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若晗在凱思密院長的介紹下,住進了謬森教授家。謬森一家很好客,自然是對凌若晗非常熱心,不幾日,凌若晗和謬森一家已經非常熟悉了。凌若晗了解到,原來謬森教授不僅是京師大學堂的一名教授,而且還是政府的經濟顧問。女主人羅小曼在一家外貿公司上班,性格外向,雖然比凌若晗公主大十幾歲,但是氣質很好,顯得特別年輕,沒過幾天,就和凌若晗以姐妹相稱了。他們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謬心怡,剛上初中,人小鬼大,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思想上比同齡孩子顯得更加成熟。
凌若晗很欣慰,有這樣的生活環境,就不用擔心在清華府國日后的生活,可以安心學習了,現在最操心的事是早點完成凱思密院長交給的任務,完成百篇生活日記,也好早日回到天竺國,講授經濟學并且運用經濟學幫助天竺國實現更加富強的目標。
謬森夫婦平時雖然都比較忙,但還是自己動手做飯的,這讓凌若晗很省心。只是凌若晗發現,自從住進謬森家后,謬森家的伙食特別好。作為公主,這樣的伙食當然不算什么,但是天竺國畢竟是小國,公主與百姓之間的接觸比較廣泛,凌若晗是很關心百姓生活的,她知道一個尋常百姓家這樣的伙食在天竺國是有些困難了,看到謬森家這般熱心,凌若晗感覺過意不去了,她覺得有必要說一下了,既然看成一家人,就沒有必要每天都為她特別準備什么。
這日晚餐,大家都在,席間謬森教授先問起了凌若晗。
謬森問:“凌若晗,我這可能沒有你天竺國公主生活的條件好啊,你來了快一個星期了,我們一直把你當家人看待,也不知道你在這住得習慣不習慣,要是有什么要求就提出來,不要見外啊!”
小曼也跟著說:“是啊,你要是見外就是看不起我這個姐姐了。”
“我很好啊,住得習慣,吃得習慣,謝謝你們的關心”,凌若晗趕緊回答道,“另外,有件事我覺得很不安,既然你們把我當一家人,我就該和你們一樣生活吧,沒有必要每天都刻意做這么多好吃的,這讓我心里很過意不去。”
謬森不解地問:“這話怎么講呢?”
凌若晗答道:“我們天竺國也算國泰民安了。像我們王族,這樣的生活標準沒什么大問題,但我也走訪了一些百姓,了解了一些百姓的生活,我知道一個百姓人家要達到這樣的生活標準是有些困難的。我想既然是一家人,就沒有必要每天都這么高標準,簡單點就好,我習慣的。”
羅小曼和謬森對視一笑,小曼開說:“原來是為這事啊,你不用擔心這個的,你沒來之前,我們平時的生活水準就是這樣的,沒有特別為你做什么,因為我們國家的整體生活水平已經小康了,這樣的生活水平很平常。”
凌若晗疑惑地問道:“小康水平?什么樣的水平叫小康水平啊?”
謬森說:“小康水平是對小康生活水平的簡稱,是由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一種生活標準,是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的。”
凌若晗接著問道:“恩格爾系數?”
謬森說:“對,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是由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發現的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品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品的支出就會下降。”
凌若晗問道:“那就是說,一個家庭收入增加后,用于購買食品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就會下降?”
謬森說:“是的,可以這么理解。”
凌若晗繼續追問道:“那其他方面的支出變化呢?”
謬森說:住宅建筑和家務經營的支出基本上保持不變,但其他方面的支出和儲蓄占家庭收入的比重隨家庭收入的增加會上升。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家庭的恩格爾系數越小,那么這個家庭的經濟就越富裕。反之,如果這個家庭的恩格爾系數越大,那么這個家庭的經濟就越困難。
國際上常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于30%為最富裕。在實際運用這一標準進行國際和城鄉對比時,要考慮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費品價格比價不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以及由社會經濟制度不同所產生的特殊因素。在觀察歷史情況的變化時要注意,恩格爾系數反映的是一種長期的趨勢,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絕對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動中求得長期的趨勢。
凌若晗說:“那謬教授家的恩格爾系數肯定在40%以下了吧?”
謬森說:“呵呵,應該是吧。你回天竺國時也可以根據你們的統計資料來測算一下你們天竺國的恩格爾系數。”
凌若晗說:“嗯,我回去就做這項工作。”她快樂不僅是因為她不用內疚謬教授家因為她的寄住而提高生活標準,還在于她已經知道怎么完成第一篇日記了。
說起恩格爾系數,就不能不說說恩格爾了。恩格爾生于德累斯頓,是德國的一個統計學家,因發現恩格爾曲線和恩格爾定律而聞名于世。他早年與法國社會學家弗雷德里克·勒普萊交往甚密,勒普萊對家庭問題很感興趣,這使恩格爾開展了對家庭的調查。通過這些調查所搜集到的開支數據使恩格爾確信,在家庭的收入與該戶分配于食物和其他項目的支出之間存在著一定聯系。這是經濟學中最早確立的定量函數關系之一。不僅如此,他還發現,收入較高的家庭用于食物的支出一般多于收入較低的家庭,但食物開支在總預算中所占比重一般同收入成反比。從這一經驗性規律出發,他進一步推斷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相對于其他經濟部門而言,農業將萎縮。恩格爾在柏林任普魯士統計局局長期間(1860—1882年),以普魯士統計局的名義為發展和加強官方統計學做了大量工作。他從成本方面特別研究了人類生活的價值,他還調查了價格對需求的影響。他對官方統計學的影響遠不僅限于德國,1885年他參與創立了國際統計學會。他于1896年在拉德博伊爾去世。
介紹完恩格爾,還有必要介紹一下恩格爾曲線。恩格爾曲線描述的是收入增加與商品需求量變動之間的關系。它反映在商品價格和其他因素不變時收入的變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化。恩格爾曲線用于解釋幾類商品的供需情況。正常商品中,恩格爾曲線由左下朝右上傾斜,表明隨著收入的增加,相應的消費量也隨之增加;而劣質商品則相反,隨著收入的增加,相應的消費量下降。恩格爾一直致力于研究家庭收入和各項支出之間的關系,在1857年,他提出了著名的恩格爾定律,即隨著收入的增加,食品在總支出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從統計結果來看,世界各地小至家庭,大至國家基本上都遵循這一定律,因此我們常常將恩格爾系數即食品在總開支中的比重作為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一個指標。通常認為,恩格爾系數超過50%的經濟尚處于維持溫飽的生計經濟,而小于30%的則是富裕經濟。當然,這一標準并不是絕對的,個別經濟在一定時期內可能會出現經濟發展與恩格爾系數相背離的情況。恩格爾還發現,隨著收入的提高,衣著和住房在總開支中的比重基本維持不變,而奢侈品、教育、娛樂和儲蓄等的比重是上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