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事情后,一定要運用選擇的權(quán)力。摒棄消極悲觀的想法,選擇積極樂觀的想法,快樂就會來到你身邊。
生活悟語
這個世界可以奪走一個人的財產(chǎn)、愛人甚至于他的生命,但永遠奪不走他對快樂的信念。
19.無愧是一種至上的境界
那是幾年前的事。王楠的位朋友過生日,事先發(fā)了許多用硬紙板自制的帖子,上面約定他生日那天晚上在一個舞廳里聚會。可是天公不作美,那天從黃昏起就下起了瓢潑大雨。約定的時間快到了,王楠沒有絲毫的猶豫,打起傘踏著水匆匆去赴約。到了舞廳,只見里面空空蕩蕩,聚會的人除了王楠以外,一個也沒來。對此王楠到很沮喪,不過同時心里又對自己沒有違約而感到十分踏實和自豪,要了一杯啤酒獨飲坐等了幾十分鐘后,覺得確實不會有人來了,這才慢慢而安心地蹈踺回家。第二天遇到同樣接到帖子的一位,他問:“昨晚你到舞廳去了嗎?”王楠點頭。他奇怪:“下那么大雨,你還去了?”王楠也覺得奇怪:“不是約好的嗎?怎么能不去?”——既然約好了,就要履約,王楠覺得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老實說,王楠和過生日的那位仁兄并不要好,說是朋友實在有些勉強,充其量是屬于有事才拉來湊數(shù)的那一類。王楠知道,那次他給他發(fā)帖子,也純粹是為了熱鬧而湊數(shù)的;他更知道,他倆決不會因他的冒雨赴約而要好起來,王楠之所以那樣做,僅僅是為了不負——不負于那張貼子,不負于他能想起他來——畢竟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去湊數(shù)的。
談起這件事讓王楠忽然想起一件幾乎要忘卻的一個人——他家樓下的一個西服店的裁縫。裁縫是個浙江小伙子,因王楠每天都要打那店前路過,所以和他漸漸熟了,閑來總喜歡到他的店里坐坐。有件事王楠早已看在眼里:每次西服掛完里子要封口時,他總要費力地把衣服從那開口處翻出,然后拿著一把小剪刀,仔仔細細地剪上面的線頭。有一天王楠忍不住了,終于對他說:“那些線頭何必剪呢?把封口封住,一直到這件衣服穿舊扔掉也沒人能看到里面。”他淡淡地一笑:“別人看不到,我能看到。要是不剪,心里就總不舒服。”他的話讓王楠咀嚼良久,不知怎么就忽然想起幾年前的那次赴約,于是恍然明白:他的心情和他那時的一樣,僅僅是為了不負——不負于手藝不負于心。其實他未嘗不知,他剪那些即使不剪也永遠不會有人看見的線頭既不會使西裝挺刮一分,也不會因此而增加顧客(沒過多久他就因生意清淡而關(guān)門了),可是這樣做了以后,他就心里踏實,就覺得可以坦然地面對顧客了。
這個世界上,能干出驚天動地的大事的人是很少的,也沒有幾件值得人們喊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豪言壯語的事情,倒是不負——不負于友誼,不負于諾言,不負于責任,不負于愛以至生命,卻是蕓蕓眾生所時刻要面對和完全能夠做到的。這種不負和功利無關(guān),即人們并未指望從中得到任何利益,它只關(guān)系到一個人的品行甚至僅僅是心境。
生活悟語
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對自己已許下的諾言,真誠對待,有時候,我們抱著“不負”之心生活,未必能得到“不負”的回報,但這有一個天大的好處:能使自己活得無愧,活得心安理得。僅就心情而言,無愧該是一種至上的境界。
20.真情人間
朋友從家鄉(xiāng)回來,用平淡的語氣給常勝講述了一件事,聽后他就忘不了了,而且心弦被輕輕地撥動:
一個少年16歲那年離開貧窮的山村出外闖蕩,近二十年過去了,他成了富翁,于是衣錦還鄉(xiāng),將一些禮物贈給了親友們。有一天他懷著敬意去看望一位村辦小學的老師——一個昔日曾結(jié)下仇怨的同學,因為他從親人們嘴里知道這位同學在一貧如洗的境況里為孩子們犧牲了很多。他沒有帶任何禮物去。在同學寒酸的家里,兩人由于長時間的分離與以往的隔閡沒能聊上幾句。后來,他又拜訪了好幾次,兩人漸漸地聊起來,再后來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但這位富翁直至離開也沒給這位老師帶什么禮物。許多人對此不解。老師說:“也許他會給別人不菲的禮物,可他能抽空來我這兒聊聊表示自己的敬意,而且真正關(guān)懷我的生活,這便是他給我的最好禮物了,因為他把自己的真心當作禮物送給了我。”
常勝很佩服那位脫離了暴發(fā)氣的富翁,他沒有恃財做人,不靠散發(fā)錢財,而付出自己的真心,捎去自己的敬意和關(guān)懷。是的,一份真心的付出,可以拉近時光造成的距離,可以化解過去的隔閡,可以消除卑微和富貴的界限,在人和人之間架起一座相通的心橋。
生活悟語
送人一座心橋,不僅使你我的心靈之間架起一座真誠的橋梁,也為真情人間架起了一道絢麗暖人的彩虹,世風凄冷的感覺便會減少一分,人間溫暖的祥和就會增加一分。
21.一把不能打開的鎖
老鎖匠一生修鎖無數(shù),技藝高超,收費合理,深受人們敬重。更主要的是老鎖匠為人正直,每修一把鎖他都告訴別人他的姓名和地址,說:“如果你家發(fā)生了盜竊,只要是用鑰匙打開的家門,你就來找我!”
