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寶寶的科學喂養

營養是保證寶寶正常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

母乳是現階段寶寶獲取營養的惟一來源,因此,寶寶的健康與媽媽的均衡飲食密切相關。有些寶寶在吃母乳的過程中,更需要媽媽額外的照顧。

1.蛋白質是寶寶大腦發育的“動力源”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機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的每種組織:毛發、皮膚、肌肉、骨骼、內臟、大腦、血液、神經等都是由蛋白質組成的。因此,蛋白質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的大腦細胞的增長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是胎兒3個月的時候,第二個高峰期是出生后到1歲,0~6個月是大腦細胞迅速增長的時期。1歲時大腦細胞增殖基本完成,其數量已達成人的90%,而大腦細胞分裂的動力源就是蛋白質。

蛋白質對于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如味覺、視覺和記憶,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還是激素的主要原料,具有調節體內各器官的生理活性。蛋白質攝入不足,寶寶的身體和智力發育就會受影響,出現生長發育停滯、貧血、智力發育差、視覺差等問題。

蛋白質還有維持機體新陳代謝和輸送各類物質的作用,如血紅蛋白輸送氧,脂蛋白輸送脂肪和細胞膜上的受體等。蛋白質還是合成抗體的主要成分,免疫細胞和免疫蛋白,比如白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抗體(免疫球蛋白)、補體、干擾素等,這些物質每7天更新一次。

2.寶寶喂奶時總吃吃停停

在給寶寶喂奶的過程中,有些媽媽發現寶寶總是出現吃吃停停的現象,有時候寶寶會吃吃睡睡,這與媽媽的乳汁量不夠有很大關系。為了促進乳汁分泌,在哺乳時,媽媽可以用手輕輕擠壓乳房,最好采用兩側乳房輪流哺乳的辦法,每側持續10~15分鐘。如果寶寶吸吮乳汁一段時間后慢慢停了下來,媽媽可以輕輕地刺激一下寶寶的足底,或者抱著他輕搖幾次,給予寶寶適當的撫觸,他就會繼續吸吮乳汁。

有時候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白天的大部分時間在睡覺,就擔心寶寶會不會吃得太少了。其實,媽媽不需要有這種擔心,如果寶寶一直在睡覺,又恰好到了該喂奶的時間,媽媽可以輕輕地捏寶寶的一側耳垂或輕彈寶寶的小腳心,叫醒寶寶喂奶。

3.寶寶需要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是為了促進鈣的吸收。嬰幼兒時期是佝僂病的高發期,所以不少家長此時都忙著給孩子補鈣,卻不知道鈣必須通過維生素D來吸收,才能讓孩子的骨骼更強壯。鈣和維生素D就像一對形影不離的雙胞胎,必須同時給。如果光給鈣不給維生素D,吃進去的鈣就無法被吸收。

嬰幼兒每天要補充400個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不過,生活中則要根據孩子每天的奶量、戶外活動情況來具體判斷。配方奶中是含有維生素D的,所以配方奶喝得多的孩子,就可以少補一點。

但如果吃的是母乳,其中維生素D含量較低,需要補充維生素D。孩子從出生15天到2歲,都需要補充維生素D。2歲后,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再咨詢醫生是否需要繼續補。

4.寶寶發生漾奶的對策

寶寶發生吐奶的情況很常見,不必太擔心。只要喂奶的時候不讓寶寶吸入過多的空氣,每次喂奶后把寶寶豎著抱起來,讓寶寶的下巴托在你的肩膀上,另一只手輕輕拍打寶寶的后背,就可以避免漾奶。

發生漾奶的原因:1.嬰兒的胃比較小,而且是橫位,在吃奶的同時會吞進氣體,吃完奶后打呃吐出氣體時帶出奶汁便是溢奶;2.小兒幽門肌肉發育較好,但由于自主神經功能不成熟,常發生幽門緊張度升高,致幽門痙攣而漾奶;3.一次吸奶量過多,也會發生漾奶,到嬰兒6個月漾奶的情況會減少,若仍漾奶,可嘗試慢慢地哺乳,頻頻地拍背,讓嬰兒在舒適的環境下吃奶。若仍有漾奶,可能是患病或對奶粉過敏。

