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成功秘訣——為自己列一張人生清單
對于北大人來說,從來沒有太晚的開始,他們有很多夢想未完成,所以他們會給自己設定一份人生清單,在有限的生命中,盡可能去完成這些目標。這是一位北大畢業的企業CEO的人生清單,參照這些目標,也試著寫下你的人生清單吧:
選擇自己熱愛的職業
畢業后進入世界500強公司工作
每年進步一點點,工資漲幅保持在10%
五年內成為所在領域的精英,十年內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40歲前創業,開一家自己的公司
找到一個心愛的女子結婚
55歲之前退休,周游世界
回到童年玩耍過的地方
拜訪曾經的恩師
寫一本自己的書
找到人生摯友
追尋生命導師
去另一座城市生活,感受別樣人生
挑戰人生極限,做最勇敢的自己
每天改掉一個壞習慣
每個月讀一本好書
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父母、陪家人
培養興趣愛好,讓人生變得有滋有味
訂立每周計劃、每年計劃或更長期的計劃
在一次美術寫生課堂上,北大美術系教授問學生們一個問題:“如果你提前準備了今天要去春游寫生,但是出門前天色變了,下了小雨,你還會按照原定計劃,繼續在今天春游寫生嗎?”
大部分學生認為下雨天寫生簡直是扯淡,計劃應該及時調整。而有的同學則認為,先出門看看,如果到達目的地還是下雨,那就改變計劃,下雨天總有下雨天能做的事。還有的同學認為,無論如何,給自己定下的計劃最好不要改變,現在可能還在下雨,可是指不定到了郊外,雨就會停。
其實,北大教授想考驗學生們的樂觀程度。選擇未出門看到下雨就改變計劃的同學,難免對生活有點悲觀,他們容易看到事物發展中不好的一面,擔心失敗,寧愿不嘗試也不愿嘗試的過程中遇到困難。
選擇出門了再說,要是到達目的地還下雨的話,再及時調整計劃的同學比較客觀,他們能正確看待生活中的陰暗和光明,他們不會過分樂觀,也不會過分悲觀。
而選擇無論如何也堅持計劃的同學,是典型的樂觀主義者,總是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不過,過于樂觀也容易使人失去客觀判斷。
1000次假設,敵不過一次行動
人生短短數十載,何必怕這失敗,怕那不成功的。當你真的去努力了,去奮斗了,上天會眷顧你的,只是你也許會死在你成功的昨晚上。
——北大人箴言
1916年,朱自清先生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學預科,1917年正式成為北大哲學系本科部的學生。對于朱自清先生,很多人應該不會陌生,因為他的文章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教科書中。很多人都知道《荷塘月色》,這篇文章出自朱自清之手,后被教科書采用。他的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郁,以語言洗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荷塘月色》于1927年見報,發表后讀者的反響很好。但在1927年的某一天,一位名叫陳少白的讀者給朱自清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提出:“對于月下荷塘的描寫中,內容有不符合實際的情況。因為樹上的蟬到了夜里是不會叫的。”
接到了這樣的信件之后,朱自清非常重視,先是查找大量的資料,但是沒有找到結果。一個辦法不行,他又找身旁的朋友進行詢問,還找到一些昆蟲學方面的專家、教授進行詢問,大家給出的答案也與這個讀者反映的一樣,書中描寫的現象好像確實有誤。
于是,朱自清給陳少白回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說:“我請教了昆蟲學方面的專家,專家也認為蟬在夜晚是不叫的。”同時,他也跟這位讀者說,以后《荷塘月色》再版時,會刪掉關于月夜有蟬聲的句子。
事情告一段落后,這樣的疑問卻一直縈繞在朱自清的腦海中,因為他依稀記得自己曾在夜里的河邊聽到過蟬鳴。于是,朱自清決定去探個究竟。
此后,一旦夜里有空,朱自清都會前往荷塘,經過一段時間的親身考察,他發現其實蟬在夜晚是會叫的。1948年,朱自清先生特別用《關于“月夜蟬聲”》一文對此事進行闡述。
內容是這樣的——
“我們往往由常有的經驗作概括的推論。例如,由有些夜晚蟬子不叫,推論到所有的夜晚蟬子都不叫,于是相信這種推論便是真理,而其實是成見。這種成見,足以使我們無視新的不同的經驗,或加以歪曲的解釋。我自己在這里是個有趣的例子。”
我們都清楚行動的重要性,也明白“想得再多,不如親自動手試一下”的道理。可是當你處在苦苦追尋結果的過程中,是不是依然能保有這樣的心態,并且堅持不被任何因素所影響呢?
如果你喜歡一份工作,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那么你沒有去爭取,就等于放棄。1000次假設,敵不過一次行動,如果你想要做一件事,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
北大成功秘訣——行動力提升攻略
你的計劃再美好,如果總是空想而不行動,那么一切計劃都毫無意義。行動才是成功的開始,看看北大人都是如何告誡自己行動的重要性吧:
1.傻子才會等到時機成熟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如何在與別人的競爭中取得先機呢?這就要求人們率先采取行動,不要等到條件都完美了才開始,那樣你很可能錯失良機。
當你有了不錯的想法,就要果斷地行動。你會在行動過程中做出調整,也會因為你的果斷而收獲頗豐。
2.成為實干家,而非空想家
一個沒被付諸行動的想法在你的腦子里停留得越久,就會變得越弱,直到逐漸模糊,被你遺忘在記憶深處。空想是不會帶來任何改變的,只有行動可以!
3.你的顧慮都會因為行動被打消
行動是打消顧慮的最佳方法。萬事開頭難,一旦行動起來,你就會建立起自信,事情也會變得簡單。
4.你總會找到拖延的借口
拖延會使你的計劃成為泡影。誰都知道制訂計劃的好處和拖延的不利影響,可是一旦付諸行動,總是不自覺地為自己的拖延尋找各種借口。在一個又一個借口面前,你就會淪為平庸者。
5.分清主次關系
要學會在閑暇的時候理清頭緒,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然后依次解決問題。提高效率的關鍵就在于能夠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6.不閑談,立即切入正題
我們很容易被瑣事打擾,如果你不避開這些讓人分心的事情來談正事,它們就會花掉你很多時間。因此,直奔主題,先談重要的事,是培養行動力的絕佳方法。
有一個師傅,隱居在山林中,每天他都會叫弟子們下山砍柴、取水。不過,他們所住的地方比較遠,必須要越過一條河,才可以到達對面。
有一天,下著大雨,發著洪水,弟子們來到河邊后,無論怎么努力都過不了河。弟子們很猶豫,生怕被師傅責怪,只有一個弟子隨手摘了一個蘋果,興高采烈地回去了。
這個弟子回到家后,師傅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贊揚了他。你覺得這是為什么?
這是因為,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絆腳石,如果我們無法控制我們掌握不了的因素,就只能因地制宜地做出判斷、選擇,就像那個摘蘋果的弟子,既然沒有辦法過河砍柴、取水,那么好歹也摘個蘋果,這才算是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