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面子只是一種虛榮

老張酷愛下棋,而且自以為棋藝很高。有一次,他與人連下三盤棋,三盤皆輸。第二天,他與鄰居閑聊的時候,鄰居問起了這事:“昨天下了幾盤棋?”

“三盤。”老張回答。

“誰勝誰負,戰況如何呀?”

老張從容地回答道:“第一盤我沒贏,第二盤他沒有輸,第三盤我想和,他卻不同意。”

老張輸了棋卻還死要面子的做法令人忍俊不禁。中國人就是這樣,面子人人愛,但面子這東西和金錢一樣不是誰都可以輕松擁有的,不是隨你個人的意愿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很多人為了面子絞盡腦汁,于是中國有這么一句俗話,叫“死要面子活受罪”。

中國人愛講面子,面子這東西和“豆腐”一樣是中國的特產,外國人很難理解,當然更無法言傳身教了。

面子在中國人之間運用的范圍很廣,衣食住行要講面子,求人辦事要講面子,社會交往要講面子,就連工作起來也得看面子行事——你不給老板面子試試?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有人說“給個面子吧”或是“看在誰誰的面子上”,在中國人看來,不僅個人有個人的面子,而且一個家庭、企業乃至國家,也有自己的面子。

既然面子問題是個大問題,那么中國人當然要千方百計維護自己的臉面。面子是中國人的寶貝,更是中國男人的寶貝,有多少人為了“面子”二字費盡心機,甚至明知道錯誤也要堅持下去。中國人可以吃明虧,可以吃暗虧,但卻堅決不能吃面子上的虧,一點兒不懂面子的人,要生存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然而許多人卻在面子問題上走了極端,“君不見,公義不值一杯水,學人面子爭斗頻;君不見,寸利不讓追逐忙,流汗流血舍性命。”面子讓無數中國人嘗過甜頭,同時也讓無數人吃盡了苦頭。

一、面子重于一切,一切都是面子

如果每一個人都在有能力的基礎上再講究面子那倒也罷了,糟糕的是亂講面子、瞎講面子,更可怕的是追求一種不必要的面子、低俗的面子。

媒體上曾經報道過這樣一件事:一名姓田的年輕人為人仗義,喜歡結交朋友,可以說下到販夫走卒,上到機關要員他都可以與其稱兄道弟,當然,田某更喜歡朋友給他面子,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是朋友就給個面子”。

他的朋友中有一個無業青年迫于生活的壓力擺起了燒烤攤,田某自然要去照顧朋友的生意,每次吃完都是一抹嘴走人。在他看來,能吃朋友的燒烤是給他面子,朋友之間要說錢,那是很丟面子的事情。

這個田某嘴上經常說:“我去吃燒烤從來不給錢,朋友給面子。”這件事成了他炫耀的資本。

一天,田某又來到燒烤攤上,并且還帶了兩個朋友。事先他已經吹噓,過來這里不花錢,這次一定要讓朋友們見識見識。賣燒烤的朋友想:“以前你都是自己來吃,不給錢就算了,這次帶著別人來,吃完肯定得結賬吧!”

田某三人點了很多燒烤開始大吃大喝起來,神侃海聊,時間過得很快。酒足飯飽后田某又打算像以前那樣一抹嘴走人,這次賣燒烤的朋友可不樂意了,拉著田某說:“你今天還沒結賬呢,一共是80元。”

田某臉色驟然大變,剛要說些什么,他的兩位朋友急忙把錢付了,并將他拉走。田某一路上罵罵咧咧,聲稱那家伙竟然不給自己面子,自己一定讓他好過不了。

第二天傍晚,那位朋友的燒烤攤剛擺好,過來一群人就是一頓狂砸,賣燒烤的朋友也被按在地上遭到一頓拳打腳踢,肋骨被打斷兩根。

這件事自然是田某搞出來的。他回去后越想越氣,朋友不給他面子也就算了,還故意在別的朋友面前令他難堪,這面子丟得太大了,于是花200元錢雇了幾個人對賣燒烤的朋友進行報復,決心找回面子。