老鎖匠老了,為了不讓他的技藝失傳,人們幫他物色徒弟。最后老鎖匠挑中了兩個年輕人,將一身技藝傳給他們。
一段時間以后,兩個年輕人都學會了不少東西。但兩個人中只能有一個得到真?zhèn)鳎湘i匠決定對他們進行一次考試。
老鎖匠準備了兩個保險柜,分別放在兩個房間,讓兩個徒弟去打開,誰花的時間短誰就是勝者。結(jié)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鐘就打開了保險柜,而二徒弟卻用了半個小時,眾人都以為大徒弟必勝無疑。老鎖匠問大徒弟:“保險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師傅,里面有很多錢,全是百元大鈔。”問二徒弟同樣的問題,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說:“師傅,我沒看見里面有什么,您只讓我打開鎖,我就打開了鎖。”
老鎖匠十分高興,鄭重宣布二徒弟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眾人不解,老鎖匠微微一笑說:“不管干什么行業(yè)都要講‘誠信’二字,尤其是我們這一行,要有更高的職業(yè)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養(yǎng)成一個高超的鎖匠,他須做到心中只有鎖而無其他,對錢財視而不見。否則,心有私念,稍有貪心,登門入室或打開保險柜取錢易如反掌,最終只能害人害己。我們修鎖的人,每個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開的鎖。”
生活悟語
人生何嘗不是,每個人心中都應(yīng)有一把鎖,鎖住一切貪欲與私念,真誠守信地對待生活,這樣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才會光明磊落。一旦隨意打開它,那我們還有什么可以鎖住?
22.最美的風景永遠在遠處
有一次,張廣仁和朋友一起游泰山,坐在山腰一家酒店喝酒。店后丈把遠有幾株槐樹,開滿了槐花,濃郁的香氣直沁心脾;店前的小院子挺立著幾叢翠竹,葉子在微風中沙沙成韻。他不禁感慨:“什么時候也能來這兒住住,這輩子才不算虛度呀!”
店主端菜進來時聽到了他的話,笑著說:“你只是那么遠望著才這么想,真要來了,住不上半年,你又想著往下跑了。”
“為什么呢?”
“人都是這樣子,再美的地方住得久了,也就不覺得美了。”
張廣仁不想順著她的話往下說,就用手指指窗外,道:“我才不會呢,就憑這幾叢竹子,怎么還不住上個十年八年的?”
店主人笑了,說:“我剛來的時候,也蠻喜歡這里的。后來發(fā)現(xiàn),山上氣候比不得地面,雨大風更大,刮起來就像老虎嘯似的,整間小屋都好像在顫動,怪嚇人的,常常整晚上睡不著,后來倒真的越來越煩了,生怕有一天雨大了把我們沖下去,到時候連尸骨都不知道到哪里找哩!”
聽了她的話,張廣仁心里升起一股淡淡的悵惘和失落。他不能不承認,她說的很具哲理。所謂的美麗,原來都是一種遙望的風景啊!或者不如說,最美的風景永遠在遠處,在我們仰望的天空向我們眨著眩惑的眼,及至有一天,我們真的潛身其中與它相對廝守時,美麗也就漸漸地離我們遠去,到那時,我們感受到的依然是日子的乏味和平淡了。
生活悟語
不要奢望永久地占有一種美麗,那不是智者所為。留一段觀賞的距離,或淺嘗輒止,都是對美的最好的把握方式,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懂得了品味人生、欣賞人生和享受人生。在人生中感受快樂。
23.男孩與他的妹妹
男孩與他的妹妹相依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惟一的親人。所以男孩愛妹妹勝過愛自己。
然而災難再一次降臨在這兩個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的重病,需要輸血。但醫(yī)院的血液太昂貴,男孩沒有錢支付任何費用,盡管醫(yī)院已免去了手術(shù)的費用。但是不輸血又不行,不輸血妹妹就會死去。
作為妹妹惟一的親人,男孩的血型與妹妹相符。醫(yī)生問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氣承受抽血時的疼痛。男孩稍一猶豫,十歲的大腦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終于點了點頭,鄭重而又嚴肅地點頭,仿佛作出了一個極其重大的決定,臉上洋溢著勇氣與責任的神情。
抽血時,男孩安靜地不發(fā)出一絲聲響,只是向鄰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醫(yī)生將血液注入妹妹體內(nèi)。一切手術(shù)完畢,男孩停止了微笑,聲音顫抖地問:“醫(yī)生,我還能活多長時間?”
