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則上說,所有適齡青少年都有分享這種稀缺資源的權利,但實際上只有極少數人才有分享的機會,因此不得不設計出種種方法、制度選拔少數、淘汰多數。可以“舉薦”,如憑血統、家庭出身、家長的權力、本人的表現(古時是“舉孝廉”,現在是“三好生”保送)等作為推薦的標準;可以考試,以考分作為選取的標準;可以用金錢購買,把教育完全作為一種產業;可以抽簽,如現在某些地方小學升初中實行的“電腦派位”;可以按地域分配,如...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從原則上說,所有適齡青少年都有分享這種稀缺資源的權利,但實際上只有極少數人才有分享的機會,因此不得不設計出種種方法、制度選拔少數、淘汰多數。可以“舉薦”,如憑血統、家庭出身、家長的權力、本人的表現(古時是“舉孝廉”,現在是“三好生”保送)等作為推薦的標準;可以考試,以考分作為選取的標準;可以用金錢購買,把教育完全作為一種產業;可以抽簽,如現在某些地方小學升初中實行的“電腦派位”;可以按地域分配,如...