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文學的價值猶如鮮血——譯序(2)
- 凱特·肖邦短篇小說集
- (美)凱特肖邦
- 809字
- 2016-01-12 10:39:55
但是序言之于作品,就相當于說明書之于產品,我還是在這里概述一下。凱特·肖邦(Kate Chopin,1851-1904),美國女作家,出生于美國圣路易斯。被譽為“美國女權主義文學創作的先驅之一”,評論家把凱特·肖邦的寫作定義為對女性的關懷、對父權社會的抗爭。凱特·肖邦于1870年嫁給了奧斯卡·肖邦,一個棉花商。兩人先是住在路易斯安那的新奧爾良,后又搬到一個大農場和講法語的阿卡迪亞人住在一起。在1882她丈夫去世之后,肖邦與她的六個孩子返回圣路易斯。朋友們鼓勵她寫作。她在快四十歲的時候出版了第一本小說,《咎》。代表作《覺醒》寫于1899年,但是由于小說以對通奸同情的筆調刻畫女主人公“性意識”的覺醒,大膽表露她追求婚外情的愛情觀,小說一出版便在美國文壇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震驚了全美的書評人和讀者。1899年底,她的出版商也拒絕出版她的第三本書——短篇小說集。肖邦感到自己在文學領域受到排斥,因此在她生命的最后歲月里,作者本人也被迫停止了寫作,此后幾乎再也沒有動筆。本書即是她未出版的短篇小說集。
在這部短片小說里同樣有奸情的描寫。寫作手法獨到,充滿美感——這是文學小說與色情小說的區別。文學小說寫色情是為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色情小說是借故事發展來描寫色情。目的不一樣,故而價值不一樣。
文學的價值在哪里。杰克·倫敦說:讀一百本雜志,不如讀拜倫的一行詩。這是他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忠告。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福克納(Faulkner)曾對采訪者說:“我是一個失敗的詩人,可能每個小說家最初都想寫詩,發現自己力不從心后才嘗試詩歌之外要求最高的文學形式:短篇小說。直到這項嘗試失敗后,他才開始寫長篇小說。”
不過也不盡如此,作家余華說“選著書籍,猶如選著人生道路……改變我人生的應該是兩個短篇小說,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伊豆的歌女》和中國作家汪曾祺的《受戒》,讀完這兩篇小說,我就有了寫小說的興趣,然后就成為了一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