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贏時間的人永不會輸
我們必須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地具備最高競爭意識,否則就會失去斗志。
——北大人箴言
人們常說,永遠跑不贏的是時間。的確如此,但是如果你改變參照物,就會有機會獲勝。如果你把“時間”作為對手,永遠都沒有勝算;如果你把“別人的時間”作為參照物,則會很容易超越。
凌晨四點半,你在做什么?我想大部分中國人都在睡覺,但也有一些人跟我們不一樣。他們或者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或者伏案讀書,亦或已經起床,在黎明之前便開始了新的一天。
為什么不睡覺?因為他們想贏,在其他條件均等的前提下,唯有在別人睡覺的時間依然努力付出,才可能超越他們,別無他法。
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將生命獻給了目標,他們在追逐中享受人生的精彩。他們不是夜貓子,他們也會困得睜不開雙眼,但他們依然選擇堅持,因為他們的人生注定與眾不同,他們的人生注定更有意義。
在這群人之中,自然少不了北大人的影子,無論是莘莘學子,還是社會棟梁,他們的凌晨四點半靜悄悄,沒有鼾聲,沒有紛擾,只有筆耕不輟的寫字聲,只有不斷敲擊鍵盤的聲音,還有星辰,一閃一閃,映照出未來的錦繡前程。
從北大走出來的學子,大多有熬夜的習慣,因為學生時代,他們的凌晨時光永遠燈火通明。他們這么拼命是為了什么?因為他們有目標,他們要超越別人,超越自己,他們要的是一個精彩紛呈的未來。所以,他們將別人睡覺的時間用來讀書,正是無數個月明星稀的凌晨,拉開了彼此的差距。
他叫任繼愈(1916—2009),中國佛教哲學家,1934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38年畢業。1939年考取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第一批研究生,師從湯用彤和賀麟教授,攻讀中國哲學史和佛教史。1941年畢業,獲碩士學位。1942—1964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56年起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任老一生以學術為生命,達到了一種超然的人生之境,在該領域無人能及。在很多人看來,古籍整理是一項枯燥無聊的工作,任先生也對此深感憂慮:“古籍整理工作又難學又枯燥,愿意坐冷板凳的青年越來越少,后繼乏人的困境越來越嚴重。能安心一項工程十年不松懈,沒有時間發表個人文章。而目前的聘任制度,如評定職稱、工資待遇的現實問題,對長期古籍整理者,處于不利地位。不計待遇報酬,甘心奉獻的人難以找到。”
意識到這種局面之后,任老便開始為古籍整理爭取應有的學術地位,同時身先士卒,毫不猶豫地挑起這一重擔。
已過耄耋之年的任老依然不遺余力,在他的主持下,總字數過一億的《中華大藏經》歷經十余年完成了107卷。雖然年逾九旬,任繼愈先生仍然對自己的學生盡心盡責,他會一字一句去修改學生的論文和出版物,連標點符號都不放過。
任繼愈先生歷經15年編纂了《中華大藏經》和《中華大典》,其實這根本不是他的業內工作,但他很清楚,國家將這項任務交給他,就意味著一種責任,他絕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幾十年如一日,任繼愈老先生兢兢業業,始終不渝,更令世人欽佩的是他身上傳承的北大精神,任老每天早晨四點就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八點。直到去世前兩個月,他還堅持到國家圖書館去上班。即便為此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任老也不悔初衷。任老右眼失明多年,左眼視力也只有0.6左右,但任老在凌晨四點半已經端坐在辦公桌前,開始了嶄新的一天。
任老最終跑贏了時間,超越了所有人,也超越了自我。“知識分子要把知識奉獻給人民”,這是任繼愈先生的名言,讓我們以此銘記,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在于奮斗。
時間是公平的,在有限的生命里盡可能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一天24小時,也只有24小時,北大人與普通人的差距,也就是這樣拉開的。
北大成功秘訣——夜間讀書效率倍增的秘密
挑燈夜讀真的很熬人,需要較強的意志力作為保證,同時還要提高效率。既然這么辛苦,沒有效率豈不是白費時間?下面,看看北大人如何保持夜間讀書的高效率吧:
1.明確當晚學習目標,不達目標誓不睡覺
為了提高夜間讀書的效率,就必須給自己制定目標。北大人通常會用筆列個清單出來,這樣更便于安排時間,而且不致手忙腳亂,他們絕不會在沒有完成目標的前提下回宿舍睡覺,那樣會有一種負罪感,最終也睡不好覺。
2.在夜讀之前,關掉一切電子設備
北大學子在夜讀之前,除了手機調成靜音之外,會關掉一切讓自己分心的電子設備,關閉各種聊天軟件,全身心投入讀書之中。
很多學生也會為了應付考試而夜讀,但是他們的效率卻差得驚人,不僅影響學習效率,還耽誤了休息時間,其原因就在于他們讀書時經常分心,一會兒聽音樂,一會兒看電影,一會兒打游戲,一會兒“QQ”又響了……他們根本不是去夜讀的,更像是去湊熱鬧的。
既然你選擇把別人睡覺的時間用在學習上,那么又何苦讓這些本可以避免的外界因素干擾學習呢?
