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論增進勞動生產力的因素及分配勞動(11)

  • 國富論
  • (英)亞當·斯密
  • 4983字
  • 2015-07-06 11:17:28

這么一來,勞動者可能就會供不應求,于是,雇主們只好靠相互競爭來雇用更多的勞動者,從而抬高了一部分勞動的貨幣價格及真實價格。

在突然的大荒年里,情形則剛好相反。這時,雇主用來雇用勞動者的資金會比前一年還少,從而使得許多人都失業了。失業者為了獲得職業,只好相互競爭。這樣,有時難免會壓低勞動的貨幣價格與真實價格。譬如在大饑荒的1740年,許多人都愿意做僅能糊口的工作;而在此后的幾個豐年里,雇主要想雇用勞動者和雇工,就比較困難了。

當食品漲價時,勞動價格會隨之提高,勞動需求也會因為物價昂貴而減少,從而使得勞動價格重新降低。相反的,當食品跌價時,勞動價格則會減小,勞動需求也會因為物價低廉而增加,于是勞動價格又會重新升高。而當食品價格的變動幅度不大時,這兩種對立因素的作用似乎會相互抵消。所以,勞動工資一般都比食物價格要穩定、持久得多。

一旦勞動工資增加了,許多商品的價格必然也會按照工資中增加部分的比例而抬高,國內外這些商品的消費也會隨之減少。但是,當資本增加時,勞動生產力也會增加。這樣的話,即使勞動量減少了,也可能會生產出更多的產品。

如果一個資本家雇用了很多勞動者,那么他就會出于自身利益而妥當地給他們分配業務,并力圖把他和工人們所能想到的最好機械供給他們,使他們能夠盡可能地生產出更多產品。

發生于勞動者之間的事情,既可能發生在某一特殊工廠內,也會因為同一理由而發生在大社會的勞動者之間。隨著勞動者人數的增加,勞動者之間的分工也會更加精密。當越來越多的人都去從事最適用機械的發明時,這種機械就容易被發明出來。這些改良機械出現之后,只需要用比以前少得多的勞動,就可以生產出更多物品。這么一來,減少的勞動量除了能抵償勞動價格的增長之外,還會有一部分剩余。

資本與利潤

社會財富的增減不僅決定了勞動工資的增減,也決定了資本利潤的增減。

但是,財富狀態對二者產生的影響,卻大不相同。

資本增加提高了勞動工資,同時也降低了雇主的利潤。如果許多富商都在同一行業投入了資本,那么這一行業的利潤勢必會因為激烈的競爭而降低;這種資本增加如果擴大到社會各行業,那么所有行業的利潤也都會因為競爭而降低。

我已經說過了,我們不容易確定某一特定地方在某一時間里的平均勞動工資,只能確定普通勞動工資。可現在,我們甚至連普通資本利潤都很難確定。

因為,資本利潤的變動非常大,即使是讓某一特定行業的一個經營者說出他每年的平均利潤有多少,他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來。影響利潤的因素,不僅有商品價格的變動,還有競爭者的多寡、顧客的購買欲望、商品在運輸或儲存過程中遭遇意外事故的多少。所以,利潤率是時時刻刻都在變動的,我們很難確定一個大國各行各業的平均利潤,更不可能相當準確地確定以前或現今的資本平均利潤。

我們雖然不可能相當準確地確定以前或現今的利潤,卻可以由貨幣利息而略知其梗概。當使用貨幣能夠獲得較多利潤時,通常可以提高貨幣的利息率;當使用貨幣所獲得的利潤較少時,則可以降低貨幣的利息率。由此,我們可以確信一點:一國市場一般利息率的變動,必然會影響該國資本的一般利潤,使得利潤隨著利息率的升降而同步地升降。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利息的變動情況略知利潤的變動情況。

亨利八世在他在位的第三十七年,用法令將一切利息都規定在了百分之十以內。由此可見,以前的利息曾經達到過百分之十以上。其后的愛德華六世,由于熱心宗教,所以禁止了一切利息。不過,據說這種禁令就像其他各種相同性質的禁令一樣,不但沒有減少高利貸的弊害,反而增加了高利貸的弊害。于是,在伊麗莎白女王第十三年的第八條法令中,又重新恢復了亨利八世的法令。

此后,法定利息率一般都是百分之十,直到詹姆士一世第二十一年才降到了百分之八,復辟后不久又減成了百分之六,安妮女王第十二年甚至減為百分之五。這些法律規定的市場利息率,都是在信用良好者借款之后而不是之前規定的,因而看來極其適當。自安妮女王時代以來,法定利息率是百分之五,似乎要高于市場利息率。在最近的戰爭發生之前,政府的借款利息率是百分之三,而首都及其他許多地方一些良好信用者的借款利息率,則達到了百分之三點五、百分之四、百分之四點五。

