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均線指標簡介
- 新股民炒股必備的10大兵器
- 葉軍編著
- 1271字
- 2015-06-05 12:39:20
如果說K線圖是最常見的技術指標,那么均線指標就應該是最常見的技術指標之一了,因為基本上所有的炒股軟件中,K線圖都是和均線指標相伴而出,這些花花綠綠的曲線一會兒在K線圖的上方,一會兒在K線圖的下方,不知道是藤纏樹還是樹纏藤。表面上看來均線指標雜亂無章,其實它們也蘊藏著豐富的信息,完全可以用于指導我們的操作。
“歷史”
均線最早由誰使用已無據可考,有一種推論說是可能與K線圖同期在日本被創造出來,但依據其原理來看,均線更有可能源自統計學發達的西方社會。所以另一種說法是移動平均線由美國投資專家葛蘭威爾所創立,根據道氏股價分析理論的“三種趨勢說”,將道氏理論具體加以數字化,從數字的變動中去預測股價未來短期、中期、長期的變動方向,為投資決策提供依據。
“原理”
我們常說的“均線”,是“移動平均線”的一種簡稱。它采用統計科學的“移動平均”原理,計算出不同時期內的股票平均價格后連接成曲線,以顯示股價的歷史波動情況。其計算的方法是:將一段時間內的收盤股價(如果是指數均線,則采用收盤指數)相加,然后除以時間段的長度。
以5日均線為例,是把前5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相加后除以5,即得出一個值。每天都向前計算5日的平均值,然后平滑連接起來,就形成了一條曲線,這就是5日均線。
均線的計算過程說明它可以消除一定周期內股價的雜亂波動,表現出一種趨勢特性,有助于投資者對個股方向進行把握。但反過來講,均線也有一定的滯后性,如果股價走勢在某天發生了反轉,由于要對前一段時間進行平均,均線上的變化很可能非常小,趨勢的變化需要幾天以后才能反映出來,這就產生了滯后性,周期越長的均線其滯后性越強,這一點對于短線操作的投資者而言需要保持清醒。
“種類”
均線的種類主要是以計算平均價的時間區間來分類的,時間間隔較短的有10分鐘均線、10小時均線,但普通股民用得較少。比較常用的有5日均線、10日均線、20日均線、30日均線等,顯示了股票價格中短期的波動情況。還有120日均線,主要用于判斷股票較長時期的走勢。
“實踐應用”
均線在炒股實踐中被廣泛應用,是因為“均線理論”被人們普遍接受。均線理論認為,市場成本非常重要,它是未來趨勢產生的基礎。而均線反映了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價格,股價又是由股民之間的交易產生的,因此均線實際上反映的是一段時間內的持股成本。
股價之所以能夠上升或下降,是因為人們炒股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獲取市場價格與持股成本之間的價差,由此就產生了市場成本的推動力,例如,在上升趨勢里,市場的成本是逐漸上升的,為了獲利,人們需要推動股價上行,即使偶有下跌,持股成本高的人就會形成虧損,不愿意賣出股票,從而形成了對股價的支撐。反過來說,在下降趨勢里,由于早期進場的股民持有的成本較低,一旦股價反彈達到贏利價位,股民就會賣出套現,從而對股價產生了打壓作用,從圖形上來看似乎股價難以突破某個價位,仿佛出現了均線對股價的壓制。
古語有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我們把一根根K線比喻為一葉葉小舟,那么蜿蜒曲折的均線就像是奔涌的水流,在不同的情況下,或者推動股價大幅上揚,或者壓制股價持續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