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給人余地予己退路,人情留一線日后好相見(1)

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切忌得理不饒人,要學會得理的時候想想自己沒理的窘境,要體諒別人的苦楚和困難,給別人留足面子,是圓融為人的一大體現。

孟子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給人面子,給自面子,予人方便,予己方便,能夠讓你擁有對別人產生有效影響的力量的最有把握的一個方法,就是設法讓別人明白,你從心底里敬重他們。在人際交往中,把面子給別人,把里子留給自己,這是一種處世的一大準則,也是做人的一種智慧。

事不做絕,凡事留三分余地

做事留三分余地,就不會把事情做絕。于情不偏激,于理不過頭,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就會進退自如。

傳說太陽神阿波羅的兒子法厄同駕起裝飾豪華的太陽車橫沖直撞,恣意馳騁。當來到一處懸崖峭壁上時,恰好與月亮車相遇。月亮車正欲掉頭退回時,法厄同依仗太陽車轅粗力大的優勢,一直逼到月亮車的尾部,不給對方留下一點回旋的余地。正當法厄同眼看著難以自保的月亮車幸災樂禍時,自己的太陽車也走到了絕路上,連掉轉車頭的余地也沒有了,向前進一步是危險,向后退一步是災難,最后終于萬般無奈葬身火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情做絕。人生一世,萬不可使某一事物沿著某一固定方向發展到極端,而應在發展過程中充分認識,冷靜判斷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情,以便有足夠的條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機動的應對措施。

某報社的主編交給新來的記者王心一個重要的采訪任務,同時,主編告訴他:“這件采訪工作在實施時存在一定的困難……”正當主編要詳細地向他介紹一下時,王心卻拍著胸脯說:“沒有問題,包您滿意。”三天以后,沒有聽到任何動靜,主編便問他采訪進展得怎么樣?進度如何?他才不得不說:“不像想象的那么簡單。”

雖然主編也知道這個采訪不會很輕松,但對王心當時輕易地拍胸脯表態卻大有反感,從而對他這個人的能力也產生了懷疑。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們無法預料它的發展態勢,有的也不了解事情的發生背景,切不可輕易地下斷言,不留余地,使自己一點回旋余地都沒有。

有一次,趙剛與同事之間有了點摩擦,很不愉快,便對同事說:“從今天起,我們斷絕所有關系,彼此毫無瓜葛……”這話說完還不到兩個月,這位同事成了他的上司,趙剛因講過過重的話很尷尬,只好辭職,另謀他就。

因把話講得太滿,而給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到處可見。把話說得太滿,就像把杯子倒滿了水一樣,再也滴不進一滴水,否則就會溢出來。打滿了氣的氣球,再充就要爆炸。

凡事總會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為了容納這些“意外”。杯子留有空間,就不會因為加進其他液體而溢出來;氣球留有空間便不會爆炸;人說話留有余地,便不會因為“意外”的出現而下不了臺,做事留有余地從而可以從容轉身。

我們可以見到一些政府官員在面對記者采訪時偏愛用一些模糊語言,如:可能、盡量、研究、或許、評估、征詢各方面意見……他們之所以運用這些字眼,就是想為自己留有余地。否則一下把話說死了,結果是事與愿違,那該多難堪呀!

那么,怎樣才能為自己留有余地呢?

做事方面,對別人的請托可以答應接受,但不要“保證”,應代以“我盡量、我試試看”的字眼;上級交辦的事當然接受,但不要說“保證沒問題”,應代以“應該沒問題,我全力以赴”的字眼。這是為萬一自己做不到留下后路,而這樣回答事實上又無損你的誠意,反而更顯出你的審慎,別人會因此更信賴你!即使事情沒有做好,也不會怪罪你。

辦事、說話留有余地,使自己行不至于絕處,言不至于極端,有進有退,以便日后更能機動靈活地處理事務,解決復雜多變的社會問題。同時也給別人留有余地,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不要把別人推向絕路,這樣一來,事情的結果對彼此都有好處。

