毛、皮價格的下跌而上漲。由于市場上家畜肉的數量不變,家畜肉的需求也沒有增加,所以家畜肉的售價也基本保持不變。

當肉價保持不變,而皮毛價格卻下跌時,整個牲畜的價格就下跌了。這么一來,就造成了以牲畜為主要產物的全部土地,即該國大部分土地的地租和利潤下跌。因此,永久禁止羊毛輸出的規定,其實是當時最有害的規定。一般人都說,這一規定是愛德華三世制定的,但事實并非如此。這一規定的實施,不但降低了該國大部分土地的真實價值,還降低了最重要的小牲畜的價格,大大阻礙了土地的改進。

自從蘇格蘭與英格蘭合并之后,蘇格蘭的羊毛價格就顯著下跌了。因為,自合并之日起,蘇格蘭羊毛就脫離了歐洲大市場,只能在大不列顛的小市場里出售。由于家畜肉的價格同時上漲,從而充分補償了下跌的羊毛價格,所以這次合并,并沒有對蘇格蘭南部各郡大部分養羊土地的價格產生很大影響。

人們依靠本國牲畜產量來增加羊毛和生皮產量的努力,功效是有限的;而依靠他國牲畜產量來增加羊毛和生皮產量的努力,功效則是不確定的。在他國的牲畜當中,人們能夠利用的只是那些未經精加工就輸入本國的羊毛和生皮。

上述努力的實效,還同時受到這類原生物輸出本國時受限程度的影響。從外國輸入毛皮,不像從本國操業者那里得到毛皮那么自主。所以說,人類在進行這一方面的努力時,所取得的實效是有限或不確定的。

人類在努力增加魚這種極其重要的原生物的上市量時,也收到了相同的效果。魚的上市量,同時受到地理位置遠近、內地江河湖泊數量和海洋江河湖泊產量的限制。當一國人口隨著該國土地和勞動年產物的增多而增加時,購買魚的人必然也會增加。這些購買者,會以他們擁有的大量其他各種貨物作為代價來購買魚。當市場擴大時,投入市場的勞動量也要以超過市場擴大的比例增加,這樣才能滿足市場的全部需求。比如說,如果魚的市場需求以前是一千噸,現在卻擴大到一萬噸,那么投入市場的新勞動量,必然要超過以前的十倍,這樣才能滿足新增的需求。因為,魚類大部分都是用較貴的捕魚工具和較大的漁船捕獲,再運到遠地的,所以其價格自然較高。當社會改良增進時,它的真實價格自然會隨之上漲。我相信,現在各國的魚價多少都比以前上漲了。

一天的捕魚量雖然很難確定,但是一年或數年的捕魚量,卻可以一般地確定。我們認為,人類努力捕魚的功效一般是確定的,事實也的確如此。不過,這一功效大部分取決于地理位置,極小一部分取決于社會財富及勤勞狀態。所以,即使兩國的改良和進步程度有著極大的不同,兩國人民在漁業上努力的功效也很可能相同;同樣地,即使兩國改良和進步的程度相同,兩國人民努力捕魚的功效也可能截然不同。由此可見,改良狀態對捕魚功效的影響是相當不確定的。下面我們就來討論這種不確定。

人類努力增加各種礦物(特別是昂貴金石)產出量的功效雖然沒有什么限制,但也是完全無法確定的。

一國的地理情況,如礦山的肥瘠等情況,并不能決定所有貴金屬的總量。

沒有礦山卻擁有大量貴金屬的國家,往往有很多。一國貴金屬的總量,主要由以下兩種情況決定。一是該國的購買力,即其總體產業狀態,其中包括其土地和勞動的年出產量。因為,該國能夠投在開采本國金銀,或是購買他國金銀這類非必需品上的勞動與食品的量,是由以上因素決定的。二是金銀礦的肥瘠程度。這會決定該國在一定期間內,可以向世界商場提供多少金銀。金銀比較容易運輸,它體積小、價值大,運輸成本是很低的。某個國家即使距離礦山很遠,其金銀儲備也不會受距離的影響,而是直接受其礦山肥瘠的影響。美洲各個富饒的礦山,就曾經多次影響了中國和印度的金銀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阳市| 兰州市| 石门县| 临西县| 乳源| 宜城市| 尖扎县| 成都市| 中西区| 利津县| 吉木萨尔县| 色达县| 禄劝| 洛宁县| 台江县| 大兴区| 湄潭县| 旬阳县| 滦平县| 阳城县| 玉屏| 尖扎县| 柞水县| 洛川县| 门头沟区| 彰化县| 杂多县| 禹州市| 溧阳市| 涞源县| 英吉沙县| 宿迁市| 北宁市| 华亭县| 汉源县| 卢氏县| 东乡| 旌德县| 新乐市| 黎平县|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