現實中像田某這樣的人絕不是少數,他們所追求的面子就是低俗的虛榮,認為白吃白喝就是有面子,和一般人一樣吃了東西還要付錢顯示不出自己的面子來。

中國人講面子由來已久,而且滲透到了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古代的人把衣服分成百姓穿的布衣和官吏穿的官服,一看官服就知道此人的官階是多大,而官階的大小決定了面子的大小。濫竽充數的人也有,比如南宋時就有人冒充是秦檜的門生,目的就是將自己的面子在人前擴大化,卻鮮見誰故意把自己的官階在人前縮小化——大面子自然比小面子好。

現代的人雖然沒有了官服之說,但以衣著取人的現象卻層出不窮。曾經有位學者去商場買東西,售貨員看他一身樸素,想來只是一個底層的小百姓,便態度惡劣,愛理不理。這位學者頓時大失面子,只好寫了一首詠針的詩來諷刺對方,詩是這么寫的:“頭尖身細白如銀,稱量沒有半毫分。眼睛長在屁股上,只認衣裳不認人。”

因衣著而被人歧視的人絕不止這位學者一人,許多地方寫著的“衣冠不整者不準入內”就是明確告訴人們:沒有面子的人就不要來摻和了,我們這里是有面子的人的聚集地。

于是很多人把衣著打扮視為展示自己面子的手段,名牌衣服滿街走,再貴的時裝也不會無人問津,要的就是貴,要的就是面子!

西方人在總結現代中國人的特點時有一條:他所知道的歐洲名牌比他的任何一個歐洲朋友都多。這不是笑話,恰恰是中國人追求名牌的真實寫照。西方人或許不知道中國人的面子為何物,但是他們可以把中國作為各種名牌服裝的傾銷地,這是一個無比巨大的市場。

吃飯也是要看面子的,在一些場合中,被邀請的人往往會覺得十分有面子:看看,誰誰誰還請我吃飯呢!相對于那些沒有被邀請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優越感,是臉面上的光彩。

當然,這種場合也有著一定的規則,那就是被邀請的人必須都是有面子的人,如果你請幫你裝修房子的民工吃飯的同時,把你的同事也請到飯桌上來,對同事來說,那就不是面子了,而會被當做一種侮辱,因為對方覺得太丟身份。

對于請客的人來說,能夠邀請到有面子的人共進晚餐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我和誰誰誰一起吃過飯!其他人立刻表現出仰慕的神情。中國人在邀請別人時常說“賞臉”,意思就是說你一定得來,要給我個面子。

吃飯的過程中對面子也是大有講究的,首先座次就含糊不得,那是在給面子排名次。自然是誰的面子最大誰坐主座,然后按照面子的大小再依次排座,要是亂了套,這頓飯就算是白請了,不僅白請,還會得罪人,你能說這是小事嗎?

住處也是中國人講面子的陣地,“門當戶對”說的就是兩家面子的大小要基本等值。門樓高大,庭院寬敞,那一看自然就是有面子的人家。如果門口再蹲兩只石獅子,除了小偷以外一般老百姓是不敢光顧的,氣勢上就被壓住了三分,這面子能嚇住人,并非虛言!

中國人一旦有了錢,大多數都會先考慮改變自己的居住環境,農村的修門造屋大興土木,城市里的人也要先買一套房子裝修一番,好讓自己擠進有面子的人的行列。

如果每一個人在有能力的基礎上講究面子那倒也罷了,糟糕的是亂講面子、瞎講面子,更可怕的是追求一種不必要的面子、低俗的面子。

當把別人對自己的敬畏、忍讓和寬容視為有面子時,這種面子也就實在太悲哀了,田某就是將朋友的交情當成一種面子來炫耀,在他心里看重的并不是錢,而是白吃白喝的優越感等于莫大的面子問題,觸及了他的面子是他所最不能容忍的事。

或許有些人的爭強斗狠也和面子有一定的關系吧!