多栽花少栽刺,為自己預留退路

有兩個村莊位于沙漠的兩端,若想到達對面的村莊,有兩條路可行。

一條要繞過大漠,經過外圍的城市,但是得花二十天的時間才能到達;如果直接穿過大漠,只要三天就能抵達。

但是,穿越沙漠卻很危險,有人曾經試圖橫越,卻無一生還。

有一天,有位智者經過這兩個村落,他教村里的人們找許多的胡楊樹苗,每一公里便栽種一棵樹苗,直到沙漠的另一端。

這天,智者告訴村里的人:“如果這些樹苗能夠存活下來,你們就可以沿著胡楊樹來往;若沒有存活,那么每次經過時,就記得要把枯樹苗插深一些,并清理四周,以免傾倒的樹木被流沙淹沒了。”

結果,這些胡楊樹苗種植在沙漠中,全被烈日烤死,不過卻也成了路標,兩地村民便沿著這些路標,平平安安地走了十多年。

有一年夏天,一個外地來的僧人,堅持要一個人到對面的村莊去化緣。

大家見無法阻止,便叮嚀他說:“師父您經過沙漠的時候,遇到快傾倒的胡楊時一定要向下再扎深些,如果遇到將被淹沒的胡楊樹,記得要將它拉起,并整理四周。”

僧人點頭答應,便帶著水與干糧上路。

但是,當他遇到將被沙漠淹沒的胡楊樹時,卻想:“反正我只走這么一趟,淹沒就淹沒吧!”

于是,僧人就這么走過一棵又一棵即將消失在風沙里的胡楊樹,看著一棵棵被風暴吹得快傾倒的樹木一一傾倒。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已經走到沙漠深處的僧人,在靜謐的沙漠中,只聽見呼呼的風聲,回頭再看來時路,卻連一棵胡楊樹的樹影都看不見了。

此刻,僧人發現自己竟迷失方向了,他像個無頭蒼蠅似地東奔西跑,怎么也走不出這片沙漠。

就在他只剩下最后一口氣時,心里懊惱地想:“為什么不聽大家的話?如果我聽了,現在起碼還有退路可走。”

留條后路,不是讓自己有遁逃的機會,而是讓我們重新起步時,能夠看見前路的錯誤足跡,記取教訓,不再重蹈覆轍。

然而,多數人都不懂得吸取教訓,即使前人已經有過失敗的經驗,他們仍然喜歡讓自己撞得鼻青臉腫,然后才驚呼說:“沒想到是真的!”

人類的經驗是靠時間累積出來的,再經過長時間的去蕪存菁得來的。所有長者的智慧與建言,我們都不能視若無睹,那些都是我們絕佳的成功秘籍。

待人接物也是如此,凡事都要以謙讓的心胸為自己預留一條退路,人情留一線,日后好相見,難道不是嗎?

切勿咄咄逼人,得饒人處且饒人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H·M·托利得提出: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于上乘,只看腦子里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于其處世行事。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相互謙讓,這不僅是給別人機會,更是為自己創造機會。同樣老板在面對下屬的微小過失時,則應有所容忍和掩蓋,這樣做是為了保全他人的體面和企業利益。

器量狹小、排擠同事的人,一定也會遭到其他人的排擠;把同事當作阻擋前途的障礙,一定難以在辦公室里立足。對于那些跟自己有競爭關系的人,不妨試著去贊美他,或請他幫一個小忙,往往可以神奇地化解彼此間的敵意。在職場上,減少一個敵人的價值勝過增加一個朋友。

同一辦公室里有年齡、條件相仿的同事實在是件頭疼的事,因為人人都會把你們兩個拿來比較。其實辦公室里同事間本來是既合作又競爭的關系,以健康心態看待競爭關系,同事的能力愈來愈強,等于是在無形中促使你提升實力。更何況,在全球化時代,就不應該把眼光局限在同一屋檐下的同事,而應該將全球的精英視為真正的競爭者,如此一來,自然就不需要把同事當“冤家”看待了。

當然,作為公司的一位職員,難免會碰到對你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人,難以相處的人也肯定少不了,如果你對他們也顯示出極其厭惡之意,則無異于顯示自己度量狹小。所以你應該拿出你的誠意來,誠心誠意欣賞對方的長處,對于對方出錯的地方,你也應該開誠布公地與他商討,消除彼此之間的敵意。在公司中,有競爭才有進步。如果你在“搏擊”過程中,輸給了競爭對手,這時你更需要有承受打擊的度量,不能就此消沉,而應該誠心誠意恭賀、欣賞對手的能力,消除你的敵意,并繼續保持你與升遷了的對手的良好人際關系以及愉快的辦公室氣氛。這樣你的表現會贏得更多人的贊賞,從而為以后的成功奠定堅實的人際基礎。

