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在那東山頂上(1)

愛之初,在那東山頂上。那一年,我初次遇見了你,從此誤了幾多韶華。你滴落的眼淚、眉心的那一抹笑,在我們相遇之后,再也沒有從我的心里走失。歲月流逝了那么多年華,而關(guān)于我們最初的心動,卻在詩歌里流傳千古,不復(fù)重疊。終于,我相信,來過便不曾離開。

恰似東山山上月

從東邊的山尖兒上,

白亮的月兒出來了。

未生娘底臉兒,

在心中已漸漸地顯現(xiàn)。

——于道泉

關(guān)于倉央嘉措情歌,目前流傳的譯本種類非常多,我國藏族文學(xué)研究的開拓者佟錦華先生曾對倉央嘉措情歌作過統(tǒng)計,其中集結(jié)成冊的有:新中國成立前即已流傳的拉薩藏式長條木刻本57首;于道泉先生1930年出版的藏、漢、英對照本62節(jié)66首。新中國成立后,西藏自治區(qū)文化局本66首;青海民族出版社1980年本74首;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年本124首。

不論這些版本共收錄多少首倉央嘉措情歌,又是否全是倉央嘉措所作,在眾多漢譯本里——包括于道泉譯本和曾緘譯本——都把這一首詩作為開篇之作。民間稱之為“東山詩”。

這一首詩是倉央嘉措情歌里的代表作,后來幾經(jīng)潤色,成為了歌手譚晶的成名曲。這首詩也是眾多譯本中較具爭議的一首,同時,也是所有詩歌中最為重要的一首。

爭議的部分主要是于道泉譯本中“未生娘”(ma-skyes-a-ma,漢語音譯為“瑪接阿媽”)一詞。于道泉先生在翻譯時曾寫下一條注釋,標(biāo)明這個詞如果直接翻譯過來,應(yīng)該譯作“未生娘”。同時于道泉先生也說明據(jù)西藏人云這一詞系“少女”之意。

但是僅僅根據(jù)一些當(dāng)?shù)厝说恼f法,于道泉先生也并不敢確信“少女”是ma-skyes-a-ma一詞的準(zhǔn)確翻譯,所以他在譯本中還是直譯為“未生娘”。大凡研究倉央嘉措詩歌的人都知道,在其漢譯詩方面,于道泉先生的譯本是最早的,也是最權(quán)威的。既然最早的譯本中都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質(zhì)疑,那么,后來出現(xiàn)爭議也是必然的。僅僅是“未生娘”這個詞,之后也出現(xiàn)了無數(shù)個翻譯版本:

未生娘底臉兒,在心中已漸漸地顯現(xiàn)?! 诘廊念^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  }母親般的情人臉龐,浮現(xiàn)在我心上?!  辽澄瓷锏哪橗嫞‖F(xiàn)到了心房?!   挼賻r未嫁少女的面容,時時浮現(xiàn)我心上?! 跻逝瘚赡锏拿嫒荩‖F(xiàn)在我的心上?!   f晶關(guān)于ma-skyes-a-ma一詞,莊晶曾說:“有人譯作少女、佳人……是對‘未生’(瑪接)一語的誤解。這個詞并非指‘沒生育過的母親’,即少女,而是指情人對自己的恩情像母親一樣,雖然她并未生育自己。這個概念很難用一個漢語的詞來表達,權(quán)且譯作‘嬌娘’。”

但也有人干脆將其翻譯成了“瑪吉阿米”,認(rèn)為這就是倉央嘉措情人的名字。

因此這個至今也沒有定論的爭議,影響了人們對于倉央嘉措詩歌到底是情歌還是圣歌的看法,不過從多數(shù)譯本來看,顯然更多人傾向于情歌這一說法。

我更希望這些詩是傳說中的情詩。如果這些詩單純地只是一首首佛法詩,那么倉央嘉措濃墨重彩的人生就會少了最瑰麗的一抹色彩,而關(guān)于他的傳奇,也就不如人們想象中的那么耐人尋味了。