二、特權就是面子,面子需要特權

擁有特權的人自然有面子,而且他們也非常喜歡炫耀這種面子。為了使別人重視他們的這種面子,他們處理通過一般渠道就能解決的事情也要動用特權,享受與一般人不一樣的待遇,給面子增光,贏得更多人的羨慕,達到“面子非凡,艷若桃李”的效果。

生活中你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別人費了很大的勁辦不成的事情,某些人只要一個電話或是一個條子就能把問題解決了,連最基本的程序都不用走,可以說是一步到位,這就是特權。

擁有特權的人自然有面子,而且他們也非常喜歡炫耀這種面子。為了使別人重視他們的這種面子,他們處理通過一般渠道就能解決的事情也要動用特權,享受與一般人不一樣的待遇,給面子增光,贏得更多人的羨慕,達到“面子非凡,艷若桃李”的效果。

擁有這種面子的人無非有兩種,第一種是權力的擁有者。有了權力才會有特權,才能忽視正常的程序而隨心所欲。某單位發電影票,每個人領到的票的數量絕不會是一樣的,普通工作人員每人只能領一張。科長副科長可能會領到四五張,完全夠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去看一場電影。局長副局長則可能領到十張,因為局長不僅全家人要去看電影,還有七大姑八大姨,不多給幾張照顧不過來。

那么一般職員就沒有家人了嗎?對不起,這個問題可不是單位需要考慮的,按照規定,單位只給本人發放電影票,有你看的就不錯了!

可是科長局長完全不需要遵守這個規定,因為他們有特權。要是科長局長也是每人一張電影票,連帶老婆孩子看電影還得自己花錢,那也太沒有面子了吧,怎么能讓領導這么丟面子呢?

于是分發電影票的人絞盡了腦汁,不僅數量上有所區別,就連最好的座位肯定也得安排給領導,不然就是不給領導面子。如果恰好領導把票都送了別人,家人還不夠用,那么一個電話打過來,分票的人就得想辦法給領導解決了,哪怕是把自己的票讓出來也不能不給領導面子。

小事見大,電影票只是一個小小的比方,生活中利用特權的人比比皆是。

“老張啊,我是老王,我的侄子大學畢業了還沒找到工作,你看你那里能給安排一下嗎?放心吧,我侄子人聰明又勤快,估計在你領導下肯定能不斷進步的,那就這么說定了啊,再見,周末來我家吧。”

這樣的對話我相信每個人都很熟悉,老王安排自己的侄子參加工作,一個電話就圓滿解決了,這是多少人求爺爺告奶奶都難以辦成的大事,只是因為老王有面子,有面子好辦事情。

很顯然,老王和老張不是一個單位的,對于把侄子安排到老張單位,老王并沒有直接干預的權力,但是他手中的權力卻可以使他有足夠的面子,因為老張說不定什么時候也需要老王來給他辦點兒事情,到時候這個面子老王自然不能不給。

說到底,還是面子在作祟。

還有一種人雖然手中沒有權力,但是卻可以具備和擁有權力的人一樣特別行事的面子,這就是權力人物關系網中的人。

有一名司機給局長開車十年了,單位里的每個人他都不放在眼里,就連科長的話他也可以不聽。相反,同事們有什么事情了還得找他幫忙,逢年過節,給局長送禮的人也都會給司機來一份。

因為副局長生病提前退休了,單位要進行人事調整,準備在本單位的幾名科長中提拔一名,填補這個副局長的空缺。這幾名科長上上下下開始活動,司機家里當然是必去的,而且絕不會空著手去。最后,其中一名科長如愿以償地坐上了副局長的位子,他對局長的司機更加感恩戴德了。

其實這名司機什么也沒做,他沒有在局長面前為任何一名科長說好話,科長們心里也明白,他們本就沒有指望司機能給自己多多美言,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司機別在局長面前說自己的壞話就成,不然的話,就前功盡棄了。

恰好這位司機的一個親戚需要到司機的單位辦一點兒事情,按說也不是多大的難題,無非就是辦個手續而已。當司機在酒桌上知道了親戚的需要后,拍著胸脯說:“按照正常程序那多麻煩,太耽誤時間了,咱們還用得著那樣?這件事包在我身上了。”

為了表示自己所說絕非虛言,司機當場就給副局長打了個電話,把自己親戚的事情向副局長作了一番“匯報”,然后面不改色地對親戚說:“沒有任何問題,你明天下午只管去單位找我,你來的時候我肯定已經給你辦好了,多耽誤一分鐘就算我沒有面子。”

