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天才就是偏執狂嗎(1)

——解讀人格障礙

表演型人格:人生如同演電影

王璐璐今年25歲,在一家外企工作,各方面條件都不錯,就是有一點不好,總喜歡高談闊論,有意無意地標榜自己。她愛聽表揚的話,與人談話時,總想讓別人談及自己如何有能力,親戚如何有地位,自己外貌如何出眾等,如果別人談及別的話題,她就千方百計地將話題轉向自己,而對別人的講話內容心不在焉。

王璐璐最喜歡吹噓青年才俊們是如何欣賞她、追求她,而她又是如何刁難他們。為了引人注意,她甚至不顧個人尊嚴,大放厥詞。與別人爭論問題時,她總要占上風,即使自己理虧,也要編造謊言,設法說服別人。她平時有些喜怒無常,高興時嘻嘻哈哈,勁頭十足,稍不順心則大吵大鬧,弄得人際關系十分緊張。她喜歡與家庭地位、經濟情況、個人外貌等不如她的人交往,而對強于她的人常常被她無端抵毀。一天,正當她瞎吹時,經一位朋友提醒,她頓時覺得自己并非魅力超群,立刻萎靡不振,非常難過。然而傷心歸傷心,以后她依然我行我素。

表演型人格又稱歇斯底里人格,其典型的特征表現為心理發育的不成熟性,特別是情感過程的不成熟性。具有這種人格的人的最大特點是做作、情緒表露過分,總希望引起他人注意,經常感情用事,用自己的好惡來判斷事物,喜歡幻想,言行與事實往往相差甚遠。此類型人格障礙多見于女性,各種年齡層次都有,尤以中青年女性為常見,一般年齡都在25歲以下。

表演型人格障礙產生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研究,一般認為與早期家庭教育有關,父母溺愛孩子,使孩子受到過分的保護,造成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不符,心理發展嚴重滯后,停留在少兒期的某個水平,因而表現出表演型人格特征。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賴性,也可能是本類型人格產生的原因之一。

表演型人格障礙的表現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喜歡引人注意,而且情緒帶有戲劇化色彩。這類人常常喜好表現自己,而且有較好的藝術表現才能,唱說哭笑,演技逼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稱她們為偉大的模仿者、表演家。她們常常表現出過分做作和夸張的行為,甚至裝腔作勢,以引人注意。

2. 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這類人不僅有很強的自我暗示性,還帶有較強的被他人暗示性。常常依照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行事,她們常好幻想,把想象當成現實,當缺乏足夠的現實刺激時便利用幻想激發內心的情緒體驗。

3. 情感極其容易發生巨大變化,容易有情緒起伏。這類人情感豐富,熱情有余,而穩定不足;情緒熾熱,但不深厚。因此他們情感變化無常,容易激情失衡。對于輕微的刺激,可有情緒激動的反應,大驚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動幾乎都是反應性的。由于情緒反應過分,往往給人一種膚淺、沒有真情實感和裝腔作勢甚至無病呻吟的印象。

4. 常常視玩弄別人為達到自我目的的手段。玩弄多種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強求、說謊欺騙、獻殷勤、諂媚,有時甚至使用操縱性的自殺威脅。他們的人際關系膚淺,表面上溫暖、聰明、令人心動,實際上完全不顧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 高度以自我為中心。這類人喜歡別人的注意和夸獎,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悅一切時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現出欣喜若狂,否則會攻擊他人,不遺余力。此外,此類患者還有性心理發育的不成熟,表現為性冷淡或性過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過分嬌羞樣的誘惑勾引他人而不自覺察。

心理診所

處方一、提高認識,了解自己人格中的缺陷

只有正視自己,才能揚其長避其短,適應社會環境。如果不能正視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脹,放任自流,就會處處碰壁、導致病情發作。

處方二、學會自我調整情緒

表演型人格的情緒表達常常太過分,旁人常無法接受。所以具有此種人格的人要改變這種情況,首先要做的便是向自己的親朋好友作一番調查,聽聽他們對這種情緒表達的看法。對他們提出的看法,千萬不要反駁。相反,聽取意見以后要捫心自問,弄明白這些情緒表現哪些是有意識的,哪些是無意識的;哪些是別人喜歡的,哪些是別人討厭的。對別人討厭的要堅決予以改進,而別人喜歡的則在表現強度上力求適中,對無意識的表現,可將其寫下來,放在醒目處,不時地自我提醒。此外,還可請好友在關鍵時刻提醒一下,或在事后請好友對自己今天的表現作一評價,然后從中體會自己情緒表達過火之處,以便在以后的情緒表達上適當控制,達到自然、適度的效果。