3.強迫自己進入學習狀態
在夜讀開始之前,很多人都難以進入學習狀態,要么犯困發呆,要么被瑣事分心,即便是北大人也不例外。但他們有辦法,那就是強迫自己進入學習狀態,有時候學著學著就不困了,讀著讀著就不煩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思路也會變得更加清晰,不久便能夠進入讀書狀態。
4.晚飯不要吃太飽,避免犯困影響效率
吃飽了犯困是人之常情。俗話說: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那些北大學子如果晚上要去補習功課,晚餐絕不會大吃大喝,否則剛開始復習就困了還得了!
此外,晚餐最好多吃素,少吃肉,這樣既有利于消化,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習效率。
5.咖啡提神卻不提高效率
很多人在熬夜學習時,習慣性地喝咖啡或喝茶提神,但事實上,咖啡因雖然能夠起到振奮精神的作用,但對提升學習效率卻沒多大效果。
此外,如果喝太多咖啡,當你復習完之后,想睡都睡不著了,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另外,一定要少喝飲料,因為含糖飲料會減慢你大腦的思維速度,影響你的判斷,進而影響學習效率。
6.勞逸結合,每隔一段時間休息一會兒
不要因為珍惜時間就不停地看書,那反而會降低效率。累了就歇會兒,四處走走,吃點東西,喝點水。累的時候透過小吃店的窗戶欣賞下夜景,雖然除了路燈什么也看不到,卻能很好地感受一番靜謐,這也是休息的絕佳方式。
有一個非常棒的網站,提供在線殺毒、軟件、音樂、MTV等,為什么卻很少有人瀏覽呢?
人們會想到很多不同的理由,比如網站收費過高、網站上傳下載速度過慢等等。當然,這些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不過大家忽略了一個大前提,那就是這個網站的知名度。
其實,這個網站之所以很少人去,只不過是因為知名度過低,知道這個網站的人太少罷了。
同樣的道理,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但是如果你有能力而不會運用、發揮的話,那就和沒有能力是一樣的。相反,如果你擁有的能力不多,卻善于運用,精于變通,懂得讓別人知道你的能力、贊賞你的能力,那么這個僅有的、小小的能力也一樣可以發揮出大作用。
不一味低調,也不一味張揚
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一味低調,也不是一味張揚,而是始終如一的不卑不亢。
——北大人箴言
北京大學是一所優秀的大學,所以想要考入北大的學生很多也就不足為奇了。在越過北大校門那道門檻的過程中,有人成功了,有人失敗了。那些有幸進入北大學習的人,都是全中國最頂尖的學生。
作為北京大學1996年德語語言文學系畢業的張泉靈,就用她的聰明才智,贏得了“北大才女”的贊譽。
作為“北大才女”,張泉靈在畢業之后考入了中央電視臺。其實,當她還在北京大學就讀的時候,就已經在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的節目中擔任過主持人。當時的《中華文明之光》節目就是北大與中央電視臺合作錄制的,這也是張泉靈走向熒屏的開始,而這樣的工作也讓她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她被無限“放大”了。
主持人在當時是一種特別高端和時髦的職業,所以張泉靈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與別的同學略有不同。這本是工作需要,卻總是給人一種“張揚”的感覺。
但張泉靈很不喜歡這種感覺,她本人十分低調,也只想過普通人的生活。面對看似矛盾的兩面,她又該如何去做呢?“不一味低調,也不一味張揚”成了張泉靈的座右銘,同時也是她平衡兩者的一個砝碼。
在工作中,張泉靈加入中央電視臺后,主持、編導過許多檔節目,其中更不乏《中國報道》《東方時空》《人物周刊》《焦點訪談》《新聞會客廳》等收視率非常高的節目。當然,一個人不是簡簡單單就能獲得如此成功的。比如,即使有再好的工作條件與工作環境,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也同樣無法獲得今天的成就。
在“5·12”汶川地震發生時,張泉靈剛從珠穆朗瑪峰這樣的高海拔地區下來,她顧不上休息調理,也顧不得回家看一眼不到兩歲的兒子,而是立刻奔赴地震災區進行報道,讓電視機前的觀眾能及時知曉災區的消息。