第二天親戚果然毫不費力地辦成了事情,全家人都對司機的“能耐”贊不絕口,直夸他有面子。

這名司機手中沒有實權,卻一樣可以享受和特權一樣的待遇,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他是局長身邊的人,所以人人都要給他面子。而他在幫自己的親戚辦事時,也特意將面子的功效拿出來給別人看,向更多的人炫耀自己的面子。

報紙上曾報道過這樣一件趣事:南方某市的幾個富商聚在一起時打賭,看看誰有面子可以將市長“呼來喚去”。

打賭的結果并不重要,值得玩味的是打這個賭的原因,如果真有一位富商能把市長“呼來喚去”的話,那么他無疑在經商過程中享有一般人難以企及的特權,或許打賭就是為了證明他在這方面的面子罷了。

毫無疑問的是,有了特權就有了面子,中國人在這方面的智慧永遠是豐富無比的。

三、面子改變規則,規則就是面子

按理說違規違法是不好的也是不對的,應該受到譴責和懲罰,但很多情況不是這樣,在受規矩約束的一方,敢于犯規的人不但不會被人鄙視,反而被視為有膽量有魄力,是英雄好漢。這樣一來,違規就成了一件有面子的事情。

面子這東西不是人人都有的,于是很多人把與眾不同作為有面子的標準,別人做的事情我偏不做,別人不做的事情我偏要去做,鶴立雞群萬人矚目多風光,太有面子了!

有這么一位文弱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后沒找到工作,就暫時閑居在家里,由于多年在外上學,街上的社會青年都不認識他,再加上他一副手無縛雞之力的模樣,于是他成了這些小混混們欺負的對象。

比如說他在網吧上網,某個小青年就會來到他身邊拍著他的肩膀說:“哥們兒今天忘了帶錢了,你把我上網的錢也一起結了吧。”不由分說對老板指著他喊:“我的賬這個人幫我結。”然后揚長而去。如果他不同意,不大一會兒就會有三四個人把他叫出來“商量”點兒事情,“商量”的結果無非是他由不同意變成了同意。

可憐的小伙子惶惶不可終日,又不敢對家里人說,只能自己忍受。某一天他到一個兒時的玩伴家里打麻將解悶兒,不想派出所的民警忽然闖了進來,他們被罰款不說,還因聚眾賭博被拘留了15天。

他從拘留所出來以后心情更差了,心里不斷地埋怨:“我招誰惹誰了,這么多人和我過不去。警察了不起,怎么不去抓那些壞蛋?就會欺負我這老實人。”

可是后來他發現,原來欺負他的那些社會青年對他開始客氣起來,不僅再沒有出現過以前那樣逼他付賬的情形,有時候在街上遇到了還會主動和他打招呼。更有甚者,有一次他在路邊吃夜宵,旁邊正在吃喝的幾個青年主動邀請他加入,殷勤勸酒,并對他進過拘留所的經歷十分佩服,認為他“很爺們兒”、“有面子”。

這個文弱的大學生的面子是從哪里來的?僅僅是因為他進過拘留所的經歷。事實上,從拘留所出來以后,他還是原來的那個人,性情、性格各方面都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但是在某些社會青年的眼里,進過“局子”的絕對不是一般人物,其膽識肯定是過人的,因此也對他客氣起來,給他面子。

我們都知道社會有一定的規則在約束著人們的行為,而被拘留肯定是違反了某些規則。按理說違規違法是不好的也是不對的,應該受到譴責和懲罰,但很多情況不是這樣,在受規則約束的一方,敢于犯規的人不但不會被人鄙視,反而被視為有膽量有魄力,是英雄好漢。這樣一來,違規就成了一件有面子的事情。

年少的孩子們在一起玩,一棵大樹大家都不敢爬,哪個膽大的孩子爬上去,他馬上就能受到其他孩子的崇拜,因為他敢破壞“小孩子不能爬樹”的規則而擁有了“面子”;城管對街頭的小商小販進行管理,和城管理論甚至動手的小販立刻會受到其他商販的贊揚,因為他敢破壞規定而創造了“面子”;闖紅燈的司機會向別人炫耀“我見了紅燈向來都是闖過去,才沒工夫等綠燈呢”,他覺得破壞交通規則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有的年輕人因為爭強斗狠而經常有人給他“面子”,因為他敢和法律較勁兒??