而如果這些詩是愛情詩,那么,倉央嘉措在文字上的靈性和在愛情上的通透,同樣讓人不得不感慨……正如這首“東山詩”……傍晚時分,太陽帶著最后的笑意緩緩歸入云中。遙遠(yuǎn)的東山那邊,暮靄重重,山水一色。

那蟄伏了許久的如明鏡般的月亮,在山影中靜靜地升起,遍灑清輝。而你的臉龐,和著月光的腳步,融著我深深的思念,漸漸地從東山那邊,一直走到我心里。

感動……

雖然時光一不留神荏苒了記憶,但那些被記錄下來的美好,卻隨著時間的推移,沉淀了下來,并被保留至今。

而那些有心之人,不斷地研究揣摩倉央嘉措的詩歌,在翻譯的同時,又加入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這才形成現(xiàn)今人們看到的倉央嘉措詩歌。寫到這里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曾緘先生。同本節(jié)開篇于道泉譯本的自由體不同的是,曾緘譯本通篇采用的是七言絕句形式。七言絕句的翻譯雖然失去了西藏民歌自由舒緩的靈性之感,卻增加了不少古樸唯美、含蓄雋永的韻味。

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

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

——曾緘

對比于道泉譯本和曾緘譯本不難發(fā)現(xiàn),于道泉先生采用的是直譯的方式,旨在尊重原意,最大限度地重現(xiàn)倉央嘉措詩歌的真實風(fēng)貌,也就是翻譯中常提到的“信”。而曾緘先生的譯法則是意譯,不僅要體現(xiàn)原意,而且使語言更為美化,也就是“達”和“雅”了。

但不管是于道泉,還是曾緘又或其他翻譯者,他們都對倉央嘉措詩歌后來的盛行作出了重要貢獻。而后來的書籍、影視等作品更進一步提升了倉央嘉措及其詩歌的知名度。

可伴隨著贊揚聲的高漲,開始有一些人認(rèn)為真正有文學(xué)才華的是這些翻譯者,而不是倉央嘉措本人。

僅從“東山詩”來看,這一論斷就并不成立。雖然翻譯語精美,但主題意思以及詩歌中所包含的令人驚艷的比興修辭、意境卻不會隨著語言的變化而流失。國學(xué)大師王國維曾言,詩歌的優(yōu)秀與否不在形體而在風(fēng)骨與神。在這首詩中,倉央嘉措巧妙地用東山明月做引,表面描寫明月的美妙及變化,實則為后面描寫愛人的美好和她在自己心中越來越清晰的模樣,以及這一變化帶來的心理感受做鋪墊,這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其簡潔凝練、意境深遠(yuǎn),絲毫不輸給“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句。

一個人能如此巧妙地運用經(jīng)典的比興手法,你能說這個人的文學(xué)修養(yǎng)和才華不夠出眾嗎?況且他詩中所出現(xiàn)的山與月,都是古典意象中的唯美詞匯,這本身恰恰說明了倉央嘉措本人不僅僅只是追求意境美,同時也很注重辭藻的應(yīng)用。所以他的詩才能夠在被轉(zhuǎn)化為漢語后,依舊纏綿悱惻、情感真摯。

時間可以流失掉美麗的外殼,亦可以讓表象愈加迷人。但無論歲月怎樣演繹,真情始終如美麗的曼珠沙華被包裹在最里層,芬芳馥郁,等待有心之人來采擷。

而這就是詩歌中最高的境界,也就是王國維先生所說的“神秀”。

在初春的薄暮中,遙望西藏,恍若看到在那東山頂上,有一個人,宛若山上明月,神一般的風(fēng)骨,水一樣的內(nèi)秀。

意外娉婷忽見知,

結(jié)成鴛侶慰相思。

此身似歷茫茫海,

一顆驪珠乍得時。

——曾緘

每一次讀到這首詩,都會覺得很恍惚??偸菚粋}央嘉措的原詩或曾緘先生的譯本驚艷到、感動到。

那一年,那一月,翩翩蝴蝶躍躍花枝,桃花盛開了滿園,天空盡染了鮮艷的粉紅色。初春的納木錯湖,湖水剛剛解凍,清凌凌的藍色倒映著天空中的白云朵朵。就在這瞬間,在人海茫茫中的驚鴻一瞥,遇見她,如此意外。呼吸中滿是愛情的味道。這味道,藏在墨香中彌漫了幾百年,直到今天現(xiàn)世之人隨手翻起那幾頁書,滿心滿懷還是當(dāng)年的味道。