處方三、將自己的才能升華

如前所述,表演型人格患者有一定的藝術表演才能,所以不妨“將計就計”,將自己的興趣轉移到表演藝術中去,使原有的能量在表演中得到升華。事實上,許多藝術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張成分,為了使觀眾沉浸到劇情中去,演員必須用自己的表情、語言去打動他們。因此,具有表演型人格的人投身于表演藝術是一條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

總之,對于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或者有這個傾向的人來說,關鍵在于認清自己的行為缺陷,在適當的時機,還可以發揮自己的表演才華,投身演藝事業。完全沒有必要自暴自棄。

依賴型人格:沒有你,我就無法活下去

某大學一年級女生美美,17歲,父母為工人,家庭生活溫馨。她是父母的獨生女兒,備受寵愛。上大學前,她的一切事宜均由父母料理,從不承擔任何家務勞動,甚至連衣服鞋襪也不用自己洗。進大學后,她非常想念異地的家,對大學生活極不適應,產生了許多心理矛盾與困惑。她日日夜夜都在想家,晚上上床,想到睡的地方不是自己的家,很難入睡。夢中經常夢到的都是爸爸、媽媽。一聽到廣播里放的音樂有“媽媽”的內容就會哭,在街上、校園聽到的都是本地口音,就覺得自己是被拋棄到異地的游子,孤獨極了。班上組織春游、秋游,她毫無興趣。看到同學玩得高興,更是感到孤獨、傷心。學習成績一天天下降,成天提心吊膽,擔心期末考試不及格,更擔心家里人失望。入學后,她把生活費全省下來用在給家里打電話上了。

人應該是獨立的。獨立行走,使人成為萬物之靈。當跨進青春之門,進入青春期后就開始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意識,但對別人尤其是父母的依戀常常使美美感到困惑。

依賴,是心理斷乳期的最大障礙。隨著身心的發展,我們一方面比以前擁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卻擔負起比以前更多的責任。面對這些責任,有些人感到膽怯,無法跨越依賴別人的心理障礙。依賴別人,意味著放棄對自我的主宰,這樣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他們容易失去自我,遇到問題時,自己不積極動腦筋,往往人云亦云,趕時髦,易產生從眾心理。

依賴心理主要表現為缺乏信心,放棄了對自己大腦的支配權。主要表現如下:沒有主見,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從屬地位。總認為個人難以獨立,時常祈求他人的幫助,處事優柔寡斷,遇事希望父母或師長為自己作個決定。依賴性強的人喜歡和獨立性強的人交朋友,希望在他們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學習和工作上,喜歡讓老師或領導給予細心指導,時時提出要求。在家里,一切都聽父母安排,甚至連穿什么衣服都沒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賴的人,他們會常常不知所措。

依賴型人格對親近與歸屬有過分的渴求,這種渴求是強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與真實的感情無關。依賴型人格的人寧愿放棄自己的個人趣味、人生觀,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時刻得到別人對他的溫情就心滿意足了。依賴型人格的這種處世方式使得他越來越懶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由于處處委屈求全,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壓抑感,這種壓抑感阻止著他為自己干點什么或有什么個人愛好。

心理學家霍妮在分析依賴型人格時,指出這種類型的人有幾個特點:

1. 深感自己軟弱無助,有一種“我渺小可憐”的感覺。當要自己拿主意時,便感到一籌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灣的小船。

2. 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比自己優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3. 無意識地傾向于以別人的看法來評價自己。

依賴型人格源于人類發展的早期。幼年時期兒童離開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兒童印象中,保護他、養育他、滿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萬能的,他必須依賴他們,總怕失去了這個保護神。這時如果父母過分溺愛,鼓勵子女依賴父母,不讓他們有長大和自立的機會,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會逐漸產生對父母或權威的依賴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總是依靠他人來作決定,終身不能負擔起選擇采納各項任務、工作的責任,形成依賴型人格。

具有依賴性格的人,如果得不到及時糾正,發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賴型人格障礙。依賴性過強的人需要獨立時,可能對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內心缺乏安全感,時常感到恐懼、焦慮、擔心,很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郁等情緒反應,影響心身健康。

心理診所

處方一、習慣糾正法

依賴型人格的依賴行為已成為一種習慣,治療首先必須破除這種不良習慣。清查一下自己的行為中哪些是習慣性地依賴別人去做,哪些是自己作決定的。你可以每天作記錄,記滿一個星期,然后將這些事件按自主意識強、中等、較差分為三等,每周一小結。