相對于“面子”來說,這些人是根本不會考慮后果的,也不需要正確的是非觀,在他們眼里,為了“面子”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深諳中國社會潛規則的林語堂曾經說過:“面子這個東西,它可以凌駕于憲法和法律之上,它使官司延長,家庭破產,導致謀殺和自盡。它在空氣中生存,人們卻聽不到它那備受尊敬的聲音;它是無形的,卻又靠顯示給大眾才能生存。”

《水滸傳》里面的魯智深為了避禍到五臺山出家,做和尚有做和尚的規矩,其中之一就是不許喝酒,在剃度時魯智深也答應了。可是后來魯智深私自下山喝酒吃狗肉,還把狗腿塞到同伴嘴里,寺里要處罰他,他又打傷同伴,砸壞廟宇,把做和尚的規矩幾乎破壞得一干二凈。

可是這樣做的結果是魯智深大有“面子”,提起這件事很多的人都得買他的賬,就連我們也因此覺得魯智深這個人物很受歡迎。

這樣破壞規則的“面子”心態不僅古代有,現代更是登上了“大雅之堂”。2004年湖南省某縣一個由縣長和縣委書記帶隊的考察團,在前往桂林的途中用警車開道,拒絕在公路收費站繳費,并強行沖關,先后圍攻、追打沿途靈川、興安兩地收費站工作人員和交警。此事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社會輿論一片嘩然。

該縣主要領導認為“應從法制學習不夠、特權思想嚴重、少數考察人員素質較差、干部隊伍思想作風建設有待加強、帶團領導處置突發事件的政治敏銳性不強五個方面進行反思和汲取教訓”,但實際上,某些干部死要面子的“面子觀”始終貫穿其中。

外出帶隊考察本無可厚非,但用警車開道就讓人難以理解了,就算是考察的項目中也包括“交通管理”,但帶著警車就行了,為什么還要大張旗鼓地開道?說白了,還是為了面子,為了讓警車在前面耀武揚威的面子。

區區幾個通行費花不了多少錢,外出考察的費用和這相比要多得多,強行闖關肯定不是為了省錢,還是因為面子。考察團中某個領導的一句話道破了玄機,他說:“哪里有警車繳費的?”這里面的含義是:別人需要繳費,我們要違反規則,我們絕對不繳費,這樣做才有面子。

而收費站偏偏不給他們這個面子,執意要按照規定收取通行費,栽了“面子”的縣領導惱羞成怒,既然你折我的面子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于是矛盾升級,一群國家干部竟然如地痞無賴一般拳腳相向。

這種面子觀在當今社會已經有了很深的浸染,有些人總以為自己高人一等,不受約束,威風八面,盛氣凌人。因此,他們不但沒有成為社會規則的垂范者,反而成為社會規則的破壞者。

四、萬事都可商量,不能不給面子

面子是中國人辦事的通行證,不僅自己要有足夠的面子,還要給別人面子。可以這樣說,不給別人面子,是任何事情也辦不了的。

紀曉嵐是清代的著名學者,深受乾隆皇帝的寵愛。

一天,兩人在野外散步聊天。乾隆突然問道:“愛卿,你是怎么理解‘忠孝’一詞的?”

紀曉嵐回答:“啟稟皇上,所謂忠,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謂孝,就是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好,說得不錯,那我現在想要你盡忠,你該怎么辦?”乾隆笑著問。

紀曉嵐吃了一驚,過了一會兒,回答道:“臣遵旨!”

說完以后,紀曉嵐就走了,皇帝當然知道紀曉嵐不會去死,不過想看看他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于是靜觀其應對方法。

沒過多久,紀曉嵐回來了,乾隆問道:“你不是說盡忠嗎,怎么沒死呢?”

“我本想跳河來向皇上盡忠,可是卻在河邊碰到屈原了,他不讓我死。”

“你能不能說得更明白一些?”

