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亮的“小智星”
陳瑾
在我周圍的人當中,我最喜歡的是我們家隔壁的剛剛。他今年11歲,人稱“小智星”。在北京小學五年級一班讀書。剛剛長得黑黑的,瘦瘦的,兩只眼睛炯炯有神,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要問我為什么喜歡這個其貌不揚的孩子,還得從去年夏天說起。
去年夏天,隔壁搬來了位啞巴老爺爺,還帶來一個女兒。周圍的人都十分關心他們。一天,啞巴爺爺的女兒要出差一個月左右。啞巴爺爺最大的問題是聽不到客人的敲門聲,家里來了人,就是敲破了門,他也聽不見,因此耽誤了許多事。
剛剛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怎么讓又聾又啞的老爺爺知道有人敲門呢?剛剛電視不看了,足球不踢了,連吃飯睡覺都在琢磨這件事。他又翻書,又實驗,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剛剛買來一個氣球,找來一個鋼絲套和一根白線。他把鋼絲套固定在門框上,白線的一頭系在氣球上,一頭卡在鋼絲套里。只要一拽白線,氣球就會晃動,氣球安在哪兒呢?為了讓啞巴爺爺看清楚,把它拴在寫字臺邊上。啞巴爺爺一看氣球動了,就知道有人來了,忙去開門,再也沒有耽誤過事。
一個月后,啞巴爺爺的女兒回來了,看到剛剛的“發明”,直夸他是個“小智星”。
夏天的蚊子特別多,嗡嗡嗡到處亂飛,攪得人們不安寧。剛剛又琢磨開了,還是又翻書,又實驗。一天,我見他拿著一盞燈、一個小盆,盆里裝著含有殺蟲劑的藥水。他用繩子拴好燈,固定在盆上面,又拿著一張張報紙把燈圍住:中間只留個小門兒,算是蚊子的“通道”。我問他:“你又在搞什么發明創造啊?”他說:“蚊子晚上愛往亮處飛。我利用蚊子的這個特點來消滅它們。”
夜幕降臨,我們透過玻璃窗,注視著他的“滅蚊武器”,心里充滿了希望。第二天一早,我走近一看,盆里果然漂浮著成片的蚊子尸體。
剛剛愛動腦,喜鉆研,勤動手,愛讀書,受到了大家的一致稱贊,“小智星”的雅號也在院里傳開了。
我喜歡剛剛,愿這顆明亮的“小智星”永遠發光。
名師點評
文章主要寫了兩件事,一是剛剛幫助啞巴爺爺,二是剛剛滅蚊子,通過這兩件事表現了剛剛是名副其實的“小智星”,同時也表現了剛剛樂于助人、喜歡鉆研的優秀品質。文章主題突出,條理清晰,選材得當。
我的小鄰居
林晨暉
我剛搬到新家不久,周圍的人我幾乎都不認識,但是我的小鄰居,卻讓我永遠也忘不了。
這個小鄰居是我每天早晨都必然碰到的,他總是拿著掃把,很仔細地掃著樓梯。他個子矮矮的,一雙烏黑發亮的眼睛似乎會說話,圓圓的臉蛋上還有一對可愛的小酒窩。
在我不認識他的時候,我以為他是個窮孩子,是個掃樓梯的小清潔工,為此,之間還過小沖突。記得有一次,我的鬧鐘壞了,慢了30分鐘。為了不耽誤那天的乒乓球比賽,我急匆匆地洗漱完畢,拿了塊面包邊吃邊向樓下沖去。沒想到又碰到那個掃樓梯的小鄰居,還不小心把他掃好的垃圾踢散了。小鄰居見了我說:“大哥哥,下回走路小心點噢!”我還沒怪他擋我的道呢,他卻先責怪起我來了。于是我沒好氣地說:“你不就是一個掃樓梯的嗎?有了不起的,敢說我的你是!”他沒有再說什么,低下頭接著掃起了樓梯。
那天比賽完,我拖著疲勞的身子回到家里,卻意外地發現我的小鄰居和他的媽媽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媽媽看到我回來了,笑瞇瞇地給我做介紹。這時候我才真正認識了我的小鄰居。原來,他名叫凱凱,他的爸爸是個省里的領導,他是個一年級的學生。他的媽媽還笑容可掬地撫摸著我的頭對我說:“小暉,以后凱凱有什么不懂,你就教教他,好嗎?”聽了這話,我慚愧極了,臉紅一陣白一陣的。可我的小鄰居卻好像忘記了早上的事似的,他親熱地拉著我的手,問這問那。
這件事后,我似乎一下子長大了許多,也發現了凱凱身上有許多閃光之處是我不具備的。我終于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現在,我不但不再嘲笑我的小鄰居了,還跟他一起掃起了樓梯呢!