愛一個人,最初,就是從她身上的味道開始的。這種味道,醫(yī)學(xué)上稱為荷爾蒙,也叫費洛蒙。

在文學(xué)中,有一個很美的詞:

一見鐘情。

提及這個熟悉的字眼,又一次想起那些爭論了很多年的關(guān)于一見鐘情和日久生情的辯題。

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并不太相信一見鐘情之說,心中一直有個癡癡的念頭,覺得真正的愛情應(yīng)該由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一點點積累而來,之后,才會在細(xì)水長流中并肩看盡世間美景。

后來……

當(dāng)越來越多的傳奇和唯美的愛情故事都以一見鐘情開頭的時候,我開始明白世間上的事情,并不會按照我們的想法來存在或者發(fā)展,命運總會給予我們很多意料之中,再給予我們更多意料之外。愛情亦如是。

一如眼前定格在紙上的倉央嘉措。

也許,他從未想過此生此世自己還可以如此邂逅一個人,并愛上一個人。

可是她來了,婀娜多姿,步步生蓮地走來。

自己底意中人兒,

若能成終身的伴侶,

猶如從大海底,

得到一件珍寶。

——于道泉

我們無從知道那個女子的相貌究竟怎樣,但我們推斷,這個女子至少應(yīng)該是不丑的。因為在整首詩中,于道泉先生用了“意中人”三個字,而曾緘先生用了“娉婷”二字??伤幢貎A國傾城、閉月羞花,因為并非所有的一見鐘情都要建立在容貌的基礎(chǔ)上,但有一件事情卻是必然的,那就是這個女子一定有吸引對方的地方,可以無關(guān)容貌,但一定和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出的氣質(zhì)有關(guān)。

在倉央嘉措心里,這女子是可以一生相伴的。這樣的女子對他而言,也是世間難求的。

所以他字字鏗鏘地寫道:如果和心中的她結(jié)成伴侶,那么此生自己該是何等幸運。這幸運仿佛在茫茫大海中,當(dāng)心灰意懶、一無所獲之時,一粒碩大的珍珠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

那一刻的心情也許不僅僅只是單純的欣喜若狂。要知道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心意的人,遇到愛情,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可是愛情又恰恰是如此奇妙。也許我們?yōu)閻矍榈却饲?,可是愛上一個人卻只用了一瞬間。

用一朵花開的時間,愛上一個人。

三百年的時間、幾萬里的路程,時光和距離改變的只是我們表達的形式,卻從沒有改變我們相同的情懷。

每個人都在茫茫愛海中經(jīng)歷著相同的迷惘和喜悅。

這是我們在劫難逃的憂傷和喜悅。

所以每一次讀倉央嘉措的時候,都會覺得他離自己越來越近。他雖居活佛之高位,卻經(jīng)歷著凡人之經(jīng)歷,在得失中有所悟,在得失中升華。

也許這就是他能世世代代被人所懷念的原因,也許這就是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花千倍萬倍的時間來解讀他。

回到這首詩本身,不得不說倉央嘉措對比興等修辭手法的拿捏實在是游刃有余,任何一件事物在他的文字里都可以被他巧妙地用另一件事來作比方。

于是愛情這種很抽象的事物以及思念、渴慕這種難以表達的情感,只因為他的一個比喻而立刻變得生動形象起來。

一個人或許不知道和愛人相伴到老這件事情本身的艱難,但因為了解了大海尋珍珠的不易,對于前者也會立刻有了相對具體的概念。

用淺顯易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為簡,這才能幫助人們深入地理解你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

所以比喻不僅令倉央嘉措的詩變得通俗易懂,也使得他的詩語言生動形象、文采斐然。

在這一節(jié)的篇首,我采用的是曾緘先生的譯本,因為這首詩他翻譯得足夠纏綿和深情。當(dāng)然意譯的方式帶來的必然后果就是會或多或少地改變作者的原意。

不得不提的還是開篇的“一見鐘情”,這個詞是根據(jù)曾緘先生的“意外娉婷忽見知”轉(zhuǎn)化而來,但是從于道泉先生的譯本來看,并沒有提到任何關(guān)于男女雙方見面的場景。