“我走到河邊,正準備跳時,屈原從河里向我走來,說道:‘紀曉嵐,你為什么跳河啊?我那時跳河自盡,是因為君主昏庸無能;而你現在,聽說是開明盛世啊!這樣吧,你先回去問問你們的皇上,看他承不承認自己昏庸無能,如果承認,你再跳河也不遲,我等你!’這樣,我就回來問您了。”

乾隆哈哈大笑,說道:“好你個紀曉嵐,真不愧為雄辯之才啊!”

乾隆皇帝當然知道紀曉嵐是在奉承他,可是他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心里樂開了花,因為紀曉嵐給了他充足的面子,說他是盛世明君。乾隆臉上光彩了,自然也就不會去計較他為什么還沒有盡忠而死。

看來給人面子好辦事,古代人都對這一策略運用得無比嫻熟了,發展到了今天更是得心應手。

面子是中國人辦事的通行證,不僅自己要有足夠的面子,還要給別人面子。可以這樣說,不給別人面子,是任何事情也辦不了的。

千萬不要以為有些事情不去托人情就辦得了,看似簡單,操作起來說不定就會四處碰壁,原因很簡單,領導在等著你去求他,這樣他才有面子。

在你去求他的過程中,他的面子得到了體現,虛榮心滿足了,自然就很樂意地把你要辦的事情給解決了。如果你不去,領導的面子在哪里?有些時候,領導要的不是你手里拎著的那點兒東西,他們其實在乎的是面子。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中國人辦事總是優先考慮托人情了。

與此相同的是,在商海中面子也有著廣闊的市場,不要以為你和某某的合作是雙贏的,能給你也能給對方帶來利益,對方肯定就會答應,你還得給對方面子。在商海里沉浮的人都經歷過酒桌上的應酬,如果酒桌上你不喝別人敬的酒,對方就會覺得很沒有面子,就會勸你一定要喝下去。你喝了,等于是給了對方面子,合同也就簽得順利,你不喝,那么對不起,你不給人家面子,人家也不給你合同。想想也是,合同人家可以給你,也可以給別人,那么干嗎一定要在你面前撈不到面子呢?此處不給面子,自有給面子處。

有一位推銷員上門推銷化妝品,但是女主人婉轉地拒絕說:“不好意思,我目前還不需要這些,家里的已經夠多了。”

這時,推銷員突然發現她家門廳里有一只女用高爾夫球袋,推銷員立刻計上心頭,便話鋒一轉說道:“這球袋是您的嗎?”

“是啊!”

“啊!您的球袋真漂亮。”

“噢,這是我去年到香港旅游時順便買的。”

“您是高爾夫球的愛好者呀?”

“是啊,為此我花了不少錢。”

“對了,高爾夫球是富人們熱衷的娛樂活動。”推銷員說。

“你說的很對,在香港和國外,高爾夫球是上層社會人物喜愛的休閑娛樂活動。”女主人眉飛色舞地說道。

推銷員不失時機地說:“和我們的化妝品一樣,這種化妝品并不便宜,確實有點兒貴,所以用它的女士都是高收入者,而且,使用這種化妝品就如打高爾夫球—樣,說明您的身份很高貴。”

后來女主人高興地買下了一套。

推銷員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他給了女主人極大的面子,說她高貴、富有,女主人當然心花怒放,不愿意在別人面前丟掉這種面子,所以為了面子毫不猶豫地買下了昂貴的化妝品。

相反,如果你不給別人面子,哪怕你做的是天大的好事,別人也不會買你的賬。

明朝的沈萬三有錢天下皆知,他對朱元璋也是忠心耿耿,主動請求拿出錢來犒賞軍隊。缺心眼的他到死可能還沒明白過來,為什么他干的這事對朱元璋是這么有利可朱元璋還是要流放了他?

