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沒有種子,就沒有禾苗破土而出;沒有了思想的種子,人的行為也無從談起。
思維是塑造一切的支配力量,從根本上來講,人與動物的本質(zhì)區(qū)別就在于思維,就在于人能夠利用思想這種工具,使自己的意愿得以實現(xiàn),并帶來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歡樂與苦疾。人悄無聲息地思想,并最終將思想化為現(xiàn)實。周圍的環(huán)境只不過是人的觀望鏡。
有句格言稱:“人的內(nèi)心是怎樣想的,他就會成為怎樣一個人。”這句話涵蓋了人的全部,它是一句高度濃縮的精辟之言,觸及人生所碰到的各種境況。可以毫不夸張地講,人就是其所想,人的品質(zhì)是其思想的總括。
土壤中沒有種子,就沒有禾苗破土而出;沒有了思想的種子,人的行為也無從談起。無論是“自然而然”的行為,“出乎意料”的行為,或者是精心設計的行為,都體現(xiàn)出了同一個道理。
行為是思想的花,歡樂與悲傷則是思想的果;一個人到底能收獲甜蜜的果實,還是收獲苦澀的果實,都取決于播下的種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盡管頭腦中的思想使我們成為現(xiàn)實中的人,但思想?yún)s是我們精心培植的。
如果一個人內(nèi)心包藏邪惡的思想,痛苦就會伴著他走,就像車輪伴著拉車的牛走一樣。
如果一個人培植出至純至真的思想,那么歡樂就將永遠與他相伴,就如同他的身影永遠與他相伴一般。
人是自然規(guī)律的產(chǎn)物,而非雕蟲小技的造化。因果不僅體現(xiàn)在可看得見的物質(zhì)世界中,而且它也毋庸置疑地暗藏在思想的王國。
高貴的、至高無上的品質(zhì),并非是一種恩賜或機遇,而是在正確思想指導下不斷努力的自然結果,是長期培植至高無上的思想之必然所得。卑鄙的、野獸般的品質(zhì)的形成過程也一樣,它是長期包藏禍心的必然結果。
你就是命運的主宰者
人生是由自己塑造的。人的行為是由思維支配的,人們在動用武力的思想的指導下,就千方百計地制造出了自我毀滅的武器。人們也崇尚一種思想工具,用這種思想工具可為自己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歡樂、力量與和平。通過做出正確的選擇,培植正確的思想,人就能夠升華至神圣的完美;而對邪惡思想的培植及濫用,則只能導致人淪落到野獸的層次。在這兩個極端中間,是各個層次的品質(zhì),而且人是他自己的創(chuàng)造者及主宰。
在心靈的所有美好的真理中,最能夠令人愉悅、最能夠帶來累累碩果的就是:人是思想的支配者,品質(zhì)的培養(yǎng)者,狀況、環(huán)境及命運的塑造者。
作為力量、智慧與關愛的化身,以及自己思想的主人,人掌管著一把能應對任何境況的萬能鑰匙。在他的自身內(nèi)設置有一個轉化及再生的裝置,借助這個裝置的運作,人可以具備自己所想具備的那種品質(zhì)。
人永遠是主人,甚至在自己的弱點上及極惡的方面也是如此。但在人的弱點及墮落上,他是對他的“家產(chǎn)”管理不當?shù)挠薮赖闹魅恕L热羲軌蜷_始認真思考自己所處的境況,并對自己生存及發(fā)展所應遵循的自然規(guī)則孜孜以求的話,那么他就能夠成為一位明智的主人。他能非常聰明地利用他的能量,培植美好的思想,最終取得豐碩的成果。
做到這些你便是一個有覺悟的主人。人們只有在自己的身心內(nèi)發(fā)現(xiàn)了思想的法則,才能夠成為這樣的人。這種發(fā)現(xiàn)需要的是用功、自我分析及體驗。
努力尋找,你就能夠找到
只有完成大量的勘探及開采工作,我們才能夠得到黃金及寶石。如果人能夠努力開采他心靈的礦藏,他便能夠找到與他做人息息相關的每條真理。
人是自己品質(zhì)的培養(yǎng)者,人生的塑造者,以及命運的構筑者。這個道理是可以明白無誤地加以證實的。如果他能夠觀察、控制及變革他的思想,追蹤其思想對自身、對他人以及對他的人生境況所產(chǎn)生的作用;如果人能夠借助耐心的實踐與檢驗把因果聯(lián)系起來,并且把他的每次經(jīng)歷——哪怕它只是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之事——作為認識自我及理解、智慧與力量的手段,那么這個道理也可以得到證實。
在這方面有一個法則,那就是:追尋者就是發(fā)現(xiàn)者,如果他去敲門,門就會開。只有依靠耐心、實踐及堅持不懈,人才能夠邁入知識殿堂的大門。
思想對境況產(chǎn)生的作用
人的頭腦就像一座花園,你可以通過辛勤的護理,讓鮮花盛開。倘若對它置之不理,它就會變成一片荒蕪。不過,無論你是否開墾它,它都必將有一種結果。如果沒有播下有用的種子,許多無用的雜草之籽將散落土壤中,整個花園過不了多久就會雜草叢生。
就像園丁精心開墾自己的那片土地,清除雜草,種上他需要的花木那樣,人們也應該悉心護理自己頭腦的花園,清除各種各樣錯誤的、無用的及不純的思想,培植正確的,有用的以及純潔的思想。
經(jīng)歷了這樣一個過程之后,人們遲早都會發(fā)現(xiàn),他是自己心靈花園的主人,他是自己人生的指導者。他也能揭示自身內(nèi)思想的法則,越來越精確地理解思想力量及思維因素,在自己品質(zhì)、境況及命運的造就過程中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