喂奶后一定要讓寶寶的頭偏向一側,防止誤吸漾出的奶而窒息。

5.別給寶寶喝糖水

寶寶最好的飲料就是白開水,如果是人工喂養或混合喂養的寶寶,在喝完奶后,給寶寶喝些溫的白開水就行了。

糖水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營養價值,所以沒有必要喂糖水。

母乳中較多的水分能夠滿足嬰兒的需要,不需額外喂水。如過早、過多喂水,會使他們從母親乳房吸取乳汁量減少,額外喂水也可能會增加心臟與消化道的負擔,反而不利于新生兒的生長發育。

除母乳喂養外,還有些寶寶由于各種原因,是采用人工喂養和混合喂養的方式進行喂養的。

當母親因各種原因不能喂哺嬰兒時,可選用牛、羊乳等獸乳,或其他代乳品喂養嬰兒,這些喂養方式統稱為人工喂養。

在確定母奶不足情況下,需加其他代乳食品,如牛奶、奶粉使寶寶吃飽,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的喂養方式,稱為混合喂養。

人工喂養的寶寶的喂水次數,也要根據寶寶的需要來決定。夜間最好不要喂水,以免影響寶寶的睡眠。

6.母乳和牛奶,別混著喂

對于喝母乳的寶寶來說,奶粉實在是不怎么好喝。但是,如果寶寶吮吸媽媽的奶頭太用力,媽媽得了乳腺炎,就不得不用奶粉來代替母乳了。

起初,多數寶寶不喜歡奶粉的味道,有些寶寶也不喜歡用奶瓶喝奶。

對于混合喂養的寶寶,不可用母乳與奶粉混合著喂寶寶。也就是說,在一次喂奶時,不能既吃媽媽的奶,又吃奶粉,這樣會導致寶寶消化不良或腹瀉,久而久之,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需要混合喂養的寶寶,媽媽應該這樣做:要喂母乳就全部喂母乳,即使這次寶寶沒吃飽,也不要馬上喂兩種奶,應該等下次喂奶時再換品種。如果寶寶上一頓母乳沒有喂飽,那么,下一頓一定要喂足牛奶。

7.寶寶要吃“全奶”

媽媽每次哺乳,先分泌出的奶水叫做前奶,后分泌出的奶水叫做后奶。前奶和后奶在一起叫全奶。

媽媽每次給寶寶哺乳時,要讓寶寶把一側乳房先吃空,然后再換另一側,這樣才能吃到足夠的全奶。如果一側沒有吃完,換了另一側,過一會兒再換回來,寶寶很容易因為吃了較大量的前奶,在吃后奶之前就吃飽了,這樣容易缺乏脂肪、乳糖等能量物質,睡眠時間會縮短,影響身體發育。

如果媽媽喂奶時不注意方法,可能令寶寶無法吃到全奶。前奶看上去比較稀薄、清淡,好像沒什么營養,實際上這樣的奶水富含水分和蛋白質,尤其是水分,吃足前奶的寶寶在出生后前4個月,基本上都不需要額外補水。前奶吸完后,奶水變得較濃稠,顏色也變成了白色,這就是后奶了,后奶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營養素,是寶寶的熱能保證,吃足后奶后,寶寶就不那么容易餓了,睡眠時間也會延長。

8.1月齡寶寶的母乳喂養的時間安排

生活中,不少新媽媽抱怨,寶寶的喂養太累人了。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寶寶一哭就喂奶的媽媽們,絕大多數都睡眠不足、身體疲憊。一哭就喂奶的寶寶,比較愛哭鬧,家里的氣氛也因此變得緊張起來。

一般情況下,月齡1個月的寶寶喂奶的時間可以是每4小時一次,即早上6點、上午10點、下午2點、晚上6點及10點,必要時,夜間可以加一次。然而,時間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媽媽們可以根據寶寶是否饑餓做出相應的調整。

對于新生兒來說,還沒有養成按時吃奶、按時睡覺的習慣,而且容易混淆白天和晚上,這是很正常的,因此沒必要非得讓他按照每天設定的時間表來吃奶、睡覺。

媽媽應該注意觀察寶寶的規律,當他釋放出饑餓信號時喂奶。在寶寶剛出生的幾周里,每天喂奶的次數可以多一些,而快要滿月時,每天喂奶的次數就可以減少一些。

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觀察發現寶寶每天什么時間睡覺,什么時間要拉便便等,相信每一位新媽媽在與寶寶度過“磨合期”之后,都能夠產生足夠的默契,從而使每天變得更輕松。