這里面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一個面子,你沈萬三拿錢去犒賞軍隊,好像叫天下人都覺得你比朱元璋有錢,朱元璋還得依靠你口袋里的銀子養活軍隊,堂堂一個皇帝的面子往哪里放?損皇帝的面子當然不會有好果子吃。

某個科員屢次向領導打報告說應該在某個地方修路了,這可是利在千秋的好事,可是領導卻遲遲不批準,也不說明為什么,搞得這個科員很惱火。

后來還是別人提醒他,說:“你的報告里寫的都是你自己進行調查分析,覺得應該修路,好像只有你一個人關心經濟建設和百姓生活似的,領導的面子都被你占去了,你的報告還能被批嗎?”

這個人恍然大悟,馬上把報告作了修改,說是在領導的關心和指示下進行了調查分析,并由領導拍板提出應該修路,重新遞了上去。不久之后,修路工程就上馬了。

有位文化界的人士,每年都會參加某單位的雜志評鑒工作,這工作雖然報酬不多,但卻是一項榮譽,很多人想參加卻找不到門路,也有人參加了一兩次,就再也沒有機會。問他為何年年有此“殊榮”,他在退休不再參加此項工作之后才公開了秘密。

原來,他的專業眼光并不是關鍵,他的職位也不是重點,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請,是因為他很會給別人“面子”。他說,在公開的評審會議上一定得把握一個原則:多稱贊、多鼓勵、少批評。因此,雖然雜志有先后名次,但每個人都保住了面子。而也就是因為他總是顧慮到別人的面子,因此承辦該項業務的人員和各雜志社的編輯人員都很尊敬他、喜歡他,當然也就年年找他當評審了。

只是不知道他這樣的“給面子”能夠給辦好雜志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幫助。面子問題模糊了是非,助長了不良風氣,這不能不說是中國人處世中一個不好的心態。

五、面子關乎性命,寧死不丟面子

看看中國人的行事,幾乎所有的行為都可以和面子扯上關系,當這種“面子”沒有實實在在的“里子”支撐時,只能是一個悲哀。

面子人人愛,但面子這東西和金錢一樣不是誰都可以輕松擁有的,不是隨你個人的意愿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很多人為了面子絞盡腦汁,于是中國有這么一句俗話,叫“死要面子活受罪”。

陜西省寶雞市某個鄉“厚葬”成風,誰家的老人去世了,全家就得大把往外掏銀子風光下葬。不這么搞就會被別人瞧不起,說是“不孝”,就連辦得規模不夠“標準”,也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

在這種心理下,有的人家為了賺足面子,不惜東挪西借甚至傾家蕩產來操辦葬禮。可悲的是,死人竟然成了這些人維護面子的資本。

2001 年,村民陳某的老母親辭世,為了給母親辦個隆重的葬禮,他把自己家里所有的積蓄都拿了出來,并向村民們借了幾千元錢,但這仍不夠葬禮的開支,把原本就不富裕的陳某急得六神無主。

妻子勸他說:“咱們本就沒什么錢,我看就簡單辦辦算了,孩子的學費還發愁呢,總不能不顧活人顧死人吧?”

陳某訓斥老婆道:“你女人家懂什么!是不是想叫全村人都看不起咱們家?這口氣必須得爭,不然我一個老爺們兒以后就沒臉再活著了。”

可是錢呢?

陳某當夜偷偷潛回自己打工的城里,鉆入自己曾裝修過的一戶人家中,將這家主人的彩電、電腦和字畫盜走,共賣得四千五百元錢,然后回到村里給母親辦理了葬禮。結果過了不到一個月,警察就找上門來將常忠國帶走了。

攀比風,比的就是面子。你穿一件國內名牌時裝,我寧可省吃儉用一個月也要買件國際名牌;你請客花五百元,我就要花一千元;你的孩子上貴族學校,我的孩子就要送到外國去留學;你敢搞婚外戀,我就要包養“二奶”??