每一個人在二次創(chuàng)作時都會不知不覺地加入一些自己的想象或情感經(jīng)歷,這就是為什么倉央嘉措的詩會有那么多不同的版本,為什么他的詩會被理解成不同意思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詩歌本來就沒有什么固定不變的格式,讀詩只是心靈的旅行,不在乎形式,不在乎結(jié)果。曾經(jīng),桃園深處,人面桃花相映,春風(fēng)吹散幾多相思。四目相對,莞爾一笑,時光又過去了好多年。

目光流轉(zhuǎn)少年時,

我向露了白齒微笑的女子們底座位間普遍地看了一眼,一人羞澀的目光流轉(zhuǎn)時,從眼角間射到我少年的臉上。

——于道泉

明媚的少年心事?lián)u曳了人心,如似光陰。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光陰一旦錯過,便永不會再來。年少時的夢和愛情同樣令人動容。

我無法斷定倉央嘉措的這首詩究竟是他年少時所寫,還是他后來回憶往事的時候感慨而作。但是,當(dāng)?shù)谝谎劭吹竭@首詩的時候,我就已被他如朝陽般燦爛的氣息迷住。

于是,那么想當(dāng)然地,我就認(rèn)定了這首詩是倉央嘉措年輕時候的作品。同樣那么想當(dāng)然地,我就認(rèn)定了年少時候的倉央嘉措一定是一個耀眼的美男子。

因為,這種感覺,時時刻刻都充斥在他朝氣蓬勃的文字中間。如詩中所言,那一年他還只是個少年,因了某種機緣巧合,和一群與他一樣正值花季的少女坐在一起。

她們都只有十幾歲的樣子,笑起來露出了一排潔凈的牙齒。臉頰淺淺的梨窩隨著笑意渲染開來,明媚燦爛,幸福得似要晃瞎了人的眼睛。

那種明媚既沒有成熟女子桃花般的蠱惑艷麗,也沒有知性女子薰衣草般的優(yōu)雅恬靜,那明亮是一種成年后再也不會擁有的神采,似一株株向著太陽開放的向日葵,是陽光的、燦爛的、向上的。

她們暖洋洋的笑容像要融化了其他的人,年少如倉央嘉措也被她們的笑容感染了,忍不住將同樣溫暖的眼光一個一個逐漸灑落在她們的臉上。

雖然心知在那遙遠(yuǎn)的年代,男女之間,望一眼已是不小的罪過??墒菦]有任何一個女子會去怪罪他,因為他那如星辰般燦爛干凈的眼神,讓任何人都覺得眼前的這個少年是如花般干凈純粹的。

坐在人群中,她心中的桃花開了又落,落了又開。她慢慢抬起自己的眼梢,不敢明目張膽地望著那個少年,而如一只被驚嚇了的兔子,惴惴不安卻又故作鎮(zhèn)定地讓目光在人與人之間流轉(zhuǎn),裝作不經(jīng)意地將眼神投射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本不想讓別人看出她的心意,卻還是被自己的眼睛和笑容出賣。當(dāng)她的眼神落在倉央嘉措的臉上,被他華若桃李的笑容折服時,她還是忍不住用余光多看了他一眼,小心翼翼地打量著這個讓自己有了一種莫名奇妙的感覺的少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南县| 承德县| 库尔勒市| 靖安县| 康马县| 静海县| 滨海县| 北票市| 宁都县| 清流县| 宁海县| 邳州市| 邢台县| 景洪市| 梁平县| 天全县| 鹤峰县| 平潭县| 集贤县| 长海县| 青州市| 来安县| 离岛区| 申扎县| 古田县| 中超| 平和县| 桂阳县| 桓台县| 拉孜县| 湖州市| 和田市| 芦溪县| 奉节县| 呼图壁县| 通榆县| 丘北县| 泉州市| 延长县| 尉犁县| 宝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