因為她主持的節目出色,收視率高,備受大家關注,所以被有些人認為是她過度“張揚”。張泉靈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工作中的張揚,是一種對工作的熱愛而情不自禁散發出來的工作熱情。”
而在生活中,張泉靈則非常低調。舉個例子,如果你去問別人張泉靈是誰,很多人都能說出她是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但是,如果你去問別人張泉靈的老公是誰,那么知道的人就少多了。因為這件事,還曾經鬧過一個“烏龍事件”。
由于生活中的張泉靈過度低調,所以大家對她的生活幾乎一無所知。然而,出于好奇心,人們開始紛紛猜測她的生活,于是一些八卦消息也就出來了。有消息指出,曲向東既是張泉靈北大的學長、央視的同事,同時也是她的老公。因為這則消息越傳越大,當事雙方不得不出來澄清。其實,張泉靈真正的老公另有其人,至于究竟是誰,現在公眾也不得而知。
張泉靈用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一味地低調,尤其是面對工作應該保有的張揚。當然,也不要一味地張揚,特別是面對生活應該保有的低調。
低調與張揚是不一樣的,這是兩種不同的態度。但是,低調的生活有時候也不是想要就能擁有的,比如因為工作的關系影響到自己的生活,甚至讓自己的一些隱私被曝光。故事中的張泉靈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困擾,但是她智慧地選擇了低調到底,保護了自己的家庭。
北大成功秘訣——如何保持低調
想要學會保持低調,學習北大人的做法一定沒錯。他們是天之驕子,被很多人羨慕,所以一言一行要特別注意。下面就來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吧:
1.學會贊美
每個人都喜歡被人贊美,這是一種內在需要。贊美要發自內心,表現得要真誠,這樣才能夠拉近和別人的關系。
2.與人為善
與人為善是保持低調的好方法。舉個例子,假如你是一個有錢人,又表現得飛揚跋扈,自然會招來更多的敵意與嫉恨。
3.懂得避讓
如果有的人就是對你看不慣,忌妒你,那么就要學會避讓,及時和他們劃清界限。
4.學會澄清
假設一些忌妒心強的家伙故意誹謗你,那么你就不能再低調了,要學會澄清事實。
5.自然表達
你不必因為害怕別人忌妒而不敢討論自己的看法,只要自然地表述就行了,這是你的權利。但要注意不可四處炫耀,否則可能會成為別人攻擊的對象。
歹徒劫持了兩名路人,他手里拿著一把手槍,但里面只有一顆子彈。歹徒對路人說,誰動就打誰,結果最后沒動的路人反而挨了子彈,為什么?
答案非常簡單,那是因為不動的人更容易命中。
這說明什么?其實,這說明很多時候,我們過于低調、過于被動、過于聽天由命不一定是好事。雖說做人高調不是好事,可是任人擺布就容易出現問題,對自己的發展不利。因此,必要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跟隨時間的腳步,見證努力的成果
成就一番偉業的唯一途徑就是熱愛自己的事業。如果你還沒能找到讓自己熱愛的事業,就繼續尋找,不要放棄。跟隨自己的心,總有一天你會找到的。
——北大人箴言
在北大校園,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沒能考上北大,面對高考的失利,以及對北大的向往,毅然決定讓自己置身于北大,想要通過身臨其境的方式感受北大的神圣與榮耀,并獲取北大所能帶給他們的無盡知識!
這其中,最有名的恐怕要算《站著上北大》一書的作者甘相偉了,他的故事很多人已經耳熟能詳,所以我們要介紹的是另外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張國強。
張國強作為北大的一名保安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一直想著提升自己,要用知識改變命運。
按常理我們可能會覺得,保安對于文化知識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張國強可不這么認為,他不斷學習,不斷提升,希望有一天不再為北大站崗,而是走進北大課堂。
張國強最開始在老家某建筑工地打工,后來到北京當保安。剛來到北大校園的張國強,看到北大學子與外國友人流利地交談,很是羨慕,也意識到了學好英文的重要性。可是,連普通話都說不好的他,學習起英語來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