晉代的王愷和石崇斗富想必大家都知道,現代社會里富人們之間此類的比拼也并不罕見,有一個笑話是這樣的:三個大款在一起比富,甲說自己有四處豪宅、六輛汽車;乙說他有三個老婆、四個孩子;丙輕蔑地說:“我有非洲原產、歐美流行、中國引進的艾滋病!”甲和乙甘拜下風、落荒而逃。

為了面子甚至不惜性命,這也絕不是聳人聽聞。春秋時期,被稱為“齊國三杰”的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接居功自傲,對齊景公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為了除去此三人,齊景公讓晏子想辦法殺掉這三個心腹大患。

剛好這一天魯國國君來訪,齊國舉行了十分隆重的歡迎儀式,宴會開始時,作為勇士的“齊國三杰”佩劍侍立。晏子按照事先的安排,派人摘了六個鮮桃獻到宴會上。當著大家的面,齊景公和魯國國君各吃了一個,又賞賜給晏子一個、魯國國君隨行的大臣一個,剩下的兩個準備賞賜給三杰中的兩個人吃。

但是兩個桃,三個人,到底給誰好呢?齊景公讓他們各自陳述自己的功績,按照功績的大小來決定誰有資格獲得桃子。公孫接先說:“我曾經為主公獵得猛虎。”晏子便給了他一個桃。

田開疆說:“我為國家征戰沙場,殺敵安邦,我的功勞應該最大。”晏子又給了他一個。

古冶子說:“我的功勞也不小,我曾經在黃河中斬除龜妖救了主公的性命。”

晏子說:“看來的確是你的功勞最大,可惜桃子已經分完了,沒有辦法了。”

古冶子氣憤地說:“我建立奇功,卻得不到承認,還要受此侮辱,活著還有什么臉面?”于是拔劍自刎了。

公孫接見此情景,羞愧地說:“我功勞沒有古冶子的大,卻分到桃子,這種名不副實的賞賜有辱我的面子,豈能再茍且活著?”于是他也自殺了。

田開疆非常難過,他說:“我和古冶子、公孫接情同手足,如果他們兩個已經先我而去,我還有何臉面活著?”于是也自刎了。

殺死田開疆、公孫接和古冶子這三人的,其實并不是晏子和齊景公,而是他們各自的面子,他們為了保住面子不惜舍生赴死。晏子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知道他們三個人將面子看得比一切都重要,才能輕而易舉地殺死他們。

很多事情僅僅是一件可有可無的小事,而最后卻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也正是面子在作怪。

街頭上兩個人騎自行車相撞了,本是意外,大家一笑也就過去了,這是最好的結局。但有一方卻非要對方道歉,而對方覺得道歉就是“丟面子”,死活不答應。要求道歉的一方見對方不肯就范,也認為對方是不肯“給面子”,于是兩人你來我往,鬧得不可開交,最后甚至大打出手。

吃了虧的人當然不肯就此罷手,那也太沒面子了,常常聽見他們說:“有種你在這等著,跑的話就是沒膽子!”

對方當然不能在這種場合下逃跑“丟面子”,接著雙方調兵遣將,紛紛找來幫手助陣,轉眼兩個人的斗毆變成了打群架。

一點兒小事搞出如此大的動靜,面子在這其中的作用絕對不可低估。

看看中國人的行事,幾乎所有的行為都可以和面子扯上關系,當這種“面子”沒有實實在在的“里子”支撐時,只能是一個悲哀。

為你推薦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與晉長安(宋軼、丞磊主演《與晉長安》原著)
會員

大將軍之養女黎霜鎮守大晉邊疆,一次外出碰見一個奇怪的小孩,這小孩咬了她并吸了她的血。善心大發的女將軍把他回軍營養了起來,卻沒想到這孩子身上竟然大有秘密:白天是小孩,朝夕相處;夜晚化身黑面騎士,向她直球追愛。當黎霜逐漸淪陷的時候卻發現這小孩竟然是敵國世子,這戀愛還怎么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津县| 灌云县| 辽源市| 长兴县| 敦煌市| 浦东新区| 阜南县| 广南县| 永新县| 黄平县| 金寨县| 水富县| 古浪县| 清丰县| 崇明县| 信丰县| 天祝| 托克逊县| 淮南市| 茂名市| 霍州市| 桂林市| 星座| 伊春市| 轮台县| 西乡县| 隆德县| 阿荣旗| 广饶县| 宜黄县| 潢川县| 阳朔县| 鹿邑县| 喀喇| 阿瓦提县| 托克逊县| 元阳县| 金乡县| 九龙县| 信阳市| 连云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