9.寶寶的大便怎樣才算正常

新生兒一天幾次大便才算正常呢?這是不少媽媽都會有的問題。

通常在新生兒期大便次數較多,一般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新生兒會一天排便7~8次。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后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

寶寶出生后8~10小時排出胎便,胎便呈黑褐色、是無臭味的黏液便。喂奶后3~4天排出過渡性的黃色或棕色便。吃母乳和吃牛奶的寶寶大便看起來很不一樣,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為金黃色、糊狀、黏稠而細膩、無臭味;吃牛奶的寶寶的大便呈淡黃色、干燥而粗糙、有臭味、有時有奶瓣。

最初幾周,寶寶可能在每次喂奶時或喂奶后排便,但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排便規律,每天在大致相同的時間排便。這個規律會階段性地發生變化,比如當寶寶感覺身體不舒服,或者吃奶的次數逐漸減少時,寶寶的排便規律都會有所改變。

對于需要從母乳喂養調整為牛奶或配方奶粉喂養寶寶的媽媽一定要記住至少要有兩個星期的過渡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寶寶的消化系統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以免發生便秘或腹瀉,同時,也可以減少發生漲奶疼痛的幾率。一旦寶寶適應了牛奶或配方奶粉,就可能形成一個與之前完全不同的排便規律。

10.媽媽應確保營養均衡充足

哺乳期的媽媽每天約分泌600~800毫升的乳汁來喂養孩子,當營養供應不足時,就要破壞媽自身的組織來滿足寶寶對乳汁的需要,所以為了保護母親和分泌乳汁的需要,必須供給乳母充足的營養。

(1)熱量

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建議乳母能量每日應達到800千卡,哺乳期每日由貯存的脂肪提供的能量為200千卡,每日還需從膳食中補充600千卡。

(2)蛋白質

每800毫升乳汁約含蛋白質10克,母體膳食蛋白質轉變為乳汁蛋白質的有效率為70%,因此,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建議乳母膳食蛋白質每日應增加25克。

(3)鈣

母乳的鈣含量比較穩定,乳母每日通過乳汁分泌的鈣近300毫克。如果乳母缺鈣,為保證乳汁中鈣含量的恒定,就要動用乳母本身的骨鈣,會造成乳母骨軟化、骨質疏松、腰腿疼痛等。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建議乳母鈣攝入量每日為1500毫克。乳母每日若能飲用牛奶500毫升,則可從中得到570毫克鈣。

(4)維生素

母乳中有一些維生素,如水溶性的維生素B 1、維生素B 2、維生素C以及脂溶性維生素A,可因乳母膳食中含量的變化而改變;媽媽應在平時的膳食中,通過吃些豆類及其制品、動物肝臟、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加以補充。

(5)鹽

需要注意的是母乳中鈉、氯含量明顯偏高,這與媽媽攝入食鹽過多有關,不利于新生兒的腎臟發育。應避免攝入過多的食鹽。

(6)礦物質和脂肪酸

此外,乳母應多吃些動物性食物和大豆制品以供給優質蛋白質,同時應多吃些水產品。海魚脂肪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牡蠣富含鋅,海帶、紫菜富含碘,乳母多吃些海產品對嬰兒的生長發育有益。

乳母在日常三餐中,適量增加食用油、堅果、奶酪等,促進寶寶腦及視力發育,提高免疫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丘县| 蒙山县| 大埔县| 合山市| 凌云县| 明水县| 疏勒县| 侯马市| 渑池县| 泾源县| 巍山| 遂川县| 沅陵县| 文昌市| 庄河市| 罗城| 深水埗区| 延庆县| 建德市| 藁城市| 西盟| 庆阳市| 临夏市| 略阳县| 吉木乃县| 海兴县| 康马县| 金阳县| 江北区| 湘潭县| 上高县| 荃湾区| 汪清县| 扶风县| 东宁县| 南皮县| 兴国县| 西林县| 景东| 盐源县|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