自亨利八世以來,我國的財富與收入似乎在一天天地逐漸增加,而且增加得越來越快。在這期間,不斷增加的還有勞動工資。不過,大部分工商業的資本利潤卻逐漸減少了。

在大都市經營一種行業所需要的資本,往往比鄉村更多。這么一來,投入大都市各行業中的資本就會比較龐大,于是都市資本利潤率就會在眾多富裕競爭者的相互競爭中,低于農村資本利潤率。但在勞動工資方面,都市卻高于農村。

因為,在繁榮的大都市,勞動者往往供不應求。擁有大量生產資本的人為了雇到他們所需要的勞動者人數,只好抬高勞動工資來相互競爭,于是資本利潤就降低了。而在那些偏僻的地方,由于雇主沒有充足的資本來雇用全體勞動者,所以一般人民寧愿壓低勞動工資也要獲得職業,這樣就增加了資本利潤。

在蘇格蘭,法定利息率和英格蘭一樣高,而市場利息率卻比英格蘭高一些。在蘇格蘭,即使是良好信用者借款,其利息率也不能少于百分之五。比如,在愛丁堡,隨時去私立銀行兌現全部或部分期票,都可以享受百分之四的利息。而在倫敦,存入私立銀行的資金則沒有利息。在蘇格蘭,幾乎所有行業的經營資本都比英格蘭少。因此,蘇格蘭的普通利潤率要高于英格蘭。我們知道,蘇格蘭的勞動工資是低于英格蘭的。不僅如此,蘇格蘭還比英格蘭窮得多;盡管它也在明顯地前進,但它前進的速度卻比英格蘭要慢很多。

本世紀的法國,其法定利息率一般是不受市場利息率支配的。法國的法定利息率,在1720年從二十分之一落到了五十分之一(也就是從百分之五落到了百分之二),而1724年則提高到了三十分之一(即百分之三點三),1725年又恢復到了二十分之一。在拉弗笛執政的1766年,這一法定利息率又減到了二十五分之一(即百分之四)。再后來,掌握政權的神父特雷,又把這一法定利息率恢復到了原來的百分之五。

政府這么強行抑制法定利息率,一般目的在于減低公債利息率,而且有時也的確達到了這一目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法國或許不像英國那么富裕。一般情況下,法國的法定利息率低于英國,市場利息率卻高于英國。究其原因,是法國和其他一些國家一樣,有辦法安全而又容易地回避法律。就像在英、法兩國做買賣的英國商人說的那樣,法國的商業利潤要高于英國。正因為如此,許多英國人都不想在本國投資,而甘愿去輕商的法國投資。

同時,法國的勞動工資卻低于英國。你如果到過蘇格蘭和英格蘭,就可以從這兩地普通人民的服裝和面色的差異中,充分了解到這兩地社會狀況的差異;而假如你是從法國回到英國的,則會覺得這種對比更鮮明。明顯地,法國的富裕是蘇格蘭所不及的,但法國進步的速度也似乎沒有蘇格蘭快。跟蘇格蘭相比,法國一般甚或普遍被認為正在退步。但是,這種見解明顯是沒有根據的。如果一個人在時隔二三十年后的今天,又到蘇格蘭視察,那他絕對不會抱有這種見解。

反之,從領土面積及人口比例方面比較,荷蘭的富裕程度要高于英格蘭。

在荷蘭,政府的借款利息率是百分之二,良好信用者的借款利息率則是百分之三。據說,荷蘭的勞動工資也高于英格蘭。我們知道,荷蘭人的商業利潤在歐洲國家中是最低的。現在的荷蘭商業,在有些人眼中是正在衰退的。這種情況,也許確實在某些商業部門中出現過。

但是,從上面所說的征候中,我們能看出該國的所謂“商業衰退”似乎又不同于一般的商業衰退。商人們之所以會埋怨商業衰退,是因為利潤減少了。可是,利潤減少恰恰是商業繁盛,也就是所投資本比以前更多的自然結果。荷蘭人趁著近期的英法戰爭,獲得了法國全部的運輸業務,直到今日也沒有完全退出。此外,荷蘭人還擁有英法國債這一大宗財產。據說,單是英國的國債,就大約有四千萬鎊。不過,我認為這一數額可能沒有這么大。而且,荷蘭人還以高于本國的利息率,把巨額資金貸給外國的私人。

從這些事實來看,荷蘭無疑是資本過剩。換言之,他們投在本國適當生產上的資本,已經超過了這些資本能夠得到相當利潤的限度。這種衰退,并不是商業衰退。當經營特定行業所能獲得的私人資本,增加到再投入到這一行業也不會獲得更多利潤時,也仍然可能有更多資本繼續投入。這種情況,在大國比較常見。

跟英格蘭相比,我國北美及西印度的殖民地的勞動工資、貨幣利息及資本利潤都更高。在各個殖民地,法定利息率和市場利息率大致都是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在新殖民地,還同時存在著高勞動工資和高資本利潤。不過,這種現象是在特殊情況下才會出現的,其他地方很少見。