思想與品質(zhì)是一體的,而且由于品質(zhì)只通過境況來反映及發(fā)現(xiàn)自身,所以一個人人生的外在表現(xiàn),總是與他的內(nèi)心狀態(tài)息息相關。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一個人任何時間所處的境況,都是他全部品質(zhì)的反映,但那些境況與其自身內(nèi)的一些思想要素是如此密切地相互聯(lián)系,以至于在他個人發(fā)展的過程中不可或缺。
依據(jù)做人的法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他融入品質(zhì)中的那些思想,把他帶到自己所應處的位置,而且在人生的安排上并沒有什么巧合之說。所有的一切,都是一種根本不會出錯的法則作用的結果。這種法則不僅適用于那些對自己的境況心滿意足的人,而且也適用于那些深感自己與周圍境況“不相和諧”的人。
源于思想的境況
作為不斷進化的人,當他認識到自己可能會向什么方面發(fā)展,而且培養(yǎng)了那種思想時,他就會成為那方面的人。當他學會了“任何境況其實就是其思想作用的結果”這一精神課程之后,他就能夠把它廣泛地應用在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中。
只要一個人認為自己就是外部境況的造化,那么他就會受到外部境況的沖擊。然而,倘若他能夠認識到自己就是一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力量,能夠指揮自己的靈魂,不管遇到何種情形都能播下自己人生的種子,那么他就能夠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
境況源于思想。每個人都能夠觀察到,如果在一段時間內(nèi),自己能夠很好地做到自我控制和自我凈化,那么他的境況就會隨著他的思維狀況的變化而變化。同樣道理,如果一個人能夠積極主動地彌補自己品質(zhì)上的缺陷,那么他就能夠取得快速而明顯的進步,他就會很快經(jīng)歷一個變化過程。
心靈吸引它秘密包藏的,它所愛的,以及它所懼怕的內(nèi)容。它能夠達到它所渴望的高度,如果放任自流,它也會淪落到滿足不潔欲望的地步。
每一粒播下的,或允許其落下的思想的種子,都會在那兒生根發(fā)芽,開自己的花,結自己的果。它遲早會被運用在行動中,并且收獲它自己的機會與境況的果實。好的思想自然收獲好的果實,壞的思想當然只能收獲惡果。
境況的外在世界使一個人適合其思想的內(nèi)在世界。無論是令人高興的外部境況,或者是令人煩惱的外部境況,都與個人的內(nèi)在思想密不可分。作為自己耕耘的收獲者,人們通過遭受苦難及享受幸福而獲得真知。
一個人會讓內(nèi)心深處的欲望、志向及思想占據(jù)支配地位,并且在它們的指導下行動,而人最終會在人生的外部世界收獲自己的果實。在這個過程中,成長與調(diào)整的法則處處都在起作用。
公平處處體現(xiàn)
具有良好思想的人,往往能夠收獲令人羨慕的結果;而居心不良的人,則往往會落到可悲的下場。一切都很公平。一個思想純潔的人,不會因為受到任何外部力量的影響而突然之間跌入犯罪的泥潭。犯罪的思想長期在內(nèi)心被秘密地培植,一旦時機來臨,它所蓄積的能量就會迸發(fā)出來。境況并沒有造就人,它只是把自己展示給人。如果一個人沒有邪惡的傾向,他是不會自吞苦果的;同樣,一個人如果不堅持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品質(zhì),也獲得不了至純的幸福。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人就是自己思想的主人,是自身的創(chuàng)造者,是境況的塑造者。
甚至在出生的時候,心靈就觸及了自身,而且在人生歷程的早期,它使諸多狀況得以匯總,這些狀況都反映了心靈本身,反映了它的純潔與不純潔,它的力量與弱點。
人們并沒有引來他們之所想,而是引來他們之所思。他們突如其來的念頭,他們的異想天開,他們的遠大抱負,每一步都要受挫,但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思想及欲望,卻被他們自己的食物所喂養(yǎng),不管這些食物是骯臟的,還是潔凈的。“使我們的目標得以實現(xiàn)的神力”就在我們自身內(nèi),它就是我們真正的自我。人只會被他自己所束縛。思想與行動是命運監(jiān)獄的看守——它們監(jiān)禁著人,使人卑賤;它們也是自由的天使——它們讓人獲得解放,使人高尚。一個人并非希望什么或祈禱什么,就能夠獲得什么,而是有了什么樣的思想及行動,他才會得到什么樣的結局。他的希望與祈禱只有與他人思想及行動相一致時,才顯得靈驗。
既然這是一條真理,那么與“所處的境況抗爭”又意味著什么呢?它意味著人不停地反抗著一種“果”,而與此同時,他卻一直都在內(nèi)心孕育并保留著它的“因”。那種“因”可能以一種有意識的惡習呈現(xiàn)出來,或以一種無意識的弱點呈現(xiàn)出來。然而無論它是什么,它都執(zhí)意妨礙它的擁有者所進行的努力,并且大聲疾呼要進行補救。
三個無知者的例子
人們渴望改善自己所處的境況,但卻不愿意完善他們自身,因此他們的境況依舊。而那些在自我磨煉方面毫不退縮的人,總能實現(xiàn)他心中既定的目標。這個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甚至連那些把獲取財富作為自己唯一目標的人們,在目標實現(xiàn)之前,都必須做好將付出巨大的個人犧牲的準備。試想一下,想獲得成功人生的人,又需要做出如何巨大的個人犧牲呢?