得饒人處且饒人,自己即使得了一定的“理”,也不能非逼得對方鳴金收兵或豎白旗投降不可,讓對方走投無路,對方為了“求生”,就有可能“不擇手段”,這可能對你自己也會造成傷害。放他一條生路,寬宏大量一些,他“逃命”要緊,便不會對你造成傷害。如果有一天狹路相逢,即使有一天他勢旺你勢弱,他也會有一定的報恩之心,同樣也會放你一條“生路”的。其實搏擊中的寬宏大量,是在為自己留一條后路,同時還可能“不打不相識”,化敵為友。

我們外出就餐,常常會看見這樣的狀況發生:服務生端菜上樓不小心與一位下樓的先生相撞,服務生手中的菜盤掉到地上打個粉碎,菜湯濺到了下樓的客人的褲子或皮鞋上。服務生連忙說:“先生,對不起,我給您擦,對不起……”邊說邊彎下腰來用餐巾紙為這位先生擦褲腿和皮鞋。有些客人一般到這程度也不計較了,但也有的客人不僅不解氣,還怒氣沖沖地罵:“你是干嗎吃的,長眼了嗎?”服務生猶如犯了天大的錯一樣,還在連聲說著“對不起,非常抱歉!”有些客人還不依不饒地要找經理……

很多行為都不是當事人故意的行為,都賠禮道歉了,得饒人處且饒人。自古至今,大度和忍讓被圣賢乃至平民百姓尊奉為做人的準則和信念,得饒人處且饒人,即是一個人謙讓精神和寬宏風范的表現,生活中我們需要博大的胸懷、不拘小節的瀟灑和與人為善的仁慈。

羅素曾評價維特根斯坦的一部新作論點荒謬,但依然豁達地同意將其出版。杰斐遜曾說,我反對你的觀點,但我將誓死捍衛你言論的自由。為人處世,不妨學學羅素和杰斐遜的謙讓為人的精神。

得理也饒人,要給他人留足面子

有理不等于可以不依不饒,有理不等于可以肆意批駁別人,有理不等于別人一點兒理都沒有。與人相處切忌得理不饒人。要學會得理的時候想想自己沒理的窘境,要體諒別人的苦楚和困難,給別人留足面子。

得理饒人就等于給自己贏得了一次機會。

上下級關系、同事關系、朋友關系、親情關系等構成了人與人之間復雜的關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矛盾和不愉快,看到有的人因此不是互不理睬,就是吵吵鬧鬧,或者爭權奪利,更有甚者大打出手鬧出人命,真讓人不可思議,何必呢!

“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詩,應當成為年輕人的做人信條之一。

每個人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十全十美那是神,是凡人總會有些地方惹著別人,即便你圓滑無比,毫無缺點,也總有人看你不順眼,這就是人性的微妙。我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往往看不到別人的優點,或者說很少看到別人的優點,而且一個人缺點的存在總會讓我們感覺更多不快。所以我們如果想與別人友好相處,我們就應該寬容別人的一些缺點,盡量地不要心存怨恨,如果有機會的話,你以一種別人能接受的方式,告訴別人,希望他能夠改掉這些缺點。當然,給別人指出缺點并需要別人能改掉,那是一門做人的藝術,也是一門交流、溝通的藝術,做好了會讓別人愉快地接受,做不好反而會影響到兩人之間的關系。要做到對別人的缺點完全寬容和完全不怨恨,這是比較難的。那么,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就要盡量地寬容,盡量不怨恨,在這種精神品質的支撐下,我們就要多發現別人的優點,多欣賞別人的優點,甚至去認真地學習別人的優點。

一個人與別人相處,要能夠容納別人的缺點,欣賞別人的優點,要多些善意的微笑,多些真誠的問候。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江县| 武汉市| 六枝特区| 南乐县| 教育| 若尔盖县| 开化县| 托里县| 新化县| 磴口县| 南靖县| 米林县| 赣榆县| 聂拉木县| 隆回县| 布尔津县| 五莲县| 府谷县| 闵行区| 梧州市| 施甸县| 巴里| 专栏| 读书| 澎湖县| 交口县| 老河口市| 乐都县| 江口县| 珲春市| 铜陵市| 宣化县| 定边县| 吴川市| 磴口县| 临沂市| 彰化市| 鹰潭市| 临城县| 石首市| 修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