在一定期間內,新殖民地資本對領土面積的比例、人口對資本的比例,必定會低于大多數國家。農業家所擁有的資本,必然不夠用來耕作所有的土地。

所以,他們只好把資本投在土壤肥沃、位置適宜的海濱,以及可航行河流的沿岸各地上。此外,這類土地,往往能夠用低于其自然生產物價值的價格購買得到。所以,如果購買并改良這類土地,就可以獲得極大的利潤。這時,即使利息非常高,農業家們也能夠支付得起。于是,農業家們就能靠投在這種有利用途上的資本,迅速地積累起更多的資本,并使新殖民地的雇工供不應求。這樣,農業家們付給新殖民地勞動者的工資也就會很高。同時,資本利潤則會隨著殖民地的擴展而逐漸減少。

由于土壤肥沃、位置適宜的土地被全部占用,一部分農業家只好耕作較差的土地,所以其所能獲得的利潤也就少了。而用在土地上的資本利息,也自然較低。正因為如此,本世紀我國大部分殖民地的法定利息率和市場利息率都大大降低了。利息率在財富增加、工作改良及人口增長等的影響下,明顯降低了。

與此同時,勞動工資卻沒有跌落。勞動需求是隨著資本增加而增加的,它絲毫不受資本利潤的影響。盡管利潤降低了,可是資本卻比以前增加了,而且增加得更快。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勤勞的國家還是勤勞的個人,都是一樣的。跟高利潤的小資本相比,大資本的利潤雖然更低,但利潤的增加速度也更快。

俗話說,錢生錢。哪怕是用極少的錢,也能賺得更多的錢。最困難的是如何得到最初那點兒極少的錢。資本增加和業務增加(即對有效勞動需求的增加)的關系,我在前面已經進行了部分說明,后面我還將在論述資本積累時對此進行詳細說明。

哪怕是財富正迅速增加的國家,也會因為獲得新領土或開發新的經營行業而提高資本利潤、增加貨幣利息。由于該國的國家資本滿足不了這些新領域的需要,所以它就只能選擇那些利潤最大的行業去投資。而能夠滿足這些新行業的資本,必須是以前投在其他行業、現在又被撤回來的一部分資本。這么一來,舊行業的競爭就不會像以前那樣激烈,各種貨物的市場供應量也會跟著減少。

貨物的供應量減少,勢必會或多或少地抬升貨物的價格。于是,經營者的利潤就會更大,其借入資金的利息率也會比以前更高。在戰后不久的近期,良好信用者,甚至是倫敦一些大商號,借款的利息率一般都是百分之五。而他們在戰前所付的利息,一般都沒有超過百分之四或百分之四點五。這種現象,并不是我們英國資財減少的結果,而是因為我國在占領北美和西印度之后,我國的領土與商業都增加了。由于增加了很多新業務,而資本還是原來的那些舊資本,所以很多行業的資本量必然會因為增加的新業務而減少。結果,那些舊行業的競爭就會趨于緩和,所以其利潤也必然會增加。所以,我相信大不列顛的資財并沒有因為近期戰爭的巨大費用而減少。我為什么會這么確信的原因,我以后再說明。

用來維護產業的社會資財的減少,會降低勞動工資,增加資本利潤以及貨幣利息。由于勞動工資降低了,剩余的資本所有者以貨品形式向市場提供的資金就比以前少了,而且他們出售貨物的價格也更高了。花費的工資較少,貨物的售價反而更高,這兩個方面就使得農業家的利潤大幅增加了。于是,利息也就跟著升高了。

在孟加拉以及東印度的其他英屬殖民地,就可以非常容易而快速地獲得巨大資產。這一事實證明,貧苦地方有非常高的勞動工資、非常大的資本利潤、非常高的貨幣利息。在孟加拉,農民借入資金的利息率往往達到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六十,此外,還要用下一期的收獲物當抵押品。地主要想獲得這種高利息的利潤,必然要預先墊付幾乎全部地租和大部分的利潤。羅馬共和國衰亡以前的各地方,由于總督竭澤而漁的暴政,利息似乎都一樣高。

我們從西塞羅的書簡得知,即使是有道德的布魯塔斯,也曾經在塞浦路斯島借過款,而且利息率高達百分之四十八。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阳县| 福贡县| 隆林| 南丰县| 庆元县| 北海市| 高邑县| 化隆| 衡水市| 东丰县| 康平县| 昌平区| 社会| 扶风县| 金溪县| 泉州市| 鄂托克前旗| 东明县| 余干县| 保定市| 台山市| 太谷县| 叙永县| 通许县| 错那县| 莱芜市| 闻喜县| 周宁县| 镶黄旗| 阿城市| 攀枝花市| 启东市| 从江县| 新乡县| 嘉峪关市| 西充县| 探索| 铜山县| 遂溪县| 左贡县| 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