這里首先講述一位非常不幸的窮人的例子。
有一位窮人,他熱切期望著自己所處的卑微境況能夠得到改善,自己能夠過上比較幸福的家庭生活。然而他在工作中做不到兢兢業(yè)業(yè),總是愛開小差,而且他覺得既然老板給自己開的工資不高,那么自己想方設法欺騙老板也是公平合理的。可是這樣一個人連最簡單的致富門路都不了解。他內(nèi)心抱著懶惰的、欺騙的思想,沒有一種努力奮斗、敢做敢為的男子漢氣概,所以他不僅很難走出他目前的不幸,而且實際上他正把自己引向更大的不幸。
接下來講述一位富人的例子。
有一位富人由于暴飲暴食,長期遭受疾病的折磨。他愿意花大筆金錢祛除疾病,然而他卻不愿意節(jié)制他暴飲暴食的欲望。他想盡情享用各種食物,而且又想擁有健康。像他這樣一個人完全不適合擁有健康,因為他連健康生活的第一原則都沒有學會。
最后再講述一位老板的例子。
一位老板為了免交管理費,就耍一些花招欺騙政府管理部門。另外他希望獲得更多的利益,于是不惜大量裁減員工們的工資。像這樣一個人是很難達到發(fā)財致富的目的的,而且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遭受破產(chǎn),名聲掃地的時候,他只是一個勁兒地指責時運不濟,根本沒有認識到其實他昔日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繭自縛。
我在此講述這三個例子,只是想闡明一條真理:人是造成所處境況的“因”(盡管許多人平常并沒有意識到它)。當一個人給自己定下良好的目標時,他卻不斷地對自己的處境感到沮喪。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原因就在于他們一直培養(yǎng)著那些與自己定下的目標不能和諧一致的思想與欲望。這樣的例子可謂舉不勝舉。倘若一個人能夠不斷培養(yǎng)與自己的目標和諧一致的思想與欲望,那肯定將會是另外一種情形。
良好不會制造出惡果
境況是如此的復雜,思想是如此深深地根植于頭腦,幸福的情形又因人而異,因此一個人整個的心靈狀況,是很難由另外一個人僅僅根據(jù)其人生的外在方面而做出判斷的(盡管他自己可能知道自己整個的心靈狀況)。一個人可能在某些方面比較誠實,然而卻賠償困苦;另一個人可能在某些方面不誠實,然而他卻能夠發(fā)財致富。
人們時常會得到這樣的結論:這個人由于過于誠實而失敗,另外一個人則由于很不誠實而成功。實際上,這種結論是錯誤的,它只是根據(jù)表面現(xiàn)象做出的判斷,這個結論的前提應該是:不誠實的人是徹頭徹尾的貪污腐化,而誠實的人在道德上完美無缺。根據(jù)更加深入的了解與更加廣泛的調(diào)查,這類判斷被發(fā)現(xiàn)是錯誤的。
不誠實的人,可能具有一些其他人所不具有的令人敬慕的品質(zhì),而誠實的人可能染上了他人所沒有的那種令人不快的惡習。誠實的人因其誠實的思想與行為收獲良好的結果,同時他也給自己招致了惡習所產(chǎn)生的苦難。同樣,不誠實的人,也在收獲著自己的苦難與幸福。
我們往往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就想當然地認為,我們具備了良好的品德,卻遭受苦難。然而,要知道,只有當一個人把每一種不良的、不純的思想全部清除出去,把心靈的每一個污點都洗刷掉,他方可宣稱自己所遭受的苦難,是由良好的品質(zhì)造成的,而不是由惡劣的品質(zhì)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