對自主意識強的事件,以后遇到同類情況應堅持自己做。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愿穿鮮艷衣服上班,那么以后就堅持穿鮮艷衣服上班,而不要因為別人的閑話而放棄,直到自己不再喜歡穿這類衣服為止。這些事情雖然很小,但正是你改正不良習慣的突破口。

對自主意識中等的事件,你應提出改進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動中逐步實施。例如,在訂工作計劃時,你聽從了朋友的意見,但對這些意見你并不欣賞,便應把自己不欣賞的理由說出來,說給你的朋友聽。這樣,在工作計劃中便摻入了你自己的意見,隨著自己意見的增多,你便能從聽從別人的意見逐步轉為完全自作決定。

對自主意識較差的事件,你可以采取詭控制技術逐步強化、提高自主意識。詭控制法是指在別人要求的行為之下增加自我創造的色彩。

依賴行為并不是輕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習慣,你會發現要自己決定每件事畢竟很難,可能會不知不覺地回到老路上去。為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簡單的方法是找一個監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依賴的個人。

處方二、重建自信法

如果只簡單地破除了依賴的習慣,而不從根本上找原因,那么依賴行為也可能復發。重建自信法便是從根本上加以矯正、治愈依賴型人格障礙。

第一步,消除童年不良印跡。依賴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識十分低下,這與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跡有關。你可以回憶童年時父母、長輩、朋友對自己說過的具有不良影響的話,例如“你真笨,什么也不會做。”“瞧你笨手笨腳的,讓我來幫你做。”等,你把這些話語仔細整理出來,然后一條一條加以認知重構,并將這些話語轉告給你的朋友、親人,讓他們在你試著干一些事情時,不要用這些話語來指責你,而要熱情地鼓勵、幫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氣。你可以選做一些略帶冒險性的事,每周做一項,例如:獨自一人到附近的風景點做短途旅行;獨自一人去參加一項娛樂活動;或一周規定一天“自主日”,這一日不論什么事情,決不依賴他人。通過做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氣,改變你事事依賴他人的弱點。

自戀型人格:全世界只有我一人

張怡從小就備受溺愛,父母和兩個比她大很多的哥哥都把她當成掌上明珠。她聰明伶俐又漂亮出眾,無論在哪里都是人們注意的焦點。大學時她是校花,追捧者眾多。可在宿舍里,她卻是最讓人討厭的人,因為她總是不打掃衛生、不疊被子、半夜大聲打電話……還經常叫別人給她打飯、打開水,卻不知道說謝謝;輪到她值日,她總是會“忘了”;遇上宿舍里指責她的聲音,她就會說別人嫉妒她。

張怡后來找了個男朋友,也是對她百依百順的,盡管她動不動就耍脾氣。后來,男朋友和她提出分手,說:“你這個‘刁蠻公主’,我可伺候不了你一輩子。”

張怡實在是想不通,自己這只“白天鵝”竟然被人甩了?繼而非常憤怒,甚至決心狠狠地報復他。

生活中,你也可能遇到過像張怡這樣的人,心理醫生給他們這樣的性格的定義是自戀型人格障礙。

自戀型人格在許多方面與戲劇型人格的表現相似,情感戲劇化。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戲劇型人格的人外向、熱情,而自戀型人格的人卻內向、冷漠。自戀型的人過分看重自己,對權力與理想式的愛情有非分的幻想。他們渴望引人注目,對批評極為敏感。在人際交往中,這種人很難表現出同情心。目前尚無完全一致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診斷標準。一般認為,自戀型人格障礙有如下的特征表現:

1. 缺乏同情心。

2. 有很強的嫉妒心。

3. 渴望持久的關注與贊美。

4. 認為自己應享有他人沒有的特權。

5. 喜歡指使他人,要他人為自己服務。

6. 過分自高自大,對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辭,希望受人特別關注。

7. 對無限的成功、權力、榮譽、美麗或理想愛情有非份的幻想。

8. 堅信他關注的問題是世上獨有的,不能被某些特定的人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中市| 宁海县| 天峨县| 太和县| 惠安县| 海林市| 梨树县| 延边| 临湘市| 长沙县| 中山市| 丰镇市| 韶山市| 轮台县| 廉江市| 沂南县| 鄂托克前旗| 高安市| 郴州市| 尉犁县| 汝城县| 诸暨市| 屏东市| 耒阳市| 逊克县| 大姚县| 厦门市| 翁牛特旗| 琼海市| 庄河市| 黔江区| 甘孜| 广水市| 舟曲县| 宁海县| 天柱县| 新河县| 九江市| 尚义县| 鄂托克前旗|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