名師點評
從瞧不起小鄰居,到發現小鄰居的閃光之處,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在這個過程中,作者為我們介紹了一個熱愛義務勞動、性格低調的小男孩。最后,作者進行了反思,改變了自己的行為,升華了主題。
修鞋師傅
佚名
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媽媽逛街回來,正好從一個修鞋攤旁邊路過,修鞋師傅就拉住我說:“小姑娘,你的鞋子開了個大口子,來,我幫你補一補吧!”
我忙甩開他那只臟兮兮的手,不耐煩地說:“干什么?你這人怎么這樣?我不修。”“萍萍,不許這樣沒禮貌!”媽媽見我這副樣子,一邊指責我,一邊客氣地向他解釋:“謝謝您,老人家,真是不好意思,新鞋已經買了,這鞋已經破成這樣,扔掉算了,不修了。”
“哎,這么好的一雙皮鞋,扔了怪可惜的。這鞋不算破,修好還能穿呢!”修鞋師傅只顧蹲下身子,一個勁地在我鞋子上摸著。或許是不忍心讓老人家失望吧!媽媽不顧我的反對,硬要我把鞋脫了下來讓他修。沒辦法,我只好不情愿地坐在了小板凳上,做一回他的顧客了。
他雙手捧住那只破鞋子,里里外外仔細瞧了一遍,然后拿起一把剪刀,刷刷地剪了起來。我一看,頓時目瞪口呆。咦,哪有這樣修鞋的?不用針線來縫,反倒用大剪刀剪起來。你瞧,他使勁把那口子扯得長長的,一只手伸進鞋子里,又從開口處伸出兩個手指比劃著,似乎在向我們討價還價:“你這鞋太破了,我要收兩倍的價錢!”不一會兒,他又把鞋遞到媽媽眼皮底下,說:你看,全是用棉線縫的,難怪這么容易斷裂。現在我用呢絨線縫,保證結實耐用。”完了,看來今天我們母女非被他狠狠“宰一刀”不可了。
或許是媽媽也感覺到了什么,她開始催促起來:“老人家,隨便補一下算了,我們還有事呢!”“馬上就好,馬上就好。”他的動作挺麻利的:先拿起一塊舊皮襯塞進鞋里面,將口子與鞋對整齊,接著他手腳自如地操縱起那臺縫補機,針尖在鞋子邊沿走了幾個來回,就將口子縫合了。
“好了,小姑娘,穿上試試,行嗎?”“行……行……”我邊穿鞋邊不耐煩地回答著。媽媽遞給他10元錢,說:“老師傅,這鞋修得真好,謝謝您!”“啊?是10元的?”他臉上露出難為情的神情。
“怎么10元還不夠么?這老頭胃口也太大了吧!”我心里嘀咕著。“有一塊五的零錢么?我今天沒做多少生意,實在找不開。”什么?只要一塊五?我簡直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于是,媽媽從包里找出2元零錢,遞給老人家,說:“師傅,不用找了。”“那不行,你等等,我找你五毛錢。童叟無欺,做生意要講誠信。”
望著修鞋師傅那黝黑而靈巧的雙手,我陷入了沉思……名師點評
文章采用了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即從開頭到快結尾時,作者一直對修鞋師傅沒有什么好印象,始終懷著防范心理,文章快結束時,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一下子突出了修鞋師傅的善良、認真、誠信的形象。母女倆的惴惴不安的心理和出人意料的結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文章對于修鞋師傅的動作描寫也很有條理,也很有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