醫(yī)生正想笑男孩的無知,但轉(zhuǎn)念間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歲的大腦中,他認為輸血會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輸血給妹妹,在那一瞬間,男孩所作出的決定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決心。
醫(yī)生的手心滲出了汗,他握緊了男孩的手說:“放心吧,你不會死的。輸血不會丟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還能活多少年?”醫(yī)生微笑著,充滿愛心:“你能活到100歲,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從床上跳到地上,高興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轉(zhuǎn)了幾圈確認自己真的沒事時,就又挽起了胳膊——剛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頭,鄭重其事地對醫(yī)生說:“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我們兩個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被震驚,這不是孩子無心的承諾,這是人類最無私最純真的諾言。同別人平分生命,即使親如父子,恩愛如夫妻,又有幾人能如此快樂如此坦誠如此心甘情愿地說出并做到呢?所有的人,是的,包括醫(yī)生,包括護士,包括其他的病人,還包括在塵世間日益麻木并且冷漠的我們。
生活悟語
平分生命!什么時候,我們能像孩子一樣如此快樂、坦誠、如此心甘情愿地做到呢?這需要一種無私的真愛的勇氣,一種令我們大人們汗顏的純真。
24.真誠的愛樹立起的豐碑
像往常一樣,中午午餐,葉絡(luò)又去了那家小吃店,要了一碗面條。剛吃了幾口,這時進來一對中年夫婦,男的有一只眼睛看不見了,身后背著一把二胡;女的是個盲人,在男的攙扶下,摸索著坐到葉絡(luò)對面的椅子上。
大概是個賣藝的吧,葉絡(luò)想。
“大碗豆花米粉,兩份。”男的將二胡靠在墻角。
剛坐下來,男的又起身去拿筷子,順便付了錢,又向店員說了幾句什么。
一會兒,米粉上來了,卻是一大一小兩碗。男的仔細地將豆花米粉弄碎、拌勻,然后將大碗遞給女的。
女的吃了兩口問:“你呢?”
“我也是豆花米粉,大碗的,足夠了。”
葉絡(luò)有些吃驚——
“這種不是大碗的。”坐在葉絡(luò)旁邊的一個小孩忽然說。他一定以為,這個叔叔弄錯了,卻付了大碗的錢。
中年男子并沒有抬頭,繼續(xù)低頭吃著。
“叔叔,你吃的這種不是大碗的。”小男孩以為他沒聽見,重復道。
中年男子慌忙抬頭,沖男孩擺擺手。
“多嘴!”小男孩的母親厲聲呵斥。
“本來就是嘛。”男孩一臉委屈。
正吃米粉的女人停了下來,側(cè)著頭仔細辨別聲音的方向,她的臉輕輕地抽搐了一下。
吃完米粉,他們攙扶著走出了小吃店。
葉絡(luò)被這一對盲人夫婦感動了,默默地走在他們后面。
“今天吃得真飽。”男的說。
女的沉默了一會兒——
“你不要騙我了,你吃的是小碗,你一直瞞著我。”女的失聲哭了起來。
“我不餓,真的不餓,你……你別這樣,路人看了多不好……”男的有些手足無措,扯起衣袖為妻子擦淚。
葉絡(luò)看著他們,淚水溢滿了眼睛。
他是個啞巴,雖然能聽懂別人的話,卻說不出自己的感受。她是他的鄰居,一個和外婆相依為命的女孩她一直喊他哥哥。
他真像個哥哥,帶她上學,伴她玩耍,含笑聽她嘰嘰喳喳講話。他只能用手勢和她交談,可她能讀懂他的每一個眼神。從哥哥注視她的目光里,她知道他有多么喜歡自己。
后來,她考上了大學,他便開始拼命地掙錢,然后源源不斷地寄給她。她從沒拒絕。終于,她畢業(yè)了,參加了工作。然后,她堅定地對他說:“哥哥,我要嫁給你!”
他像只受驚的兔子逃掉了,再也不肯見她,無論她怎樣哀求。她這樣說:“你以為我同情你嗎?想報答你嗎?不是,從十二歲我就愛上你了。”可是,她還得不到他的回答。
有一天,她突然住進了醫(yī)院。他嚇壞了,跑去看她。醫(yī)生說,她喉嚨里長了一個瘤,雖然切除了,卻破壞了聲帶,可能再也講不了話了。病床上,她淚眼婆娑地注視著他。
于是,他們結(jié)婚了。很多年以后,沒有人聽他們講過一句話。他們用手、用筆、用眼神交談,分享喜悅和悲傷。他們成了相戀男女羨慕的對象。人們說,那是一對多么幸福的啞夫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